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時代的大學生價值取向及引導策略初探

2011-03-20 12:18錢文馨
文教資料 2011年15期
關鍵詞:媒介價值大學生

錢文馨

(上海大學 學生工作辦公室,上海 200444)

新媒體時代的大學生價值取向及引導策略初探

錢文馨

(上海大學 學生工作辦公室,上海 200444)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對當代大學生價值取向產生了巨大的沖擊。本文從傳播學角度入手,分析了新媒體對當代大學生的價值取向產生的影響,總結了當代大學生在新媒體環境下價值取向發生的變化和產生的特點,并對如何有效地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取向的策略進行了分析。

新媒體 大學生 價值取向 引導策略

當前,互聯網信息技術、數字技術、移動通訊技術迅速發展,以計算機、互聯網、博客、播客為標志的新媒體時代已然來臨。新媒體越來越深入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理念。人生價值觀正處于逐步成長定型階段的大學生作為使用新媒體技術最為廣泛、最為活躍的群體,他們的行為方式、思想觀念已深深烙上了新媒體時代的痕跡。如何利用新媒體有效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正確引導當代大學生的價值取向成為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新媒體時代的大學生

1.新媒體概念。

新媒體是高新技術應用于傳媒的成果,是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的新興媒體。廣義的新媒體是指形成于二戰以后,依托于數字化、網絡化信息處理技術和通信網絡的新型信息媒介的總稱。[1]新媒體不局限于某一種媒體形式,多以電視、電腦、手機、PDA、MP4等設備為終端,能夠實現個性化、互動化、細分化的傳播。新媒體的出現和廣泛應用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傳播信息的方式,正越來越深刻地影響世界。

首先,傳播方式發生了改變。傳統媒體的傳播方式通常是單向的,傳者主動地傳播信息,受者被動地接受信息,雙方無法隨時隨地進行溝通。而新媒體既可以是單向傳播,又可以雙向甚至多向傳播,信息的傳播具有很強的交互性。新媒體實現了點對點的、多媒體的、多樣化的傳播方式。因此,受眾在新媒體上獲取信息時有更多的主動權,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決定何時何地以何種方式獲取何種信息,改變傳統大眾傳媒“我說你聽”的思維定勢,并使任何受眾都能成為信息傳播的主體。

其次,傳播載體更加豐富立體。新媒體能夠借助聲音、圖像和文字等傳播載體的整合,營造出聲色俱全、圖文并茂的場景,充分調動個體的聽、說、視、觸等各種器官,并為個體提供角色表演和互動,從而增強傳播內容的感染力和真實效果,產生信息強化效應。[2]

2.新媒體對大學生的影響。

對當代大學生而言,“對于社會的基本認識,對游戲規則的把握,甚至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90%以上的影響是來自傳播媒介”。[3]

傳統的大眾傳播媒介所傳遞的信息是經過嚴格篩選的。在大眾傳播網絡中存在大量的“把關人”,他們決定什么樣的信息應該傳播,什么樣的信息不應該傳播。美國傳播學者施拉姆曾列舉出一系列把關人,其中“包括記者,他們確定一場法庭審判、一件事故或者一次政治示威中究竟有哪些事實應該加以報道;包括編輯,他們確定通訊社發布的新聞中哪些應該刊登,哪些應該拋棄;包括作家,他們確定有哪些類型的人物和事件值得書寫,什么樣的人生觀值得反映……”[4]這么多的“把關人”為大學生提供了具有內在傾向的信息,對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起著內在的深刻的影響。

傳統意義上,左右高校輿論導向和學生價值取向的媒體主要以校報、“宣傳欄”、大學文件,以及經過教育工作者選擇的報刊為主,遵循著一種由點到面的單向的線性傳播方式?!鞍殃P人”在反映和引導大學生價值取向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新媒體的出現完全顛覆了傳統信息媒體的權威概念?!鞍殃P人”這一概念由于信息傳播的多向性和信息渠道的多樣性,被逐漸弱化。人們認識世界的立場、觀點、方法可以豐富多元,甚至尖銳對立,對于同一事實的觀點看法可以五花八門甚至對立,不同的事實順序、不同的表現形式等,都可以使同一事實得出不同的結論。這從根本上改變了傳播者與受傳者之間的關系,傳播者和受傳者處于完全平等的地位,其角色可以互換,互為傳播的主體,共同享有根據自己需要選擇信息的自由和發表意見的權利。大學生處于這種多元化的信息平臺中,同時擁有了海量信息的接收者和傳播者的雙重身份。

新媒體帶來的這種變化對當代大學生在思維模式、語言特點、行為方式、心理意識等方面都產生巨大的沖擊和影響。一方面,大學生在新媒體的傳播過程中延伸了認知感官,擴大了他們認識世界、理解世界的廣度,加快了他們及時、全面地把握客觀世界的步伐。同時使大學生擁有了平等、自由、開放的表達方式,使得他們理解事物更加多維和主動。另一方面,尚未形成穩定的人生觀、價值觀,缺乏理性的判斷能力的大學生,更容易被動地接受外界的信息,弱化思維和想象力,在分析和解決問題時,缺乏自己的理論系統和思維方式,在當今多元價值的環境下容易迷失自我,導致價值取向的混亂。

二、新媒體時代的大學生價值取向的特點

價值取向就是人們在一定場合以一定方式采取一定的價值傾向。它來自主體的價值體系、價值意識、表現為政治取向、功利取向、審美取向、道德取向等不同的方面。人的每一具體行為的取向或定向,都是各種具體價值綜合作用的結果。[5]

新媒體以聲像疊加的雙向傳播所進行的信息傳遞,增加受眾對信息的有效記憶,加之集娛樂性、實用性為一體,使當代大學生獲取信息空前豐富同時也良莠并存,并加劇大學生輿論環境的日益錯綜復雜。在新媒體紛繁復雜、良莠并存的環境中,當代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已然發生著急劇的變化,呈現出不同以往的特點。

1.價值主體自我化。

新媒體信息的雜亂無章逐步淡化了大學生的責任意識,過于追求個人的絕對自由。個性化使大學生還原為“自己”,并在“自己”的基礎上突破和發展,而不是強調與他人的“統一”。他們多將自身利益作為行為選擇的出發點,更加注重個人利益和個人發展,在社會價值取向上雖然都能認識到個人不能離開集體和社會而存在,但他們更關注社會和集體對他們需求的滿足和價值的肯定,更注重自我價值的實現,甚至出現利己不分善惡的價值觀念,極端自我化,形成以個人的價值取向取代集體主義的價值取向的趨勢。

2.價值選擇多元化。

新媒體環境下,海量信息呈現出一種開放的多元文化,不同的文化傳播、碰撞、交融在一起使一元價值觀受到巨大沖擊,人們的價值取向呈多元化的發展態勢,在當代大學生身上表現得尤為突出。如“時裝人”,即沒有確定的價值取向,不斷地像改換時裝一樣更換思想、觀念和行為的人;“平面人”,即表面化、面具化的,缺乏超越意識和自我意識的,沒有深度,不承認一切價值的人;“實惠族”,即講求實際,強調實用,選擇實惠,凡事只看效果,不注重手段的選擇,缺乏對終極價值的追求的人;“新理性人”,即既有超越意識又腳踏實地,既有遠大抱負又有求實精神,能夠憑自己的行動逐漸縮短理想與現實差距的人。[6]可以說,當代大學生中,絕對權威崇拜和絕對一元的價值取向已不復存在,價值取向由相對統一走向差異。

3.價值目標現實化。

當代大學生普遍認為理想與現實不可分割。他們不再把“實現共產主義”當作唯一終極的目標,而是更注重與自己實際利益關系密切的理想目標的實現。他們尊重和服從國家利益,但他們并不會希望以犧牲自己的利益為代價;他們愿意為社會、為他人提供幫助和服務,但他們看中自己從中有無實惠。他們在價值目標上更加功利與實用,更注重物質的價值而輕視精神價值,更注重局部利益而忽視長遠利益。如入黨的功利性目的,參加校內外活動的功利性動機,過于看重名利。

三、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正確價值取向的引導策略

1.加強大學生的新媒體素養教育。

媒介素養是指公眾接觸、解讀、使用媒介的素質和修養。媒介素養不僅是資質,而且是方法和技能,它決定了現代人最基本和最核心的媒介生存能力。[7]媒介素養教育,就是指導大學生正確理解、建設性地享用大眾傳播資源的教育,通過這種教育培養學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評能力,使其能夠利用媒介資源完善自我,參與社會發展。[8]

新媒體信息傳播途徑更加多元,傳播內容更加復雜,這進一步增加了對新媒體信息價值分析判定的難度。因此,新媒體時代的媒介素養教育的重點是要培養大學生解讀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使其面對紛繁復雜和良莠不齊的環境,對信息價值做出公正、客觀的判定,對信息所隱含的價值取向做出明確的剖析。高??梢詫⑿旅襟w應用滲透到專門課程和豐富大學生課外實踐活動兩個方面,比如組織新媒體知識講座,開設選修課,比如指導大學生廣泛參與記者團、通訊社、報刊編輯部、廣播宣傳小組等校內主流媒體組織的各項活動,讓大學生獲得關于媒介的切身體會,從而培養大學生對媒介信息的獨立思考與批判的能力,以正確理解并享用新媒體資源,提高大學生的新媒體素養。

同時,也要強化學生的媒體道德意識和法制觀念,培養大學生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和審美情操,養成良好的媒介倫理道德品質,使學生充分自律,自覺抵制有害信息,遵守媒體規范與道德,充分利用新媒體資源完善自我,參與社會發展。

2.利用新媒體載體,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了解新媒體中大學生經常使用的載體,運用大學生喜歡的語言和交流形式,并充分利用這種形式來填充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能夠使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更加貼近大學生生活,更容易讓大學生理解和接受。QQ、MSN、“思政博客”、“校園手機報”等新媒體,能夠進行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多對多等交互型溝通,既可以用于思想政治工作者與學生進行對話談心,又可以用來召開小型班會或進行理論探討,能夠及時把握大學生對事物的看法想法。另一方面,由于新媒體尤其是網絡媒體的虛擬性特征,易于使學生袒露心扉,毫無保留地表露自己的內心世界,這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入學生的心靈世界,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更有效地引導他們的價值取向。

3.優化新媒體環境,建立健全校園新媒體信息的監督機制。

優化新媒體信息環境是全社會的責任,信息主管部門要強化對網絡、手機的監控和管理,加快新媒體信息生產和傳播的法規建設,開展新媒體道德、法制教育,強制性地檢查并過濾信息,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積極、健康的媒體環境;高校應注重對新媒體的研究和思考,積極探索新媒體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規律和特點,讓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將教育內容融入到新媒體的傳播途徑中,并可通過建設網絡虛擬組織、設立網絡管理員等方式建立加強信息傳播的監管力度,在校園里形成健康的新媒體信息環境。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是機遇也是挑戰。正視、了解、善用新媒體的優勢,找準時代脈搏,貼近當代大學生特點,才能引導當代大學生在新媒體環境和多元文化沖擊中保持健康積極正確的價值取向,成為真正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1]宮承波:新媒體概論[M].北京:北京中國廣播出版社,2006.

[2]趙長渝.試論大眾傳媒與思想政治教育創新[J].教育探索,2004,(7).

[3]喻國明.傳媒:現代潘多拉寶盒——解讀受眾:觀點、方法與市場[M].河北大學出版社,2001.

[4]威爾伯·施拉姆.傳播學概論[M].北京:新華出版社,1984.

[5]袁貴仁:價值學引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

[6]李一國.當代大學生價值取向多元化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6.6.

[7]段京肅,杜駿飛.媒介素養導論[M].廈門: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

[8]張志安,沈國麟.對中國大陸媒介素養研究的回顧和簡評[J].新聞記者,2004.5.

本文系 “上海市選拔培養優秀青年教師科研專項基金”項目《傳播學視角下的大學生虛擬社區使用情況及教育策略探析》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媒介價值大學生
媒介論爭,孰是孰非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書,最優雅的媒介
大學生之歌
歡迎訂閱創新的媒介
一粒米的價值
“給”的價值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小黑羊的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