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師度:盛唐繁華背后的治水良吏

2010-07-12 00:31陳陸編輯任紅
中國三峽 2010年2期
關鍵詞:水利水利工程

文/陳陸 編輯/任紅

西安古城墻(南城門)。 攝影/孫利/CFP

站在時間長河的此岸,遙望光陰彼岸盛世大唐逝去的遠影,依然令人無限神往。我們在為《水部式》被擄去而撕心裂肺的哀痛之余,更為那些苦心孤詣制定這樣完備的水法的官員,還有那些像姜師度一樣一生辛勞奔波興利除弊修建水利工程的官員們,以及無數默默無聞地的勞工們,表達由衷的敬佩。是他們用自己的脊梁,撐起了唐朝的富庶與繁華,為中華兒女贏得了尊重和榮光。

洛惠渠

作為我國封建社會最鼎盛時期的唐朝,“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其經濟實力、科技文化水平在當時可謂獨步天下。而支撐這繁華盛世的正是唐朝發達的農業。因為“以農立國”是封建社會的根本,而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治國先治水,有土才有邦”。只因為有了初唐時期大規模的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才有了玄宗開元、天寶年間(713-756年)的鼎盛。

史料記載告訴我們:唐朝十分之七的農田水利工程興建在天寶(742-756年)以前。奇怪的是,翻開史冊,初唐的水利專家及其業績卻少有記載。抑或是這些史籍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遺失殆盡,還是他們的業績被看作“奇技淫巧”不被重視,根本就沒有記載?不得而知。但我們相信,在盛唐繁華的背后一定有著水利專家們堅實的身影。

在史籍散落的零星記載中,我們尋覓到了初唐時一位熱心于水利活動而頗具傳奇色彩的官員姜師度,因當時“太史令傅孝忠善占星緯,時人為之語曰:‘傅孝忠兩眼看天,姜師度一心穿地?!瘋髦詾榭趯崱?。

姜師度,這位非常熱衷于水利工程的官員,每到一地都要想方設法地興修水利工程。據統計,自他任職以來,由他主持和新建的水利工程就有13項之多,約占唐前期(618-755年)北方所有水利工程的十分之一。姜師度為唐代水利事業的興盛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可算是初唐時期興修水利的杰出的代表人物。

千古之后,我們在翻撿兩唐書中極為簡略的《姜師度傳》,掇拾散見他書的一些資料,可以依稀看見姜師度這位不憚辛勞的水利專家的身影及其輝煌業績。

創業潮頭造就治水雄才

世勢造雄才。姜師度生活在革故鼎新的初唐時期。這是一個創大業的時代,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在這個時代,盛世初創者將“以農立國”作為治國的根本,大力發展水利事業。他們清楚地知道,農業的盛衰, 與當時的水利興廢息息相關。

從唐朝的政令法規上我們就可以看出,唐朝對水利事業的重視。當時在中央尚書省下專門設有水部,“掌天下川瀆坡池之政令,以導達溝洫,堰決河渠。凡舟楫灌溉之利,咸總而舉之?!边€頒布了全國統一的水利法律《水部式》,將發展水利作為考核地方官吏政績的標準。

姜師度順應了時代潮流,在初唐浩大的興修水利大潮中,成就了許多卓有成效的水利工程,成為了一位成績卓著的治水良吏。姜師度(653-723年),唐代魏州魏縣人。曾任縣尉、縣令、刺史、御史中丞、大理寺卿、司農卿、河中尹等職,最后官至將作大匠。

史載姜師度“勤于為政,又有巧思,頗知溝洫之利”“喜渠漕”“知相地”,是一位既熱心水利,又頗懂水利專業的官員。姜師度在地方所任許多官職都與水利有關。如唐代刺史的一個職責之一就是掌管地方水利,即“諸州堤堰,刺史、縣令以時檢行,而蒞其決筑” 。

姜師度又任過司農卿一職,而司農卿所掌的部門的職責,幾乎都涉及水利的內容。至于他“為河北道監察兼支度營田使”,則更直接承擔起負責水利的工作。最后官至將作大匠,亦是負責土木工程營造的官員。

洛惠渠

冬雪居庸關 攝影/馮軍/CFP

唐朝統治者對水利建設的重視,為“勤于為政,又有巧思,頗知溝洫之利”的姜師度創造了施展才華的有利環境,加之他“明于川途”“知相地”,即通過實地考察,掌握所要開發的水利工程的實際情況,如河流的走向、地勢等,以及對水利事業的熱愛和精通,不辭辛勞的苦干精神,促進了他的水利實踐,成就了他在水利方面的豐功偉績。姜師度在今天的河北、河南、山西、陜西一帶任職期間,所到之處都有他主持興建的防洪、排澇、灌溉、船運等水利工程。

薊州北漲水拒敵 太原倉鑿地運糧

神龍初年(705-707年),姜師度遷任易州(治今河北易縣)刺史河北道巡察兼支度營田使。薊州漁洋一帶屬重要的北部邊防,防御和漕運任務艱巨。姜師度上任時,遇到的最頭痛問題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不斷入侵,騷擾百姓,當地人民苦不堪言。北方游牧民族奚人和契丹擅長騎射,他們的鐵騎往往是長驅直入,難以抵擋。姜師度在薊北(今居庸關)一帶攔截水流,漲水為溝,使之成為了一道軍事設施,成功阻止了奚、契丹鐵蹄的入侵。

為了解決中原至北部前線的漕運任務,姜師度重修了曹操興建的平虜渠。東漢末年,曹操北征烏桓時,為便利軍運曾在今滄州市東北開鑿過一條渠道,起自津沱,下入孤水,號為平虜渠。平虜渠因戰亂和年代久遠,早已廢棄當時向北方運送軍糧,仍然繞道海上。

姜師度為避免海運漕糧的艱險, 循曹操興修的平虜渠舊道,用一年時間傍海穿鑿,將年久失修的舊渠修整一新, 使中原腹地至北疆前線的糧運暢通無阻。該項水利工程后來成為大運河最北端連接海河的重要河段,直至唐朝以后仍在發揮著良好的經濟效益。

神龍三年(707年),河北威縣一帶洪澇災害嚴重,姜師度“廢渠新用”,在今河北威縣附近利用大河故瀆開浚張甲河排除洪澇。這條河道在西漢時曾是屯氏河的分支,起到分排黃河洪水的作用,后黃河改道由利津入海,張甲河主要作用是排泄當地的洪澇水。此外,他還在清池縣今滄州市東南開了兩條渠道:一條下注毛氏河,一條下注漳水,用來引水灌溉農田。

值得注意的是, 姜師度擔任河北道監督兼支度營田使之職不過四五年,在轄境各州興修的水利工程可考的就有七處, 由此可見他投身水利事業的熱情和勤奮精神。

玄宗開元初年,姜師度遷任陜州刺史,在這里他改造了太原倉的運輸通道。在州城西面的太原倉,是江淮糧草、物資運往長安、洛陽的水陸交通的中轉點。常年有糧草、物資自倉庫裝車運至河邊,然后轉載船上。因岸邊地勢較高,糧車爬坡而上,又要人背糧下船十分辛苦又很費時間,于是姜師度巧妙地在坡上鑿出地道,然后安裝木滑槽,糧包自坡上順滑槽一溜而下,便至水邊,節省了數以萬計的運輸經費。

開元六年(718年),姜師度年近古稀,遷任蒲州河中府河中尹。在蒲州境內有一個安邑縣盛產鹽,是轄區內重要的財政來源。但由于鹽池地勢太低,洪水來時常遭浸漬,而天旱時又干涸無水,影響鹽的產出,鹽池漸漸遭到廢棄。

姜師度到任后調發民卒開渠引水,疏決水道,設置鹽屯,“公私大收其利”。史載姜師度在陜州和蒲州的這兩項工程的經濟效益極其明顯,頗值得稱道。

通靈陂引水屯田 長安城倉滿廩實

姜師度主持修建的最有成效、影響最大的水利工程當數古通靈陂工程。開元七年(719年)姜師度轉任同州(在今陜西大荔)刺史,在這里他完成了他一生中改水造田的最大手筆,圓了漢武帝引洛水灌溉重泉萬畝荒原的美夢。

在這一地區, 漢代曾開過一條引洛水的龍首渠。龍首渠是用井渠法開鑿的我國歷史上第一條地下河流。當年莊熊羆向漢武帝上書,建議開挖—條引洛水的渠道以灌溉重泉(今蒲城縣東南)以東的土地。如果渠道修成了,就可以使一萬多頃的鹽堿地得以灌溉,收到畝產十石的效益。漢武帝采納莊熊羆的建議,調遣萬余人, 耗時十余年水渠才得以修成。

由于當地土質疏松,渠道易于垮塌,于是用豎井法開了一條地下河流,開創了后代隧洞豎井施工法的先河??上б蚯谖醇右r砌,通水后不久, 渠土就遭崩塌,加之黃河主流擺離渠口,渠口無法取水而失效了。

姜師度重修通靈陂獲得成功,他不僅引洛水, 而且在黃河上作堰導水,引黃河水入渠,增加了渠水的水量,大大提高了通靈陂的灌溉能力。姜師度遂“收棄田二千頃為上田,置十余屯”,當年即大獲豐收。通靈陂就是洛惠渠的前身。此后引洛灌溉相沿不斷,解放后洛惠渠進一步擴展,灌溉面積增長至六十余萬畝。

通靈陂的修復在當時意義重大。當時同樣繁華的古羅馬城僅有居民5萬人,而長安居民已是城內100萬人,城外100萬人,長安城糧食的需求量很大,而豐饒的關中平原卻無法滿足長安城的糧食供應。

史載唐前期關中的稅糧不敷長安中央財政的需求,只得從山東、河南漕運稅糧。因路途遙遠、道路艱難等原因,造成巨大的財政耗損。民間傳言“用斗錢運斗米”,可見當時運糧的成本之高、財政負擔之重。因此,唐高宗和武則天不得不長期移居東都洛陽。移居的原因固然復雜,但顯然與長安糧食供應不充裕有關。玄宗即位后,雖不情愿,有時仍不免要當“逐糧天子”,而移居洛陽,因此對長安地區的缺糧狀況深有感觸。

不想姜師度修復通靈陂后,大興屯田,重泉(今蒲城縣東南)以東的土地已不再是一片鹽堿灘。當玄宗于開元八年巡視朝邑屯田區,看到的景色竟是“ 原田彌望,毗洽連屬,由來棒棘之所,遍為杭稻之川,倉庚有京抵之饒,關輔致珠金之潤”,驚喜之余,當即下詔褒獎姜師度?!皫煻纫怨μ丶咏鸸獾摯蠓?,賜帛三百匹”,同時下令把一部份官屯熟田還給逃亡復歸的原主,或分給貧窮的欠地之戶??梢?,姜師度修復通靈陂以及利用該項水利興置屯田,不但大大增加了唐朝京城的倉儲, 而且對維護已遭嚴重破壞的均田制有所禪益, 直接造福于當時當地的農民。

此外,姜師度還在長安城中修渠開河,使得長安城中綠水繞朝堂坊市,舟楫往來不絕。他還在華州華陰郡華陰西部開鑿排水渠——敷水渠,有效阻止了水害。后來又在鄭縣疏導了兩條舊渠——利俗渠和羅文渠,支分溉田,既可排澇,又用于灌田。這三條水渠的開鑿與修整, 使關中農田水利系統向渭南地區擴展, 在古代關中農田水利開發史上具有積極的意義。

撐起盛世大唐繁華的脊梁

《舊唐書·姜師度傳》也說:“師度既好溝恤,所在必發眾穿鑿,雖時有不利, 而成功亦多?!?/p>

開元十一年(723年),姜師度病逝,終年70余歲。姜師度最初在薊州興修水利工程時已是年屆六十,卻不顧年高,積極熱情地開渠治水。此后的16年里,他老驥伏櫪,依然四處奔波修建水利工程以興利除弊,可謂為政一地,造福一方。據資料統計,姜師度一生興修的水利工程共有13項,占唐初北方水利工程的1/10。這樣一位以其水利業績造益當代并遺澤后世的唐代水利專家,理應受到贊譽。

史書上對姜師度業績的記載不僅廖落零碎,而且還頗有微辭。誠然,姜師度多修水利,不免要役使民力,自然會紛擾一方。當時有不少人批評他不惜民力?!缎绿茣そ獛煻葌鳌吩u論說:“師度喜渠潛,所至徭役紛紜,不能皆便,然所就必為后世利?!迸d修水利從短期利益看,當時的人們必然要付出辛勞,作出犧牲,然而從長期效益看,卻促進了唐朝的繁榮,造福人類、澤被后代。

《舊唐書·姜師度傳》也說:“師度既好溝恤,所在必發眾穿鑿,雖時有不利,而成功亦多?!彼鞒峙d修的水利工程,雖偶爾也有失敗的工程,如在長安城內開渠,曾造成“水漲則奔突,水縮則竭洞”的不良結局,但史書也不得不承認,他興修的工程大多為各地留下長久之利??傮w評價是肯定的。鑒于當時主客觀條件的局限,偶有失敗也屬于情理中事,毋須掩飾。但功過相較,應屬瑕不掩瑜。遺憾的是,當時流傳“姜師度一心穿地”這句話并非是頌揚他的豐功偉績,而是用它作為批評姜師度的依據。

繁華落盡,錦灰成堆。在安史之亂及后世無數征戰的浩浩狼煙中,焚燒成灰的不僅是亭臺樓閣、風簾翠幕,還有大量的史籍珍藏。幸存下來唐朝的水利記憶雖則廖廖,卻足以令世人驚嘆。如被稱為“我國現代水法先驅”的《水部式》,是唐代關于水利設施的使用、維修管理、水道運輸和橋梁津渡的管理維修等的法律。

其嚴密的管理制度、先進的調節用水和分水方式、有效的水利設施的維護管理等,無不令今人折服。只可惜因年代久遠,原件早已亡佚。直到清末1899年時,才在甘肅敦煌縣鳴沙山千佛洞所藏文獻中發現了《水部式》的一個殘本,后來卻被法國人伯希和掠去。我們只有在近代學者羅振玉搜集整理敦煌遺書中,才能看見《水部式》殘卷影印件。

站在時間長河的此岸,遙望光陰彼岸盛世大唐逝去的遠影,依然令人無限神往。我們在為《水部式》被擄去而撕心裂肺的哀痛之余,更為那些苦心孤詣制定這樣完備的水法的官員,還有那些像姜師度一樣一生辛勞奔波興利除弊修建水利工程的官員們,以及無數默默無聞地的勞工們,表達由衷的敬佩。是他們用自己的脊梁,撐起了唐朝的富庶與繁華,為中華兒女贏得了尊重和榮光。

猜你喜歡
水利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存在的安全隱患及對策
為奪取雙勝利提供堅實水利保障(Ⅱ)
為奪取雙勝利提供堅實水利保障(Ⅰ)
重大水利工程復工風采
水利信息化
水利宣傳
水利工會
水利監督
營改增對水利工程造價的影響
古代水利工程尋訪小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