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王維山水詩中的禪意

2010-08-15 00:42
文教資料 2010年27期
關鍵詞:山鳥深林山水詩

錢 偉

(北京理工大學 珠海學院 文法學院,廣東 珠海 519085)

禪與詩是兩種不同的意識形態,一屬宗教,一屬文學,它們的歸趣是不同的。然而,詩與禪都需要敏銳的內心體驗,都重在啟示和象喻,都追求言外之意。這就使它們有了互相溝通的可能。王維,不僅是詩人,而且是一個純正的佛教徒。他的詩較多地受到禪的感染,面貌更加豐富多彩。徐增《而庵詩話》說:“摩詰精大雄氏之學,篇章字句皆合圣教?!焙鷳搿对娝挕氛f:“太白五言絕,自是天仙口語,右丞卻入禪宗?!边@些評論雖不十分恰當,但都注意到佛教信仰對王維詩歌創作的影響。王維作為最早以佛理禪趣入詩的詩人,他的詩歌,特別是他后期的山水田園詩意象空靈,境界清幽,呈現出一種閑淡冷寂、悠然自在的情趣,透著濃濃的禪意。

一、帶有禪意的生活情趣

與唐代其他談禪說教的詩人的詩作有所不同的是,王維表現禪宗哲理的山水詩作總能非常熟練地運用藝術創作描繪形象這一特殊手段,把佛教禪宗的一些抽象理念寓托在自然美的感性形式之中,借助于山水田園之物的自然形象,通過生動具體的形象畫面流露出詩人自己的思想傾向。王維在描繪山水風景的過程中,時常把自身的理念思維和審美體驗結合在一起,慣于塑造那種虛空不實、變幻無常的境界,并在自然美的藝術形象中寄托其為之執著的禪學思辨,從而把禪理有機地組合到詩情畫意中去。因此,王維的山水田園詩歌的一個突出特點是,特別喜歡刻畫清寂空靈的山林,表現光影明滅的薄暮、似有非有的霧靄和撲朔迷離的光影,以表現自然萬物的空寂。王維所極力追求的這種空寂的詩歌意境同他力圖在作品形象中表現禪的色空思想分不開。隨著對禪宗佛學認識的加深和執著,晚年的王維的山水詩創作不僅藝術上臻于成熟,而且在表現禪理方面更為巧妙、更為清晰,空寂的意境也最為幽遠,如他晚年所寫的《輞川集》中的詩歌大多具有這個特點: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鹿柴》

這里只用寥寥20字,擇取空山密林中的一隅,描寫傍晚時刻瞬息之間的感受,卻給讀者展現了一幀深山靜景。前兩句以動襯靜,勾畫出山澗的空寂,后兩句則以一抹夕陽與深林、青苔相對照,借冷暖色調的反差來表現深林的幽深,語淡而意遠。作者極為用心地在這幅看起來很平淡的自然形象畫面里寄托了他那特定的宗教哲學的色空理念。禪宗所持的色空觀念,總是把“寂滅”看成是一切事物現象的歸宿,即認為人們所感受的一切現象,都是不存在的、虛而不實的一種幻覺。因此,盡管這首詩中也寫到了一點看不見的“幽人”的講話聲音,并點綴上一片深林返景微淡的光彩,但這里對聲音和光彩的描寫,用意卻是在突出自然界的靜謐和空靈,從而觀照一開始就著眼描繪的“空”山的意境。正是為了說明自然界的空虛,作者才在寂靜的深林中添加一抹返照的回光,其目的是極力強調自然現象不過是瞬息即逝的幻覺而已。

與《鹿柴》相比,同樣寫黃昏景色,《木蘭柴》卻把深山幽林換成了廣闊的空間。

秋山斂余照,飛鳥逐前侶。彩翠時分明,夕嵐無處所。

——《木蘭柴》

詩人刻意用閃爍明滅的筆法,寫夕陽余暉在秋山上收斂了,天空中競相追逐著的飛鳥也消逝了,傍晚時分彩翠分明的山色煙霞、山嵐靄煙霎時變幻,時而清楚、時而模糊,似有非有、似在非在。在詩人王維看來,大自然所呈現的各種現象,都是隨生隨滅的,仿佛是感覺上倏忽的一閃,對人生來說自然就如同海市蜃樓,不過是變幻莫測的假象而已。一切美好的事物盡屬光影無常,就像夢幻泡影般虛而不實,自然萬象演變的結果也終歸寂滅。王維山水詩以極大的興致描寫和表現自然界空靈的意境,主要根源于禪宗教義上對世界空虛理論的論證。王維既是一個禪宗信徒,又是一個山水詩人,以山水詩表現禪理,以佛學禪宗的世界觀察自然表現自然則是順理成章的。到了晚年時期,王維越發將禪宗思想作為自己的精神支柱,他試圖到這套宗教觀念中尋找皈依的時候,所寫的那些有代表性的寫景詩,的確是處心積慮,處處借助于藝術形象來寓托禪學思辨。在描繪自然美的生動畫面中包含禪理意蘊,以表現自然虛空不實和變化無常。諸如《山居秋暝》、《終南別業》、《山中》等詩中所描繪的山野鄉村的景色氣氛是相當空寂、相當悠遠的,充分地表達了詩人游離于現世之外的悠閑情調和幽冷孤寂的心態,與《鹿柴》、《木蘭柴》具有相似的空寂意境。

王維山水詩的藝術形象中寓托的禪宗思想,主要是通過唯心主義的哲學思辨形式來顯現的,而且多是以自然景物為對象,顯示動、靜之趣,以寄托禪理。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辛夷塢》

這首小詩寫山澗一隅,花開花落,幽淡至極。乍看起來詩人是在寫自然的“動”景,但如果細心品味全詩的意境,就不難發現這首詩其實并沒有真正揭示自然界運動變化所展示的蓬勃生機,它所展示的“動”,不過是詩人自己所感受的那種“空虛”的聚散生滅。詩人只是把它當作一種感覺上孤立的片段的映象,并把它和自己虛空淡泊的思想情感融為一體展現在作品寧靜的整體意境之中,詩人描“動景”的目的,并不是承認“動”的真實,而是為了表示自己不受這種紛籍現象的塵染,借以烘托渲染他所認識的自然界,從而說明自然界的起初面貌應該是“畢竟空寂”的。如果說《辛夷塢》重在渲染視覺所看到的生滅現象的空虛,那么王維的另一首著名的寫景小詩《鳥鳴澗》則是從聽覺感受方面極力表現自然界的聲息音響都是虛幻和不真實的。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竹里館》

詩人在這里有意寫深林的寂靜,但他卻沒有片面地突出寂靜,而是以琴聲和嘯聲來襯托山的空寂,以映證自己的禪悟之樂。詩人沒有渲染月人相親的情趣,卻是以“月照”之幽來映證自己的歸寂之態,與“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一樣,另有一番情味。明代胡應麟在談及王維詩時,將其《辛夷塢》、《鳥鳴澗》兩首詩稱為“入禪”之作,聲稱“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由王維的《鳥鳴澗》,我們會很自然地聯想到南朝詩人王籍“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著名詩句,通過描寫蟬噪和鳥鳴進一步反襯出密林幽靜的氣氛。王維的《鳥鳴澗》在描寫“動”與“靜”的關系上,與王籍的這兩句詩的格局是一致的,他們在詩歌的形象中曲折地反映了共同的思想基礎,都是唯心主義動靜觀。王維其它的一些詩作,在描繪一種特定的自然現象時,也都極力地刻畫過類似的意境,如“野花叢發好,谷鳥一聲幽”(《過感化寺曇興上人山院》),“谷靜惟松響,山深無鳥聲”(《游感化寺》),“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秋夜獨坐》),以及最為讀者熟悉的《山居秋暝》,等等。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王維山水詩中確有相當精彩、細致入微的動、靜景物描繪,而且這種描寫十分生動和形象,給人以美的感受和體驗,達到了“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亦動亦靜”的詩境神韻效果。然而王維詩歌中的“動”與“靜”描寫深深地寓托著佛教禪宗的理性哲學思辨,也就是說,王維將其篤信的佛教禪宗義理巧妙地寓含在其山水詩歌的景物形象中,通過對自然界各種自然景物的動態描繪,來表現世界萬物“靜止”和“寂滅”的禪理。

二、恬淡情緒風格

王維詩恬淡的風格,還常常以外冷內熱、外靜內動、外佛內儒的姿態出現。表面看是“靜者”“愚者”,“住處名愚谷,何煩向是非”(《田家》),“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酬張少府》),“我心素以閑,清川淡如此”(《清溪》),仿佛真的超塵出世,立地成佛了。然而“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嘆白發》),“寂寞掩柴扉”(《山居即事》)。在《輞川閑居》中自比“寂寞于陵子,桔槔方灌園”正說明他實際上內心煩惱甚多,既不得閑,也不得靜,對世事不能忘情。

詩人在《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中這樣寫道: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爰。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秋日,寒山山色越來越深,日日慢慢流淌的秋水,使人感到自然始終如一的守恒。柴門之外,倚杖臨風,聽晚樹蟬鳴、寒山泉水,看渡口落日、墟里孤煙,那安逸的神態,瀟灑的閑情,無拘無束的沉醉狂歌,這幅恬淡的景色,不正是禪佛真正追求的境界嗎?王維政治理想破滅后,寄情于山水之間,在清風、細雨、落花、流水、山巒、青松、霧藹中尋找到了知音,詩人的心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慰籍,他找到了靈魂的依托,縱情于永恒的自然,“松風吹解衣,山月照彈琴”(《酬張少府》),迎著松林吹來的清風,解帶敞懷,在山間明月的伴照下,獨坐彈琴,自由自在,悠然自得,身世俱忘,灑脫閑適,這是多么令人舒心愜意啊。人與萬物皆自然,無憂無慮,無羈無系,好一片悠然的心境。

三、“空”“靜”“閑”之意境

佛教的基本宗旨是解脫人世間的煩惱,證悟所達到的最高境界是寂然界。所以佛家稱離煩惱曰“寂”,絕苦患曰“靜”,說什么“觀寂靜法,滅諸癡聞”,“一切諸法皆是寂靜門”。禪宗也不例外,所謂坐禪、禪定都為了達到這一境界。不過,禪宗以心法相傳,證悟也以心的寂靜為旨歸。一方面是“心以靜寂”,躲進與世隔絕的深山,求得心靈的安靜,一方面是“境因心寂”,心如止水,雖“結廬在人境”,卻能做到“而無車馬喧”,所以,便寄興于空山寂林,到大自然中去尋求不生不滅、坦然寂靜的境界。他寫道:“朝梵林未曙,夜禪山更寂?!薄耙棺樟旨?,松風直似秋?!薄凹拍耖T人不到,空林獨與白云期?!?/p>

空、靜、閑三字簡直成了他詩中的口頭禪。例如: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竹里館》

詩人獨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彈琴長嘯,沒人知道他的存在,只有明月為伴,沉浸在寂的快樂中。詩人在這里有意寫深林的寂靜,卻沒有片面地突出寂靜,而是以琴聲和嘯聲來襯托山的空寂,以映證自己的禪悟之樂。詩人沒有渲染月人相親的情趣,卻是以“月照”之幽來映證自己的歸寂之態,與“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一樣,另有一番情味。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鳥鳴澗》

這首詩,詩人極度地強調了整個意境的空寂之后,轉而寫到了山澗的鳥鳴,似乎也寫了點“動”,然而詩人之所以描寫這種聲音,同樣不是想表明自己承認它們是客觀事物運動變化的結果,從而肯定這種聲音是真實的存在,而是將這種“山澗響聲”視作幻覺,放在詩中來反面映襯“靜”的意境。從這首詩的藝術處理來看,前兩句渲染了夜靜山空的環境:桂花悠悠飄落,著地悄無聲息;而“月出驚山鳥”一句,進而微妙地點綴出春夜山谷萬籟無聲,連月亮的升起也會把山鳥驚醒,最后的結句描寫山鳥的驚啼,精心地襯托出廣大空間的無比沉寂,從而愈發加強了全詩表現“靜”的效果。

總之,作為我國古代田園山水詩的代表詩人,王維所創作的山水詩具有獨特的藝術境界和審美情趣,而這種境界和情趣又緣于王維生活中與佛教禪宗思想的密切相關。因此可以說,禪宗義理不僅使王維的生活與藝術充滿了濃郁的佛禪意味,而且使王維的山水詩表現出超凡脫俗的獨特的審美境界和禪趣。王維的一生不僅是對禪宗義理的社會化實踐,他的創作也是對禪宗義理的藝術化實踐。

[1]趙殿成.王右丞集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1.

[2]王維詩選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

[3]牟鐘鑒,張踐.中國宗教通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7.

[4]葛曉音.詩國高潮與盛唐文化.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5]袁行霈.中國詩歌藝術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猜你喜歡
山鳥深林山水詩
Helping elephants to the deep forest 妙手助力“象”往深林
妙手助力“象”往深林
鳥鳴澗④
《深林》
清明圖
王維的七言山水詩論略
枇杷山鳥圖頁及對題
楠溪江:永遠的山水詩
鳥鳴澗
王維山水詩中的空山意象探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