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及對我國教育的啟示

2009-09-02 06:43
科教新報·教育研究 2009年5期
關鍵詞:雙元制職業教育德國

王 丹

【摘要】德國是目前世界上經濟和科學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它的“雙元制”職業教育被人們稱為德國職業教育的秘密武器。本文從德國教育的基本概況出發,指出了“雙元制”職業教育的基本內涵、特點,并對“雙元制”職業教育實施過程的環境、實施主體的職能定位以及課程的設置做了分析。第三部分分析了中國職業教育的現狀,提出了借鑒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的有益經驗,從學校自身內部和外部環境兩方面改革我國的職業教育,以求得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德國 雙元制 職業教育 我國教育

【Abstract】Germany is currently the world's most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world economy and science, It's "dual syste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was known as a secret weapon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basic profiles of German education and pointed out that the "dual syste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basic content, features, also "dual syste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environmen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ain functions of the courses set up to do the analysis and positioning。Part III examin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vocational education, a follow Germany's "dual syste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experience, from the school's own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for China's re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GermanyDual System Vocational Education China's education

一、德國教育基本概況

德國的教育體系十分完備,大體可分為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和進修教育四大類。職業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學生升學就業的主要渠道。

整個教育體系可用下圖說明:

德國的教育體系較受推崇的有兩點:首先是德國雙軌職業教育制度,即企業學徒與職業學校相結合。這樣可以使學生從校園順利地進入職業生活。二是德國是世界上除了美國之外最吸引外國學生的國家,特別是對那些攻讀自然科學的人來說,更是如此。在“請進來、走出去”方面,德國高校仍然不失其國際領先地位。

德國的教育體系存在的問題:一是德國一直嚴格堅持一種傳統,即在學生小學4年畢業(一般只有10歲)分別進入三條不同的教育渠道,理論上說,學生的成績如果發生變化,有可能在三類學校之間轉換,但對多數孩子來說,進入哪一類中學基本上就決定了今后人生走向。這就阻礙了相當一部分人自身潛力的發揮;二是從三條教育渠道出來的學生都有升入大學的機會,但由于這三類中學的教育內容和側重點不同,使得進入大學的人在大學里的知識水平參差不齊。

二、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

(一)“雙元制”職業教育的內涵

“雙元制”是種青少年在企業里接受職業技能和部分時間在職業學校里接受專業理論和普通文化知識的教育形式。它將企業與學校,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教育緊密結合起來,是種要以專業技術工人為培養目標的職業教育制度。

它主要以學校為主體,以企業為依托,以實踐為核心,把學校設在工廠里,把教室搬進車間里,學生在老師和師傅的共同指導下,學習理論和專業技能,做到學校與企業合一;教師與師傅合一;學生與徒弟合一;作業與產品合一;育人與創收合一,實現了培訓功效“五合一”,確保學校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得穩、叫得響。

(二)“雙元制”職業教育的基本特點

“雙元制”職業教育的基本特點:“雙元制”職業教育中的“雙元”分別指:

(1)兩種培訓機構:一種是學校、另一種是企業,或者企業間的培訓中心、企業內培訓中心,等等。

(2)兩類教學內容:職業技能培訓和專業理論知識。

(3)兩種教材:實訓教材和理論教材。

(4)兩類教師:實訓教師和理論教師。

(5)兩種培訓身份:企業學徒和職業學校學生。

(6)兩類考試:技能考試和資格考試,但現在有將兩種考試合并的現象和趨勢。

(7)兩類證書:考試證書和培訓證書。

(三)“雙元制”實施過程的環境分析

1、投資渠道暢通,經費投入高。主要投資渠道有:

國家資助:由國家財政支出,通過州政府、聯邦勞動局和聯邦職教研究所面向各類職業學校。

國家基金:由國家以法律形式定期向國營和私營企業籌措的經費,通常按企業員工工資總額的一定百分比提取,所有企業都要繳納。

企業資助:這是“雙元制”職業培訓籌措經費的主渠道之一。企業投資建立職業培訓中心、購置培訓設備并負擔實訓教師的工資和學徒的培訓津貼。國家資助,國家基金,企業資助。

2、企業規模較大,產業結構合理

從世界職業教育發展軌跡來看,職業教育與經濟之間一般的內在關系表現為:當企業的規模越大、技術水平越高、生產的社會化程度越高時,職業教育就越發展、功能越顯著,社會力量參與辦學的積極性越高。

德國的“雙元制”實踐顯示:小企業通常不能提供或只能提供很少的學徒崗位,而且能使學徒順利完成培訓計劃的比例明顯低于大企業。

3、 行業協會完善,學徒培訓先于學校職業教育

德國正規的學校職業教育是在行業協會和學徒培訓發育多年且相當完善的背景下才出現的,先有企業學徒培訓,后出現學校職業教育。德國的行業協會歷史悠久、組織健全、功能明確。德國約有30萬個協會和聯合會等社團組織,以經濟領域里的各種行業協會最為活躍、最富成效。

4、 質量保障體系完善

德國的“雙元制”十分強調教學質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學徒雙方簽訂學徒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二是注意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技能的培養“雙元制”主要培養生產第一線技術人才和生產土人,他們必須具備實際應用能力和操作技能。三是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德國建立了一套比較嚴格的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制度。

(四)“雙元制”職業教育實施主體的職能定位分析

1、聯邦政府和州教育部。聯邦政府與州教育部之間分工明確。聯邦政府所屬的聯邦職業培訓協會是其職能部門,負責制定或修改職業培訓法規,定期在全國范圍內對培訓支出費用進行調查與監督,提出增加或減少培訓費用的方案等。

2、雇主和行業協會。雇主所負擔的直接費用是支付學徒工在企業培訓期間的津貼和實訓指導教師的工資。各培訓企業根據培訓條例和本企業的特點制定具體的培訓計劃并付諸實施。培訓條例的制定或修改須經工會、行業協會或者聯邦職業培訓協會提出,由州教育部發“訂單”給聯邦職業培訓協會,由他們與來自行業協會和同業工會的專家們共同制定。

3、工人和工會。德國的工會組織十分健全,工會的主要職責是保障工人的合法權益,真正為職工說話。但一旦勞資雙方出現糾紛無法解決時,由聯邦政府出面,促成州政府、雇主、工會之間達成一致意見。工會還監督雇主遵守《學徒法》,使雇主依據確立的標準和規范來進行學徒培訓,確保學徒工資的增長與其職業崗位的變遷相符合。

4、職業學校和教師。職業學校的任務是在服從企業培訓要求的前提下實施普通知識教育和專業教育,深化企業培訓中的專業理論?!半p元制”學校學生成績考核、認定及證書發放由各行業協會負責。職業學校的教師組成分理論課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

(五)“雙元制”職業教育的課程設置

德國“雙元制”課程模式為達到“能力本位”的課程目標,具體體現在課程結構上的寬基礎、課程內容的實用性、課程編排的綜合性、課程實施上的雙元性、課程比例上的實踐性、教學方法上的先進性、課程管理上的開放性,以及課程評價上的實效性等,這一系列的有效措施,為“雙元制”能力本位的實現并為現代化企業培養適用人才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培養目標以職業能力為本位?!半p元制”職業教育不僅注重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而且還特別強調關鍵能力的訓練。關鍵能力是指與純粹的專門職業技能和職業知識無直接關系,超出職業技能和職業知識范疇的能力。關鍵能力包含的具體能力很多,但最重要的是獨立學習、獨立計劃、獨立實施、獨立控制與評價的能力。

三、中國職業教育的現狀

近些年,我國職業教育不斷發展,辦學規模不斷擴大,無論在法規建設、體系建設方面還是在辦學體制、經費籌措、招生就業制度、考核證書制度、校內管理體制以及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和經驗。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人,職業教育也面臨許多新的問題和挑戰。從教育的宏觀和微觀管理來看,其根本問題是教育結構問題。我國職業教育雖然也已基本形成體系,三級分流基本適合我國國情,有利于與區域經濟緊密結合,辦出特色,但我國職業教育目前仍沒擺脫普通學科型的模式,依然以學歷教育為重,輕視職業能力培養。從教學方式方法上,我國的職業教育基本采用的是傳統的“灌人式”,理論脫離實際,學生動手能力差,不適應市場經濟對人才的需要。因此為了跟上國際職業教育發展步伐,培養大批適應我國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合格人才,我們應借鑒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發展模式,總結自己不足根據國情,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尋求適合的發展道路。

四、“雙元制”對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啟示

(一)從學校自身內部發展來看:

1、應轉變教育理念,強調“能力本位”的思想

德國教育專家胡勃先生認為:“德國的職業教育體系與其稱它為一種教育制度,不如稱它為一種‘思想是一種注重實踐、技能為未來工作而學習的思想”。我國的職業教育無論從歷史角度還是從現實角度,都應轉變教育理念,要強調“能力本位”的思想,都應該重視技術、技能和關鍵能力的培養?!澳芰Ρ疚弧钡乃枷胱プ×寺殬I教育的根本點—“立足于職業,服務于職業”。在我國發展職業教育的初期,尤其應該強調職業教育以“能力”培養為本,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施教,在教育指導思想、教學內容和方法上都注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2、要改革專業設置和教學內容,建立新的課程體系和教材體系

同我國現行的偏重理論傳授的職業教育教學內容相比,以崗位要求為培訓目標的“雙元制”職業教育更受企業歡迎。在專業設置上,要根據地方經濟建設對實用型人才的需求及時進行調整。要通過深入的調查研究,以敏銳的眼光,及時發現潛在的人才需求,適時開辦相應的新專業,形成自己的專業優勢。同時,教學內容要以培養一線人才的崗位技能為中心,充分體現培養目標。按照理論教學與實踐并重、相互滲透的原則,適當增加實驗和實訓的比例,改革專業過于狹窄的狀況,實行彈性學制等,探索不同專業的教學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

3、重視學生的實際操作訓練和師資隊伍建設,加強實驗、實習基地建設

我國許多職業學校重文化課,輕專業課: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的現象相當嚴重。要想真正搞好職業教育,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也尤為重要,同時師資隊伍、教學設施和教材是發展職業教育的人力和物力保障。因此首先要加大實訓教學比例;其次要加強實驗室建設,應該由過去的驗證實驗改革為綜合實驗、生產結合實驗或設計實驗,加強能力培養。再次要加強實訓基地的建設,以服務地方經濟,有利學生就業為宗旨,以項目建基地。

4、加強校企合作,積極探索產學合作的辦學路子

在德國的“雙元制”職業教育中,企業的主導地位十分明確,在職業培訓時企業唱主角,學校只是配角,通常職業學校只負責學生的專業理論教育,學校和企業不是簡單的掛鉤,而是法律規定的合作伙伴。這種與德國企業參與職教的差距,昭示我國應千方百計地保證和調動行業、企業參與職教。

(二)從外部機制來看:

1、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具體說,要使雙元合作教育不僅得到法律的承認和保證,而且也要受到法律的約束。長期以來,國家職業教育法規還很不健全,使合作難以有章可循。僅僅憑企業或者學校的熱情,憑上級的命令,使合作教育關系建立起來,尋求發展,但一遇到問題就導致合作關系夭折。因此我國應立即著手建立和完善立法工作,只有這樣,才能為合作教育發展奠定法律基礎,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和勞動力素質的提高。

2、建立合理的投資渠道。合作教育關系建立的目的之一,就在于將企業變成學校的生產實習場所和物質、技術的后盾。與此同時,企業培訓經費也完全由企業界自己承擔。而在我國,由于制度條塊分割,使合作教育的投資渠道不通暢。企業對高職院校的投資往往取決于自己的既得利益,而一旦既得利益不存在,也就停止了對高職院校的支持: 雙元合作關系也就終止。又由于教育部門對高職院校的經費撥款本來就少,造成了高職教育發展的尷尬局面。因此,應用法律形式確保雙元合作關系的相對穩定,從而確保企業投資渠道的鞏固和暢通。

3、加快畢業生考試分配制度和用工制度的改革。雙元合作教育的目的是為企業界培養合格的勞動者。但是,在我國的具體實踐中,由于過分強調企業利益,從開始雙元合作教育就只成為某個企業解決本企業職工子女就業的手段,帶有狹隘的經濟和社會目的。與此相應,雙元合作教育的質量缺乏嚴格的社會監督,從而背離了雙元合作教育的原意。為此,在堅決貫徹“先培訓,后就業”原則的前提下,要逐步建立起各種類似德國“雙元制”教育的監督保證系統和就業機制,從而保證雙元合作教育的質量以及廣泛的社會意義。

4、盡快搭建人才成長的立交橋,完善資格認證制度。應逐步建立初、中、高級職業教育相互銜接、相互貫通的職業教育體系。如果在發展和建立高等職業教育的同時,沒有給予中等職業教育繼續發展的機會,那么,中等職業教育的質量和積極性將會受到損害和沖擊。只有重視了中等職業教育的質量,才能保證高等職業教育的人學條件和教育質量。因為中等職業教育對未來同樣是非常重要的,對現代工業、服務領域和知識社會而言,高素質的技術工人始終是必需的。

同時為確認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同等地位,應成立一個機構來規范職業教育的管理,建立統一的全國性的資格證書體系,來保證各職業資格相互間的認可。加強學術教育與職業教育的一體化,完善學術資格與職業資格之間的轉換,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和學位證書并舉的制度,增強兩者互補的靈活性和滲透性。

(共5245字)

【參考文獻】

1、趙立群,職業教育與培訓的新概念,科學出版社,2003

2、面向未來的探索——“雙元制”職業教育在中國的實踐,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

3、《職業技術教育(教科版)》,2006年1期

4、姜大源,著眼于未來的理性思辨:堅持與改革,職業技術教育,2004年13期

5、劉振漢、祝文靜,德國的教育體制及職業教育,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4年23期

6、“學習領域”——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模式——德國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探索與突破,職教論壇,2004.

7、論行動體系及其特征——關于職業教育課程體系的思考,教育發展研究,2002年12期

8、郭揚,德國職教新教法在我國中職學校中的應用,職業技術教育,2001.16

9、周亞弟,德國行為導向教學方法的啟示,職教論壇,1999.12

猜你喜歡
雙元制職業教育德國
“夢夢”“嬌慶”德國行
德國高等教育的“雙元制”理念及對高校轉型發展的啟示
德國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雙元制”模式在導游專業學生頂崗實習中的應用研究
淺談我對德國籃球的理解
“動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養路徑研究
論七年一貫制體系下本科學科建設中職業教育的重要性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PLC應用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新中國科技60年(3)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