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文教學必須有效地指導學生讀書

2010-06-09 09:41王世發
新課程研究·作文教學 2010年2期
關鍵詞:課題課外閱讀報告

王世發

梁啟超先生說:“閱讀是寫作的前提和基礎,要指導學生作文,首先要教會如何讀書?!比~圣陶先生曾把閱讀與寫作比喻為“吸收”和“傾吐”,強調了閱讀的重要,葉老認為,如果不吸收豐富的養料,就寫不出好的文章。張志公先生曾說:“識字、讀書、做文章,中國歷代教育就干這三件事?!睅孜淮髮W者把讀書與作文的關系闡述得非常清楚、透徹。作文教學要產生好的效果必須有效地指導學生讀書。

一、“讀”是提升寫作素養的根本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闭\哉是言!要提升學生寫作素養,必須指導學生多讀書。傳統語文教學的可貴之處,就在于抓住了“讀”這個根本,在“讀”中積累,在“讀”體會,在“讀”中消化,在“讀”中吸收。過去私塾先生讀起書來搖頭晃腦,是進入了文章的“佳境”,體會到了文章的妙處。語文教學不能不讓學生多讀一點書?,F在語文教學最大的問題是學生讀的書太少。學生沒有“讀”的積累,怎么可能寫好文章呢?

2009年荊州市高一學年考試有這樣一道名著閱讀題:《三國演義》中主要人物被稱為“三絕”的分別是:“奸絕”是__________,“智絕”是諸葛亮,“義絕”是__________。調查分析,該題答對的僅三成,答案五花八門,有的居然將“義絕”寫成了曹操、劉備、張飛等,鬧出笑話。這是一道與讀書有關的題目,只要讀了《三國演義》,這道題目就十分簡單。語文教學現狀表明:高中生很少讀書確實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學生沒讀書,語文課在干什么呢?大家都清清楚楚地知道,語文課主要是老師引導學生學習教材上的那一些“課文”,然后就是沒完沒了地做那些訓練題,學生滿腦子的是非符號、ABCD,正如于漪老師所說,是培養學生成為做題的“熟練工”,訓練成解題的“機械化隊伍”。做題對提高學生的寫作素養的作用在哪里?語文教學長期在一種誤區里打轉轉,學生的母語水平怎能提高?李白、杜甫、白居易沒有做什么訓練題,韓愈、柳宗元、蘇東坡沒有做什么訓練題,魯迅、郭沫若、茅盾也沒有做過什么訓練題,不都成了一代文豪?這些文學家們成功的經驗是什么?我們知道,杜甫年少時代是“群書萬卷常暗誦”,白居易“晝課賦,夜課書,間又課詩,以至于口舌生瘡,手肘成胝”,魯迅從小認真讀書,冬天的晚上,夜讀難耐,他就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里嚼著,辣得額頭冒汗,他用這種方法驅寒堅持讀書,最后成了著名的文學家。葉圣陶先生早就說過:“語文課以讀書為目的,老師引導學生俾善于讀,則其功至偉?!蔽覀儜撚肋h銘記葉老的教誨。語文教學千改革,萬改革,“讀”是提升學生寫作素養的根本。

二、從有計劃地“讀”抓起

讀書要有計劃?!墩Z文課程標準》和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對指導學生讀書有一個具體的規劃,這個規劃既有數量要求,也有質量標準。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薄氨痴b古詩文240篇(首)”,“課外自讀文學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讀物,總量不少于150萬字”。高中生應“具有廣泛的閱讀興趣,努力擴大閱讀視野。學會正確、自主地選擇閱讀材料,讀好書,讀整本書,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閱讀古今中外優秀的詩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蘊,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背誦一定數量的古代詩文名篇”。

高中語文必修教材每一個??煸O計了“名著導讀”專題,共提供了10部名著,每個模塊2部,如《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1(必修)》是《論語》和《大衛·科波菲爾》,《語文2(必修)是《家》和《巴黎圣母院》,這些都要求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在課外自主的去閱讀。語文必修課設計“名著導讀”專題意在落實和體現《語文課程標準》中“讀好書,讀整本書”的具體要求。選修課教材五個選修系列中設置了一個專項系列“文化論著研讀”,其要求是“選讀古今中外文化論著,拓寬文化視野和思維空間,培養科學精神,提高文化修養。以發展的眼光和開放的心態看待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關注當代文化生活,能通過多種途徑,開展文化專題研討”。在學好必修教材和選修教材的同時,還應根據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適時推薦文化品位高,難易程度適當的課外讀物。青春年少須苦讀,年華不負苦讀人!

教師可結合教材內容對學生閱讀名著制定一個計劃。如高一年級可指導學生讀《論語》、魯迅雜文、徐志摩詩、朱自清散文、郁達夫散文等;高二年級指導學生讀《莊子》、《三國演義》、《巴黎圣母院》、《歐也妮·葛朗臺》、《哈姆萊特》,還可讀魯迅雜文、《雷雨》、《茶館》等;高三指導學生讀《孟子》、《紅樓夢》、《復活》等。

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加強指導,把閱讀與做讀書筆記結合起來,把閱讀與舉行讀書報告會結合起來,把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定期召開讀書報告會,定期舉行讀書筆記展覽,定期進行寫作交流。學生閱讀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如泛讀、精讀、速讀、抄讀、背讀,還有做卡片、列提綱、編索引、作批注等等,讓學生在長期閱讀實踐中,形成讀書習慣,提升寫作素養。

三、做好“讀寫互促”的訓練

筆者在一本雜志上讀到一則材料,很受啟發。一位中國留美學者把讀小學四年級的兒子帶到美國上學。五年級時,兒子領受了老師布置的一份作業:寫一篇介紹自己祖先生活的國度的文章,要求概括這個國家的歷史、地理、文化,分析它與美國的不同,說明自己的看法。為了完成這份作業,兒子放學之后不是直接回家,而是常去圖書館,不時就背回一大包的書來。幾天之后,一篇題為《中國的昨天和今天》的研究報告打印出來了,是一本20多頁的小冊子:從九曲黃河到萬里長城,從象形文字到印刷技術,從絲綢之路到五星紅旗……洋洋灑灑。不僅有章有節,而且文章后面還列出了長長的參考書目。不久,兒子又以同樣的方式完成了另一篇作業——《我怎樣看中國的文化》。

從這篇《兒子的研究報告——我看到的美國小學教育》,我們能得到很多啟示。為什么我們就沒有想到布置學生寫一些研究報告,以研究報告的寫作來促進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呢?

細細想來,寫研究報告的確是引導學生課外閱讀的一種好方法。這種方法可以解決學生閱讀中存在的三個問題:

第一,學生課外閱讀應該具有明確的目的性。讀書目的不明確是當前學生課外閱讀存在的主要問題。目的不明,閱讀的隨意性就大,針對性不強,閱讀的有效性就欠佳。而為了寫研究報告而進行的閱讀就不同了,它有一個明確的目的:為報告提供素材。這樣的閱讀是有目的的閱讀。

第二,學生課外閱讀應該具有科學的選擇性。不加選擇的閱讀是當前中學生課外閱讀存在的又一突出問題。寫研究報告明確的目的性能使學生對所接觸的書籍進行科學的選擇。

第三,學生課外閱讀應該逐步形成良好的習慣。不求甚解,馬馬虎虎是當前中學生課外閱讀存在的關鍵問題。馬馬虎虎的讀書習慣在為寫研究報告而展開的閱讀中是沒有“綠燈”可行的。即使是泛讀,他也要找到有利于研究報告的材料,否則,這本書就算白讀。因而,這樣的閱讀,是有成效的閱讀。

我們不妨設計這樣幾個“課題”供學生研究:

第一,“上周××報各版綜述”。要求學生就某份報紙作一周的閱讀,寫出不少于2000字的綜述來,對各版主要內容作概括介紹和分析評價。這個課題旨在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讀報習慣。

第二,“×部文學名著中的藝術形象之比較”。要求學生精讀師生共薦的30部中外文學名著中的1~2部(或2~3部),就其藝術形象的各個側面進行比較、研究,寫出不少于5000字的報告來。這個課題旨在引導學生閱讀文學作品,特別是文學名著。

第三,寫小型專題的研究報告。要求學生就自己感興趣的一個側面,如文化方面的、科學方面的、體育方面的、經濟方面的,讓學生大量搜集和閱讀材料,做文摘卡,做備忘錄,寫不少于6000字的綜合性報告。這個課題旨在引導學生面對陌生領域尋找他們需要的比他能夠記憶的多得多的知識,以及綜合運用這些知識進行新的創造的能力。

在指導學生寫作研究報告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適時。就是要把握課題下達的時機,把握好課題完成的時限。如第一個課題,宜在課程比較輕的學期初,一周內完成。第二個課題可在學期初下達,期末完成或者暑假前下達,暑假中完成。第二,適量。就是把握好課題研究的閱讀量,把握好課題研究的寫作量。第三,適性。就是要把握好課題研究中的個體適應性,把握好課題研究中的特長發揮度。讀寫互促,是作文教學的一種有效方法。堅持開展讀寫互促活動,必將有效地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p>

猜你喜歡
課題課外閱讀報告
中學英語課外閱讀的課內支撐
故事媽媽提升課外閱讀
基于提升“文化傳承與理解”素養的低年級課外閱讀教學指導
“三位一體”課外閱讀課程體系的實施策略
第十單元 課題1常見的酸和堿(第二課時)
報告
報告
竹溪縣實施“五個一”工程開展草根課題研究
報告
“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