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唯物主義實踐的科學方法論與中國社會存在理想的實現

2011-03-17 22:00閆國疆
天府新論 2011年1期
關鍵詞:現實性矛盾理想

閆國疆

歷史唯物主義實踐的科學方法論與中國社會存在理想的實現

閆國疆

人類存在的理想性與現實性的矛盾是長期困擾人類的基本問題,歷史唯物主義為此提供了解決問題的科學的方法論,使人類通過“改變世界”來解決生存矛盾的夢想獲得了現實的可能。列寧、毛澤東、鄧小平等共產黨人將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本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在實現馬克思主義本土化和時代化的同時,準確把握并解決了本國社會存在的矛盾問題,將“改變世界”的理想變為現實。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成功,離不開實踐的科學方法論。

方法論;矛盾與實踐;歷史唯物主義;中國化

理想性與現實性的矛盾問題,既是人類存在的核心問題,也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同時還是每一個國家和政府必須直面其難的現實問題。近百年來,中國從飽受欺辱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發展到獨立自主的社會主義社會,從傳統的農業文明轉型至現代化工業文明,歷經風雨、飽經滄桑,終于使擺脫屈辱、復興強國這一縈繞中國人民一個半世紀的夢想變為現實。磨難之中,中國之所以能沖破險嶂而一往無前,是因為以毛澤東、鄧小平等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準確把握了中國社會存在的矛盾問題,并在具體實際之中,將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方法論靈活運用于實踐,在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成功地解決了中國社會存在與發展的主要矛盾問題。在世界格局風云迭起、變幻莫測的今天,中國要將構建“和諧社會”的理想變為現實,獲得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功,需要準確把握和解決層出不窮的現實矛盾問題,這依然離不開歷史唯物主義實踐的科學方法論的指導。

一、人類存在的理想性與現實性的矛盾

1.人類存在的理想性與現實性的矛盾問題?!鞍炎约旱纳罨顒颖旧碜兂勺约旱囊庵竞鸵庾R的對象”〔1〕,使人類擺脫周遭世界的束縛,獲取更加自由的生活,這是人類從未停止過的思考和實踐。但是,現實世界并不總會按照人的意愿存在,人類存在的理想性與現實性就此構成一對相互依存的矛盾。在這一矛盾發生、展開與消亡和再生的動態過程中,人類歷史得以生成,對這一矛盾問題的思考因此也成為人類思想歷史的核心問題之一,“理想的人類存在與現實世界”的問題自然不可避免地成為哲學始終思考的真正關切所在。

在“人與世界”這一問題的思考上,古希臘哲學家巴門尼德區分出“真理之路”與“意見之路”,并要以思想 (范疇)來解釋世界。他認為,一般涉及感性事物屬于“意見之路”,是不真實的,只有對于概念的思辨分析才是 “真理之路”,并且“作為思想和作為存在是一回事情”?!?〕受其影響,在柏拉圖提出的西方哲學史上第一個本體論——“理念論”——中,事物的非感覺的本性成為唯一真正的實在,事物的“理念”是一個不生不滅、超然于變動歷程之外之物。亞里士多德繼承了“理念”世界的思想,但已開始傾向承認感性世界中個別事物的重要性,并在其著作《范疇篇》中明確提出“存在論”的第一本體“既是最后主詞又是最后基質的東西”〔3〕。由此,巴門尼德處的思想與存在的同一變成了“思想與實在邏輯上同構”。其后兩千多年的西方哲學史中,“人及其世界”的問題,主要是以本體論、形而上學這樣的抽象方式被思考的。伴隨著這種思維方式,人類存在的理想性與現實性之間永遠存在著一道難以逾越的此岸 -彼岸的鴻溝,理想與現實統一的矛盾問題始終難以解決。

隨著工業文明的出現和發展,具有博愛情懷的自由人與狹隘的利己主義個人之間的對立,愈發深刻地顯現出人類自由的理想與現實之間難以逾越的鴻溝??档抡J識到主客體分離的科學研究難以適用于社會歷史現象的認識,試圖通過排除“牛頓的物理星空”來實現一種“人為自然立法”的“哥白尼式革命”,從而實現此岸 -彼岸的統一和超越。但這種努力最終在其先驗的統一中走上了失敗。德國古典哲學的集大成者黑格爾,幾乎概括了自亞里士多德以來的西方歷史哲學探索的核心矛盾——人類存在的理想性與現實性,亦即 “應該”與“是”(自由與存在)的矛盾。他通過“將人類的主觀精神畸變為一種客觀化的絕對本體,從而突出社會生活的精神主體性”〔4〕的方式,解決了康德以來的主體和客體的二元對立以及德國古典哲學本身作為理性主義的二律背反。但是,黑格爾在將現實的歷史設定為絕對理念自我發展的歷史從而也是自我意識最終完成的歷史時,自己也在“定在中的自由”和“歷史的終結”這兩極之間徘徊,最終將“國家中的‘道德自由’視為‘精神’的本性和歷史的絕對的最后的目的”,以思辨的方式回避了問題。這種作法,使其作為倫理的國家與法的構想最終不可避免地走向失敗。其后,費爾巴哈認識到,“抽象的、邏輯的、思辨的表達”是難以解決人與世界的統一問題的。他提出,要從感性生活的人出發,以解決不可能在純粹思辨之中完成的任務。但是,對感性世界的抽象規定使費爾巴哈同樣走上了一條無法實現其使命的不歸之路。這一問題一直到了馬克思處才有了真正的轉機?!?〕

2、馬克思關于人類存在的矛盾問題的思考。通過人類歷史和現實的深入考察,馬克思發現了理性主義的信念與物質利益權威之間的尖銳對立,并且,他在剖析這種對立之中揭示出:解決人類存在的理想性與現實性的矛盾問題的關鍵是現實社會中的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關系問題;從人類歷史來看,資本主義極大地發展了生產力,使人類存在的最高理想——徹底的自由與解放——獲得了最大程度實現的可能。但是這種可能又受到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自身難以解決的內在矛盾的制約,這使人類存在的理想性與現實性之間再橫鴻溝。因此,從根本上講,資本主義所提供給人類的自由實際上只是一個烏托邦,對于現實的人來說,這個烏托邦只是一種“物的枷鎖”,而不是“通向一切人自由的道路”。在如何解決這一矛盾問題的思考方面,黑格爾從理性和法的層面批判是無力的;對傳統唯心主義作了顛覆性批判的費爾巴哈曾一度讓人到了希望,但其抽象的感性使這一希望最終也無奈地熄滅于現實之中。

與黑格爾、費爾巴哈不同,馬克思認為,現實的感性事物不是與人對立的抽象存在物,而是人的對象性活動,即人的實踐的產物;現實的世界并不是與人抽象對立的,而是通過人的實踐向人生成的屬人的世界;實踐是一定社會關系形式下實現的人和物、主體和客體相統一的能動的生活過程,它不僅是不同于人的單純思想活動的感性活動,同時,還是受到人之外的客觀物質條件的制約和決定的,是一種能動與受動、自由與必然的統一?!?〕人的本質則是人在實踐中形成的社會關系的總和,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人所面對的現實世界不能僅從客體的或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必須將之當作人的感性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只有從人的本質概念中徹底清除掉先驗性和抽象性,從現實的歷史活動 (即生產出發),不再糾纏于人的理想本質與現實存在之間的形而上學對立 (人類已往思想家解決這一問題失敗的關鍵皆源于此),才能真正找到解決人類存在的理想性與現實性矛盾的道路。

在馬克思看來,人類存在的理想性與現實性的矛盾并不是簡單的抽象,而是落腳并呈現于現實生活中的每一個具體的個人,因此,“全部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7〕。并且這不是費爾巴哈所理解的感性的人,“而是現實中的個人,也就是說,這些個人是從事活動的,進行物質生產的,因而是在一定物質的、不受他們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條件下活動著的”〔8〕,而“個人怎樣表現自己的生活,他們自己就是怎樣。因此,他們是什么樣的,這同他們的生產是一致的——既和他們生產什么一致,又和他們怎樣生產一致。因而,個人是什么樣的,這取決于他們進行生產的物質條件”〔9〕。相應地,哲學上各種抽象的矛盾對立的消解自然就不能僅靠理論的批判,而必須訴諸生活實踐,必須從現實生活中每一個具體的矛盾問題入手。以往哲學家們從 “自我意識”和“人類本質”出發而思考的自由與解放之題之所以無解,是因為他們是在思辨而不是生活實踐之中去解釋世界。更為關鍵的是,世界是由形形色色的具體矛盾所構成的活生生的現實,而“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薄?0〕

認識到改變世界的關鍵所在之后,馬克思深入生活世界,從現實生活中的人的實踐鍥入,在對人的具體生活所遇到的各種矛盾的分析之中,找到了改變世界的途徑。他從物質資料生產的內在矛盾發展中揭示出現實的人及其歷史發展,并在勞動發展史中找到了理解人類全部歷史的鑰匙,一掃過去籠罩在人及其歷史上的種種抽象的、神秘的哲學說教,從而告別了思辨哲學的玄虛,在使哲學在真正走進生活的過程中獲得了解釋世界、改造世界科學方法論,解決了困擾人類幾千年的難題。因此可以說,沒有矛盾問題的準確認識,就不可能有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

3、歷史是一個認識和解決人類存在的矛盾問題的動態過程。馬克思認為,人類存在的理想性與現實性的矛盾是由無數散布于不同的具體時空中不斷發展變化的矛盾所構成的,并且這些矛盾又是以綿延不絕的動態變化呈現于人類存在的周遭世界之中的,想要認識和解決這些矛盾問題,必須掌握正確的矛盾分析方法,否則只能望洋興嘆。思辨哲學之所以在解決人類存在矛盾性問題上走向絕望,是因為沒有認識到“只有在現實的世界中并使用現實的手段才能實現真正的解放”。所以,馬克思向那些喜歡在神秘的思辨中尋求自由與解放之路的哲學家們呼吁:“‘解放’是一種歷史活動,不是思想活動”,思辨哲學所談的各種人類存在的理想性的自由與解放,“這些抽象本身離開了現實的歷史就沒有任何價值”?!?1〕而人之所以有歷史,是因為他們必須用一定的方式來生產自己的生活。物質生活本身的生產、人的新的需要的生產和生命的生產是自人類出現之始就存在的社會活動的三個方面,這些人類共同活動方式本身就是生產力,并且“人們所達到的生產力的總和決定著社會狀況”〔12〕。因此,“連續不斷的感性勞動和創造、這種生產,正是整個現存世界的基礎”〔13〕,想要改變人類沒有自由、遭受壓迫的世界,只能從其基礎著手。

正是從以解決人類存在的理想性與現實性矛盾問題的根本——生產勞動為基本形式的實踐——這一邏輯支點入手,馬克思創建了歷史唯物主義,“它不是在每個時代中尋找某種范疇,而是始終站在現實歷史的基礎上,不是觀念出發來解釋實踐,而是從物質實踐出發來解釋觀念的形成”,而且“意識的一切形式和產物不是可以通過精神的批判來消滅的”,“而只有通過實際地推翻唯心主義謬論所由產生的現實的社會關系,才能把它們消滅;歷史的動力以及宗教、哲學和任何其他理論的動力是革命,而不是批判”?!?4〕由此,馬克思在現實指向上將哲學從“解釋世界”引向了“改變世界”,使哲學的社會功能發生了徹底的改變,從而使困擾思辨哲學家們千年之久的難題獲得了解決的可能??梢哉f,歷史唯物主義之所以科學,就在于它向世界提供了一種可以正確認識并解決人類存在的理想性與現實性的矛盾問題的科學的方法論,如何解決具體實踐中的矛盾問題則是其哲學的核心問題。

二、實踐中的矛盾——馬克思主義哲學“改變世界”從理論可能轉變為現實存在的節點

1、準確把握歷史與實踐中的矛盾問題是改變世界的關鍵。歷史唯物主義的誕生,標志著人類世界不用再簡單地劃分為此岸 -彼岸這樣兩個難以縫合的世界,解決人類存在的理想性與現實性的矛盾問題,也在實踐這一支點之上得到了可能。

馬克思認為,要實現人類改變世界的夢想,將人類從現實世界中愈發強大的“異己的力量的支配”下解放出來,使人類真正進入自由與解放的理想性存在,必須具備三個條件:首先是生產力發展到相當高的程度,社會的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的矛盾已經變得激烈對抗;其次,產生了一個承擔著社會一切重負卻又不能享受社會福利,并被排斥于社會之外而不得不與其他一切階級發生激烈對立的無產階級,而且其已成為全體社會成員中的大多數;第三,無產階級已產生出必須實行徹底革命的意識——共產主義意識。只有具備了以上條件的無產階級積極利用一切已有條件進行改變世界的具體實踐活動,人類真正擺脫異己力量的壓迫的自由與解放才變得可能,人類存在理想性與現實性的矛盾問題才可能真正解決。

由于改變世界的條件的獲得是一個長久的歷史過程,所以,以徹底的自由與解放為目的的共產主義“對我們來說不是應當確立的狀況,不是現實應當與之相適應的理想”,而是“那種消滅現存狀況的現實的運動”?!?5〕這不是思辨中的理論運演可以完成的事情,只有在現實的生活世界中才真正具有可能,并且這是一個世界的歷史過程,這種人類的“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不是‘自我意識’、宇宙精神或者某個形而上學怪影的某種純粹的抽象行動”,而是“每一個過著實際生活的、需要吃、喝、穿的個人都可以證明這種行動?!辈⑶摇懊恳粋€單獨的個人的解放程度是與歷史完全轉變為世界歷史的程度一致的”?!?6〕因此,在現實世界中,每一個想要自由和解放的人都應積極主動地參與解放世界的實踐活動,而不是任由他人或世界的擺布。否則,理想性存在問題的解決永遠只會是水中撈月。列寧和俄國共產黨人 (布爾什維克)正是在深刻領會這一精神的基礎上,抓住時機,正確切入并解決了俄國社會矛盾中的關鍵問題,獲得了十月革命的成功,使馬克思主義“改變世界”由可能變為現實。

2.中國革命成功的關鍵在于社會存在主要矛盾問題的把握與解決。幾乎與馬克思主義誕生同過程的是,十九世紀的中國從一個萬世仰慕的泱泱大國不幸淪落為任由西方帝國列強蹂躪的“東亞病夫”。從 1840年鴉片戰爭到 1919年,中國近八十年力求改變命運的解放斗爭,無論是百日維新還是辛亥革命,無論是政治改良還是革命起義,皆因缺乏正確的理論指導,沒有準確地把握中國歷史現實的矛盾根源而一直無法獲得成功,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自 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起,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以馬克思實踐的科學方法論為指導,不斷地在具體的革命實踐之中探索,最終準確認識把握了歷史與實踐之中的矛盾,成功地解決了中國的救亡圖存問題,并在改變世界之中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本土化、具體化和時代化,毛澤東思想則是其理論結晶。毛澤東思想引導了中國革命的成功,并引導中國在社會主義建設初期,在始料未及的困難之中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績。其間,毛澤東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正確認識和處理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的重要性,并對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問題做了精彩論述,他指出: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是實事求是,要在歷史科學的基礎上,通過把握時代發展趨勢自覺地推動社會歷史進步,要通過矛盾的正確解決去改造世界。正是在這一思想指導下,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的中國順應時代的發展要求,在改革開放中再一次成功地解決了中國社會存在的主要矛盾問題。

列寧、毛澤東、鐵托等人所領導的本國革命的成功經驗證明,只有依據本國、本民族的具體條件,在實踐之中準確把握具體歷史現實中的矛盾問題,才有可能實現國家和民族的解放與自由。蘇聯70年的興衰和中國 60年的發展事實告訴我們,無論革命還是建設,實事求是,準確把握并解決現實社會存在的主要矛盾問題是改變世界的關鍵,只有準確把握了這一節點,形而上的哲學理論才能與形而下的具體行動有效結合起來,達到“改變世界”的目的。

三、毛澤東的矛盾學說與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精華

1.“矛盾”范疇是人類認識世界的結果。世紀滄桑之中,中國能夠徹底擺脫貧窮和壓迫,使中國社會的復興強國之夢由理想變為現實,離不開歷史唯物主義的實踐的科學方法論。為此,我們首先應該感謝它的創造者——馬克思。但是,天才的創造無論多么偉大,也離不開人類歷史文化的現實土壤,而歷史唯物主義的核心問題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得以實現的契點——矛盾——作為哲學范疇,其本身就是人類認識世界的結果。

早在古代,人們就已認識到了事物的矛盾性和其自身的對立統一。東西方的一些著名思想家如老子、赫拉克利特等人對此都有精彩論述。但是,“矛盾”作為表述這種關系的概念出現的則很晚。據考據,中國唐朝劉禹錫在《因論·儆舟》中談到禍福關系時說“倚伏之矛盾”,這是首次將“矛盾”用作一種真實的對立統一關系的概念表述。明末清初之時,方以智對其進行了改造后才將其納入辯證邏輯的范疇,在人類認識上第一次提出了辯證的矛盾概念。其后近 200年,黑格爾才在自然科學的基礎上通過對概念的思辨考察,肯定了辯證的矛盾概念,并系統論述了辯證法的矛盾規律?!?7〕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繼承黑格爾唯心主義辯證法的基礎上創建了唯物辯證法,指出辯證法運動的實質就是矛盾兩個方面的共存、斗爭以及融合形成一個新的事物的過程。他們以實踐為中介,首次科學地將存在與思維、主體與客體等統一起來,通過深入的矛盾分析揭示出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為我們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毛澤東則廣納前人之長并結合中國革命實踐,建立了獨特的矛盾學說。

2.中國共產黨人認識和處理現實矛盾問題的思想精華——毛澤東的矛盾學說。毛澤東認為,世界是充滿矛盾的,一切事物皆含矛盾,矛盾運動貫穿于每一個事物發展全過程之中,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絕對性。同時,矛盾又具有特殊性和相對性,即每一個事物都有其自身區別于其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質,并且事物的特殊本質決定了其運動形式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實際上就是絕對與相對、一般與個別、共性與個性的關系。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著普遍性,二者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共性寓于個性之中,無個性即無共性,反之亦然。個性都是有條件地暫時地存在的,所以特殊性、個性又是相對的。共性與個性、絕對與相對的道理,是關于事物矛盾的問題的精髓,只有把握了這一點才能真正把握辯證法。

毛澤東的上述思想,具有重大的認識論意義和方法論意義。一方面,人類認識事物的過程總是從個別、特殊到一般,再從一般到個別、特殊的循環往復而又不斷上升的過程,這一過程從根本上說就是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原理作為基礎的。另一方面,矛盾問題的精髓內在要求我們必須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共產黨人正是在這一哲學思想指引下,前赴后繼地走出了一條獨特的富有中國特色的革命和建設的道路,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歷史證明,解決中國社會存在的諸多矛盾問題須有一個長期的過程,其中的關鍵是要根據矛盾的特殊性去把握眾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問題,并且這種有的放矢地的解決必然有一個輕重緩急和循序漸進的過程,這一過程是一個量變與質變相結合的辯證運動過程。教條主義、機會主義等形而上學者,由于未能正確分析革命建設中不同因素的作用,無視這一過程中的量變與質變的關系,也就無法真正把握矛盾運動,結果只能導致失敗。

3.解決社會主義社會存在的矛盾問題必須堅持科學的矛盾分析方法。新中國建立之后,依據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的經驗與教訓,毛澤東創造性地將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概括為“社會基本矛盾”,首次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提出了“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這一重要概念,并把這一思想運用到社會主義的認識中,深刻指出:社會基本矛盾是解釋人類社會運動的性質,貫穿并制約社會發展過程的、具有全面性的和根本性的矛盾。只有這些矛盾才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通過它們才能揭示各個具體社會形態的性質。因此,必須正確認識社會主義社會中的矛盾問題,既不可回避也不能害怕。在深刻認識矛盾的基礎上,毛澤東提出了一系列解決社會主義矛盾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形成了社會主義矛盾學說,使中國共產黨人在中國建設的基本方針、黨的工作重心等問題上達成一致,開始了一條適合中國實際情況的社會主義道路。然而,在具體實踐當中,堅持和貫徹社會主義矛盾學說的原則和方法并非易事,就連毛澤東本人也沒有真正做到。

毛澤東去世之后,以鄧小平、江澤民和胡錦濤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及時修正并調整了中國的建設發展之路,在糾正毛澤東所犯錯誤的同時,積極探索并創立了一條適合中國的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發展之路,在堅持和貫徹了“社會主義矛盾學說”原則和方法的同時,進一步拓展了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獲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功。從“矛盾論”、“社會主義矛盾學說”到“不爭論”、科學的發展觀以及“和諧社會”,中國共產黨人在歷經波折的 90年的革命和建設中,只要堅持實踐的科學方法論,就能在總體上準確把握并破除阻礙中國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問題,獲得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成功。從“以階級斗爭為綱”到“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國社會主義國家建設正確路線和方針的提出與實施,皆是基于歷史與實踐中矛盾的科學分析做出的正確選擇,是符合矛盾學說和歷史辯證法的。

歷史證明,堅持馬克思主義必須要實事求是,要在實踐之中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地認識和解決問題。在一定意義上講,離開了實踐這一支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將成為空中樓閣。在中國近九十年的民族解放與復興之路中,以陳獨秀、王明為代表的“左”右傾主義之所以失敗,關鍵在于他們未能正確認識和把握中國社會存在的理想性與現實性矛盾問題的節點,使“馬克思主義”出現了中國式的“水土不服”。反之,以毛澤東、鄧小平和江澤民、胡錦濤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則在準確把握這一節點的基礎上,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方法論,正確地解決了中國社會存在的矛盾問題,成功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的本土化、具體化和時代化,帶領中國人民逐步實現了擺脫屈辱、復興強國的夢想,使中國社會存在進入了一種更加理想的現實狀態,獲得了社會革命與建設的巨大成功。這一切,如果沒有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社會存在的矛盾與實踐的準確把握,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準確認識和解決現實生活的具體矛盾問題

作為影響人類發展 160年的偉大思想體系,歷史唯物主義在其歷史空間的布展中,向世人展示出其獨特理論和方法所蘊含的改造世界的巨大能量,它的實踐性質及其科學方法論也內在地決定了其在現實的具體實踐中不斷發展的特點。以列寧、毛澤東、鄧小平等為代表的杰出馬克思主義者,正是深刻領會了這一特質并將其靈活運用于現實,才得以成功地解決了改造世界的問題,使自由與解放之路在實踐中不斷擴伸??v觀歷史,人類實現“改變世界”理想的成功,關鍵在于準確把握和解決具體的現實矛盾問題。不同時代社會矛盾特殊性的差異所致的實踐著力點的不同,決定了具體實踐中的理論關注點必然會有所區別。在不同的理論表現形態和具體實踐方式的差異之間,根本不變的是科學的方法和精神。正是基于歷史與實踐交匯點上的矛盾問題的正確認識和解決,列寧、毛澤東、鄧小平才得以帶領本國人民通過艱苦的努力而將本國理想社會的存在由夢想變為現實。

今天,世界已經進入“全球村”的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基于自己構建一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想而向世界呼吁,要建設一個“和諧世界”。但與這一理想的社會存在相對應的現實是,社會存在的理想性與現實性的矛盾問題依然很多,世界依然會長期存在著的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沖突,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之間的矛盾,馬克思主義和各種非馬克思主義思想文化的斗爭,時刻都會影響著中國的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各種此起彼伏的矛盾問題時時斗爭干擾著“和諧世界”的建設。在哥本哈根會議①2009年12月7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 15此締約方會議暨《京都議定書》第5次締約方會議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開幕。這次歷時 13天的會議旨在給地球降溫,原本是確定全球第二承諾期 (2012年到 2020年)應對氣候變化的安排,達成一份在《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到期后的新協議——包括發達國家到 2020年的中期減排目標;發展國家根據自身能力采取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發達國家幫助發展中國家適應、減緩氣候變化的短期和長期資金和技術支持。然而,由于談判各方對一些主要議題存在嚴重分歧,矛盾主要集中于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對各自所應承擔的責任劃分和減排承諾問題上,其根本在于不同國家間的利益沖突。最終哥本哈根會議并沒有交出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普世價值”和新疆“7·5”事件等諸多性質不同、表現殊異的國際和國內的矛盾問題處理中,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表現出來的高超掌控能力不容質疑。但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矛盾問題的處理上,我們依然還存在著因對矛盾特殊性認識不足而把握不準、處理欠佳之處,這些不準和欠佳的后繼影響更是不容忽視。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中國已進入一個矛盾高發期,層出不窮的矛盾必將長期困擾我們。我們決不可因為已有的輝煌和自豪而忘卻曾經有的波折和教訓,只有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實踐的科學方法論,認真分析和處理現實的具體矛盾,科學發展與“和諧社會”乃至“和諧世界”才有可能。

歷史唯物主義誕生至今,人類已經從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展到了高度集約化、數字化和信息化的生產方式,整體社會結構和存在方式也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面對瞬息萬變的世界,面對至今波濤未息的全球性金融危機所彰顯的馬克思資本主義理論的精辟和深刻,許多人歡呼雀躍,甚至開始重新憧憬資本主義的滅亡,可是他們極有可能在歡呼的同時遠離馬克思主義哲學而去,并有可能在這種形而上學式的歡呼聲中遭遇到現實的災難與死亡。

歷史的經驗與教訓告訴我們,不論何時,人類存在的理想性與現實性矛盾問題的解決,需要秉持的是實踐的科學方法論——而不是經院式的玄思冥想和思辨論述。唯有堅持科學的方法論,積極解決現實生活之中的具體矛盾問題,并在具體矛盾問題的認識和解決之中,進一步實現科學理論的拓展與延伸以促進人類獲得愈發良態的存在和發展,人類完全的自由和解放才有可能從理想變為現實。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卷 〔M〕.人民出版社,2002.273.

〔2〕苗力田.古希臘哲學 〔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93.

〔3〕陳康.論希臘哲學 〔M〕.商務印書館,1990.289.

〔4〕〔5〕孫伯鍨,張一兵.走進馬克思 〔M〕.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4,3~5.

〔6〕孫伯鍨.探索者道路的探索——青年馬克思恩格斯哲學思想研究 〔M〕.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391~395.

〔7〕〔8〕〔9〕〔10〕〔11〕〔12〕〔13〕〔14〕〔15〕〔1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 1卷 〔M〕.人民出版社,1995.67,71~72,67~68,57,74,80,77,92,87,89.

〔17〕王永祥.矛盾問題新探 〔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1~4

B03

A

1004—0633(2011)01—031—06

本文系國家社科規劃基金重點招標課題:《改革開放 30年的基本經驗研究》(08&ZD005)和南京大學“科研創新基金”項目:《新疆社會意識整合問題研究》(2010CW08)的階段性成果。

2010—10—27

閆國疆,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新疆財經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理論。 江蘇南京 210093

(本文責任編輯 劉昌果)

猜你喜歡
現實性矛盾理想
幾類樹的無矛盾點連通數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再婚后出現矛盾,我該怎么辦?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強化學術性和現實性并舉
溫州城市“擁江發展”的戰略性和現實性思考
矛盾的我
對矛盾說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