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誠信教育在歷史教學中彰顯

2010-08-15 00:42杜秀蘭
文教資料 2010年27期
關鍵詞:誠信歷史教育

杜秀蘭

(洪澤縣朱壩中學,江蘇 洪澤 223100)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我國傳統道德中,誠實守信被看作“立身之本”、“進德修業之本”,孔子甚至認為人可以“去兵”、“去食”,而不可以無信。盡管世事更替、時代變遷,中華民族講究誠信的精神始終延續不斷。不久前《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也提出“誠信”,指出全社會要以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為基本要求,增強全社會的誠實守信意識。中學生正處于獨立意識增強,世界觀、人生觀正逐步形成階段,對其加強誠信教育尤為重要,在歷史教學中滲透誠信教育更具有獨到功效。本文從在歷史教學中滲透誠信教育的重要性和具體操作兩個方面來討論。

一、在歷史課程中加強中學生誠信教育的重要性

在新世紀我國歷史課程實施過程中重視誠信教育,具有重要的社會價值和現實意義,具有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獨特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需要。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中華民族形成了重承諾、守信義、以誠立業、以信取人的道德傳統。正是如此,中華民族才會形成比較穩定的社會結構、有較強凝聚力的傳統文化和延綿不絕的中華文明。誠實守信從來就是一種智慧,先輩們正是擁有這樣的大智慧,才能使古代中國在世界歷史上擁有長期的輝煌。

(二)是建構社會誠信體系的需要。社會誠信體系的建構是有序、有效和成熟社會的重要標志,它作為一個社會的基礎道德的重要內容,市場經濟和整個社會道德體系的穩定和發展密切相關。歷史已經證明,在一個誠信喪失的社會,不僅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很難建立起來,而且整個社會的道德體系都將面臨傾覆和崩潰的危險。

(三)是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內在需要。青少年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時期,在歷史課程中運用典型事例教育,他們與人為善應成為鑄就其健康、完善的人格要義之一。而要達到此目的,教師就要以培養他們的誠信品格為切入點。具備誠信品質,才具備了向善、求真的前提條件。只有排斥一切虛偽、欺詐、言行不一的壞習氣,養成了開誠布公、襟懷坦白、剛正不阿、求真務實的良好品質,他們才能健康成長。

二、誠信教育在歷史教學中的滲透

那么,如何把誠信教育滲透在歷史教學中呢?我根據自己的體會,總結出以下幾點。

(一)充分利用歷史科內容豐富多彩的特點,抓住相關實例有意識地進行“誠信教育”。歷史科內容具有無限的廣博性和教育性,在這其中有許多“誠信教育”的實例。但由于受知識水平和思維深度的限制,許多學生不易在自己學習時發現這樣例子,當然也就談不上自覺地接受感染和教育。這就需要我們自身先具備這種意識,遇到范例時,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啟發,以達到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的目的。如袁世凱出賣維新派,慈禧屠殺義和團,日本不宣而戰發動甲午戰爭,第一次國共合作過程中蔣介石、汪精衛發動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員,西安事變后蔣介石背信棄義地扣留張學良,以及皖南事變、“重慶談判”,等等,都可以作為非常好的范例講給學生聽。教師還可以借題發揮,組織學生討論,通過這些事件的結局、人物的命運和后人的評價,讓學生明白“誠信”是人類社會有史以來形成的一種默契,是為全人類所認同和遵從的,沒有了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的“誠信”,社會秩序也就沒有了保證。那些講誠信、負責任的人,不論其遭遇如何,最終的結果是彪名青史的;相反,背信棄義的小人也許會一時得意,但公道自在人心,他們終將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遭人唾棄。

(二)充分利用歷史科可開展多種教育形式的特點,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親身感悟到誠信是一種寶貴的社會資本,將誠信教育從他律引向自律?,F在的中學生不喜歡空洞的說教,要達到較好的教育效果,教師要以靈活多樣的方法、豐富多彩的形式為載體。在日常教學中,我們經常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如用CAI輔助教學、觀看歷史電影電視片等,組織學生實地考察參觀,以歷史問題為核心征文、辨論,以及學生自編自演歷史劇等也時常會出現在我們的課堂教學活動中。這就為學生提供了多種親身實踐的機會,同時也為我們開展“誠信”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載體。我曾在教學中做過一些實驗,感覺效果很好。如讓學生以“誠信”為題,收集資料,集古今中外名人的誠信小故事在課堂上相互交流;組織“誠信”考試、舉行辯論會,等等。在學習西安事變時,我安排了一場題為“要不要殺蔣介石”的辯論會,全班學生分成兩組,正方持“放”的觀點,反方持“殺”的觀點。正反方都提出了各自的很多理由,其中正方的一位同學提出:中共在《八一宣言》中就已通電全國,號召停止內戰,一致對外,也就是說在全國人民面前表明了想要和國民黨合作的態度,如果這個時候殺掉蔣介石,勢必引起國共兩黨之間的戰爭,這不等于失信于全國人民嗎?那以后黨的誠信何在呢?我對這位同學表揚了一番,他不僅提出了關于這個問題一個較新的見解,更重要的是他已開始自覺地依據誠信意識來思考問題了,這一點是尤為可貴的。如果我在講這個問題時仍采用一般說教的授課方法,恐怕這位同學的靈感就沒那么容易被激發了。而且正是因為這樣的結論是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思考或者說直接經驗獲得的,其教育意義遠大于從教師的說教中間接得到的東西,在他們以后的實踐活動中會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使學生的行為從他律逐漸過渡到自律,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充分利用學科本身“真”的特點,建立歷史學的崇高感和威嚴感,樹立誠信教育的正面楷模。所謂誠信,“誠實守信不欺之謂也”。誠實,就是指忠誠老實,不講假話,能忠實于事物的本來面目,不歪曲、顛倒事實,光明磊落,處事實在;守信,就是說話算數,信守諾言,講信譽,重信用。從某種意義上說,誠實守信就是求“真”,就是追求正義。歷史科向來是講究“直筆”的,古往今來,無論中西,歷代史家本著對歷史負責、對后世負責的精神,一貫追求歷史科學的客觀性、公正性和懲惡揚善的功效,這與誠實守信所要求的“真”,從本質上是相通的。正是由于這種嚴謹求“真”的修史傳統,傳承至今的絕大多數史籍都是可靠的信史,具有公認的權威性,這使歷史科本身就成為一種求“真”的典范和榜樣,對學生而言具有不可估量的影響力。所以歷史教師要在教學的全過程中不余遺力地宣傳歷史學這種求“真”的特點,弘揚對社會負責的精神,引導學生從社會責任的角度出發,樹立“誠信”意識。

(四)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營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誠信教育是以信任為基礎的,只有師生間相互信任和尊重,才可能取得誠信教育的良好效果。新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也是要讓學生學習產生實質性的變化,提倡自主、探索與合作的學習方式。那么如何在課堂中落實這一學習方式呢?有專家提出了很有意思的問題:“何種情況下學生學得最好?”有人認為:“當學生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時,他們學得最好?!薄爱攲W生對教師充滿信任和熱愛時,他們學得最好?!痹谛抡n程理念的指引下,我特別注意克服傳統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的做法,創建平等互信的新型課堂師生關系,鼓勵學生大膽發問,勇于置疑,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實現師生的真誠合作。這種合作既是一種誠信關系,又是誠信教育的基礎。

“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學生誠信品質的形成是知、情、意、行的培養過程,是反復的培養教育或矯正訓練的過程,是長期積累和發展的結果。人的品德是在矛盾運動中形成發展的,隨著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社會對他們的要求也就不斷提高,社會本身也在不斷發展變化,原有的與社會要求相適應的品德在新的社會條件下又有進一步提高的必要。只有我們努力培養學生的誠實守信的優良品質,奠定立足現代社會的道德基石,才能使他們能夠健康成長,成為高素質人才,擔任起建設小康社會的現實任務,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

[1]趙亞夫.公民教育新時期歷史教育的重要功能.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3.

[2]徐賜成.高中歷史活動課.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4.6.

[3]石中英.誠信教育的價值與方法.人民教育,2003,(24).

猜你喜歡
誠信歷史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美好生活離不開誠信
我們和誠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誠信丟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新歷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