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大學生溝通能力長效培養機制

2011-03-20 12:18方衛清
文教資料 2011年15期
關鍵詞:機制大學生學校

方衛清

(浙江中醫藥大學,浙江 杭州 310053)

構建大學生溝通能力長效培養機制

方衛清

(浙江中醫藥大學,浙江 杭州 310053)

良好的溝通能力不僅是大學生的必備素質,而且是衡量大學生質量的重要標準。文章認為,可通過構建和實施大學生溝通能力長效培養機制,形成培養的合力,提高培養的成效。

大學生 溝通能力 長效培養機制

大學生溝通能力,指大學生在事實、情感、價值取向、意見觀點等方面有效地與他人交流的社會能力,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理解別人的能力;二是別人理解自己的可能性。良好的溝通能力,不僅是大學生順利進行學習和生活的需要,而且是盡快適應社會走上工作崗位的需要。因此,良好的溝通能力不僅是大學生的必備素質,而且是衡量大學生質量的重要標準。切實了解大學生對溝通能力培養的意見,有針對性地構建和實施長效培養機制,對大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長效培養機制的重要性

大學生在生活、學習、工作中如何進行有效溝通是他們經常感到煩惱的問題。有關研究和用人單位的反饋表明,大學生總體溝通意識和溝通能力不強,具體表現為溝通目的不明確,溝通心理不成熟,溝通語言水平差等[1]。

2008年,我們以問卷形式抽樣調查了本校181名各專業年級大學生對溝通能力培養的意見,主要如下:(1)對造成溝通能力不強的因素按相關性從高到低排序,學生認為依次是自身、家庭、學校、社會因素。(2)80.8%的學生表示交際范圍狹窄,沒有接受過演講、禮儀等方面的培訓。(3)31%的學生表示會經常有意識地鍛煉提高溝通能力。(4)16.4%的學生認為教師重視溝通能力培養。(5)54.8%的學生希望學校和社會給他們創造良好的交流環境,給予更多的鍛煉機會。(6)80.7%的學生認為溝通課程學習有必要,但前提是教學質量高。(7)對希望的實踐平臺按傾向性從高到低排序,學生選擇依次是實習、社會實踐、集體活動、學生組織。我們召開座談會,進一步深入了解了學生的意見。調查表明,學生總體上對溝通能力培養有較理性的認識,渴望提高溝通能力,但自我培養的主動性和溝通鍛煉不夠,溝通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校培養。這就需要學校更好地整合社會、教師、家庭、學生的力量,構建和實施長效培養機制,因為機制具有目標的確定性、措施的系統性、運作的持續性,能形成培養的合力,提高培養的成效。

二、長效培養機制的構建

溝通能力長效培養機制是指構成溝通能力培養系統各要素間的相互聯系、作用、影響,推動培養系統運行的條件和功能,包括觀念、目標、實施、保障等。近幾年,學校加強對學生溝通能力培養的研究和實踐,結合專業教育,構建和實施長效培養機制,學生溝通心理品質和適應社會的溝通能力明顯提高。

1.明確培養目標。溝通是現代大學教育管理的基本理念和行為,學校按照現代人才觀和質量觀,充分認識溝通在學生成長成才中的重要地位和意義,把溝通能力培養目標納入人才培養的總目標,又從語言溝通、非語言溝通、溝通協調、溝通運用能力等方面加以具體化,體現目標相對的獨立性和針對性,強調合格的大學生不僅專業能力過硬,而且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能有效進行自我、人際溝通。如書面語言能力要求學生能撰寫計劃、總結、論文等,準確表達思想,語言流利,措辭確切。通過人才培養方案、畢業生質量標準的實施,使學生和教師都明確培養目標,把學生溝通能力培養貫穿于人才培養的過程。學校通過教育思想觀念大討論,強化教師為學生發展服務的意識,促進教師樹立科學的學生觀和溝通觀,深刻認識教育管理從本質上是師生雙方通過有效溝通實現的[2],為教師重視學生溝通能力的培養奠定了思想基礎。

2.加強溝通教育。在西方一些發達國家的高校,溝通課是基礎必修課。學校在教學計劃中把溝通課納入人文教育課程體系,開設人際溝通、實用禮儀等選修課;還針對不同專業的素質要求和職場需求,以必修課或專題訓練,進行管理溝通、商務溝通、營銷溝通、醫患溝通等教育。溝通的實踐性,決定了課程教學單靠傳授知識和技能,并不能有效實現培養目標。學校重視溝通課程建設,引導教師創新教學模式,采用案例、角色扮演、自我展示、游戲等教學方法,加強溝通過程、情景、技能訓練,使這些課程受到學生的歡迎。學校還應結合入學教育、實習前教育、就業教育等途徑,通過各種成或敗的現實案例,加強學生溝通教育。溝通能力是人文素養即一個人理想、智慧、情感的綜合體現,學校應通過開展假期讀書活動等加強學生課外的人文素質教育,引導學生完善自我,提高人文素養。

3.強化溝通鍛煉。學生溝通能力培養,不僅在于掌握溝通知識和技能,更主要的是靠理解后的鍛煉,需要教師、學生的共同努力。一方面,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引導教師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營造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采用參與式、互動式教學方法,注重與學生思維、情感的溝通,設置討論、辯論、提問等環節,變“要學生說”為“學生要說”;課外作業由學生課堂上報告,從而使學生在平等的研討、自由的雙向交流中學會溝通。教師(輔導員、班主任)重點關注溝通能力差的學生,引導他們在具體的情境中化解和協調沖突,鼓勵他們加強自我鍛煉。另一方面,通過溝通能力測試等途徑,促使學生認識溝通能力對職業生涯發展的重要性和自身差距,自覺主動地進行鍛煉。學校積極發揮學生會、班團、社團等作用,如學生組織定期實行換屆,采取競聘演講形式,給更多的同學當學生干部的鍛煉機會;班級實行團隊化管理,劃分為若干小團隊,在學習、生活、工作等方面互相交流、幫助,以團隊精神促進共同發展。注重活動的有效參與率,社團、志愿者等活動,讓更多的學生承擔組織、宣傳、聯系等實際工作,以獲得豐富的社會體驗;班團主題討論活動要求事先準備,每位同學發言,并進行辯論。通過社會實踐和實習,學生能深入接觸社會,了解組織文化,知道如何與上級、同事相處。

4.健全溝通機制。溝通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但這依賴于暢通的立體化溝通機制。學校將學生溝通能力培養滲透到育人工作中,加強學生和學校、家庭和學校溝通機制建設,健全學校(學院)領導聯系學生班級、定期座談制度;組織家長代表來校交流、每學期給家長寄信匯報學生學習生活和學校發展情況,同時要求家長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并切實解決學生、家長反映的問題,以形成良性的互動。學校健全規范化、經?;膸熒鷾贤C制,要求教師充分利用現代溝通技術,把聯系方式向學生公開,便于與學生及時溝通;更重視面對面溝通,設立師生交流坊、建立教師值班制度,切實做到課內與課外溝通相結合。健全輔導員、班主任制度,對他們每學期開班會、下學生公寓、與學生談心等作出規定;還選派輔導員進駐公寓,有條件的學院建立導師制,實現與學生的零距離交流。

5.營造溝通環境。和諧的溝通環境中可以激活溝通體驗,促進學生溝通能力發展。學校加強和諧校園建設,推進校務公開,公開、公平、公正地處理涉及學生的事務;加強學生和諧班級、宿舍建設,營造寬松和諧、團結合作的校園溝通環境。其次,心理素質和溝通能力是密切相關、相互作用的,當前部分大學生正是由于心理不健康而影響溝通能力的提高[3],學校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心理普查與訪談、建立心理檔案,開展個別咨詢和團體輔導,支持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社團發展,幫助學生掌握心理調節的有效方法,引導學生正確對待自己、他人和社會,塑造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心態。構建班級、學院、學校、校外專業機構的“四級心理工作網絡”,完善學生心理問題預警和干預機制,深入細致地做好學生心理疏導、輔導工作,幫助學生克服認識、情感、人格等障礙。

6.強化考核保障。學校把溝通教育納入教師培訓內容,通過育人經驗交流和宣傳先進教師的事跡,強化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平等、雙向溝通意識,提高他們以情溝通、用心交流的能力,建設善于與學生溝通交流、能成為學生知心朋友和人生導師的教師隊伍,以提供堅實的師資保障。在教師教學工作業績和輔導員、班主任工作考核中,學生的評分占較大比重,確保他們定期與學生溝通,深入了解學生。對學生溝通能力的考核,一方面,把學生課堂發言和討論情況納入課程成績,規定占一定的分數,由教師評定。另一方面,把能體現學生溝通能力的演講賽、辯論賽、征文等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考評,以促使他們主動加強溝通鍛煉。

[1]李潔.大學生溝通問題研究及人文思考[J].鎮江高專學報[J].2010.23,(1):101-104.

[2]汪冰峰.大學專業課教師與學生的溝通研究[J].湖南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0,(5):184-186.

[3]張爾升.大學生溝通能力培養教育探索[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8.6,(1):199-201.

浙江省教育科學規劃2009年度(高校)研究課題(編號:SCG418)。

猜你喜歡
機制大學生學校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學校推介
破除舊機制要分步推進
注重機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礎 抓機制 顯成效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I’m?。睿铮簟。纾铮椋睿纭。猓幔悖搿。簦铩。螅悖瑁铮铮?!我不回學校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