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館》:微觀史的一次成功實踐

2010-03-03 07:38譚徐鋒
博覽群書 2010年8期
關鍵詞:著者茶客茶館

○譚徐鋒

《茶館: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觀世界(1900-1950)》,王笛著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2月版,59.00元

王笛教授的新作《茶館——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觀世界(1900—1950)》(以下簡稱《茶館》)是其“成都三書”的第二部,此前《街頭文化——成都公共空間、下層民眾與地方政治(1870—1930)》推出后廣受好評,一時洛陽紙貴。經過十年磨一劍,《茶館》姍姍來遲,給讀者提供了茶館這一最具成都特色的公共舞臺的全景式書寫。

清末以來,茶館在四川尤其是成都市民生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茶館與成都人的方方面面緊密相關,正是基于此,著者企圖透過茶館這一微觀世界來觀察中國20世紀前半期地方文化如何竭力抵制國家文化同一模式的推行,以及國家權力對地方的侵蝕與滲透如何遭到地方的“弱者的反抗”。

在川籍老作家沙汀看來,“除了家庭,在四川,茶館,恐怕就是人們唯一寄身的所在了”,甚至他對此不無微詞,以為茶館是“慢慢酸化著一個人的生命和精力的地方”,泡茶館“幾乎成了一種嗜好,一種分解不開的寵幸,好像鴉片煙癮一樣”。茶館本身的包容性與低成本,使之具有極大的輻射力,“有閑階級”與“有忙階級”在其中皆能自得其樂,并且不會成為甜蜜的負擔。成都有“懶城”之稱,可謂其來有自,此間茶館絕對“功”不可沒。

對于某些茶客而言,茶館不是家卻勝于家。他們早出晚歸,時常是不在茶館就在去茶館的路上,吃喝拉撒皆有茶館包辦。泡茶館重在“泡”字,即使國難當頭,作為一種生活習慣,照“泡”不誤!當然,茶館里是有公共輿論的,“民眾真正意識,往往于茶館中盡情發抒”,舉凡街坊瑣事與軍國大計,都有涉及,由此“來經營自己的精神生活,并找出現實的利益來”。喜歡泡茶館的記者就頗有創意,有時徑直將極佳的談話刊于報章。

既有茶客,必然有老板與伙計。圍繞茶館的經營、相互競爭與聯合,茶館伙計的分類與演化,著者通過爬梳成都地方檔案,結合當時的報刊,進行了細密的梳理。茶館多為小本經營,但是清末新政以來,國家權力無處不在,茶館經營者只好以同業公會的形式組織起來,在與政府的角力中維護自身的利益。書中重建了成都當年茶社業公會的組織結構、領導階層、成員構成與功能活動,其中最為關鍵的是圍繞茶館業價格展開博弈??谷諔馉幹帮@得從容,而戰時與戰后隨著物價、資源供應的劇變,茶館的經營格外艱難,漲與不漲,既有政府對價格的嚴密掌控(茶館業以抗稅甚至罷市作為回應),又擔心漲價后與市民交惡,得罪了衣食父母,后果愈發不可收拾,而這當然不是經營者所愿看見的。

茶社業公會與地方政府之間可謂愛恨交織,前者一方面盡力彌合茶館經營者與政府之間的裂縫,除了與地方政府就行業利益進行斡旋,還組織同業支援地方政府相關活動。另一方面,出于擔心茶館數量無限增多加劇行業危機,尋求地方政府對控制茶館數量的支持,畢竟茶社業公會的權力實在有限。在國家獨大的局面下,相互呼應是虛,實則相互利用而已。

以往中國城市史和勞工史研究者或許由于缺乏史料,或許是過多關注紅色工人運動(往往是絕對人數并不太多的產業工人),對數量巨大的服務業從業者反而關注極少。這本書則對此頗為留心,考察茶館里的堂倌與女茶房,茶博士利用其豐富的社會閱歷和精湛的茶藝,將茶館里的風波一一化解。書中利用新中國成立后的調查等資料,大致估算出當時成都茶館雇工數量、薪資;更將堂倌的動作舉止、言語一一點出,還涉及負責燒水的甕子房,他們早出晚歸,經常滿面塵灰。而在男人的世界里討生活的女茶房,給當時的茶館增添了不少亮色,她們的出現,既是生活所迫,更有社會風氣漸開的大背景。吊詭的是,商業利益的驅動造就了女招待,而一旦女招待意識到自身的優勢所在,不僅不以為忤,反而很快便懂得怎樣以姿態、動作、聲音取悅茶客。她們在從中獲得回報的同時,無形中也打壓了堂倌的獲利空間,無良茶客的刁難、男同行的仇視,加上多少殘存的社會偏見,這些往往出身清苦的女子,無言的辛酸可想而知。這一細致入微的觀察,應該是研究近代中國服務業從業者尤其是女招待的先聲。

書中既考察了茶館雇工的構成與待遇,也從他者的視角解讀男女茶房的社會形象以及兩者之間的性別沖突,而政府強制雇工們加入的茶社業工會,儼然成為不少雇工們不堪其擾的負擔。既然加入工會不僅無利可圖,反而還要繳納會費,難怪一些茶館雇工對工會避之唯恐不及,而袍哥的凝聚力顯然強勢得多。當然,工會,即使是政府指導下的工會,也能適度緩和工人與政府的沖突,這種“弱勢”的工會突破了以往中國工會研究的模式,更見證了國家權勢的無處不在。

相對于茶館表面上的喧囂,本為政府所禁止的袍哥以隱秘的動作、語言給茶館籠罩上不少神秘色彩,茶館本身更成為袍哥的接頭地點與活動空間。與本不合法的袍哥明目張膽地活躍于茶館相似,“吃講茶”,被官方厲行禁止,卻在當時大行其道,而主持者往往是袍哥中的頭面人物,成為解決社會糾紛的極佳手段。顧客之間(顧客中又有本地人和移民之分),顧客與茶館之間,茶館與地方政府之間,最重要的是顧客或茶館伙計和地痞流氓之間,茶館里的風波雖小,卻折射出小民的不易,社會的無序,官府的專橫。正是由于茶館的開放性,發生在其中的種種小事與糾葛通過三教九流的人物得以放大,這并未能掩蓋眾生在茶館中徜徉的流光溢彩,茶館的基調依然是相對穩定與安全的。

面對堪憂的國勢,茶客在交流中流露出關切,然而更多的是僅僅是關切而已。辛亥革命與軍閥混戰時期,茶客以微弱的捐獻以表關注時局之心。在抗日戰爭期間,抵抗日本侵略的政治氛圍也滲透進茶館,各社會團體與政府將茶館作為宣傳愛國和抗日之地,貼標語、海報、告示,并通過藝人表演,呼喚大家的愛國心。救亡運動以多種形式在茶館中傳遞,政府甚至以抗日之名,將黨化與思想控制一并輸入,以權力打壓不利于政府的言論,引起茶館中人甚至輿論的反彈??箲鸾Y束后,國共之間相煎更急,政府對茶館的控制日趨嚴密,黨化宣傳裹挾戰勝日本的威勢得以格式化,試圖使茶館成為其戰爭動員的重要陣地。原來的茶館清談風光不再,“茶館政治家”只好三緘其口,政治聚會變得危險,政治話語淪為奢侈,在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困境中,國民政府終于“國”將不“國”。茶館依違于國家與民眾之間,在看似依舊逍遙的世相中,面對以主義為口號的政權更迭,人們不禁懷疑一貫弱勢的茶館是否還能再續舊夢。

著者坦承:最初對茶館這一話題能否展開為一本專書,并無太大把握,只是動手動腳找東西之后,獲取了豐富的檔案文獻,為此書的寫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提示我們,新史學的思路,如果沒有充分的史料支持,則往往會為“新”而“新”,所得可能極有限。新史學并非意味著一味的高空飛行,更可取的或許是在視角的轉換之后,以扎實的文獻說話,順利“軟著陸”,才能成就真正有說服力的史著。更值得稱道的是,著者頗具方法論的自覺,注重考核書中所涉及關鍵詞的中西差異,如對“國家”、“行會”等進行了詳細的分疏,提示我們進行中西比較時,應該充分考慮中國的歷史語境。

無論是新文化史,還是微觀史,都期待通過歷史敘事來重建既往歷史充滿了細節的過程,嘗試著用各種有趣而鮮活的記憶向讀者鋪陳那些光陰的故事,但僅僅如此所得畢竟有限。著者并未囿于逸聞趣事式的回憶與碎化的史料堆砌,而是將小小的茶館放入近代中國社會急劇變革的歷史帷幕之中,以重大事件為觀照來展開茶館的細膩敘事,在中國與日本、中央與地方、茶館從業者與地方政府、本地人與外地人、平民與袍哥等的互動中,小人物的各色命運與大事件的基層反響交織在一起,使得微觀史的研究視角有了更具張力的歷史維度,避免了微觀史研究容易自說自話甚至有些雞零狗碎的傾向。

著者清新的筆調,起首白描式的勾勒,書末穿越時空的想象,似乎與成都茶館的情趣暗合,使得這本書厚重之余,也顯得格外有趣。據悉,著者時下正在忙于其“成都三書”的第三部,相信有更多“能頂半邊天”的女人置身其中的社會主義新茶館,其中的味道一定更加特別。我們關切的是,在這種極力主張與傳統決裂,“男”不“男”、“女”不“女”的新時代,成都還會是那個成都嗎?

猜你喜歡
著者茶客茶館
茶館 、 茶客與沙汀小說的鄉土敘事
《成都老茶館》
《通用漢語著者號碼表》增字配號規則的探討
老茶客
我國閱讀療法領域著者隊伍研究
《西部論壇》參考文獻格式說明
清雅茶館
存在的蘇醒
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獻標注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