?

新課改背景下如何優化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方法

2009-07-10 09:03王新輝
西部教育參考 2009年2期
關鍵詞:政治課思想思維

王新輝

教學方法在學生獲取知識、培養思維方法和能力,特別是創造能力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茖W的教學方法,能啟迪思維、開發智力、發掘潛能,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和思維習慣,使思想政治教學事半功倍。教法運用是否得當,直接關系著該學科教學效果的好壞,影響著教學質量的高低。

在過去的很多年里,思想政治課教學模式呆板陳舊,教學方法引不起學生的興趣,只能讓學生死記硬背,“教師為考而教,學生為考而學”。這種教學過程缺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煩,教學投入多,產出少。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優化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呢?筆者在教學實踐中作了以下的探索:

一、調動主體,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的過程是師生共同活動的雙向過程。在這種過程中,學生是主體。美國著名教育家布魯姆認為: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獲得過程的主動參與者。思想政治課要優化教學過程,必須要改變單向灌輸、以知識傳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因為這種教學模式沒有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的活動中去,他們只是一個被動的受體,這樣的方法不但嚴重地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壓制了學生創造能力的開發,而且助長了學生的學習依賴性,阻礙了學生素質的提高。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中,把“備”的重點放在對學生的了解和分析上,把“教”的重點放在學生學習方法指導和對學生分層要求、分類提高上,把“導”的重點放在對學生心理、思維的疏導上。培養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點,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應啟發、引導學生善于把不同知識重新組合起來解決問題;善于從不同角度來觀察、分析問題,開拓思維,大膽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等。為此,在教學中,筆者特別重視讓學生“動”起來,以調動和發揮他們的積極性。

1. 動腦“多思”。即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對所學知識進行比較和概括。教師可以用恰當的問題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使他們于“無疑”處生“疑難”,產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維向新的廣度和深度發展。當然,教師的“問題”要提得準確,既要有一定的難度,又能使學生感興趣。例如講到“我國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時,提出“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是否允許信教”的問題;當講到“我國建設遇到資金困難的問題”時,引出“能否靠多發行人民幣來解決”的疑問,學生在分析中可能有分歧,但只要教師進行必要引導,便可以得出正確的結論。

2. 開口“多說”。即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對學習中的問題敢于陳述己見,展開討論,以開拓思路、活躍氣氛。實際上,學生準備發言的過程,也就是思考、運用教材知識的過程。教師要善于抓住教學中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問題”,及時組織討論。如講到“公民權利和義務的關系”時,可組織“權利和義務是否可以放棄”的課堂討論等。這樣,既啟發了學生思維,又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3. 動手“多做”。即通過鼓勵學生勤做學習筆記、寫預習提綱、編制試題、動手解答,使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學生們能自覺做到課前預習,課堂上互相督促做筆記,課后完成老師布置的適當練習。也可以根據教材,要求學生自己編寫試題,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二、聯系生活實際,突出學科的實踐性

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本身實踐性很強,但政治概念和原理,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點,學生直接理解有一定的困難。只有結合實際,讓理論回到它賴以生存的事實中去,學生才能通過對具體、形象、生動的感性材料的正確理解準確把握理論所概括的內容。因此,恰當的聯系實際,增強教學內容的實踐性,是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效果的重要方式。其主要途徑有:在課堂教學中,將課內外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引導學生運用政治知識觀察、分析時事;在課堂教學外,帶領學生邁出校門、走上社會。如鼓勵學生多看新聞,瀏覽報紙雜志,從關心國內外大事及發生在身邊的大小事情入手,將自己聽到的、看到的、觀察分析到的社會現象和教材上學到的知識結合起來,進行分析討論,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組織國內外重大事件的時事報告會,專題討論會;平時組織學生參加時事興趣小組,引導學生運用政治知識分析時事,理解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就地取材,組織學生到附近的工廠、機關參觀,進行社會調查,請企業家、人大代表、模范人物講課等。學生親身體驗生活,了解社會,可以感覺到政治學科的實用價值,既深化了課堂知識的理解,又接受了思想,還培養了學生的政治敏感能力,使政治學科的知識、教育功能得到有機地結合。當然,聯系實際要恰當,不能生拉硬扯,機械對號,而且聯系實際時,要做好理論方面的分析、論述和歸納。

此外,滿足于課本知識的橫耕豎犁顯然是不夠的,應該對教材內容結構作大膽調整,不拘泥于對課本內容具體詳盡的講解,一些知識性內容放手讓學生自學,騰出時間補充相關的課外知識或選取有價值的熱點、重點問題展開討論,啟迪思維。例如七年級第五單元第一課中有這樣一個問題:人類應怎樣與大自然中的其他生命相處?我以時政熱點為切入點,播放韓紅的歌曲《天路》,設問:“天路”是指什么路?——青藏鐵路。青藏鐵路為什么被稱為“天路”?——因為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鐵路。那你們知道為什么在修建青藏鐵路過程中特地為動物留了33處通道,為此國家多花費了15億元。啟發學生思考:國家為什么要這樣做?你認為值得嗎?——是為了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保護野生動物,體現了人類尊重大自然,善待其他生命,與大自然共生共存,和諧相處的理念。這樣的課堂教學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加強了學科與社會的聯系,讓學生關心生存環境,關注社會熱點。

三、活躍課堂氣氛,加強教學的情趣性

思想政治理論本身抽象性、邏輯性就很強,為了避免讓學生在課堂上產生枯燥感,教師在教學中更要講究授課的情趣性。

1. 語言表達的幽默化。教師在講授概念、闡述理論觀點時,語言表達切忌平鋪直敘、“風平浪靜”,而應抑揚頓挫、生動形象。教師可選擇幽默故事和繪畫等內容,寓教于樂,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笑聲中接受知識。如講到“宗教是人們對社會存在的反映”時,選用恩格斯的名言:“假如牛能繪畫的話,那么,它畫出來的上帝一定是一頭?!?,這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 理論分析簡明化。教師講授理論觀點時,應該多使用有趣的例證,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又有利于加深對理性概念的理解,使得理論觀點的分析過程變得簡明、扼要。漢語中的許多成語、諺語、格言、詩詞名句,現實生活中的許多活生生的事例,都包含著精深的哲理。像“守株待兔”就有力地揭示了形而上學的弊端;“勿以善小而不為,勿為惡小而為之”就包含了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物以稀為貴”則反映了價格與價值、供求的關系等。通過這些例證名言的分析,能使學生清晰明了地掌握有關思想政治理論。

3. 教學手段應多樣化。多媒體能把文字、圖像、聲音、動畫和視頻信息等眾多信息集于一體。能在視覺、聽覺上產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形成學習動機。能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靜態的知識形象化,無序的內容系統化,使枯燥的理論不再枯燥,也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和記憶。通過多媒體教學,既激發了學生興趣,拓寬了視野,減輕了學生負擔,又提高了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重視多媒體的運用。此外,適當使用傳統媒體,通過看圖解意、圖表分析、實物實驗、小品表演等方法,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讓學生在聽、看、思、說、演多種器官的并用中,學得懂、記得牢,并能在實際生活中靈活運用課堂上學到的政治知識。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思想政治課教法必須繼續得到優化。只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探索,就一定能從根本上改變思想政治課教學與新課程改革不協調的方面,最大限度地發揮它的德育和智育功能。

(本文作者單位:甘肅省寧縣中村初級中學)

猜你喜歡
政治課思想思維
社會主義新時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課的美育優化探析
高中政治課培育學生政治認同素養的教學策略
答案
我得了一種叫手癢的病
談談“誘思導學”教學模式在農村中學政治課的運用
極限思想在立體幾何中的應用
思維總動員(二十五)
思維總動員
一次函數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善問讓思維走向深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