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溢出對區域技術創新能力影響的系統分析

2011-03-17 23:56王玉梅
區域經濟評論 2011年6期
關鍵詞:創新能力影響研究

□王玉梅 田 恬

(1、2.青島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青島 266061)

技術創新的源頭是知識溢出。目前關于知識溢出對技術創新能力影響的研究主要圍繞著兩者之間的基礎關系。Nonka(1995)[1]從知識與技術創新的宏觀角度分析,認為知識和技術創新有著密切的關系,創新的本質就是知識的創造,創新的潛力依賴于創造知識。Silvio Popadiuka(2006)[2]則從不同知識類型的角度分析,認為知識的不同組合對應著不同的創新類型。Jaideep C.(2005)[3]則把知識細化,認為知識深度、知識寬度和知識相似性影響到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Baptista(1998)[4]則總結得出區域性知識溢出是經濟快速發展和增加技術創新產出的重要因素。Mccormick(1999)[5],Malecki(1991)則進一步細化研究知識溢出對高科技產業的作用,認為知識溢出是高技術產業發展的動力所在,是高技術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內的學者也對知識溢出與技術創新進行了研究。有學者實證研究的結果反映了知識溢出將加快企業的技術創新,知識溢出對技術進步存在正反饋效應,尤其區域內高技術產業知識溢出都對產業創新影響顯著,如蔡偉毅,張俊遠(2009)[6]、蔡鉑,聶鳴(2003)[7]。也有學者認為知識溢出又會對企業的技術創新產生雙重影響,既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也有消極的影響,如張聰群(2005)[8]?,F有的文獻說明知識溢出對技術創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它能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加快經濟發展。也有一些文獻傾向于研究知識溢出對高科技產業的影響。由于高科技產業對于一個國家的創新能力至關重要,研究結果大多說都認為知識溢出對這高科技產業的影響很大,如張秀武,王波(2009)[9]。

但現有的文獻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1)理論研究不足。關于知識溢出、技術創新和技術創新能力關系的研究大多從整體或一個方面進行研究,沒有對知識溢出與技術創新能力的各個主體各個方面進行細分,系統研究兩者之間的內涵聯系及其各個方面、各個主體的相互影響。

(2)對高技術產業技術創新的研究非常缺乏。大多文獻并未區分和單獨研究高技術產業,但是高科技產業是國家的重中之重,國家能否掌握先進技術關系到國家能否在世界處于領先地位。在高技術產業中,研發占有較大比重,是企業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說技術進步對高科技企業來說極為重要。因此行業內與行業間的知識溢出對高科技企業發揮很重要作用。

(3)技術創新能力的研究大部分從人力資本,公共設施和消費者的角度進行,而從知識溢出的角度綜合地對技術創新影響的研究文獻很少。即使從知識溢出方面來研究,也只是從一個方面進行研究,如從大學或科研機構的知識溢出,沒能把知識溢出與技術創新兩者進行細分研究,然后分析總結兩者關系,全面系統地進行分析研究。

本文首先從知識溢出與技術創新能力的內涵角度切入,分析知識溢出在提高技術創新能力過程中發揮的作用。然后從知識溢出對技術創新能力不同角度的影響作用進行分析,接著研究知識溢出的不同經濟主題對技術創新能力的影響。最后提出結論及未來的研究展望。文章從影響區域技術創新能力的知識溢出因素出發,探討區域知識溢出在促進和影響技術創新能力方面的作用。目的在于闡釋知識溢出是如何影響技術創新以及兩者之間的內在聯系。

一、知識溢出、技術創新與技術創新能力的內涵分析

(一)知識溢出的內涵

國外關于知識溢出的定義最早是Marshall[10]從創造者和模仿者雙方不同的付出與回報的角度進行定義。然后 Romer[11][12]從技術知識的非競爭性和部分排他性進行定義,并認為這是知識溢出發生的根本原因。之后 Griliches[13]從模仿者角度,Kokko[14]從外商企業與本地企業的角度出發來研究,認為本地企業獲得溢出主要通過貿易渠道、人力資本流動與示范作用或競爭這三種途徑發生。國內關于知識溢出本質的定義大多集中在教科書中,其含義是相通的,都以外部性造成的成本和收益的差異作為定義的要點。有我國學者宋承先(1997)[15]認為溢出效應是私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發生差異的現象。王俊豪(2001)[16]認為溢出是指一種經濟行為對外部的影響,造成企業或個人成本與社會成本、私人利益與社會利益之間相互偏離現象。筆者認為知識溢出是指知識的各經濟主體的私人成本與社會成本,私人收益與社會收益之間的差異所造成的知識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特點。

(二)技術創新及技術創新能力的內涵

關于技術創新的最早研究是由奧地利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開始的,他從生產角度切入進行研究。然后學者們從不同角度對技術創新的內涵進行了研究。如 Enos(1962)[17]首次從行為集合角度定義知識溢出;林恩首次從創新的時序過程的角度定義技術創新;弗里曼(1982)[18]從新產品、新過程、新系統和新服務的首次商業運轉定義技術創新;OECD則從技術創新過程角度進行研究。但上述定義都不曾離開生產來談技術創新。所以筆者認為成功的技術創新是以生產為重心,以最終的創新成果為目的地推動新產品進而增加企業利潤的整個商業化過程。

關于技術創新研究已接近成熟,但對于創新能力的討論卻只有30余年。伯格曼 M.Burgelman&A.Maidigue(1998)[19]從企業戰略管理角度出發籠統的進行定義。Dorothy Leonard?Barton(1992)[20]則認為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核心是掌握專業知識的人、技術系統、管理系統的能力及企業的價值觀。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技術創新能力的定義關鍵體現在能力上,它一方面是技術創新結果的體現,因為它表現在產品創新成果上,也表現在企業獲得利潤上。另一方面是技術創新過程的體現,因為無論是研究與開發階段,還是生產銷售階段,每一階段都體現了相應的技術創新能力,所以它是一個集合,包括整個過程中技術創新、文化制度等各個方面的能力。

(三)知識溢出與技術創新能力的內涵關系

由兩者的內涵可知:知識溢出影響著技術創新與技術創新能力的全過程和各個方面。創新過程的不確定性要求在知識的流動中激發思想的火花,形成創新源。知識溢出主要作用于技術創新的開始部分,并貫穿始終。企業通過交流、訪問或與大學合作,發明新專利等知識溢出活動,改進生產技術,創新新的產品,提高生產能力。知識溢出在這個時期提高了研究開發階段的技術創新能力,以備在生產時充分利用,實現其價值。而在產品生產的過程中,知識溢出也是發揮其作用,通過與同行企業的交流或人員流動等各種知識溢出途徑改變生產策略,這就是正所謂“干中學”。而這個時期的知識溢出主要影響生產階段的技術創新能力。當產品銷售出去,知識溢出對技術創新的影響仍未結束,創新企業通過與同行的企業利潤比較。通過人員流動與員工交流總結不足,為下一輪的生產做好準備。而這一時期則影響了銷售階段的技術創新能力。所以,創新過程的綜合性要求跨部門的合作和知識交流,吸取各種有利于創新的信息。

二、知識溢出對技術創新能力不同方面的影響分析

技術創新的源頭是知識溢出,有些學者甚至認為知識溢出水平對創新產出的貢獻超過了研發資本因素。因為存在知識溢出的情況下,技術進步存在自我加強的機制以致于產生知識溢出將加快企業的技術創新的正反饋效應。知識溢出通過干預技術創新的以下幾個方面進而影響技術創新能力。

(一)知識溢出對技術創新的空間集聚性影響

知識分為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而隱性知識與顯性知識不同,其難以進行編碼化或記錄,只能通過直接的互動和交流。隱性知識的特點決定了技術創新企業集群分布的特點,集群使企業有一個更好的知識環境,有利于企業的創新資源實現互補,使企業容易探尋到合適的創新路徑,這有助于提高技術創新能力。所以大多數企業都會集聚在一起。又因為大學是知識溢出的源泉,所以這種集聚又多以大學為中心。

企業集聚在一個特定的區域,使得在區域內部知識溢出的發生成為可能。知識溢出通過影響技術創新的集聚來提高技術創新能力,使企業在特定區域范圍內更好地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和不斷的接觸,進而使企業更好地利用知識溢出給企業所帶來的好處為企業提供更好的創新知識,減少創新風險和創新成本,進而提高技術創新能力。而從整個區域來說,這節省了區域的創新成本,使得區域的技術創新能力提高。而在新經濟知識發揮著突出的作用的高科技產業與新興產業中,創新活動呈現出一定的集聚趨勢尤為明顯。

(二)知識溢出對于不同經濟主題的技術創新能力影響

知識溢出和知識共享是高技術企業與中小企業發展的動力所在。知識溢出能促進高新技術企業不斷提高技術創新、促進高新技術的產業化、易于獲得范圍經濟等。一方面中小企業由于人員缺乏,資金有限,所以它們危機感比較強。這就形成了中小企業內部人員多變、結構靈活、善于學習的特性,也使得中小企業可以更好地獲得知識溢出并利用知識溢出所帶來的成果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而大型企業則人員眾多,資金龐大,機構繁雜,關系復雜,這也決定了它們的創新滯后,不思進取等特點。另一方面技術落后的企業比技術先進的企業所接受的溢出要高得多,而許多中小企業也正是知識缺乏的企業。知識溢出總會從知識豐富的企業流向知識不足的企業,所以落后企業的吸收能力越強,這也使得知識溢出對技術落后的中小企業與剛剛起步的高科技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影響較大。

(三)知識溢出對技術創新環境網絡化的影響

技術創新需要有一個開放的環境,通過各企業員工之間的知識交流、學習、信息的溝通等知識溢出來影響這個網絡的形成。企業外部信息的交換與協調對企業的創新非常重要,它可以有效克服單個企業在從事復雜技術創新時的能力局限,降低創新活動中的技術和市場不確定性,由此導致了技術創新網絡環境研究的興起[21]。

Freeman(1991)[22]首次提出創新網絡概念。除此之外,學者們分別從經濟學角度、管理過程角度以及網絡組成主體角度對創新網絡進行了定義。筆者認為:創新網絡是區域內各個創新主體的創新活動的總和,包括企業的外部網絡(其他企業、大學、科研機構、政府、中介、金融機構)和內部網絡(各部門人員流動、范圍經濟、各組織研發配合);以及各個經濟主體在新產品研發過程中的開發、合作、生產等整個過程。知識溢出在創新網絡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主要由以下兩個方面:

1.網絡主體方面知識溢出對技術創新能力的影響

網絡的主體通過知識交流、知識創造、知識整合形成知識溢出,進而實現技術創新能力的提高。知識溢出、集群與創新網絡是相互聯系的,知識溢出一開始促進企業集群,而集群的發生促進了創新網絡環境的形成。這個環境網絡通過創新系統各主體之間長期正式和非正式合作與交流形成以增強創新能力為目的的相對穩定的聯系網絡。網絡不僅促進網絡中的知識轉移,還促進新知識的產生。而網絡成員的合作以及為合作創造便利條件的網絡環境對知識創造、知識擴散、知識實現起著促進作用。由此可見,知識以及知識溢出從合作、交流和學習等方面對創新網絡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這種網絡的作用也正是提高技術創新能力。

2.網絡結構特征方面知識溢出對創新能力的影響

創新網絡主體間知識交流、自身知識模仿、知識擴散等知識溢出使網絡形成自身的結構特征,而這種結構特征影響著技術創新能力的發展。在網絡發展的過程中,各主體聯系越來越緊密,相互之間知識溢出也越來越豐富,當知識存量達到一定程度,創新趨于穩定化。這種逐步的變化是因為在網絡環境中,進行企業技術創新合作的所有企業組成一個知識場,其中每個企業都可以看做是一個知識主體,那些在創新網絡中占重要地位的企業和吸收知識溢出能力強的企業產生的創新成果也越多,業績也更出色。所以,創新網絡中知識總量越豐富、企業在創新網絡中的地位越重要,知識的吸收能力越強,其技術創新能力就越強。

三、知識溢出各主體對技術創新能力的影響

(一)人員流動對技術創新能力的影響

知識溢出的主要途徑是人員的正式或非正式交流,這種知識溢出在促進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進步方面發揮著直接的作用。人員流動所產生的知識溢出使企業之間互相學習,互相進步。而在高科技企業中,高端人才的流動,比如技術工人與工程師的流動更是為企業帶來新的技術、新的知識、新的思想、新的理念,這些人員的流動使得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所以說,人員流動,特別是高技術人員的流動對企業有很大的影響。這些通過人員流動溢出的知識與企業原有的知識進行交流和思想的碰撞,達到互相補充和促進。這種人員流動所產生的知識溢出使企業和整個區域的可利用知識量增加,使企業更好地推動新技術,生產新產品,最后達到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和提高技術創新能力。

(二)官產學研等多主體合作對技術創新能力的影響

首先,大學通過支持當地區域,轉移技術以及與安排學生在合作企業就業等形式,為企業、個人和政府機構相互作用提供了平臺,為知識溢出創造了可能。而有效地利用知識溢出又為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創造了可能。所以很多創新比較活躍的企業,尤其高科技企業都喜歡靠近大學或者是研究所,因為這能使得企業更好地利用知識溢出以至于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一方面,企業通過與大學、科研機構合作,發明新技術,創作新知識,直接產生科研成果進而轉化為生產力,提高企業以及區域技術創新能力。另一方面,大學通過培養人才,發明專利或發表論文等間接的方法影響私有部門的研發活動,進而提高技術創新能力。所以,大學作為知識溢出的源泉直接或間接地促進了技術創新能力。其次,政府通過加大科研方面的財政支出或調整支出的結構將產生不同的創新結果;或者直接與企業、大學以及科研機構合作產生大量知識溢出和創新產出,進而加速推動生產力,促進區域技術創新能力的提高。

(三)企業家活動對技術創新能力的影響

企業家不僅僅善于發現機會,而且通過利用知識溢出來建立自己的企業,由于非編碼化知識具有很強的社會根植性,企業家根據自己特殊的生活環境、歷史根基以及文化蘊涵在創業時獲得企業聚集區域大量的隱性知識,并把知識溢出運用到新的生產,又成功利用自己的素養更好地發現和利用這些別人看不見或認為沒有價值的隱性知識。企業家創業發生的知識溢出會以新建企業率、自我雇用率和就業率等形式表現出來[24]。

(四)貿易與FDI對技術創新能力的影響

貿易與外商直接投資對知識溢出有著顯著的影響,落后國家通過模仿外國進口產品或得到外制企業的知識溢出,可以提高本國技術創新能力,加速經濟增長,對經濟有著進步作用。Coe和Helpman(1995)調查了國際貿易在研究與開發溢出中的作用,發現每個國家都從研究與開發活動中受益,每個國家都從自己的研究與開發和與其貿易伙伴的研究與開發中獲益。但貿易投資的知識溢出在促進技術創新能力方面也有缺點,如控制本國市場,擠占本國企業,由于東道國與外資的技術差距而無法利用知識溢出等。因為貿易與投資的流入為當地帶來了知識溢出潛力的同時,也決定了東道國能夠吸收多少外商直接投資和當地企業是否能夠吸收跨國公司的技術溢出。

四、結論及未來的研究展望

本文主要研究了知識溢出與技術創新能力的內涵以及聯系與相互影響。分析知識溢出對技術創新能力各個方面的分別影響來說明對技術創新能力的影響,從知識溢出的不同機制方面分別研究其對技術創新能力的影響?;谇懊娴挠懻?,我們可對知識溢出與技術創新能力的發展給出如下建議:

(1)應該對知識溢出與技術創新的相關問題及其對經濟的影響進行進一步的細致、疊加研究。更要從計量方面來研究知識溢出與技術創新能力的相關關系,以及各省市之間的相互影響。進而準確地定位各主體其對經濟的影響的具體差異以及解釋各種差異的原因,為政府調整經濟結構,促進經濟發展提供更好的策略。

(2)高科技產業研發理論是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它作為國家的重中之重,與普通產業既有相似之處,也有其獨特之處。知識溢出對高科技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影響缺乏實證研究,更缺乏高科技產業與普通產業實證研究的比較。這方面的研究將會對政府及高科技企業提供理論的指導和方向。

(3)研究中普遍忽略了地方制度,社會和文化結構對促進技術創新能力和經濟發展的作用。國外文獻多數基于發達國家的研究背景,而較少關注發展中國家。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研究表明,一些制度因素對企業是否開展技術創新活動至關重要,如政府干預、市場化程度、外資的進入、金融發展等。而國內學者并沒有擺脫國外的框架,沒有找到適合中國國情的研究方法。

[1]Nonaka,H.Takeuchi.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M].New York:Oxford Univ.Press,1995.

[2]SilvioPopadiuka, Chun WeiChoo.Innovation and Knowledge Creation:How Are These Concepts Related?[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06,(26):302-312.

[3]Jaideep C.Prabhu, Rajesh K.Chandy& Mark E.Ellis.The Impact of Acquisitions on Innovation:Poison Pill,Placebo,or Tonic?[J].Journal of Marketing,2005,(69):114-130.

[4]Rui Baptista, Peter Swann. Do Firms in Clusters Innovate More?[J].Research Policy,1998,(27):525-540.

[5] McCormick, D. African Enterprise Clusters and Industrialization: Theory and Reality [J]. World Development,1999,27(9):1531-1551.

[6]蔡偉毅,張俊遠.全球化中的知識溢出與技術進步分析[J].江淮論壇,2009,(6).

[7]蔡鉑,聶鳴.社會網絡對產業集群技術創新的影響[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3,(7).

[8]張聰群.知識溢出與產業集群技術創新[J].技術經濟,2005,(11).

[9]王波,張秀武.兩個維度下的知識溢出對區域高技術產業技術創新的影響[J].技術經濟,2009,(10).

[10]馬歇爾.經濟學原理(上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4.

[11]Romer, P.M..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94(5):1002-1037.

[12]Romer,P.M..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98(5):72-102.

[13]Grilliches,Z..Issues in Assessing the Contribution of R & D to Productivity Growth[J].Bell Journalof economics,1979,10:92-116.

[14]Kokko,A..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Host Country Characteristics,and Spillover.Stockholm Schoolof Economics[R].Working Paper,1992.

[15]宋承先.現代西方經濟學(第二版).[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7.

[16]王俊豪.政府管制經濟學導論──基本理論及其在政府管制實踐中的應用(第一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17]傅家驥.技術創新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

[18]克利斯·弗里曼,羅克蘇特.工業創新經濟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19]Robert A.Burgelman,Modesto A.Maidigue,Steven C.Wheelwright.StrategicManagementof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M].China Machine Press,1998.

[20]Leonard-Barton Dorothy.Core Capabilities and Core Rigidities:A Paradox in Managing New Product Development.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Summer,13,1992.

[21]Bjorn T.Asheim,Arne Isaksen.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the Integration of Local“Sticky”and Global“Uhiquitous” Knowledge[J].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2002(27):77-86.

[22]Freeman.C.Networks of Innovations:A Synthesis of Research Issues[J].Research Policy,1991,20:499—514.

[23] Almeida, P. and Kogut, B.. Localization of Knowledge and the Mobility of Engineers in Regional Networks[J].Management Science,1999,45:905-916.

[24]Audretsch,David B.and Paula E.Stephan,1996,Company?Scientist Links: The Case of Biotechnolog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6,86(3,June):641-650.

[25]Coe,D.T.and Helpman,E..International R&D Spillover[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1995,39:859-887.

猜你喜歡
創新能力影響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是什么影響了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創新能力培養視角下的無機化學教學研究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推進軟件產業創新能力提升
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高職音樂教育改革探討
沒錯,痛經有時也會影響懷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