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銜接理論研究綜述

2010-08-15 00:42
文教資料 2010年27期
關鍵詞:韓禮德哈桑連貫

陶 娟

(安徽城市管理職業學院 基礎部,安徽 合肥 230601)

韓禮德與哈桑的 《英語中的銜接》(The Cohesion of English)(1976)一書的出版,標志著銜接理論的創立。他們把“銜接”界定為“存在于語篇內部的,使全文成為語篇的各種意義關系”(1976:4)?!爱斦Z篇中的某一語言成分的意義需要依賴另一語言成分時,便產生了銜接關系”(Halliday&Hasan,1976:4)。 同時,他們對英語中的銜接作了詳細的劃分。由于韓禮德理論對銜接現象的強大解釋力,它的權威性受到廣泛的承認,并在國內外得到一定的發展。

一、銜接理論簡介

(一)相關術語

1.為了使讀者更好地理解我們所要討論的問題,首先需要了解與銜接理論密切相關的重要術語。

語篇和語篇組織。韓禮德和哈桑將語篇定義為自然狀態下所說出的或寫出的、長短不限的、形成統一整體的東西。長可以是長篇小說,短可以是一個單詞。它是一個語言使用單位而不是一個比句子大的語法單位。嚴格地說,語篇和句子之間不存在大小高低的關系,而是“體現”關系,屬于語義單位的語篇由屬于語法單位的句子或小句體現。而語篇組織是語篇的特性,對語篇的理解具有決定性作用,正是它把語篇和非語篇區分開來。語篇組織的唯一來源就是句間的銜接紐帶(cohesiveties)。

2.銜接和連貫?!般暯邮浅尸F在語篇內部的連接,連貫則是讀者根據語篇外的背景知識而形成的外部連接”(Renkema,2004)。因此,“連貫概念不是存在于語言之中的,而是存在于人群之中的”(Yule,1985)。 換句話說,銜接是語篇的有形網絡,連貫是語篇的無形網絡(轉引自全英愛,2007:5)。

侯易(1991)則認為,盡管實際上大部分銜接的語篇是連貫的,而連貫的語篇大多也都是銜接的,但銜接并不是連貫的充分必要條件,并不意味著連貫是由銜接決定的。也就是說,銜接只是連貫在某方面的表現,而不是它產生的原因。銜接手段便是連貫在語篇中的具體體現形式(轉引自全英愛,2007:5)。

(二)韓禮德和哈桑銜接理論

銜接是語篇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韓禮德和哈桑(1976)在其專著《英語中的銜接》中首次提出銜接理論,他們認為銜接是存在于篇章內部的,使之成為連貫語篇的意義關系。銜接通過語法和詞匯等手段構建語篇并使語篇連貫。根據他們的劃分,銜接手段分為語法手段和詞匯手段,前者包括照應(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和連接(conjunction),后者則包括詞匯復現(reiteration)和詞匯同現(collocation)。 此后,銜接理論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并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二、國內外銜接理論的研究現狀

Jakobson在1960年對文學語篇中由句法結構和重復而形成的排比現象的分析被認為是對語篇銜接的最早研究。后來哈桑在1968年出版的《英語口語和書面語的語法銜接》(Grammatical Cohesion in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中,對語法銜接做了較為詳盡的研究。書中提出:“銜接的研究目的是發現語篇所具有的,區別于一群句子的特征?!边@是較早的有關銜接的表述。

真正引起人們對語篇銜接研究重視的是韓禮德和哈桑的《語篇的銜接》(1976)一書。這本書的出版標志著銜接理論的創立。在該書中,他們認為銜接是一種語義概念,指的是存在于語篇中的意義關系。他們指出:“銜接概念可以由語域概念來補充。語篇是一段在銜接和語域兩方面都連貫的話語:它與語境是連貫的,因而在語域方面是一致的;其語篇本體是連貫的,因而是銜接的。兩者缺一不可,一者也不能包含另一者?!保℉alliday and Hasan,1976:23)

此外,韓禮德和哈桑在《語言·語境·語篇》(1985)一書中,擴大了銜接概念的涵蓋范圍,把它分為結構銜接和非結構銜接。結構銜接包括平行對稱結構、主位—述位結構、已知信息—新信息結構。非結構銜接又分為成分關系銜接和有機關系銜接,成分關系銜接包括韓禮德和哈?!队⒄Z的銜接》(1976)中的五種銜接成分。

侯易(1991)則認為:“對語篇的銜接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是對語篇詞匯模式的研究?!保ㄞD引自全英愛,2007:6)因此他的研究重點更多地放在詞匯銜接上。他把詞匯復現分成若干詳細的小類,目的是為了揭示詞匯復現是怎樣影響作者的創作和讀者的理解的?;谠~匯是一個完整的語篇系統的基礎這一觀點,侯易試圖證明大部分的銜接都是通過詞匯來體現的。這一做法的缺陷在于,忽視了語法銜接,而這正是其他學者不能同意的。他們認為,語法銜接同樣重要,“語法銜接需要詞匯銜接的支撐;反過來,詞匯銜接也需要語法銜接的幫助”(黃國文、葛達西,2006:90)。

布朗和尤爾也在《話語分析》(1983)一書中表達了他們對銜接的看法。他們承認,韓禮德和哈桑對銜接方式的研究“內容豐富,有趣,富有創見”,但他們同時指出,銜接的形式標記和某個銜接意義之間并不存在對應關系,文章中某一形式與另一形式呈照應關系時,并不一定絕對相等,甲不一定能完全指代乙。

庫克(1989)提出七種銜接手段:動詞形式、平行結構、指稱性表達、復現和詞匯鏈、替代、省略、連接,并把銜接手段定義為句子或小句間的正式聯系。后來,他又進一步分析了文學話語中的銜接,試圖把銜接理論運用到文學話語的分析中(轉引自全英愛,2007:7)。

哈內特(1986)認為,銜接紐帶應該分為靜態紐帶和動態紐帶。靜態紐帶包括重復、替代和省略等形式,其功能是使讀者繼續注意某一個話題,但對話題的進一步展開不起作用。動態紐帶包括表示時間或因果關系的連接成分、上義詞和下義詞,其功能是促進話題的逐步展開(轉引自全英愛,2007:7)。

在國內,同樣有許多學者對銜接理論很感興趣。在《語篇的銜接與連貫》(1994)中,胡壯麟從語境和語用學角度來研究銜接和連貫,提出銜接和連貫的“多層關系”說,擴大了銜接的范圍。他認為語篇的銜接和連貫發生在五個層面:語音層、句法層、詞匯層、語義層、社會符號層。語音層包括語調、信息單位和語音模式;句法層包括結構銜接和主位—述位;詞匯層包括詞匯搭配和指稱性;語義層包括及物性、邏輯連接和語篇結構;社會符號層包括語境和語用知識。他還進一步討論了音位系統在語篇銜接和連貫中所起到的作用,這在以前幾乎沒有人做過。

朱永生(1997)則認為主題發展、主述位結構發展和銜接是語篇連貫的內部條件。他強調,盡管銜接對連貫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它不是連貫的唯一標準。在他與嚴世清的合著《系統功能語言學多維思考》(2001)一書中,列舉了韓禮德和哈桑關于銜接的幾種定義,并對其所描寫的某些英語銜接手段進行補充和局部修正,同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張德祿(1992;1993;1994)對語篇連貫的條件進行了研究,討論了語境、信息結構、主位結構和銜接機制等對語篇連貫的限定作用,并在近幾年(1999;2000;2003)對銜接機制的范圍及其與語篇連貫的關系進行了研究,提出了自己的一系列觀點,主要包括:跨類銜接機制、外指銜接概念、隱性銜接機制和多元意義銜接概念。

[1]布朗,尤爾.話語分析(1983)[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2]韓禮德,哈桑.英語的銜接(1976)[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3]韓禮德,哈桑.語言、語境和語篇(1985)[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4]胡壯麟.語篇的銜接和連貫[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

[5]全英愛.英漢廣告語篇語法銜接手段對比研究[D].吉林大學,2007.

[6]張德祿.論銜接[J].上海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2).

[7]張德祿.語篇跨級階,跨層次銜接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10).

[8]朱永生.試論語篇連貫的內部條件(下)[J].現代外語,1997,(1).

[9]朱永生,嚴世清.系統功能語言學多維思考[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10]朱永生,苗興偉.漢英省略的語篇銜接功能對比[J].山東外語教學,2002,(1).

[11]朱永生,鄭立信,苗興偉.英漢銜接手段對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12]黃國文,葛達西.功能語篇分析[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歡
韓禮德哈桑連貫
感恩
語意巧連貫,舊“貌”換新“顏”——從“八省聯考”卷探析高考語意連貫題
銜接連貫題的復習備考注意點
系統功能語言學視角下的日語聽力語料庫建設研究
Halliday and 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
主述位理論對英語寫作連貫的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