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讀“平仄”

2009-07-10 09:03
西部教育參考 2009年2期
關鍵詞:仄仄格律聲調

張 澤

中學生接觸格律詩詞經常會遇到“平仄”的問題。盡管我們知道平仄,但也不甚了解,為此談一些粗淺認識,和大家共同學習。

詩歌最初是用來演唱的,所以它有音樂的節奏感和音韻美,只是當時人們還處于一種無意識狀態。隨著詩歌的進一步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漢字音調的高低,是詩歌富于音樂性的一個重要原因。南朝齊永明年間,文學家周颙發現漢字有平、上、去、入四種聲調。這里的“平聲”就是我們所說的“平仄”的“平”;這里的“上聲”、“去聲”和“入聲”就是現在我們所說的“平仄”的“仄”。后來人們一直尊從此說,并使之進一步完善,為后來唐宋格律詩詞的產生和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漢語的產生,漢語語音的聲調也發生了一定變化,我們從下面古今漢語音調變化中可以看出來:

古: 平上去入

今:陰平 陽平 上聲 去聲

可以看出古漢語音的“平聲”調發展到現在變成了普通話的“陰平”和“陽平”,古漢語音的“上聲”調和“去聲”調發展到現在沒有變化,還是我們普通話的“上聲”和“去聲”。古漢語音調的“入聲”調似乎消失了,有種說法是它發展到現在被分解到了普通話的其他三種聲調中去了。如此說來,我們現在講“平仄”,其中的“平”指的就是現在普通話聲調的陰平和陽平,其中的“仄”,就是現在普通話聲調的上聲和去聲,這是我們初步得出的結論。

現在我們再對現代漢語普通話語音的聲調作一番研究,請看下面現代漢語普通話聲調調值表(部分):

從圖示及說明可知,陰平的平均調值為5,陽平的平均調值為4,兩者的平均調值為4.5;上聲的平均調值為2.3,去聲的平均調值為3,兩者的平均調值為2.7。很顯然,平聲調的調值比仄聲調的調值高,調值高者讀起來聲音就高,調值低者讀起來聲音就低,古今都是一樣,這是我們進一步得出的結論。

所以我們對詩詞格律中的“平仄”就可以得出一些通俗的認識:“平仄”就是漢語字音“聲調”的高低。平仄的規律就是詩詞格律中平仄交互使用的規律。若律詩中出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入句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前后平仄對應互換,高低錯落,讀起來抑揚頓挫,有節奏感,給人以音韻美,這就是格律詩詞今天讀來仍饒有興味的一個原因吧。

(本文作者單位:甘肅省古浪縣小橋學校)

猜你喜歡
仄仄格律聲調
聲調歌
拼音寶寶扛聲調
拼音寶寶扛聲調
單韻母扛聲調
學詩4
偶感
學詩
懸劍
張經建《當代格律詩詞創作》
詩詞“申遺”,進退兩難的選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