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曲激昂慷慨的愛國主義頌歌——論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2010-08-15 00:42劉繼周
文教資料 2010年27期
關鍵詞:岑參首詩詩人

劉繼周

(商丘工業學校,河南 商丘 476000)

唐朝萬紫千紅的詩壇上,岑參的邊塞詩可說是一朵奇葩。他的詩描繪西北邊疆雄偉魄麗的山川景物,反映邊塞風俗和軍旅生活,充滿奇異色彩,惹人喜愛,令人神往?!蹲唏R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是一篇描寫戰爭的杰作,大約寫于天寶十三年(公元754年)。這年,御史大夫封常清受命為西域駐防軍的統帥,軍府駐輪臺。冬天,率軍西征播仙。岑參當時在封常清軍府中任職,故作詩送行。走馬川是征播仙必經之地,本詩采用的是歌行體形式,所以叫“走馬川行”。

這首詩,以飽滿的激情頌揚官軍的聲威,表現出征將士不畏艱苦、奮勇抗敵的英雄氣概和必勝信心,讀之令人感奮??梢哉f,它是一首洋溢著愛國熱情的、振人心魄的戰歌。關于封常清征播仙事,雖然史無記載,但岑參在另一首《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帥西征》的“序”中曾有說明:“天寶中,匈奴,回紇寇邊,踰花門,略金山,煙塵相連,侵軼海濱。天子于是授鉞常清,出師征之。及破播仙,奏捷獻凱,參乃作歌?!睋丝芍?,戰爭是匈奴、回紇首先挑釁,而唐朝派封常清出征,是抵御性的正當行為。我國從漢朝開始,就經營西域,設置都護府實行管轄,并且開辟了“絲綢之路”,使西域成為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要道。唐朝繼續在西域設置都護府,并先后戰勝突厥、回紇、吐蕃等族統治集團的軍事侵擾,平息叛亂,以確保西北邊境的安定,鞏固唐王朝的統一,維護西北各族人民團結友好的和平生活,保障西北經濟的開發和中外的文化、貿易往來,是符合歷史發展要求和各族人民利益的。岑參于天寶年間兩次赴西域軍中任職,正是由于他深知西北邊防與國家的安危盛衰有著密切的關系。他在《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中說:“萬里奉王事,一身無所求。也知塞垣苦,豈為妻子謀!”可見他是懷著以身報國的壯志,不惜拋妻別子,到塞外去過艱苦的軍旅生活的。這時,雖然已是“安史之亂”前夕,各種社會矛盾已經十分嚴重,但唐王朝表面上還維持著開元以來的全盛局面,西北邊境上的兵力仍很強大,駐軍的士氣也很高昂。就是在這種情景下,岑參才寫出了一些高昂雄健的戰斗詩篇,而《走馬川行》則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詩一開頭,便以歌行體常用的“君不見”,作為提示,把讀者帶到充滿神奇色彩的邊地絕域中:

君不見走馬川,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

那一望無垠的雪原,如浩瀚大海。那莽莽黃沙,漫天蔽空。朔風如野獸咆哮,竟把一川大如斗的碎石刮得滿地亂滾,可以想見其聲之厲,其力之猛,使人驚心動魄,并且預感到一場激烈的戰斗就要在這里爆發了。下面很自然地引出了敵情:

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

那剽悍的匈奴,草黃馬壯,正值出兵進犯的有利時機。遠望金山,叩邊的鐵蹄已揚起了煙塵,形勢何等急迫。然而,正是由于強敵壓境,才顯示出官軍力量的更為強盛。詩人用“漢家大將西出師”一句,簡潔而有氣勢地寫出了官軍的聲威,并且緊扣“送封大夫出征”的題意。然后,描繪將士們半夜行軍的情景:

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

將軍身先士卒,夜不解甲。將士們冒著面如刀割的凜冽寒風,勇往直前,快速挺進。在漆黑的夜里,看不見這支浩浩蕩蕩的大軍,只聽見兵戈碰撞的聲音。紀律何等森嚴,士氣何等高昂。接著,又形象生動地描寫了邊塞的嚴寒: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

這幾句所寫,當是大軍結營扎幕后的情景。因為經過整夜的急行軍,戰馬渾身汗氣蒸騰,現在一停下來,馬毛上的雪立刻結成了冰。在軍帳中起草討敵的文書,硯中的墨水竟也凍凝了。在這樣的冰天雪地中行軍作戰,將士們艱苦卓絕的斗爭精神也就不言自明了。這樣,雙方的陣勢特別是官軍的強大已經寫足,最后,詩人滿懷必勝的信心,預祝大軍凱旋:

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

詩人料定敵人聞風喪膽,不敢同官軍交鋒,因而將要佇立車師西門,等著舉行獻俘告捷的儀式。

這首詩,充分體現了岑參邊塞詩雄渾豪邁、奇峻峭拔的特色。唐代殷璠在《河岳英靈集》中評論說:“參詩語奇體峻,意亦造奇?!保?]先說“體峻”,也就是章法的奇峻。此詩一開頭,便寫雪海、荒漠、大川、狂風、飛沙走石……突兀而起,劈頭而下,使人猝不及防,真如“高山墜石,不知其來,令人驚絕”。詩人把邊地的景物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它是這樣的罕見,這樣的奇特,這樣的引人入勝,使你不能不一口氣把它讀完。當然,“起手貴突?!?,很多好詩都有這樣的特點,如李白的《將進酒》,一開頭便是:“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睔鈩菔呛蔚确欠?。而岑參則“走尚此法,為一家數”。[2]我們讀了他的這首詩,自然就會聯想到《白雪歌》的“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和《陜州月城樓送辛判官入秦》的“送客飛鳥外,城頭樓最高”。這些詩的開頭,都有同樣神奇的藝術效果。

再說“語奇”,就是語言的清新、奇特。關于邊疆荒漠景象的描寫,唐詩中確實不乏名篇佳構。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固然是千古傳誦的名句,但它給人的感覺是靜止的,多多少少帶有王維詩所特有的“閑適”情調。而岑參這首詩,則風格迥異?!捌缴趁S入天”,“輪臺九月風夜吼”,寫得多么有聲有色?!耙淮ㄋ槭笕缍?,隨風滿地石亂走”,更是氣勢磅礴,而且帶有怪異的色彩。試想,“碎”本來總是和“小”聯系的,現在碎石竟“大如斗”;“石”本來總是和“靜”聯系的,現在竟“滿地亂走”,簡直成了活物,用語真是奇而又奇。當然,這些描寫多有夸張,但夸張得不同凡響,出人意表,為他人筆下所無,因而給人留下的印象也就十分深刻了。

所謂“意亦造奇”,就是立意奇,構思奇。這首詩分明是為出征的大將送別而作,但它既無冠冕堂皇的頌贊之辭,又無空洞乏味的祝勉之語,更無片言只字表現纏綿悱惻的離情別緒。分明是寫于大軍未發之前,詩中卻懸揣將士們行軍的情況,似乎詩人自己也是這支勁旅中的一員,荷戈持戟,冒風披雪,夜涉沙川,營中草檄……一路懸想下去,好像已走過了千里征程。這首詩可說通篇都是懸想,直到最后才用“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兩句,表明詩人已從想象回到現實中來了。像這樣別開生面的送行詩,也是不多見的。

統觀余詩,可看出詩人很善于描寫典型環境和典型細節,以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突出主題。所以詩中既有荒漠大川,風沙彌漫的宏觀圖景,又有馬毛雪凍、硯水凝結的近視鏡頭。前者筆調粗獷、大開大闔、后者纖細入微、精描巧繪,而且都是通過視覺、聽覺、感覺,捕捉景物的各種具體特征,著力描寫,我們讀了他的《白雪歌》中“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風掣紅旗凍不翻”等句,嘆服詩人把邊塞嚴寒寫得淋漓盡致,卻不料這首詩中還有“風頭如刀面如割”、“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等句,讀來更覺寒氣逼人。這樣,全詩十之七八的句子雖是寫景物,卻句句烘托將士們英勇頑強、堅韌不拔的氣概。詩人既把風沙嚴寒寫得這樣真切,使讀者猶如身臨其境,那么,對于大軍的正面描寫雖然著筆不多,但讀者睹景見人,將士們的英雄形象也就仿佛如在眼前了。因此,最后幾句預告敵人聞風逃遁,王師奏捷凱旋,不但令人信服,而且會被詩人那種豪邁樂觀的情懷所感染。

這首詩不像一般歌行體那樣隔句押韻和多句轉韻,而是句句押韻,三句一轉韻,讀起來音調慷慨激越,節奏鮮明急促,聲聲都是催征的戰鼓,從而有力地表現了主題。這也可說是它的另一個特點。

岑參一生詩作很多,題材也很廣泛,但成就最高的還是邊塞詩。邊塞詩人的稱號,岑參是當之無愧的,唐代杜確在《岑嘉州集》的序文里說:岑詩“每一篇絕筆,則人人傳寫,雖里閭士庶,戎夷蠻貘,莫不諷誦吟習焉”。[3]可見岑詩在當時就受到各族人民的喜愛,對后來的詩壇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1]殷璠.河岳英靈集.臺灣商務印書館,2009,12,(1).

[2]沈德潛.說詩晬語.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5(1).

[3]岑參.岑嘉州集.同文書局,清光緒10年版.

猜你喜歡
岑參首詩詩人
《上課沒人搶》
我想寫首詩給你
曬娃還要看詩人
詩人貓
從“讀首詩再睡覺”看聽覺閱讀
過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詩
詩人與花
又愛又恨是岑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