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新教學理念,刷新高中化學課堂教學

2009-10-28 07:01
素質教育論壇·下半月 2009年9期
關鍵詞:化學教學課程改革學習興趣

田 翔

摘要:教學過程要以學生發展為構建過程的核心。文章指出應借助現代技術手段,圍繞著學生的知識基礎問題,按照學科思想,通過自主探究、參與性學習、實踐體驗性學習和合作性學習,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促進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課程改革;化學教學;學習興趣

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基礎教育也在不斷地發展,課程的改革也應運而生,構建一個開放的、充滿生機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是每個人的期望。為此新課程改革出現了,它更加注重基礎性、社會性、人文性和發展性。新課程改革的教育將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知識能力的全面性和學生素質與發展的差異性。

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強調:基礎教育的任務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改變單一的接受性學習方式,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通過探究性學習、參與性學習、實踐體驗性學習和合作性學習,培養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促使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發展。因此,新課標理念下的化學教學活動不應等同于傳統的課堂教學,刷新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是在教學活動中體現新課改理念的突破口。

作為一線化學教師的我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積極投身到新的課程改革中去,認真學習高中化學新課程標準,并在教學中大膽實踐,真正體現教學以學生為本,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發揮化學學科的優勢,以化學教學為載體貫徹全面發展的方針,提高全體學生的素質。在新課程改革學習實踐中總結出以下幾點體會:

一、更新教育理念,構建互動合作的教學關系

新課程理念要打破以講授、灌輸為主的教學方式,提倡學生參與合作、師生互動、探究創新的教學模式,強調師生交往、生生交往、多方交流,是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把教學本質定位為交往,是對教學過程的正本清源。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師生間、學生間的動態信息交流,這種信息包括知識、情感、態度、需要、興趣、價值觀等方面以及生活經驗、行為規范等,通過這種廣泛的信息交流,實現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合作學習是交往的一種重要方式,因此我組建了前后位四人學習合作小組,把在互動合作中獲取知識作為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例如,在利用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元素分析總結同周期金屬性非金屬性遞變規律我便安排了小組合作:讓各小組自己設計方案,最后進行交流總結,小組成員各抒己見:(1)利用鈉、鎂、鋁與冷水反應證明鈉比鎂、鋁金屬性強;(2)鎂與鋁和等濃度酸反映劇烈程度證明鎂比鋁金屬性強;(3)硅、磷、硫、氯的最高價含氧酸酸性強弱證明他們非金屬性依次增強;(4)氯氣和硫化氫的相互反應證明氯比硫非金屬性強等等。同學之間相互取長補短,互教互學,集思廣益,共同提高。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教會把學生置于集體之中,處理好個人和集體的關系,學會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充滿合作機會的個體與群體的交往中學會溝通,學會互助、學會分享,既能夠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賞他人,同時,合作學習也能成為優差互補的重要手段。

二、突出實驗探究,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實驗探究是主要的教學與學習方式。提倡和鼓勵學生通過化學實驗進行探究性學習,要創造條件盡可能讓學生多動手參與實驗操作,努力發揮化學實驗在探究性學習中的作用,激勵學生改進實驗方案,參與設計。例如鈉與水反應產物的判定,僅憑講實驗很難達到教學效果,于是我讓學生自己選擇試劑進行探究。通過自主探究——協作學習——知識整合,水到渠成地得出結論,引導學生通過實驗去發現和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實驗中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養,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接受式向互動探究式的轉變。

探究式學習是新課改的一個主要方面,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于科學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搜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的教學過程。

三、堅持“從生活走向知識,從知識回到生活”,積極調動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與實踐教育辯證統一才是素質教育的完整內容,兩者是相互促進,互為前提的。鍛煉實踐能力與培養學習興趣相互統一。課堂教學的相對枯燥,是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的重要原因,而學習的興趣是學習有主動性的重要因素。讓學生有學習興趣,想學,就實現了教學成功的一大半。實踐教育可以以它的生動性、直觀性、參與性等特征,調動學生對書本知識的理解、關注、質疑和進一步探討的興趣。書本知識的傳授,本質上就決定了它以繼承前人積累的知識為主要內容,這種教育容易導致不假思考而簡單接受的惰性。實踐教育通過對實際問題的解決,體會成功,培養創造精神,形成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思維習慣。學習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根據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和生產實際中的問題?;瘜W是一門與日常生活和生產實踐聯系比較緊密的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從生活實際出發,以日常生活和生產實際中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引入相關知識的教學,然后引導學生根據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生產和生活實際問題。

四、加強多媒體技術與化學課程的整合,豐富教學環境

多媒體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是指把計算機及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與情感激勵工具以及豐富教學環境的創設工具,并將這些工具全面地應用到化學教學過程,使各種教學資源和教學過程融合到一起,提高教學效果。

化學學科中很多知識是微觀的,看不見,摸不著。對于微觀的電子、分子、原子,如果只靠教師空談這些抽象的理論,學生很難理解,如果將這些通過多媒體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非常容易理解,而且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原電池、電解池”的教學中,把電子與離子的移動方向通過多媒體展示給學生,學生一目了然,而且印象比較深刻?;瘜W學習中,還有許多動態的過程,比如“化學平衡”、“化學實驗”等,都是變化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把這些動態的過程,通過FLASH課件的形式,展示給學生,把這些抽象的過程具體化、直觀化,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也提高了興趣??傊?通過各種形式,把多媒體技術和化學學課程結合起來,不僅豐富了教學環境,激發了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也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

五、加強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新的課程理念中,強調要注重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教育的目的,不僅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瘜W學科當中,化學的發展史、化學家的生平事跡等,本身就蘊涵著嚴謹、負責、堅毅、求真、求實、理性、創新、合作等精神。因此,在化學教學過程當中,適時適當地加入這些方面的教學和課外閱讀,比如在學習“元素周期表周期律”的時候,通過介紹門捷列夫的長達多年研究周期表,培養學生持之以恒的精神以及對待科學嚴謹的態度。通過凱庫勒研究苯的結構入迷到做夢得出的苯的凱庫勒式環形結構故事,培養學生求真、求實的精神。

總之,新形勢下的化學教學改革傳統的教學思路,使我們教師從思想上提高認識,從行動上趕上時代教育新發展的步伐、這就要求我們中學化學教師轉變觀念,拓寬思路,改變方法,以全新的思路,全新的方法投入到化學新課程改革中,使化學課堂成為學生喜聞樂見增長知識才干的所在。

參考文獻

[1]潘小芙.以探究為核心的初中化學多樣化教學的行動研究.

[2]肖蔚.從建構主義觀點看化學對話教學.

[3]王煜.基于校園網的化學學習模式.

[4]陶繼新.教育生態——為改革注入生命活力.

作者簡介:田翔,女,廣西北流市北流中學化學科教師,研究方向:化學教育。

猜你喜歡
化學教學課程改革學習興趣
淺析高中化學教學中探究式教學的實施策略
多媒體技術與化學課堂教學
“雙創”形勢下高職財務管理課程改革探索
化學探究性學習方式的構建
如何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數學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之我見
如何推動初中數學教學中的素質教育
高中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研究
基于創意的對口單招色彩課程改革突破點研究
精心設計:培養語文興趣的土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