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語文課程改革的措施和反思

2010-08-15 00:42
文教資料 2010年27期
關鍵詞:職業高職專業

王 靜

(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職業學校,江蘇 淮安 223200)

澳大利亞學者理查森在《對未來需求預測》的報告中指出:“要預測到幾年后對什么勞動技術的需求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币虼?,對職業技能勞動者的發展和培養應該是寬技術范圍的能力培養。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不同層面的人才,人才教育具有不同層面的目標,培養具有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是當代社會對職業教育的強烈要求,而任何一種技能的培養和提高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文化基礎之上的。

高職語文作為主要文化基礎課程,具有很強的職業定向性與應用性,因此,深化語文職業教育課程改革,應突出職業教育特色,堅持以學生為本,在就業與生存的基礎上,提高人才質量,為學生專業發展、個性發展和終身發展提供行之有效的服務。

一、樹立職業語文課程理念,定位職業語文課程功能

高職語文教育培養個人的思想品德素質、文化基礎素質和工作能力素質,只有打好語文基礎,才能發展好職業教育。如果一味強調職業定型教育,忽視語文基礎課程的內涵,就很可能阻礙學生對適應未來職業的充分準備。

《2007年全國職業院校學生就業質量報告》指出:“職校畢業生有近60%比例認為‘專業完全不對口’,而認為專業不對口但有部分關聯的占15%?!庇捎谖幕A知識和工作適應能力(包括再學習、培訓能力)相對薄弱,其工作穩定性與收入水平就不能很好地得到保障。研究表明,接受文化基礎教育的時間越長,知識基礎越牢的人越能有效地掌握新技術新知識,無論對于個人還是企業,經濟回報都比較高。

為了解畢業生的語文能力能否滿足市場需要,我們在畢業生用人單位進行了反饋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用人市場對高職生的語言理解與表達能力、實踐動手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在所有的文化基礎課中,語文是最具有實踐性的學科,因此在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方面,就業市場對語文教學寄予了較高的期望,語文能力本身已成為學生就業和工作的必備能力,是綜合職業能力的有機的組成部分。[1]

二、凸顯職教特色,開發校本教材

(一)聚焦學情,找準學生與教材的契合點,體現淺顯性原則。

過去幾年,高職院校使用的各種版本的《高職語文》教材,陳舊的體例和內容已經與語言文字水平日趨下降的高職學生的實際相脫節??紤]學生的接受能力、興趣愛好和實際需要應是編者的首要任務,我校根據江蘇省高職語文教學改革的精神,將之前使用的教材,按照必修、選修和專業提升三大模塊的要求重新編排、增補,形成了適合學生學情,又體現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兩年的教學效果驗證了編訂教材一定要從學生實際情況和現實需要出發的原則。

(二)以就業為導向,突出職業特點,體現應用性原則。

就業可以說是大部分高職生的第一需求,能幫助就業和工作的知識,學生相對樂學和好學。因此編訂教材要分析各專業的學生的整體狀況,分析滿足學生就業需求的技能要求,讓學生獲得市場所需要的社會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職業競爭力。

信息的接受和處理能力是高職生需要掌握的技能,其中以口語表達和應用文閱讀與寫作尤為重要,語文教學就要把重難點放在這些內容上。以我校為例,計算機系的學生接觸計算機多,除了在工作中操作計算機之外,在日常的公文處理和寫作中也經常接觸,因此開設了應用文寫作、實用文秘等課程;經貿系開設演講與口才、公共關系等課程;園林綠化系開設古典詩詞欣賞、口才與交際等。這樣編排的教材既突出行業和地方特色,適應市場需求,又有利于教師的專業發展,促進教育的交流與合作,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合理配置教師資源,提升教師創新能力

(一)選擇性引進教師,合理分配師資力量。

高職語文教師一般都是從師范院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的,教師來源單一化,這也使教學工作的創造性被遏制。針對這種現象,目前不少西方國家開始在綜合大學的教育學院實施選擇性教師教育計劃,[3]對那些已經獲得其他專業學位,已就業于其他領域的人進行引進和培訓。

以我校目前語文教師來源分析,除了師范中文專業畢業的教師之外,有畢業于新聞寫作專業、國際文秘專業、播音主持專業的,還有從企事業行政管理部門外聘的兼職教師,靈活的引進模式使得教師來源多樣化。這些在其他專業領域獲得堅實訓練并勝任專業工作的人,必然為職業語文教育帶來生動多姿的外部經驗,為職業教育帶來活力。

(二)加強產教結合,建設雙師隊伍。

“雙師型”教師是指教師既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又是具有職業技術資格的工程師。發展雙師型教師已經成為必然趨勢,高職語文教師如果也是“雙師型”,也將極大地豐富語文課堂內容,促進語文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結合。

因此,高職院校應鼓勵語文教師參加國家組織的行業資格和職稱資格考試,如秘書、普通話測試員、廣播電視編輯記者證等職業資格考試,促使教師專業素質和教學水平雙提高。另外,學校積極派遣語文教師到企業考察或參加專業培訓,加深對學生所學專業的了解,使語文教師在課堂上的旁征博引更能激起學生的共鳴,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4]

四、改革師生學教模式,構建情境互動平臺

(一)擯棄“承包制”授課方式,施行“混搭式”交流合作。

高職語文教學,過去一直采用的是分班同軌,在教學計劃平行對等的前提下,教師負責各自班級的教學工作,各自為政,一包到底。這種方式導致了教師備課任務繁重,教學套路封閉,優勢項目難以發揮,不利于教師教科研水平的提高。

課改之后,我校按照2009年最新頒布的《高職教學大綱》要求,根據教師畢業專業和自身教學長處,對15名語文教師所任課程進行合理混搭,比如播音主持專業負責普通話和口語交流,新聞采編和文秘專業教師負責應用文模塊,外聘教師負責專業提升模塊,師院畢業教師負責各類閱讀文體和文學講座,等等。這種混搭教學模式既可以發揮教師特長,又可以促進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間的多向交流,對于改進教學質量頗有裨益。

選取2014年3月—2018年10月82例卵巢性腫瘤患者當作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手術病理確診為卵巢囊性腫瘤。年齡33~71歲,平均(38.43±5.69)歲;病程1~3年,平均(1.42±0.33)年。

(二)大力推行情境教學,體現“大語文”教育思想。

赫爾巴特說過,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平衡多方面的興趣”和“一切能力的和諧發展”。2008年11月,“李吉林情境教育國際論壇”在江蘇南通市舉行,李吉林在《情境教育的獨特優勢及其建構》的報告中指出,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多樣文化相互交流,學校必須開放辦學,積極培育學生的廣闊視野和創新能力。情境教育正是跳出了狹隘的課堂空間,在廣闊的環境中學習,充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因而適應了世界教育的發展潮流。

所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情境課程充分利用環境,控制環境,讓課堂學習與社會相連,拓寬教育空間,打破學校和社會之間的藩籬,挖掘生活本身取之不盡的學習資源,學生在感悟觀察體驗的社會實踐中把知識和技能學以致用,形成新的教育范式,產生顯著的教育效果。[5]

五、建立學生個人學習檔案袋,完善課程評價體系

語文考核評價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重要的激勵、調節、導向作用,教師要通過考核評價讓學生注意語文的多元性,看到自身長處,樹立學習信心,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培養學生自我認識、自我激勵、自我評價的能力。

課程評價體系的建立要摒棄單一的閉卷考試方式,采用開卷與閉卷相結合、筆試與口試相結合、課堂內和課堂外相結合、平時考查與階段總結性考試相結合的考試方式,全面反映學生的學業水平。我校從學生進入學校的第一天起,就為每位學生建立語文考核評價成績總表和語文學習檔案袋,將其每學期的語文學習情況、聽說讀寫的能力水平予以量化記錄并進行客觀評價。學生可以從中看到自己學業水平和綜合能力的優劣,及時強化提升,在完成學業的基礎上提高語文綜合素質。

從2005年職業課程改革計劃啟動至今,高職文化基礎課在課程結構模塊化、課程內容綜合化、教學手段現代化等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但是傳統學科型課程模式仍然沒有改變,課程內容和職業實踐相脫節的現象依然存在,難以彰顯高職語文的特色,有許多問題仍有待反思和探索。

(一)教師自身發展重視不夠,改革創新理念有待深化。

就我國目前教師群體來看,基于謀生目的而從事教師職業者占絕大多數,尤其是職業院校的基礎課程教師,與中小學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教師相比,更缺乏升學壓力和就業壓力,在職業活動中只是被動應付,缺少主動思考和建構,更缺少批判反思和超越。

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長期重復于僵化的經驗之中,教師個體作為人之自由和創造本性被消解,以致于語文教學中的一些頑癥很難通過制度化的改革而被徹底消除,教師思維日漸異化,出現思維經驗化、重復化和從眾化的不良傾向[6],也就是俗語所云的“新瓶裝舊酒”“換湯不換藥”的消極狀況。要徹底扭轉這一局面,教師要超越自身的思維局限,認清自己的角色身份,喚醒自己被機械重復的教育活動消磨的激情,建立起否定和批判的維度,成為具有變革和創新意識的多向度的人。

(二)課改配套條件滯后,教師激勵機制有名無實。

國際上最新研究調查表明:領導是影響教師的工作效率、敬業精神和教學成效的關鍵因素。[7]教師需要在一個不與外界隔離,但遠離官僚化管理并沒有粗制濫造的規章制度的外部環境中工作。創造良好的工作條件,滿足教師在私人生活和教育活動中的需求,盡量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是增強教師靈活性、發展性和創造性的重要保障。[8]

尤其是地方財政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與經濟發達地區相比,教育投入明顯不足,對文化基礎課程重視程度不夠,改革呼聲高,投入支持少。教師成了教學主管部門手中錙銖必較的“算盤珠”,不撥不動,動也怠工。長此以往,語文課程改革難免淪為標語口號。

(三)教學改革自由化,缺乏科學指導和規律性認識。

由于近年來教育系統內部更多地重視專業技能而忽視了對文化基礎課改革的指導,高職語文教改顯得過于隨意或刻意。

我曾經在南京、蘇州、無錫等地的學校觀摩語文課改示范課,有的課堂組織教學就是把學生分成小組討論,最后教師總結,顯得隨意性太強;有的課堂教學流程、教師表現和學生配合都堪稱完美,但一個顯見的事實就是作秀痕跡太重。同去觀摩的老師感覺到,為了完成一次現場示范課,師生之前都要花費多日做準備,這與職業學校的正常教學安排顯然不能同步。因此,探討課改的方式方法應該更切合教學實際,用科學方法予以指導,用教學規律重新認識,而不能變成“為改而改”的表演秀。

總之,高職語文課改要經歷一個漫長的探索過程,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指導思想,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根據學習者不同興趣、個性發展和終身學習的需要,為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1]王雪梅.中職語文課程功能反思與重構.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08,11.

[2]李泉.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改初探.文學教育,2008,7.

[3]胡艷.從西方國家經驗看影響教師教育模式變革的因素.教師教育研究,2009,1.

[4]羅春祥.高職語文教學現狀及對策[J].西北職教,2007,9.

[5]李元吉.情境教育的獨特優勢及其建構.教育研究,2009、3.

[6]張培.生命的背離:現代教師的生存現狀分析.教師教育研究,2009,1.

[7]Pay.C and Leithwood K.Successful Principal Leadership.in Time of change.An Internationnal Perspective[M].Dordrecht.Spring.2007.

[8][英]克里斯多夫.戴.保持激情 成就優秀教師.教育教學研究,2009,3.

猜你喜歡
職業高職專業
守護的心,衍生新職業
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改革與創新
專業降噪很簡單!
專業化解醫療糾紛
更聚焦、更深入、更專業的數據分析
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討
關于提高高職人才培養質量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