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文教學過程中的“三性”

2010-06-09 09:41高勇
新課程研究·作文教學 2010年2期
關鍵詞:三性層次性選材

高勇

在實施語文新課程過程中,閱讀教學改革似乎一直處于遙遙領先的地位,而作文教學卻始終處于一種“被惦記而不敢輕易觸碰”的尷尬境地。然而,無論是從“應試”的角度還是從“素質”的角度而言,作文教學都是不能被輕視的對象,甚至已然成為我們語文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問題。

高中作文教學長期以來存在著“教學內容無序化、評改方式程式化、能力形成低效化”的傾向,“打亂仗”和“亂打仗”現象屢屢出現在作文教學和作文訓練中。那么,到底該怎么做,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呢?我認為應該重視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把握好作文教學過程的階段性

對于作文教學,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每一個階段有每一個階段的要求和目標。單就高中作文教學而言,也適合以年級為單位劃分出不同的階段。教學本身是為學生服務的,最終的效果也要靠學生來體現,因此,我們的教學就不能忽視每一個階段學生的認知能力的差異性。如果高中三個年級的作文教學沒有體現出能力培養的梯度性,而是籠統地教學,隨意地教學,那么它就違背了學生認知能力的規律性,所以,教學效果常常出不來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高一年級,學生剛從初中進入高中階段,這里存在著一個轉型和適應的問題,這時的作文教學應照顧到與初中作文教學的銜接和過渡。我們可以把教學重點仍放在記敘文上,同時輔以記敘性散文。教學時,側重于將之前的“簡單記敘文”變為現在的“復雜記敘文”的方法指導。這樣一來,學生在接受新的技巧和方法時,不會是完全的陌生,收效也會相對明顯些。

高二年級,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見識的擴大以及思想深度的提高,這一階段適合把教學重點放在議論文上,同時輔以議論性散文。教學時,應根據學生水平的不同來確定是從簡單的議論文開始,還是直接進入中難度議論文的教學和訓練。

高三年級則是一個開放性的階段,這一階段,學生可以靈活地選擇各種文體進行作文訓練。該階段,由于學生經過兩年的高中學習和生活,知識面和能力都有了較大的擴展和提高,因此,教學重點應放在文章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上。

注重作文教學的階段性,既符合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規律,同時又能很好的把文體訓練落到實處,從而有效地避免了學生作文中經常出現的“四不像”現象。

二、處理好作文教學過程的層次性

我們的作文教學涉及到“內容”和“對象”兩個方面,因此,關于“層次性”,這里也包含相應的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文章的層次性,一是學生的層次性。

1.文章的層次性。所謂文章的“層次”,這里是指作文過程中的審題、立意和選材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在學生的作文過程中表現為一個環環相扣的關系,出現了層次的差別。這三者中,審題是第一層,立意是第二層,選材是第三層。拿到一個作文題,審題是第一步,如果審題出現偏差,則立意和選材就毫無意義可言,文章宣告失??;依此推知,若立意不明確,材料的選擇就會失去方向;若選材不恰當,就不能很好地凸顯主旨,甚至會改變作者的初衷。因此,嚴格地對學生進行作文的審題、立意和選材的訓練,能有效地減少學生因某一環節的失誤而造成的“滿盤皆輸”的局面產生。

(1)審題。審題過程就是“獲取和解讀信息”的過程,這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的基礎,是學生邁向成功作文的第一步。審題清楚準確,可以減少不必要的失誤;如果審題不慎,沒有準確理解題意,或者是“牛吃南瓜無處下口”,或者是“下筆千言離題萬里”,都無法使成功的作文順利誕生。所以,作文教學時,審題訓練應放在第一層面。對于審題,我們可以通過分析比較相近的題目來訓練,也可以通過對材料的多元解讀來訓練,還可以采取給別人的文章命題的方式來訓練,等等。

(2)立意。所謂“立意”,就是選定主題(或中心、或論點)。明末清初大學問家王夫之曾說:“無論詩歌與長行文字俱以意為主。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币黄炎鞯恼Q生是從選定主題(或中心、或論點)開始的。不明確寫作目標是什么,只是信馬由韁,腳踩西瓜皮,是絕對寫不出好文章的。立意要求做到新穎而有深度,這就決定了我們在作文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在思維方式上大膽求異,突破思維定勢;對同一事物要進行多角度的觀察和分析;能透過現象發現事物的本質。

(3)選材。所謂“選材”,包含著“選擇材料內容”和“選擇材料使用角度”兩個方面。這也是學生作文中存在的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由于高中學生課業負擔較重,課外閱讀的時間和數量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完全寄期望于通過大量的閱讀來補充學生的作文素材近乎于望梅止渴、畫餅充饑。所以,我們必須對教材和讀本這些有限的資源進行最大限度地開發和利用。這樣一來,不僅沒有額外的增加學生的負擔,還使得閱讀教學無形地成了作文教學的有力外援。

審題、立意、選材既是作文構思過程中的三個步驟,也是學生作文中容易出現的三個層次的錯誤。在高中作文教學過程中,我們理應把它們納入到我們的教學環節中來。

2.學生的層次性。由于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著個體的差異性,因而,作文教學效果就不可能呈現出“齊步走”的現象。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我們的作文教學就必須相應地提出不同的要求,以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合理的發展,取得相應的進步。我們可以在每一個階段,以班級為單位,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能力級別(如A、B、C層)。在作文訓練大目標的前提下,有針對性的為每一層次的學生制定小的目標,當某一層次的學生順利完成該層次目標的達標時,便順理成章地升入上一個層次。這樣一來,既讓低水平的學生看到了希望,同時又能實現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

三、調動好作文教學過程中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新課改理念中明確強調了學生的主體性,這不僅僅體現在閱讀教學中,還應體現在作文教學中。長期以來,“教師出題學生作,學生作文教師改”的一慣做法被視為天經地義的操作方式。教師統一出題的模式,大大限制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影響了學生作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降低了作文訓練的質量,妨礙了作文水平的提高。為了打破這一常規,我們可以嘗試把學生吸納到作文組織環節中來。

1.鼓勵學生自己命題。這一措施有利于提高學生創作的積極性。很多時候,我們老師不可避免地會圍繞著成人的喜好和思考模式出題,這樣一來就忽視了作文本身是學生內在思想的外在表現形式這一本質。某一階段,學生眼里在關注什么,心里在想什么,我們并不是很清楚,如果能讓學生參與命題的話,那么作文訓練就能更貼近學生的實際,激發他們的表達欲望,同時,也能很好的促使學生主動地去觀察生活,觀察社會。

2.鼓勵學生自改、自評和互相評改。葉圣陶先生認為:“學生作文教師改,跟教師命題學生做一樣,學生都處于被動地位,假如著重培養學生自己批改的能力,教師只給些引導和指點,該怎樣改讓學生自己去考慮和決定,學生不就處于主動地位了嗎?養成了自改的能力,這是終身受用的?!毙抡n改理念下,我們與其選擇耗盡全部的時間和精力去評改學生的作文而最終收效甚微,不如直接提供給他們作文評改的要求和技巧,并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自改、自評和互相評改。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作文評價水平,還能有效地促進作文能力的內化。

總之,只有當我們在作文教學過程中真正落實好了階段性、層次性和參與性,才能真正有效地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提高他們的作文水平?!?/p>

猜你喜歡
三性層次性選材
師生對話容易被忽視的“三性”
多元表征:促進兒童數學思維發展
我愛你,妹妹
分析找出題目限制之外的范圍,開拓思維,廣泛選材
淺談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有效性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設計“練習”
淺談新時期群文輔導工作的特征
勞務派遣“三性”問題研究
選材“碰頭”好熱鬧
碳族元素“三性”薈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