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鰻鱺的營養需求研究與配合飼料質量評價

2010-03-09 12:33王曉娟艾春香
飼料工業 2010年10期
關鍵詞:鰻鱺蛋白質營養

王曉娟 艾春香

鰻鱺(Anguilla sp)是鰻鱺屬魚類的統稱,在分類學上隸屬于硬骨魚綱 (Osteichthyes)、鰻鱺目(Anguilliformes)、鰻鱺科(Anguillidae)、鰻鱺屬(Anguilla),為肉食性魚類,廣泛分布于全球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地區,其成魚平時生活于淡水中,接近性成熟時在秋季大批降河入海。鰻鱺肉質鮮美、營養豐富、肉多刺少、經濟價值高,已成為主要名特優養殖種類之一。鰻鱺屬的種類很多,全球現存19種和亞種,主要養殖品種有日本鰻鱺(A.japonica)、歐洲鰻鱺(A.anguilla)、美洲鰻鱺(A.rostrata)、澳洲鰻鱺(A.australis)、花鰻(A.marmorata)和太平洋雙色鰻鱺(A.bicolor)6種,尤以日本鰻鱺和歐洲鰻鱺養殖最為廣泛、產量最高。經過近30多年的發展,我國現已成為世界上鰻鱺養殖產業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并構建了集鰻苗捕撈、培育、成鰻養殖、飼料生產、鰻鱺加工、出口貿易和配套服務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皹藴驶?、規?;彤a業化”鰻鱺健康養殖的物質基礎是優質配合飼料,研發優質配合飼料的基礎之一是其營養需求的研究。本文簡要概述鰻鱺營養需求及其配合飼料質量評價的研究進展,以期為相關研究積累資料,為安全高效環境友好型鰻鱺系列配合飼料的開發與推廣應用提供指導。

1 鰻鱺的營養需求

1.1 蛋白質與氨基酸的營養需求

1.1.1 蛋白質的營養需求

蛋白質不僅是鰻鱺用于機體生長和修復組織器官的重要物質,也是酶、激素、抗體等生物活性物質的組成成分,是飼料中最重要的營養素之一,若配合飼料中蛋白質含量不足、缺乏或過量,均會影響鰻鱺的正常生長、健康和繁殖。研究表明,鰻鱺對蛋白質的營養需求主要由蛋白質品質決定,同時受到鰻鱺種類、生長階段、生理狀況、水溫、飼料組成、養殖密度、養殖模式、日投飼量、投食率和投食頻率等因素的影響。國內外有關鰻鱺蛋白質的營養需求主要研究成果見表1。

表1 鰻鱺蛋白質營養需求

Higuera等(2000)研究表明,維持歐洲鰻鱺最佳生長性能的日蛋白質適宜水平為1.4 g/100 g體重。De Sliva等(2000)研究澳洲鰻鱺對豆粕粉(soybean meal)、鯊魚肉粉和肉粉的消化率結果表明,澳洲鰻鱺對鯊魚肉粉的干物質消化率和表觀消化率最高,分別為(73.1±1.58)%、(87.5±1.27)%, 其次為豆粕粉(soybean meal),肉粉的最低。Luzzana等(2003)研究發現,當歐洲鰻鱺配合飼料中豆粕替代25%的魚粉是不合適的。Tibbetts等(2000)研究顯示,歐洲鰻鱺飼料中蛋白質水平影響水質,過多的飼料蛋白質將作為能量消耗,并因氨氮的分泌而導致養殖水質污染。Engin等(2001)研究表明,隨著飼料中蛋白質含量的增加,其氨氮和尿氮分泌顯著升高,影響水體中的氨氮含量。Engin等(2005)研究表明,飼料中分別采用玉米面筋粉、豆粕、肉粉取代23%的魚粉不影響澳洲鰻鱺生長,而采用23%的羽豆粉取代魚粉則顯著影響其生長。Engin等(2006)研究飼料中蛋白質對澳洲鰻鱺幼鰻生長影響的結果發現,幼鰻生長率由高到低依次的蛋白質含量為45%、35%、55%和25%,低蛋白/低能量飼料的效率高于高蛋白/高能量的飼料效率,同時研究發現,飼料中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節約蛋白效應。

根據鰻鱺隨著個體的生長,其蛋白質需求量逐漸降低的特點,綜合已有研究結果,并參考國內相關企業鰻鱺配合飼料廠家標準及臺灣省鰻鱺配合飼料標準,建議將SC1004—2004《鰻鱺配合飼料》標準中的鰻鱺粉狀配合飼料的粗蛋白水平降低為:白仔鰻飼料≥45.0%,黑仔鰻飼料≥42.0%,幼鰻飼料≥40.0%,成鰻飼料≥38.0%。由于粉狀配合飼料使用了不含粗蛋白質的淀粉作粘合劑,而膨化顆粒配合飼料使用約25.0%~30.0%的面粉作粘合劑,其粗蛋白含量約14.0%,所以相同配方生產的膨化顆粒配合飼料的蛋白質約高粉狀配合飼料2.5%~3.0%;膨化顆粒配合飼料的攝食量比粉狀配合飼料略低15%,故營養設計值要求略高,且膨化顆粒配合飼料本身屬環保型飼料,浪費少且對水質污染少,餌料系數低,且高品質魚粉粗灰分低、粗蛋白質高,使用高品質魚粉生產的膨化顆粒配合飼料粗蛋白質含量相應會提高,故膨化顆粒配合飼料的蛋白質水平定為:幼鰻飼料≥43.0%,成鰻飼料≥40.0%。

1.1.2 氨基酸的營養需求

飼料中合理的氨基酸配比對鰻鱺的蛋白質營養非常重要。與其它魚類一樣,鰻鱺的必需氨基酸是精氨酸、組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賴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蘇氨酸、色氨酸和纈氨酸等10種 (Arai等,1972)。研究表明,鰻鱺對各種必需氨基酸的最低需要量(以飼料蛋白質含量的百分數表示)為:精氨酸4.2%、組氨酸2.1%、異亮氨酸4.1%、亮氨酸5.4%、賴氨酸5.3%、蛋氨酸3.2%(胱氨酸為0%)和2.4%(胱氨酸為2.7%)、苯丙氨酸 5.6%(酪氨酸為 0%)和 3.2%(酪氨酸為5.3%)、蘇氨酸4.1%、色氨酸1.0%和纈氨酸4.1%,必需氨基酸缺乏時,鰻鱺比其它魚類更為敏感。

林浩然等(2005)研究表明,日本鰻鱺配合飼料中添加半胱胺鹽酸鹽能有效的促進其生長,且有效的添加量為270 mg/kg或者較低些。

1.2 能量的需求

歐鰻的能量需要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主要來自于日糧能蛋比、水流速度、個體大小、飼養水平、溶氧量和飼養密度等因素。據研究表明:歐洲鰻鱺的日糧能蛋比為9.0 kJ/g蛋白質;消化能為17.56 MJ/kg;日糧代謝能以12.5~15.1 MJ/kg為宜(Tibbetts等,2000),美洲鰻鱺飼料中適宜可消化蛋白質(DP)和可消化能量(DE)比為 22.1 g/MJ(Tibbetts等,2001)。

1.3 脂肪和必需脂肪酸的營養需求

脂肪是維持鰻鱺生長、健康和繁殖的重要能源物質,也是鰻鱺必需脂肪酸的重要來源,飼料中添加一定量的脂肪有利于鰻鱺的生長、健康和節約飼料蛋白質,同時能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Degani(1986)研究表明,飼料中添加5%~10%禽類油脂比飼料中添加5%~10%的豆油能更好地促進歐洲鰻鱺玻璃鰻生長。Gunasekera等(2002)研究了澳洲鰻鱺對鱈魚油、亞麻油和向日葵籽油的表觀消化率,結果表明,鰻鱺對油脂有較高的利用能力,對3種油脂的消化率分別達到(95.6±0.2)%、(90.2±0.6)%和(94.9±0.2)%。De Silva 等(2001)采用蛋白含量分別為40%和50%,脂肪含量分別為15%、20%和25%的6種飼料飼喂體重為(5.4±0.1)g澳洲鰻鱺幼鰻,以增重率、飼料系數和蛋白質效率為評價指標,結果表明,P50L15飼料組的效果最好,其次是P40L20,再次是P40L15,脂肪對鰻鱺具有明顯的促生長作用。Luzzana等(2003)研究發現,牛油可以替代50%的魚油而對歐洲鰻鱺的生長影響不顯著,飼料中的脂源對鰻鱺的體成分影響不顯著。Agradi等(1995)研究表明,飼料中的脂肪顯著影響養殖歐洲鰻鱺體脂。商品飼料中增加脂肪可以抑制鰻鱺氨氮分泌,其抑制量取決于飼料中添加的脂肪類型和維生素E含量。在鰻鱺飼料中添加適量的油脂后,其中一部分作為能量消耗,可明顯提高飼料的可消化能量,又節約蛋白質,多余部分在體內轉化成脂肪貯存起來,作為營養不足或越冬停食后的主要能量來源,尤其在越冬前投喂含脂量較高的飼料,提高鰻鱺體內含脂量,可以減少低溫期內引起的死亡。然而,由于飼料中的油脂容易氧化酸敗,添加油脂一定要新鮮,否則不僅影響鰻鱺的生長發育與健康,而且可能降低色素在鰻鱺體中的沉積,從而影響鰻鱺體色。脂肪過多,導致可消化能與粗蛋白質比例不平衡,脂肪在機體內過度沉積,影響鰻鱺產品營養品質。此外,不飽和脂肪酸的自動氧化,能產生大量的化學物質,如自由基、過氧化物、氫過氧化物、醛和酮等,這些對鰻鱺有毒,并可和飼料中的其他營養成分發生反應,而降低其營養價值。若飼料中含有氧化脂肪,其酸敗味會使鰻鱺厭食,一旦食入,鰻鱺通常會發生背肌萎縮,肝臟變黃褐色,死亡率升高。Engin等(2006)研究表明,飼料中的脂肪具有節約澳洲鰻鱺蛋白質需求的功能。

綜合上述研究成果得出,鰻鱺配合飼料中適宜的脂肪含量為5.0%~15.0%??紤]到各企業的加工工藝及成品貯存問題,建議將鰻鱺配合飼料標準中的粉狀配合飼料脂肪含量定為≥4.0%;膨化顆粒配合飼料脂肪含量≥6.0%。在養殖生產中,考慮到脂肪具有節約蛋白質效應,減輕養殖水體氮排放,可以適當提高脂肪含量,使用粉狀配合飼料的養殖戶可根據自身情況適當添加。

Takeuchi等(1980)對鰻鱺的必需脂肪酸需求研究顯示,鰻鱺對必需脂肪酸的需求是0.5%的亞油酸和0.5%或1%的亞麻酸。George等(1987)和Giudetti等(2001)研究表明,歐洲鰻鱺具有將飼料中不飽和脂肪酸碳鏈延長和去飽和的能力。飼料脂肪酸含量顯著影響歐洲鰻鱺肌肉中脂肪酸含量 (McKenziel等,2000)。飼料中的脂肪酸組成影響日本鰻鱺成鰻和卵的脂肪酸組成,特別是花生四烯酸 (AR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飼料中提高玉米油的用量,顯著增加魚體和卵中的ARA含量,EPA含量下降,而DHA含量不受飼料中脂肪酸的影響。n-3和n-6脂肪酸是維持鰻鱺繁殖必需的,且高比例的n-6和n-3不利于鰻鱺胚胎發育(Furuita等,2007)。缺乏必需脂肪酸時,鰻鱺會出現鰭腐爛,體色變淡,生長減緩,飼料效率降低,死亡率增加。

Maita等(1996)研究證實,飼料中添加含有脫氧膽酸的膽汁酸飼喂日本鰻鱺,鰻鱺的食欲明顯增加,體重較沒有添加膽汁酸的鰻鱺增加10%~20%,提高脂肪酶、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性。

1.4 碳水化合物的營養需求

碳水化合物是魚類重要的較為廉價的能量來源,且有助于飼料的制粒和成形。魚類飼料中添加適量的碳水化合物,可以節約蛋白質的消耗、增加脂肪的積累。盡管作為肉食性魚類的鰻鱺對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能力不高,但飼料中的適宜碳水化合物含量具有節約蛋白質效應 (Degani等,1987;Engin1等,2006),飼料中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為40%,蛋白質含量最低為25%時,歐洲鰻鱺的生產性能表現良好,且蛋白質的利用率高(Hidalgo等,1993),然而飼料中碳水化合物含量過高會引起鰻鱺肝臟腫大。在水溫27℃時,給歐洲鰻鱺飼喂含碳水化合物(玉米淀粉、葡萄糖)20%~30%的飼料,比飼喂玉米淀粉或葡萄糖10%的鰻鱺體中脂類含量增加,而飼喂玉米淀粉10%~30%和飼喂10%的葡萄糖飼料時,鰻鱺肌肉中蛋白質含量變化不顯著(Degani等,1987)。

鰻鱺對經過熟化的α-淀粉的利用能力較強,一般鰻鱺粉狀配合飼料中含有20%~25%的熟化α-淀粉,用作飼料的粘合劑,并作為能量來源。鰻鱺對α-馬鈴薯淀粉的表觀消化率高達77.1%~87.7%(Takii等,1986),歐洲鰻鱺對α-馬鈴薯淀粉的消化率達到96.66%(Degani,2004)。

盡管粗纖維含量較高的植物蛋白質原料因其對鰻鱺生長的影響而在鰻鱺配合飼料中應用受限,但適量的粗纖維對維持鰻鱺的生長和健康具有重要的意義。鑒于目前動物蛋白質資源(特別是魚粉)短缺和價格高位運行,在兼顧鰻鱺配合飼料成本與其生產性能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植物性蛋白源的資源、質量與價格優勢,同時參照臺灣省鰻鱺配合飼料標準和大陸主要鰻鱺飼料生產廠家企業標準,建議鰻鱺配合飼料粗纖維含量為:粉狀配合飼料中的白仔鰻飼料、黑仔鰻飼料和幼鰻飼料≤3.0%,粉狀配合飼料中的成鰻飼料以及膨化顆粒飼料中的幼鰻飼料和成鰻飼料≤4.0%。

1.5 維生素的營養需求

維生素是鰻鱺維持生命和正常生長所需的重要營養素,在機體生命活動中起著輔酶和輔基的作用,或作為代謝產物的前體,在鰻鱺生長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有關鰻鱺維生素的營養需求研究較少。一般認為,鰻鱺飼料中VC添加100~350 mg/kg時,基本上能滿足鰻鱺的生理需求。Ren等(2005)以日本鰻鱺Anguilla japonica幼鰻的生長率、組織中VC的含量、組織學和血清抗菌力為指標,探討了以VC鈣鹽為VC源的幼鰻VC的適宜營養需求量。結果表明,每1 kg飼料中添加VC鈣鹽大于27 mg就能滿足幼鰻健康生長的需要。測定人工催熟過程中日本鰻鱺體內VC和VE含量變動的結果表明,隨著鰻鱺的性腺成熟,VC和VE從肌肉向卵巢移動,卵巢中VC分布較多,但VE在卵巢中分布極少,大半分布在肌肉中(中吉川昌之,1997)。維生素不僅能維持鰻鱺正常生長與繁殖,還有助于提高其抗逆能力。歐洲鰻鱺飼料中添加VC多聚磷酸酯能提高歐洲鰻鱺的抗病力和抗應激力(林建斌,1997)。VC單磷酸鈉鹽或鈣鹽均是日本鰻鱺幼鰻VC的良好來源,高含量的VC能有效地改善鰻鱺血液生化指標和提高幼鰻非特異性免疫功能(Ren等,2007)。值得注意的是VC在飼料中容易受到破壞,需對其加以保護,其方法包括改進餌料生產工藝、盡可能降低生產過程中的溫度、隔絕空氣、避免和金屬元素接觸、制成穩定性較高的微囊制劑和進行化學保護等。對于維生素之間的相互作用也已引起注意,Hulon(1989)指出,在配合餌料中添加維生素,要注意維生素間及其與其它物質間的相互作用。

維生素對維持鰻鱺正常生長和健康具有重要的意義,但鰻鱺的維生素的營養需求研究較少。生產實踐表明,鰻鱺對維生素的需要量比其它溫水性魚類高,鰻鱺對維生素缺乏相當敏感,很容易出現維生素缺乏癥,缺乏維生素導致鰻鱺體色黑化,應添加適量的維生素。飼料中的維生素均衡齊全,有利于鰻鱺體色的沉積,避免黑色化或出現古銅色。

1.6 礦物質的營養需求

礦物質是構成魚類機體組織的重要成分,起著維持組織細胞的滲透壓、調節體液酸堿平衡的作用,還可作為酶的激活劑,在營養吸收中作為主動轉運的載體,激活神經和肌肉的興奮。鰻鱺體內含有豐富的礦物質,但它們不能在體內合成,全部來自食物或外部環境,有關鰻鱺配合飼料中礦物質的營養需求較少。鰻鱺礦物質的吸收來源包括水中的溶解無機鹽和飼料中的礦物質,一般較少見到缺乏癥,但如果水中缺乏某種必需的溶解無機鹽,而飼料中含量又不夠的話,鰻鱺還是會出現礦物質缺乏癥。

研究和生產實踐證明,鰻鱺對礦物質的需要量比一般魚類要高,幾乎是鮭科魚類的2倍。鰻鱺對幾種主要礦物元素的最低需要量(mg/kg)為:鈣2700、磷2500~3200、鎂 400、鐵 170、鋅 50~100(Nose 等,1979)。如果投喂缺乏鈣或磷的飼料,鰻鱺會在1周內逐漸失去食欲,生長減慢,但飼料中如含較高濃度的鈣則會降低鰻鱺對類胡蘿卜素的吸收,影響其沉積效果。投喂缺乏鎂和鐵的飼料,鰻鱺也會在3~4周后出現食欲減退。日本鰻鱺對鈣、磷、鎂和鐵的需求量是2.7、2.9、0.4 和 0.17 g/kg。

磷是鰻鱺體內含量最多的無機元素之一,是構成其骨骼、齒等的主要成分。磷還是磷脂、核酸、細胞膜和多種輔酶的重要成分,并直接參與細胞的各種生理生化反應。在淡水中磷含量不能滿足鰻鱺的營養需求,若鰻鱺飼料中磷不足,將導致鰻鱺生長、健康受到嚴重影響。

在鰻鱺磷營養需求的基礎上,參考鰻鱺肌肉中無機元素的含量、臺灣省鰻鱺配合飼料標準以及國內鰻鱺配合飼料生產廠家的企業標準,同時重視磷對水環境的污染問題,規定鰻鱺配合飼料中總磷含量≥1.0%。

礦物質要首選螯合礦物精一類產品,鰻鱺出現古銅色很大的影響因素就是由于礦物質的不均衡引起的,故選擇礦物質平衡的多礦有利于鰻鱺體色的改善。

2 鰻鱺配合飼料的質量評價

配合飼料是“標準化、規?;彤a業化”鰻鱺養殖的物質基礎,其質量不僅要滿足鰻鱺的營養需求和攝食習性,更要達到對人類、鰻鱺和養殖環境的安全與友好,以推進鰻鱺健康養殖持續發展,為此建立鰻鱺配合飼料質量評價體系極為重要。本文主要從四個方面闡述鰻鱺配合飼料質量評價體系的建立。

2.1 鰻鱺配合飼料的安全質量評價標準

飼料的安全性關系到鰻鱺產品的安全性,鰻鱺配合飼料的安全質量評價執行《飼料衛生標準》,嚴格貫徹農業部1224號(2009)《飼料與飼料添加劑安全使用規范》和《日本肯定列表制度》,重點考慮如下幾個方面:是否添加了違禁藥物與添加劑;飼料原料中是否存在天然的有毒有害物質及其含量是否超標;是否含有害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如黃曲霉毒素)是否超標;飼料中的鉛、汞、無機砷、鎘、鉻等重金屬含量超標。

2.2 鰻鱺配合飼料的營養質量評價標準

鰻鱺配合飼料營養是否符合其營養標準,是否滿足其各生長階段的營養需求;是否有助于促進鰻鱺生理健康,是否能提高養殖鰻鱺的免疫力、抗病力、抗應激能力;飼料的誘食性和消化利用率如何;是否滿足不同養殖模式、季節、地區養殖鰻鱺的營養需求。

2.3 鰻鱺配合飼料的加工質量評價標準

鰻鱺粉狀配合飼料主要從原料粉碎粒度、混合均勻度、色澤等指標考量其加工質量,鰻鱺膨化顆粒飼料則從顆粒大小、色澤、切口和含粉率等方面來評價其加工質量。作為優質的鰻鱺配合飼料,90%~95%的原料都需要進行微粉碎,白仔鰻飼料要求200號標準篩篩上物≤4.0%;黑仔鰻飼料要求200號標準篩篩上物≤6.0%;幼鰻飼料要求250號標準篩篩上物≤3.0%;成鰻飼料要求250號標準篩篩上物≤5.0%;顆粒大小與色澤均勻、切口整齊、耐水時間適中(大于2 h)、軟化時間合適(10~20 min)、含粉率低于1%。

2.4 鰻鱺配合飼料的質量控制

2.4.1 優質原料

飼料原料質量是鰻鱺配合飼料品質的基礎。各種原料應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相關標準的規定。篩選原料應該考慮的基本要素為:營養價值及營養成分的穩定性、安全性、新鮮度、原料的養殖效果、原料摻假因素、原料的加工特性、飼料配方、原料的價格性能比與市場供求的穩定性。

2.4.2 科學配方

鰻鱺飼料配方是研發其安全高效環境友好型配合飼料的關鍵。一個良好的鰻鱺漁用配合飼料配方,一方面要以科學的鰻鱺營養標準為理論依據,運用鰻鱺營養調控理論與技術,充分滿足鰻鱺生長與繁殖的需要,提高飼料的誘食性、黏彈性(對于鰻鱺粉狀配合飼料)及其消化吸收率,飼料系數低,降低營養物質排出率,增進鰻鱺健康、預防疾??;另一方面又要考慮鰻鱺養殖模式、季節和地區差異,并根據鰻鱺配合飼料生產和使用過程中會出現的各種具體情況,作出適當的調整,以開發出安全高效環境友好型鰻鱺配合飼料。

2.4.3 精細加工

飼料加工技術是發揮鰻鱺配合飼料高效性的有效技術保障。飼料加工工藝主要是為了體現配方的思路,滿足養殖動物生理生化的特點。通過精細的加工,實現提高鰻鱺配合飼料的耐水性,減少飼料中營養物質在水中的溶失;提高營養物質的利用率,降低飼料系數;降低營養物質的加工損失等。鰻鱺粉狀配合飼料的加工要密切關注超微粉碎、混合(主要從“混合時間和混合均勻度”考量)等環節;鰻鱺膨化顆粒配合飼料的加工要密切關注超微粉碎、混合(主要從“混合時間和混合均勻度”考量)、調質(調質水分、調質溫度)、后熟化及制粒等環節。

3 展望

迄今,有關鰻鱺營養需求研究及其配合飼料質量評價已取得一定進展,但大多集中在日本鰻鱺、歐洲鰻鱺、美洲鰻鱺、澳洲鰻鱺,而且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蛋白質、脂類、碳水化合物等,而對鰻鱺的微量營養素營養需求量研究很少。為此,今后應大力加強各種養殖鰻鱺的營養生理和營養需求研究,以促進其優質化、系列化、專門化鰻鱺配合飼料的開發,構建完善飼料質量評價體系,進而推動“標準化、規?;彤a業化”鰻鱺健康養殖的持續發展。

3.1 開展鰻鱺消化生理的研究,特別是新引進的鰻鱺品種的消化生理研究。包括弄清楚不同部位消化酶的種類、含量、活性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各種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及環境條件產生的影響。

3.2 大力開展新引進鰻鱺品種營養生理和營養需求的研究,并重新評價鰻鱺主要養殖品種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營養素的營養需求,加強氨基酸、脂肪酸、維生素和礦物質營養生理、營養需求研究,以期為其系列配合飼料研發提供系統的科學數據。

3.3 大力開展各種養殖模式下的鰻鱺營養需求參數,合理設計季節飼料配方,同時開展其營養生態學研究,減輕鰻鱺養殖的自身污染,為生產出環境友好型配合飼料提供理論支持。

3.4 深入開展鰻鱺營養與其免疫關系之間的研究,以期通過營養調控手段提高魚體自身的免疫抗病力,減少化學合成藥物的使用,生產出無公害鰻鱺產品,同時,大力開發綠色免疫添加劑,以提高鰻鱺的養殖成活率。

3.5 開展飼料營養與鰻鱺營養品質關系的研究,以營養手段提高鰻鱺營養品質。

3.6 系統開展鰻鱺早期營養需求研究,強化生物餌料營養,開發出玻璃鰻配合飼料,以規范玻璃鰻的培育,提高鰻苗質量。

3.7 開發新的飼料蛋白源、脂肪源和碳水化合物源,以期開發出營養均衡與成本較低的安全、高效和環境友好型的鰻鱺系列配合飼料。

3.8 開展鰻鱺系列配合飼料加工工藝研究,生產出能滿足其攝食習性和消化生理的安全、高效和環境友好型膨化浮性顆粒配合飼料,以逐步取代粉狀鰻鱺配合飼料。同時,加強投喂技術體系研究,以提高攝食率及飼料效率,減輕養殖自身污染。

3.9 進一步完善鰻鱺配合飼料質量評價體系,在完成其營養、安全衛生評價的基礎上,開發高能量、低蛋白、高利用率、低污染的綠色環保型飼料。

猜你喜歡
鰻鱺蛋白質營養
蛋白質自由
人工智能與蛋白質結構
夏季給豬吃點“苦”營養又解暑
泥鰍魚
泥鰍魚
這么喝牛奶營養又健康
營養Q&A
神秘的鰻鱺
花鰻鱺靜水養殖實用技術
春天最好的“營養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