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注熱點 抓住民生

2011-04-20 01:56陳鐫娟
人大研究 2011年4期
關鍵詞:黨報新聞報道

陳鐫娟

時政新聞可謂黨報新聞報道的“門面”、“大梁”,而人大新聞是時政新聞的“重頭戲”之一。隨著社會各方對形勢、大局的關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日益頻繁地介入人大新聞報道,形成競爭紛起的格局??梢哉f,人大新聞報道已不再是黨報的“專利”,以往“一統天下”的局面已不復存在;人大新聞的“市場”開始細分,表現手法“百花齊放”。這一切,都使黨報人大新聞報道的主導地位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在這樣的態勢下,黨報人大新聞何去何從?筆者以為,必須用極大的熱情關注熱點,抓住民生,在報道上搶先機、爭主動、做主流,跳出老套路,開拓新思路,嘗試新模式,以此賦予黨報人大新聞報道的活力和生命力,開創引領主流輿論的新天地,從而彰顯黨報的權威性,贏得百姓的歡迎與信任。

不說“外行話”不寫“外行文”

由人大工作的特殊性所決定,人大新聞傳遞的是地方國家權力機關的態度、聲音,其實質上代表著人民的意志。正因為如此,縱使各類媒體紛紛登場介入人大新聞報道,在引領全局性熱點輿論宣傳中,黨報人大新聞的主流地位依然不可替代,輿論主導作用更不可削弱,先行者的角色仍是黨報的魅力。當然,要保證做到這一點,跑人大新聞的記者需要重新審視自己,并在實踐中把握敏感度。

如何把握敏感度呢?記者學法、懂法是關鍵。人大新聞不同于一般時政類新聞,其專業性較強、法言法語較多。所以,記者首先應加強法律法規的學習,了解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地位、作用和特點及相關基本知識,為寫準、寫好、寫活人大新聞打好知識基礎,力求不說“外行話”、不寫“外行文”。其次,要有高度的政治意識和大局意識,具備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在各種觀點甚至是消極性熱點面前,切忌人云亦云、隨波逐流,要始終保持清醒頭腦,確保用敏銳的眼光去審視人大新聞,用敏感的觸角去捕捉熱點,用方法論去把握報道的敏感度,從而做到輿論導向的正確性,做到筆下有黨的事業、有群眾的利益、有社會的良知。

2006年秋,在廈臺商、臺生主動參與廈門地方選舉,這在福建省開了先河。這一線索不僅有著極高的新聞價值,更牽動兩岸關系的敏感神經,采訪者在搶抓新聞的同時,必須始終保持頭腦不發熱,堅守大局意識,把準兩岸敏感關系的底線,而不是有聞必錄、必發。當時,各家媒體聞風而動,紛紛出擊尋找采訪對象,一位報名參選的臺商因為不堪一些媒體記者的頻繁騷擾及個人信息被隨意公諸報端,特別是為避開臺灣當局有關方面的關注,這位臺商對一些媒體采取了回避的態度。在這一事件的進展中,筆者作為黨報記者,在新聞報道中充分尊重被采訪者本人意愿,準確把握報道尺度,既體現在廈臺商高漲的民主政治熱情和期盼,更注重體現廈門地方選舉的主旋律,贏得被采訪者的信任,筆者也因此得以率各媒體之先獲得第一手素材,搶先報道這位臺商參選的新聞。這篇題為《在廈臺商臺生參與選民登記》的報道,以獨特角度突出主題,引起兩岸及社會各界高度關注,被海內外眾多媒體(包括網絡)迅速轉載,成為海內外新聞報道的一個熱鬧看點,在“第十七屆中國新聞獎復評暨第十七屆全國人大新聞獎”評選中,該作品獲評一等獎,這也是廈門市首次獲得全國人大新聞獎一等獎。

“事前”、“事中”和“事后”要并舉

長期以來,人大新聞包括其他時政類新聞大多被“格式化”,初涉者也總被告知參考“前輩”的套路,導致大量“舊瓶裝新酒”類的新聞報道比比皆是。雖然,照此規定動作形成的新聞稿較為“保險”、不易出錯,卻也難免陷入程序性、工作動態報道的窠臼。

事實上,社會主義民主法制、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堪稱時政類新聞宣傳的“富礦”,也是黨報唱好新聞宣傳主旋律的主力軍。從一年一度的人代會和兩個月一次的常委會例會,以及各種主題的監督、評議、視察、檢查或調研等活動,新聞線索可謂紛繁,報道素材可謂鮮活,只要記者用心,新聞隨處可見。當然,在嚴肅、枯燥、冗長的會議中,記者要始終做到頭腦清醒、思維敏捷,練就一雙火眼金睛,才能在海量的素材面前,挖掘出社會熱點、民生關注點,發現獨家新聞。

為此,做好“事前”乃至“事中”的工作尤為重要。當一大堆素材擺在案頭,整合、加工、包裝的完成過程,將直接影響報道的成功性。在這方面,角度的選擇、形式的創新、語言的運用等等,就顯得十分重要。標題是文章的眼睛,人大新聞同樣如此,點睛之筆將有助于化枯燥為有趣、吸引讀者的眼球;人大新聞不是“文件”新聞,而是“思想”的新聞,新聞內容要更多地體現思想的活力、法的生命力;寫作形式可以是消息,更可以是通訊、特寫、側記、現場新聞、短評等等,語言可以嚴肅、規范性表述,也可以生動形象、原汁原味原生態……

水是城市的生命線,供水安全與否,關系著百姓的身體健康,是民生的重要一環,牽動著人大代表的心。2010年10月,在采訪《加強飲用水源管理與建設,確保城市供水安全》代表議案辦理結果“回頭看”的新聞時,筆者不是簡單地反映政府做了些什么工作、代表對辦理結果感到滿意云云,而是把眼光放遠、把角度放深,寫出滿意背后的遺憾、需要繼續努力的方向,引用代表生動、形象的語言行文,同時連續刊發后續報道,讓代表的意見、政府的表態及可以預見的成效一起見諸報端,放大信息量,把“水”這一最大的民生熱點新聞做深做足?!洞_保市民喝上“放心水”》《立法保障廈門供水安全》連續兩日刊發后,在社會上產生很好的反響,深受市民好評。

又如,廈門和全國各地一樣,企業都面臨結構性缺工的矛盾。與此同時,農民工頻繁跳槽、對工作不滿意,這一社會問題也一度成為影響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難題。在采寫人大代表對上述情況的視察新聞中,筆者采用了小標題的形式,從新聞“緣起”到代表“建議”,在文章中提出“讓農民工有‘家的感覺”、“提高就業競爭力”、“緊缺人才自己培養”等觀點,深入淺出地剖析招工難題的癥結所在,全方位探究勞動力市場建設、供求關系、權益保護、用工技能培訓等方面現狀,傳遞代表的建設性意見以及政府作為,配發精彩的新聞圖片,使版面產生了視覺上強烈的沖擊力。這篇題為《工資差三百,農民工哪肯來》的分析性報道,刊登后引起有關方面的關注,在之后福建省、廈門市人大好新聞評選中獲得充分肯定。

讓“獨奏”成為“大合唱”

每年人代會召開前,各家媒體都會形成一套套的報道方案,報道形式紛繁,參與采訪者眾多,但報道通常集中在會議召開的一周左右期間里,這種信息轟炸式的局面,雖然版面上看似熱鬧、壯觀,卻很容易讓受眾“消化不良”,忙碌的人們干脆選擇瀏覽標題,媒體的一腔熱情也因此落入“自說自話”的尷尬境地。

常言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人代會這類重大時政新聞報道,其成功與否,策劃至關重要。提前介入,未雨綢繆,對眾多的新聞線索進行“排列組合”、細分采訪及刊發時間段,是做好報道的關鍵。比如,會前登成就性的新聞、會議可以預見的看點等,會中登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設性意見或各界反映等,會后登代表議案、建議落實情況,或閉會期間人大及其常委會履職成效等,讓人代會閉會后的新聞報道做到“細水長流”,讓人大新聞報道成為一項系統性、可持續的工程。

擁有第一手新聞素材是做足“功課”的前提,但有時題材并不大,很多情況下,一線記者都是單槍匹馬地“作戰”,如何才能使小題材產生發散效應,使記者一人的獨奏,變成有采編力量支撐的大合唱,并最終形成報道氣勢?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

2010年11月29日廈門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召開第二十五次會議,首次就政府工作進行專題詢問,詢問議題為“優化鼓浪嶼旅游環境”和“確保城市供水安全”。事實上,這兩個議題并不新鮮,政府的作為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政府20多個部門與人大常委會委員正面“交鋒”、接受詢問,此舉堪稱創新人大監督方式的一次有益嘗試,交鋒雙方會擦出什么思想的火花、形成哪些共識、政府部門還會有哪些積極動作,自然備受關注和期待。當時,各路記者紛紛到場,但如何才能寫好報道,將廈門這一推進民主政治的新生事物及時傳達給廣大讀者,這就得看采寫、組稿的功力了。作為經歷者,筆者在采寫這一報道過程中,既突出詢問會的主要內容,“忠于”現場,又突出詢問重點,不偏不倚。引用委員、政府官員、列席者、旁聽者觀點,評價有肯定、有希冀,會內會外精彩互動。在寫作過程中,則注意表述準確、結構嚴謹,尤其是靈活運用短句確保行文流暢,加上廈門日報社領導的高度重視、編輯部后臺的全力配合和精心整合、排版,專題詢問報道不僅有記者側記,還鏈接筆者同事采寫的相關新聞及新聞圖片,在廈門日報上連續數日以半個多版的大篇幅刊發,圖文并茂、氣勢十足,富有較強沖擊力。這組報道不僅被評為廈門日報好稿,報道中的整段文字甚至標題、用詞等寫法或觀點,甚至被其他一些媒體引用或吸納,黨報人大新聞宣傳的主導地位和積極作用由此可見一斑。

(作者系廈門日報新聞采訪中心主任記者)

猜你喜歡
黨報新聞報道
論新聞報道中的流行語
淺析如何在新聞報道中彰顯以人為本
黨報專副刊怎樣撐起“半邊天”
辦好黨報內參的思考與探索
議提升地市黨報競爭能力
黨報創新文娛報道的實踐與思考
如何正確認識黨報副刊的作用
深化“走轉改”在新聞報道中踐行群眾路線
新聞報道隱性失實的四種表現
如何讓新聞報道鮮活起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