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格與審美

2011-03-20 12:18郭粉寧
文教資料 2011年15期
關鍵詞:人格美的教育

郭粉寧

(澤州縣教師進修學校,山西 澤州 048012)

人格是以人的素質為基礎,通過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相互作用產生出來的,教師的人格則是教師本人在長期的教育事業中逐漸形成的、獨特的、鮮明的風格。人們常說,教學是一門藝術,這門藝術的感染力、影響力、號召力不是來自教學的內容和方式方法,而是來自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教師的人格魅力是教師個人修養及綜合素質的外在表現,是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更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其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深遠的,有時會影響學生的一生。

事實上,古今中外,任何一種教育對于教師人格的要求都是很高的。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對教師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薄安荒苷渖?,如正人何?”清初教育家顏元的一副對聯“內不欺心,外不欺人,學那勿欺君子;說些實話,行些實事,做個老實頭兒”,掛在學塾中堂,自勉。當代杰出教育家徐特立強調,教師不僅僅要教學問,更要教行為。也就是說,教師具有兩種人格,一是“經師”,另一是“人師”。人師就是教行為,教怎樣做人的問題。經師是教學問的,即除學問外,學生的品行、作風、生活、習慣等,他都不管。學校是經師和人師合一,每個教師既是一個模范人物,又是一個有學問的人。師者,人之模范也。教師是以培養人為終極目標的,因此,在擔當培養人的任務之前,教師就必須造就成一個值得推崇的模范。教師應“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朗如日月,清如水鏡”,積善成德。17世紀捷克教育大師夸美紐斯要求教師 “是一個有教養的人”、“教師的急務是用自己的榜樣來誘導學生”。烏申斯基說:“教師的人格對學生的影響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懲罰和獎勵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種教育力量?!苯處煹囊谎砸恍袩o時無刻不在影響學生的成長、成人、成才。俄國的車爾尼雪夫斯基在論述教師的作用時,也提出了對其高尚人格要求。

21世紀,教育改革全面推進,各科教師面臨著傳統教育和學習的嚴峻挑戰,每一個教師都應該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去尋找發現超越自我,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用自己最獨特的人格魅力去吸引、感染、陶冶學生,教出自我的風采。

盡管培養或提升教師人格的渠道很多,但是,審美活動可使人格提升的速度更快,效果更好。如果說認知結構的建立是造就具有理性的人,倫理結構的建立是造就具有倫理道德的人的話,那么審美結構的建立則是要培養和發展個體完善的審美心理,通過運用美的對象,遵循美的規律去影響個體的心理,增強其審美心理感受力和創造力,形成和諧發展的心理結構,使人外在的他律轉化為內在的自律,最終實現完美人格的塑造。而審美教學活動對于教師人格的提升,使其具有出水芙蓉之風韻則是功力非凡,作用超然。早在兩千多年以前,孔子就以“成于樂”、“游于樂”的審美教學方式來塑造完美的人格,實現以“仁”為核心的內在人格之美。德國美術學家席勒也認為,只有通過審美教育才能實現人格的完善與人性的自由,才能實現由“感性人”向“理性人”的提升。審美教學能培養學生的優秀人格,教師也更是“近水樓臺先得月”,獲此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自然雕飾,品格高位。

其一,審美教學是教師“按照美的規律”進行創造的一種審美活動,可謂“近水樓臺先得月”。首先就教材內容而言,其本身就蘊含著美,無論社會科學,還是自然科學,或者哲學,其內容往往從不同的側面體現為社會美,如人物性格的刻畫、自然風光的描繪、線條圖形的勾勒,邏輯、語言、結構......全都涵蘊著美的因子。教師備課時,這些美的因子自然而然地反映到頭腦之中,享受著美的感受。當教師設計教案時,毋庸置疑,就是在受著審美的支配,按照美的規律創造著新的美,包括板書、媒體、結構過程等方面的設計。繼而,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除了板書、教學媒體的演示、教學過程的展示之外,更有師生的儀表、神態、語言、行為等方面的外在表現及其思維方式,都在“按照美的規律”進行著愉悅而健康的審美活動。這種挖掘教材本身的內蘊之美,藝術地展示教學過程,則讓教師充分地享受著美、感受著美、創造著美,物我兩忘,物我相諧,心靈得之凈化,局限得以擴展,頓然升華,達到高尚純潔之境界。正如席勒所言:誰要是受到美的魅力之誘惑,他就會忘掉自己的局限,獲得最大的自由,充滿真正的樂趣,達到自我真正的展示,成為真正的人。

其二,審美教學是教師對真與善的充分體味與深切感悟,可謂“滿架薔薇一院香”。教材本身就儲蘊著豐富的真與善之美,教師以審美教育形式將那些真與善演繹成很強的美感形式,則能促進教師心靈之提煉與升華?!罢?、善、美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在真或善之上加上某種罕見的令人注目的情景,真就變成美了。這種審美活動也同時培養教師對美與善的事物更為喜愛和向往,對丑與惡的對象愈加厭惡和蔑視”,其生活趣味更優化,其言行舉止更美化,其思想更純真,情操更高尚。

其三,審美教學促進著教師素質情感的和諧發展,可謂“湖光秋月兩相和”。柏拉圖認為,審美教育可以使人融美與心靈,使人的性格變得高尚優美。我國古代“六藝”就強調了“詩”、“樂”等美育形式具有進行“禮教”的作用,認識到“詩”、“樂”蘊含著德育信息,能從內心深處陶冶人的性情,美化人格?,F代學者更普遍認為,“美育(審美教學在內)是以陶冶感情、培養情操為特征,以生動形象的手段,潛移默化地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一種教育形式”。蔡元培先生把教育分成兩個層面,一個是“現象世界”的教學,也就是德育、智育、體育。它是服務于國家政治和國家利益的,是為國家的建設培養人才,是服務于眼前的現實利益的。一個是“實體世界”的教育,也就是審美教育,他認為人不僅僅是為了追求眼前的物質利益而活著,人還有一種超越現象世界的追求,一種形而上的精神追求,教育要培養學生的一種終極關懷,培養人的信仰和信念?!巴ㄟ^美育……塑造完美的人格并促使全面和諧發展,以達到提高思想、文化、身心等全面素質的目的”。審美教學不只是針對學生的,也是針對教師的。如具有優美特征的審美對象溫文爾雅,富于柔情,易使激動急躁之情緒趨于平靜,使人合群而容易相處。壯美之審美對象奔騰激昂,對于培養百折不撓的意志、堅定不移的信念具有特殊的審美效應。因而,審美教學能夠更好地培養提升教師的人格,使其言芳行潔、篤禮崇義、志遠情逸,真正成為學生的人格楷模。

如前所述,教學理所當然地應該按照美的規律進行,于是,領悟、欣賞、創造美的能力就是教師改造精神世界所必備的基本素養。但是,如果一個教師的審美素質低下,審美趣味庸俗,那是不可能創造出真正美好的東西的,也就不可能進行審美教學活動,更不要說通過審美教學提升自己的人格價值和人格品味了。因此,教師應該多讀一些有關審美學的理論,加強自身審美理論的修養;教師之間應該相互學習,特別要向人格品味高的、審美能力強的教師虛心學習;應該多進行審美教學實踐,并接受高水平的指導。千萬不可自以為是,不懂裝懂,鬧出“捉襟見肘”的笑話,甚或庸俗低下,誤人子第。

“人格因素是取得成果的極為重要的決定因素”,審美教學不僅是優化教學效果的根本,而且是培養和提升教師人格品位的最優化最理想的途徑。我們應追求這種理想的教學方式,以達到最高境界。

[1]黑格爾.美學.商務印書館,1979.

[2]車爾尼雪夫斯基.生活與美學.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

[3]車爾尼雪夫斯基.生活與美學.

猜你喜歡
人格美的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共產黨人的人格力量
遠去的平凡背影,光輝的偉大人格
好美的霧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論君子人格的養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