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語文德性教化內容的緣起

2010-04-07 18:30彭晚紅張福國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10年10期
關鍵詞:科舉考試教化德性

彭晚紅張福國

(1.西藏山南地區教育體育局,西藏 山南 856000;2.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2)

古代語文德性教化內容的緣起

彭晚紅1張福國2

(1.西藏山南地區教育體育局,西藏 山南 856000;2.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2)

中國古代語文教育中經邦治國的儒術地位非常突出,因而,在人類文化史上,創立起在實用人文主義基礎之上的“政治—倫理—語文教育”三位一體化的結構模式。這種結構模式強調了語文教育的文道統一,規定了教育內容是德性教化。

古代語文;德性教化;經學;科舉

一 文教制度規定德性教化內容

中國古代語文教育,從來都是把德性教化放在首位。在這里,政府通過政策導向、鼓勵措施,保證德性教化內容在語文教育中的首要地位。

先秦百家在指導思想上,將倫理德性觀念貫串到語文知識的傳授上,做到修德講學的統一。隨著強大秦朝的建立,秦朝采取強硬的政策保證語文教學內容的一致。在文教工作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書同文”、“行同倫”、“頒挾書令”、“設三老以掌教化”、“禁游宦”和“禁私學,以吏為師”,古代語文教育為政權服務的職能得到強化。漢代以來儒家思想政治化,儒學成為魏晉南北朝各王朝的統治思想。兩漢時期,統治者為提倡儒學,兩次召集群儒講論五經異同,皇帝稱制臨決。此舉振奮一時教風,“尊孔和讀經成為傳統官學教育的靈魂和支柱”[1]P180,促進了語文教育德性教化觀念的深入。魏晉以降,面對玄風高熾、儒道式微的局面,統治者屢行講學之儀,倡導儒學,以收振衰起頹之效。為切實推行“尊儒貴學”,講學儀式逐漸由太子親授,并與釋奠結合。這種形式時行于朝,成為古代語文教育的一種制度。因而語文教育中強調“尊儒貴學”,“貢士以經學為先”。

在中國語文教育史上,唐朝首次將德性教化制度化,以《孝經》和《論語》作為古代語文教育的基本教材,并作為科舉取士的必考內容,無論是在校就讀的學生,還是參加科舉考試的士子,皆須修習。此外,唐高宗、開元末及德宗時,《老子》亦曾被列為語文教育教材?!缎⒔洝泛汀墩撜Z》是儒家思想的倫理規范,是漢代以來中國封建社會的精神支柱,以此兩經為語文教育教材,表明唐代統治者始終堅持著語文教化德性為上,合乎崇圣尊儒的文教政策。

宋太祖立國不久,就確立了“興文教,抑武事”的基本國策,網羅、重用儒士。太宗時,更強調“文德致治”,命令所有選用的人才必須通曉經籍和禮義。真宗時,更是親率文武百官和僧道三萬余人,赴曲阜孔廟行禮祭奠,并加謚孔子為“玄圣文宣王”,稱孔子為“人倫之表”,儒學是“帝道之綱”。為此,官學教材的編寫、印制和發行,由中央政府對各級各類學校進行宏觀調控和指導,語文教材也以經學教材為本。

尊孔崇儒、以文治國是元代奉行的基本國策之一。元朝最高統治者推行這一文教政策的基本動機、目的在于維持和強化元王朝的統治,而儒學標榜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綱常禮教,正有利于維護元朝的專制統治,是實現這一目的有效工具。元英宗稱贊真德秀《大學衍義》:“修身治國,無逾此書?!?/p>

明朝君主意圖通過限定語文教學內容為儒家經典,實現改造思想的目的,服務于國家的政治穩定。將學校分作率性、修道、誠心、正義、崇志、廣業六堂。這是一種升級的辦法?!皟H通四書而未通經書者者,在正義、崇志、廣業之堂修業,一年半以上;修業期滿,文理皆條暢者,則升入修道、誠心二堂。修業一年以上,修業期滿,文理全優,經史俱通者,乃升率性堂?!盵2]P397使用的語文教材定為《大學》《中庸》《論語》《孟子》、“本經”、《詩》、《書》、《易》、《禮》、《春秋》兼及劉向《說苑》,及律令、書、御制大誥等。為了讓學生更加自覺地意識并履行自己的倫理義務,從培養學生的德性情操著眼,朱元璋親自制定了監規,根據監規,“生員在學讀書,務要明體適用,以須仕進”。所謂“明體適用”,就是要教育學生“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為先,隆師親友,養成忠厚之心”。

清朝在學規的臥碑中,明確說明:“學為忠臣清官?!盵3]世治則用文,清帝順治早就宣布“今天下漸定,朕將興文教,崇經術,以開太平”[4]。用崇儒重道,確定共同行為規范的政策來維系共同的社會理想,凝聚人心,籠絡士子。語文教育則要求:一是尊孔,二是提倡程朱理學,三是確立共同的行為規范。清代的國學和地方學基本上承襲明代舊制,學生所習語文有五經、四書、性理、習字等。語文教材主要為經、史、性理書及時文。

由此觀之,幾乎每個朝代都要制訂符合己意的文教政策,在語文教育中體現統治者驅使人們認同和遵守特定文化秩序,規定合乎政治權力意志與文化權力追求的德性教化內容。統治者集中力量審核和頒定教材,以保證思想一致,因此,從自身利益出發,把自己得以長治久安的基礎,即倫理綱常作為最重要的德性教化內容注入語文教材之中。

二 課程教材展現德性教化內容

儒家思想、孔孟之道是萬學之本。教化的核心內容是忠孝。學校里教忠教孝,社會和家庭則要求人們做忠臣、孝子。學校、家庭、社會三者的要求是一致的,于是便形成一種合力,任何人也無法擺脫它。這樣,語文教化充分發揮其效能,人們真正按照教師的要求規范自己的行為。由于家國同構,君父合一,以忠孝為核心的語文教化是整個德性教化的本質和基礎。在長期的語文教化實踐中,人們不斷摸索、積累、總結教化經驗,日積月累,在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寶藏中,就逐漸形成了語文教化的科學理論體系。

在古代,不管是私學還是官學,語文主要學習“三、百、千、千”,《四書》、《五經》等經典文章。其中主要宣揚忠君思想、等級觀念以及倫理德性內容。從蒙學中我們就可看到這一點。中國古代蒙學課本很多,大體分五類。第一類是綜合各種常識的識字課本,以《詩經》、《百家姓》和《千字文》最為著名;第二類是詩文教學的課本,如《千家詩》、《唐詩三百首》、《古文觀止》等;第三類是歷史知識的教材,最為著名的是李瀚編纂的《蒙求》;第四類是博物常識的教材,如宋代的《名物蒙求》;第五類是封建倫理德性教育的教材,有《增廣性理字訓》《名賢集》等[5]P425-430。不管哪類蒙學課本,都是融知識性、趣味性和倫理性為一體,內藏德性本位的精魂。同時一些植根當地鄉野文化和經濟土壤的語文教材都滲透著德性教化內容。將日?;镜拇私游镆幏?,編成通俗易懂、瑯瑯上口的歌謠,使德性倫理更加具體化、平民化、生活化。如流傳久遠的《女兒經》、《小兒語》、《增廣賢文》、《訓蒙增廣》、《二十四孝》等,采用整齊的格式,押韻的手法,簡潔的話語,把基本的人生道理講給人聽,做到入耳入心的教化,使之孝父母,敬兄長,教訓子孫,和順鄉里,死喪相助,患難相恤,善相勸勉,惡相告誡,息訟罷爭,講信修睦,成為良善之民,共成仁厚之俗。

另外,以歷史故事教化人,影響較大的有孟母斷杼、曾子殺豬、聞雞起舞、囊螢映雪、鑿壁偷光、岳母刺字等,將儒家明禮、忍讓、本分、孝順等為人處世的態度以哲理化的故事表達出來,讀來回味無窮,頗有益于教化。人們聽了銘記于心,甚至終身不忘,對一代代中華兒女的影響久遠而綿長,轉移人心,整頓風俗,耳濡目染,習成自然。

在近兩千年的封建社會里,《四書》、《五經》等寓含豐富德性教化內容的儒家經典成為學校的主導語文課程教材?!秾W記》提出“離經辨志”、“敬業樂群”、“博習親師”、“論學取友”知識學業和德性觀兩個方面的教育,而對后者尤為重視?!洞髮W》是先秦時期儒家德性教化思想的總結,把大學教育的程序概括為“八條目”,即“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币蠼袒瘧缘滦杂^念的認識為起點,以德性信念的建立為中心,以德之自覺性的培養為根本要求,以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實踐目標?!吨杏埂肥枪糯寮谊U揚中庸之道的專著,是儒家認識事物和處理問題的一種基本觀點和方法?!吨杏埂氛f:“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币粋€人要成為君子,必須接受 《四書》、《五經》的經典熏陶,體悟其中所蘊藏的倫理本質、圣賢氣象與政教智慧,不斷提高自己的德性境界與水平而指向“內圣外王”的理想人格。不可否認,很少有人達到儒家所推崇的圣人境界。但“內圣外王”作為儒家的崇高理想人格,卻對社會產生了普遍的“化民成俗”之教化作用,對人們的價值選擇和精神生活起到了長久的導向作用。

不同層級語文課程的教化,充分展示了古代語文教化的廣泛性和普適性,使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學習、認同并接受儒家德性教化思想,成為自己人生之向導。

三 科舉考試強化德性教化內容

“所謂科舉制度,就是按照不同的科目通過考試來選取人才的考試制度?!盵6]P197它肇基于隋代,確立于唐代,中經宋、元、明,一直到清末被廢除,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了1300年,對強化古代語文的德性教化內容產生了巨大作用。

科舉制度是隋唐以后取士的重要手段,對古代語文德性教化的影響是驚人的。它對古代語文教育的培養目標和教學內容的影響十分明顯。古代語文的培養目標就是準備參加科舉,取士所考的內容就必然成為語文的教學內容。從歷史上看,歷代科舉所考試的內容,主要是儒家的經典,在唐代為《五經正義》。在唐代的學校里,國子監、太學、四門學、弘文館、崇文館是最主要的、學生出身等級要求最高的幾所學校。在這些學校中語文教學計劃就是按照科舉九經取士的要求而安排的,大多教授《周禮》、《儀禮》、《禮記》、《毛詩》、《春秋左氏傳》,兼習《周易》、《尚書》、《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而《孝經》、《論語》則為公共必修教材。自《五經正義》頒行天下后,從唐到北宋400多年間,它一直是語文教育的基本內容和科舉考試的依據,強調教以明道、崇圣尊儒、文以載道。

宋代科舉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以經義和詩賦取士,官學語文課程的設置主要是經義和詩賦課程。但是,在不同的時期,不論是科舉考試的科目,還是學校的設置都在不斷地發生變化,語文教材也在相應地調整變更。宋代的科舉考試以經學為主,故語文教育也以經學為主要課程,經學教材在各級各類官學語文教育中都占有主導地位。在北宋前期,語文教育和科舉考試都重視本經,官方指定的語文教材為9本經書,即:《周易》、《尚書》、《毛詩》、《禮記》、《周禮》、《儀禮》和《春秋》三傳(即《左傳》、《谷梁傳》、《公羊傳》)。這9部經書,又根據內容的難易程度分為大、中、小三經,大經是《禮記》和《春秋左傳》,中經是《毛詩》、《周禮》、《儀禮》,小經是《周易》、《尚書》、《谷梁傳》和《公羊傳》??婆e考試的內容,也是根據這種大、中、小經的劃分進行搭配,確定場次。南宋嘉定以后,隨著程朱理學官方哲學地位的逐步確定,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被指定為科舉考試的基本依據,進而也成為官方認定的經學教材。這種情況一直保持到元、明、清諸朝。

元朝對科舉考試的內容作了詳盡的規定?!芭e人宜以德行為首,試藝則以經術為先,詞章次之。浮華過實,朕所不取?!焙擦衷?、集賢院、禮部先擬明經為本,注重德行。元代科舉考試內容的基本原則是:重德行,尚經術與斥浮華。其中,經學為科舉考試的主要內容,而經學之中以理學為主體,也是因為理學在當時已被視為“格物致知、修己為人”的實用之學。

清朝從最初的童試開始,每次考試都須先默寫《廣訓》一二百字,默不出者就算不及格?!稄V訓》成為科舉考試的內容之一,必然受到廣大士子的重視,該書中提出的各項德性行為規范也會廣為傳播?!鞍斯伞币廊粸樵囄牡墓潭ǔ淌?,語文教學徹底為科舉服務。八股文題目一律用“四書”、“五經”中的現成話,“代圣人立言”。以圣人口氣行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了使學員們適應這樣的教學與考試,清朝編印了八股文選。乾隆間,方苞曾奉敕編選了《欽定四書文》。此外,還編印了有專門指導習作八股文的課本。在這樣的背景下,古代語文“文以載道”的“道”成了政治與倫理德性的化身。

把經書定為科舉選拔考試的主要內容,德性被視作是人的社會本質的第一要素,即科舉制度儒學化,教化之儒與王者之儒合二為一,也就保證了德性教化在語文教育中的地位。使人認識人倫規范,形成堅定的德性信念和掌握修己治人之道,不斷深入學習,不斷領悟為人規范,漸次逼近社會要求,適合選拔意旨。反觀儒家德性思想之所以大行于整個封建社會,乃至窮鄉僻壤,最大限度地體現其強烈的人生實踐精神,主要是因為古代語文教育存在以科舉入仕為潛在目的、以化民成俗為顯性目的的教化思想。

綜上所述,儒家教育是我國古代語文教育的主線,德性教化又是儒家教育的核心,把內圣外王之道當作人格價值的核心內容,把向內用功為主、內外修養相結合為輔作為人格價值實現的根本途徑和方法,把一切知識學問納入倫理德性教化的范疇之內,用德性的標準審定一切。

[1]王建軍.中國教育史新編[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李才棟,譚佛佑,張如珍,李淑華.中國教育管理制度史[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3]馬鏞.中國教育制度通史(第五卷)[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

[4]趙爾巽等.清史稿·選舉一校點本[M].北京:中華書局, 1976.

[5]毛禮銳.中國教育史簡編[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6]黃留珠.中國選官制度述略[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 1989.

(責任編校:王晚霞)

On the Origin of M oraliza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Teaching

PENG Wang-hong1,ZHANG Fu-guo2
(1. Shannan Education and Sports Bureau Shannan, Tibet 856000,China 2.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02,China)

In traditional Chinese teaching, the Confucian idea of managing state affairs was very prominent; therefore, along w ith the culture development, a trinity teaching structure of “politics-ethics-Chinese teaching”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pragmatic humanism. This teaching structure naturally laid emphasis on unity of words and morality, and provided moralization as its teaching contents.

traditional Chinese teaching; study of Confucian;classics;imperial exanination

G40-053

A

1673-2219(2010)10-0101-03

2010-08-31

作者簡價:彭晚紅(1974-)男,西藏山南人,西藏山南地區教育體育局電教館副館長;張福國(1976-),男,湖南長沙人,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語文課程與教學論。

猜你喜歡
科舉考試教化德性
從德性內在到審慎行動:一種立法者的方法論
科舉考試答案解析
“科舉考試”
《孔雀東南飛》女德教化主題探析
中國科舉考試“末班車”——光緒三十年甲辰恩科殿試二甲第二名林世燾之子林松年談科舉
科舉考試的投考資格——從2016年高考全國Ⅱ卷文綜第25題說起
托馬斯·阿奎那的德性論
古希臘悲劇的教化旨歸探析
西方德性思想的價值與啟示
傳統德性論的困境及其出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