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理循研究:有待開采的富礦

2010-03-03 07:38○竇
博覽群書 2010年8期

○竇 坤

喬治·厄尼斯特·莫理循(1862-1920),是一個長期在中國工作、生活的澳大利亞人。他于1897年至1912年任英國《泰晤士報》駐北京記者,1912年至1920年先后擔任過中華民國四位總統的政治顧問。在清末民初時期的中國政治中心北京,他是一個非?;钴S的人物,產生過比較重要的影響,被稱為“北京的莫理循”。以至于他居住的王府井大街在來華外國人中以“莫理循大街”著稱,民國時期介紹北京王府井大街的外文地圖就標注為“Morrison Street”。

莫理循本人意識到自己的在華經歷對于遠東史,特別是中國歷史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因而有意識地留存了他的日記、回憶錄、通信、備忘錄等文字資料以及圖片、名片、票證等圖像及實物資料,身后由妻子捐贈給澳大利亞悉尼市米歇爾圖書館,名為莫理循文件。這些珍貴的資料對于探究清末民初中國的歷史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中國國家圖書館購買了71卷米歇爾圖書館制作的縮微膠卷,涉及中國的有五部分,分別是日記、通信(包括備忘錄)、專題檔案、剪報和其他雜項資料。他的日記、通信、備忘錄提供了關于中國政治、社會狀況的第一手資料,對于研究近代中國的政治、經濟、邊疆、對外關系等均是不可多得的文獻資料。這是莫理循至今仍然吸引研究者注意的重要因素之一。莫理循資料的另一部分是日本東洋文庫的前身莫理循文庫。莫理循是個收藏家,由于當時中國沒有他需要的、介紹中國的圖書,他自1897年到中國起,就開始搜集有關亞洲、特別是中國的西文書刊、小冊子、圖籍等,并在王府井大街的寓所建立了具備防火設備的圖書館。到1917年,他把24 000冊書刊賣給了日本三菱公司的巖崎久彌男爵。所以,莫理循留給世界的有兩部分珍貴的資料:一為藏于日本東京東洋文庫的西文書刊;一為藏于澳大利亞悉尼米歇爾圖書館的莫理循文件。

對莫理循的研究,自他去世之日起就開始了,在國外有關書籍從1941年就開始出版。但長期以來,由于各種原因,莫理循在中國大陸成為一個被塵封的人物,沒有人知道他的經歷和他對中國的歷史價值。1986年出版的《清末民初政情內幕——〈泰晤士報〉駐北京記者、袁世凱政治顧問喬·厄·莫理循書信集》開其端緒,莫理循文獻的價值初步為人所知,可惜注意者仍屬寥寥。一直到2003年,中國大陸才開始較多地介紹、研究莫理循,出版了不少文獻資料和研究著作并受到廣泛關注。

《清末民初政情內幕——〈泰晤士報〉駐北京記者、袁世凱政治顧問喬治·厄·莫理循書信集》(上下卷),[澳]駱惠敏編輯,劉桂梁、鄒震、張廣學、石堅譯,上海知識出版社1986年第一版,上卷5.75元;下卷5.25元

《一個澳大利亞人在中國》,[澳]莫理循著,竇坤譯,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29.00元

文字資料

澳大利亞華人歷史學家駱惠敏先生對莫理循文件的書信部分進行了認讀、整理,將莫理循1895年至1920年在中國的通信和一些備忘錄編輯成兩卷本《喬治·厄尼斯特·莫理循書信集》,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社于1976年和1978年陸續出版。與此同時,駱先生又對莫理循的日記進行了認讀和注解工作。經過30多年的艱辛努力,工作基本完成之后,駱先生不幸患病,于2006年去世。駱先生的遺孀海倫女士將這些整理過的日記捐贈給中國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有關莫理循的又一珍貴資料在不久的將來會與中國讀者見面。

已出版的《莫理循書信集》中譯本由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組織翻譯,1986年出版,書名改為《清末民初政情內幕——〈泰晤士報〉駐北京記者、袁世凱政治顧問喬·厄·莫理循書信集》。駱惠敏先生不僅廣泛搜集莫理循同他的上司、同事、親信、友人的往來信件,匯編成集,而且寫有長篇引言,并對每一時期的書信詳加介紹、說明和研究,對于讀者深入了解書信內容和近代史上的歷史事件(如帝國主義在華爭奪勢力范圍、義和團運動、日俄戰爭、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民初政爭、二十一條、中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巴黎和會等)起到了重要的引領作用。

可惜當時只有極少數人認識到其珍貴價值,研究者甚少。直到21世紀初,此書才漸漸為人所識,不僅研究利用率大大提高,而且為廣大歷史愛好者所鐘愛,現在已到了一書難求、“洛陽紙貴”的狀態。

莫理循一生保留了大量的書刊、資料,但作為他個人的出版物,卻只有一部游記,即《一個澳大利亞人在中國——中國至緬甸安全旅行記》。1894年他到中國西南旅行3個月,詳細考察了湖北、四川、貴州和云南等地,寫成這本游記,1895年在倫敦出版,此后多次再版。此書成就了他做記者的夢想,使他成為《泰晤士報》的記者。他的游記既記錄了當時中國的貧窮狀況和陋俗,也對她美麗的山川和熱情的人民予以謳歌。他對傳教士在華的傳教活動有褒有貶;對中國官員中的腐敗現象予以抨擊,對其中實行洋務改革的官員如張之洞等則予以褒揚。他恥于英國不道德的鴉片貿易,又激憤于中國“土藥”的橫行。這些記述反映了19世紀末西方人對中國的一種認識,也比較全面地總結和介紹了鴉片戰爭以來外國人關于中國西南地區的著述,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對于當今讀者理解百年前中國的風土人情、社會變革也極具參考意義。

1990年代末,國際文化出版公司推出了“認識中國”系列叢書,其中包括這本莫理循游記,書名改為《中國風情》。這一中譯本是較早關于莫理循著作的譯著,很有意義,但書中一些人名、地名、傳教機構、段落的翻譯等有值得商榷之處,福建教育出版社遂于2007年出版了重譯本,改用原題“一個澳大利亞人在中國”,同時收錄莫理循于1910年赴中國西北旅行時所寫的12篇報道。這些報道著重于中國當時的“新政”改革成果與缺憾,在西方世界曾引起過不小的轟動。

兩種圖片集

莫理循文件中保存了大量圖片以及相關的實物資料。澳大利亞華人歷史畫家沈嘉蔚先生深深感受到莫理循文獻中那些圖片的價值,編成三卷本圖片集《莫理循眼中的近代中國》。沈先生從莫理循收藏的數千幅照片及大量實物資料中精選出500幀圖片,配以詳盡說明,分“北京的莫理循”、“世紀之交的戰亂”和“目擊變革”三輯出版。圖片經精心修復,清晰而全面地再現了莫理循個人的在華活動和他所親歷親見的清末民初各項重大事件,展現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及風土人情,稱得起是回到了歷史現場。

“北京的莫理循”首先展現莫理循在北京的家,反映了這個洋人與他的中國仆人之間的深情厚誼;之后對他在王府井大街路西家中的圖書館內景進行了全景式展示;第三部分關于莫理循結識的中國人士中,李鴻章、張之洞、袁世凱等洋務官員與那桐、載瀾等守舊派在這里聚在了一起,組織護國軍討袁的蔡鍔1913年至1915年間與莫理循常相來往,留下了書信筆墨,書中也一一展現出來,對于研究蔡鍔無疑增添了新的史料。

“世紀之交的戰亂”著重反映1900年義和團運動時期各國駐北京公使館被圍,八國聯軍攻戰津、京及兩宮回鑾的情景。其中一幅翰林院中敬一廳被毀后的圖片尤為令人觸目驚心。結合莫理循日記可知,由于英國公使館緊鄰翰林院,清軍和義和團希望通過焚燒翰林院達到攻打英使館的目的。而在英使館中避難的各國人員為了保護自己,在撲滅大火并擊退清軍的同時,也對翰林院中可能威脅英使館的建筑予以搗毀。翰林院書庫中包括永樂大典和四庫全書在內的大量珍貴書籍、手稿先后遭到空前焚毀和偷盜。雖然英使館組織了搶救,但損失無法估量;而當時留京的清政府官員對搶救一事不聞不問。這張圖片正是在這場浩劫之后留下的,真實地記錄了100多年前中國人那段自辱又被辱的歷史。

“目擊變革”氣勢恢宏,著重反映了1900年后清政府開始新政改革之后中國大地出現的新氣象,如立憲政、興洋學、發股票、辦鐵路、編練新軍等,張張圖片記錄著那些曾經存在的鮮活的歷史。同時,圖片還表明了莫理循同情中國革命,而且也為進一步研究清末革命黨人的活動提供了重要的歷史資料。除了1903年被清廷杖斃的沈藎烈士的照片及莫氏英文說明,表明了莫理循的震驚和憤怒外,還有兩組彌足珍貴的圖片資料。其一為秋瑾墓的四幅圖片及背面英文說明。其二為孫中山于1906年簽發的百元債券,對于研究同盟會成立后籌集革命經費、組織反清起義的活動具有比較重要的意義。

《1910,莫理循中國西北行》(兩卷),竇坤、海倫編譯,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280.00元

繼《莫理循眼中的近代中國》之后,我編輯了它的姊妹篇《1910,莫理循中國西北行》。駱惠敏先生的遺孀海倫曾有編輯的考慮,并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但因身體原因不能繼續下去,希望沈嘉蔚先生接手。沈先生認為我在此之前翻譯了莫理循西北之行的12篇報道,比較熟悉這段史實,就商量由我完成;由他編輯莫理循從北京出發時的圖片和文字說明并撰寫長篇序言《莫理循眼里的絲綢之路》。在海倫準備工作的基礎上,我完成了這部專門展現1910年時期中國西北歷史狀況的圖片集。

莫理循在西行路上共計拍攝了千余幅照片,圖片集精選了其中的658幅,展示了莫理循自北京出發,經河南轉陜西華州,之后沿著絲綢之路走過蘭州、涼州(武威)、甘州(張掖)、肅州(酒泉)、嘉峪關、星星峽、哈密、烏魯木齊、伊犁、喀什,直達烏魯克恰提、葉金要塞的畫面,集中反映了清末西北各省的新政情況、當地的風光古跡、風土人情和人民生活狀況以及各省的多民族情況。

兩本傳記和一本研究專著

中國大陸目前已有兩本莫理循傳記和一本研究專著出版,大體上反映了莫理循研究的狀況和水平。他們是《北京的莫理循》、《中國的莫理循》和《莫理循與清末民初的中國》,均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北京的莫理循》是較早的一部傳記,初版于1967年,作者為澳大利亞記者、作家和文學評論家西里爾·珀爾。他們依據莫理循的日記、通信、筆記和東西方檔案、報刊、書籍等珍貴資料,從莫理循家世寫起,全面而詳盡地再現了他從一個喜好冒險旅行的少年成長為世界知名的新聞記者和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政治顧問的傳奇歷程,是迄今為止關于莫理循生平比較全面的一本書,知名度較高。通過此書,可以了解西方人眼中的近代中國和北京。對于一些重要事件,作者不吝筆墨援引相關史料以為佐證,如辛亥革命時期同盟會員楊禹昌、張先培、黃芝萌等在東華門附近的丁字街炸袁世凱事件,莫理循親眼目睹了炸后的情形,珀爾就摘引了莫理循的長篇回憶,從而保證其真實性??少F的是,作為傳記,這本書全面地反映了莫理循的個性、生活,大量摘引其日記中的段落,反映他的心路歷程和感情生活,呈現給讀者一個真實、豐滿的歷史人物。此書自2003年出版中譯本后,莫理循始在國內引起關注,以至于有人發出了“研究中國近代史怎能不了解莫理循”的感慨。

《中國的莫理循》是另一部由澳大利亞人撰寫的莫理循傳記,原名《死過兩回的人——北京的莫理循之生活經歷》,作者為彼得·湯普森和羅伯特·麥克林,反映了新世紀莫理循研究的水準。此書著重再現莫理循在1912年之前的生活、工作經歷。作者利用莫理循家族的族譜,使莫理循家世的情況更加豐富,說明了家族遺傳、家庭教育與莫理循成長的關系。書中對于莫理循青年時期的探險活動論述甚詳。對莫理循的職業選擇有深入的探討,作者寫道:莫理循在20歲時已經明確,“只有成為一名新聞記者,我才有可能出人頭地……在我的眼里,記者是崇高的職業。要成為一個成功的記者,一個人不僅需要有過人的精力、超凡的膽識,還要有良好的修養和絕對的誠實?!弊髡邔δ硌挠浾呱挠泻芨叩脑u價,認為他是位“高尚的新聞工作者”,“他的澳大利亞背景使他能保持清醒的頭腦,以樸實的語言對政治和政治家進行冷嘲熱諷”,“雖然莫理循的新聞報道并不完美,但是與現在新聞界中爾虞我詐的現象相比,卻有天壤之別。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對許多重大事件的報道是如此精彩和具有前瞻性,我們完全可以說,他不但在書寫歷史,而且在創造歷史”。

《中國的莫理循》,[澳]彼得·湯普森、羅伯特·麥克林著,檀東鍟譯,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35.00元

《莫理循與清末民初的中國》,竇坤著,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5年第一版,29.00元;2008年第二版,29.00元

《莫理循與清末民初的中國》是我的博士論文。在翻譯完《北京的莫理循》之后,我對莫理循與中國的關系產生興趣,因為在此之前頭腦中完全沒有莫理循的任何信息,更不要說他與近代中國如此密切的聯系了。但接觸到大量的文獻資料后我意識到,研究中國近代史,莫理循是一個重要的人物,而且他所留下的各種資料也是研究中國史的重要文獻。在北京大學歷史系王曉秋教授的鼓勵和指導下,我開始了這項工作。中國國家圖書館采納我的建議,于2002年購買了澳大利亞米歇爾圖書館所藏莫理循文件的縮微膠卷,使我能夠以此和《泰晤士報》為基礎史料,結合相關中外文檔案、文獻資料和論著等,著重探討莫理循在清末民初中國政治史中的活動及歷史地位,以及他在中國20多年間如何認識中國并產生過怎樣的影響。書中還對莫理循與袁世凱的關系進行了重點研究。另外,對于莫理循這樣一個長期生活在中國為英國服務的澳大利亞人來說,如何協調英國與中國之間的關系,是他需要時時面對的問題。依據史料,我認為:“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使中英雙方都得到利益。然而當雙方出現沖突的時候,他則毫不猶豫地向母國傾斜,莫理循始終以維護英國在華利益為其行事的基本原則?!痹诖嘶A上,書中揭示出了一些不為人所知的史實真相,澄清了既往研究中的一些謬誤和謎團,如莫理循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為,日本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向外界披露的真相,莫理循對袁世凱稱帝的態度,莫理循在巴黎和會上的作用,等等。

自2003年出版《北京的莫理循》中譯本起,福建教育出版社的林冠珍女士就積極擔負起向國人介紹莫理循的職責,先后出版了六種九冊圖書,以“莫理循書系”命名,這是目前國內有關莫理循文獻與研究最為集中的一套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