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關稅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及應對策略

2011-06-22 10:33吳秀銘
經濟師 2011年6期
關鍵詞:低碳應對策略

吳秀銘

摘 要:低碳全球化的趨勢,迫使各個國家更加注重二氧化碳對氣候的影響,提出減少碳排放量的舉措。而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借“環境保護”的名義推行“碳關稅”,其目的主要是削弱正在蓬勃發展的競爭對手的競爭實力,實行貿易保護主義。文章分析了美國向中國征收碳關稅這一事件對我國的影響,并提出相應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低碳 碳關稅、 碳排放稅 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F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1)06-056-02

二氧化碳對氣候的影響是全球性的,沒有地域和國家的差別。但由于各個國家的產出和能源效率不同,致使生產某一產品的碳排放量是有區別的。因此,低碳在引發一種全球化趨勢的同時,將全球經濟和發展模式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

正因為低碳的全球化,發達國家也開始兼顧發展中國家的能源效率,幫其減少碳的排放量。目前,國際上對減少碳排放量采取三種方式。第一種,發達國家通過技術和資金援助,在外貿和投資中兼顧不同國家的生產工藝,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能源效率,使其盡量減少碳排放。這是一種較為溫和的做法。第二種,通過碳交易,發達國家支持發展中國家進行碳減排。目前京都機制上有兩個不同但又相關的碳排放交易體系,一是以配額為基礎的交易市場,即通過控制碳排放總量,造成碳排放權的稀缺性,使其成為可供交易的商品的排放交易體系;二是以項目為基礎的交易市場,負有減排義務的締約國通過國際項目合作獲得碳減排額度,補償不能完成的減排承諾的清潔發展機制(CDM)和聯合履約機制。但國際上的碳交易市場還處于發展階段,還未形成全球碳交易市場。第三種通過碳關稅迫使發展中國家減少碳排放,前兩種都有利于發展中國家,但第三種對發展中國家極其不利,即通過碳關稅迫使發展中國家減少碳排放。碳稅是針對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的稅,是一種環境稅。環境稅以國內稅的形式出現,一般按產地原則或目的地原則征收。當一國實行產地原則而另一國實行目的地原則時,同一批商品既要負擔出口國的環境稅,又要負擔進口國的環境稅,這就會出現雙重征稅問題。目前,碳稅已在發達國家逐漸推廣實施,并且,發達國家希望將碳稅進一步向全球推廣。

近幾年來,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快速增長、綜合競爭力日益上升,而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經濟增長乏力、失業率居高不下,尤其是因華爾街貪婪而引發的金融危機,使長期被各國追捧的華盛頓模式的發展路徑徹底破產,美國企圖通過輸出新自由主義經濟模式來掌握各國經濟命脈的努力,也受到了極大挫折。因此,如何既打擊發展中國家的國際競爭力,同時又不落霸權口實,成為美國政治家們的難題。在這種背景下,奧巴馬政府一改其前任對全球氣候變暖問題漠不關心的態度,通過了美國歷史上第一個應對氣候變化和溫室氣體減排的法案,并拾起“碳關稅”這個新概念,將其打造成西方發達國家對付發展中國家最具道義感、也是最銳利的武器?!疤缄P稅”實質是美國外交戰略重大調整,目的在于遏制新興經濟體發展。所謂碳關稅,是指對高耗能的產品進口征收特別的二氧化碳排放關稅?;诖?,美國等西方國家近期紛紛調整外交戰略,將氣候外交作為重中之重。美國通過的氣候法案,標志著美國開始以節能環保為名,推行氣候霸權,變相實施貿易制裁,遏制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發展,同時也積極推動美國國內相關產業的轉型。

一、美國“碳關稅”對我國的影響

如果美國按計劃開征“碳關稅”,對我國這樣一個出口貿易占GDP很大比重的國家而言,將會導致巨大的經濟損失和大量的人員失業。

1.中國出口將受到極大限制。目前美國進口的高耗能產品多數由發展中國家生產,其中“中國制造”所占份額很大。一旦碳關稅被發達國家普遍采用,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將十分不利,其中又以中國受損程度最大。我國目前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大約有7%~14%是為生產出口美國的產品而產生的。在中國對美國出口的商品中,機電、建材、化工、鋼鐵、塑料制品等傳統高碳產品占據了中國出口市場一半以上的比重。比如,2008年中國對美國出口機電產品1528.6億美元,約占中國對美國出口總額的61%。世界銀行研究報告指出,如果碳關稅全面實施,“中國制造”可能將面對平均26%的關稅,出口量因此可能下滑21%。另外,碳關稅客觀上有可能淪為發達國家實施貿易保護主義的新手段,尤其是如果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在征收國內碳稅的同時,再開征碳關稅,那就意味著低效率、高能耗、生產工藝相對落后的發展中國家的國際競爭力將可能大幅度下降。

2.削弱中國制造業的競爭力。碳關稅將降低高耗能的發展中國家相關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不利于處于高耗能經濟發展階段的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化進程。中國制造業的歷史大多才二三十年,與中國工業化進程相當,若一下子全面推行嚴格的碳減排制度,達到歐美的水平,我國制造業將面臨嚴峻挑戰。目前高碳產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又占有很大比重,對這類產業進行全面低碳化升級改造,面臨著資金、技術等多方面約束,短期內不可能實現。如果美國對高耗能產品征收碳關稅,無疑將降低中國制造業的競爭力。更為嚴重的是,如果美國碳關稅政策真正實行,將會引起歐盟成員國和其他發達國家的效仿,當前,法國和加拿大正醞釀出臺類似于美國的碳關稅政策,擬對從中國等發展中國家進口的高碳產品征收碳關稅。

3.直接導致大批工人失業。如果出口商品擔負兩國的環境稅,那么它在進口國的國內市場上就不能與進口國生產的同類商品進行競爭,這必然使我們的產品成本上升,競爭力下降。當前,中國制造業的出口優勢主要還是價格優勢,依靠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取勝競爭對手。歐美國家僅在勞動力方面的成本至少是中國的10倍以上,而這些產品主要集中在消費品行業、重化工業領域。也就是說,無論是輕工業還是重化工業,中國都將受到不同程度打擊。根據我們的測算,如果美國針對中國的碳關稅政策真正推行,短期內可能直接導致我國500萬人口失業。

二、應采取的應對策略

歐美提出“碳關稅”這一個概念,目的并不在于被動防御,也并不是為了純粹的保護本國的產業,它有一個更深層的影響,一是保護氣候,二是關系到西方國家國內產業的轉型。歐美積極通過碳關稅對他們來講可能是機遇,這一個機遇促使它們本國產業在新興產業里面占領制高點,我覺得中國應該看到這么一個深層的原因,因此我國目前也在進行調整結構,對于短期內施行碳關稅我國要堅決反對,但是在中期看來我國要積極面對,長期而言則是要提出相應的針對性措施,

就目前而言,面對西方國家外交戰略的重大調整,我國顯然是倉促應對。2009年中國商務部已經正式發表聲明,指出征收碳關稅是變相的貿易保護主義,只會擾亂國際貿易秩序,中國對此堅決反對??磥?,我國對碳關稅的認識,還局限于商務領域,并沒有真正意識到這是西方在戰略上的一次大調整,而且隨之而來的國際壓力將會急劇升高。國際社會是叢林社會,勝者為王,何況“碳關稅”又占據著道德高地,在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之下,實施碳關稅將是大勢所趨。因此,中國的首選策略應是在短期內堅決抵制,在長期內順應潮流、積極應對、趨利避害。

1.發揮碳關稅倒逼機制作用,加快構建“低碳化”社會。近年來,溫室氣體排放引起的地球氣溫上升、雪線上移、冰川退縮、南北極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等異常氣候的自然現象不僅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而且已經成為國際會議和大國首腦會談的重要話題。盡管“氣候災難”、“世界末日”言之尚早,但是,畢竟地球只有一個,這些客觀存在的現象,應該引起人類的高度警覺,不能對之熟視無睹。

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經濟迅速發展,排碳量自然也在不斷上升。作為發展中的大國,在傳統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出現這一現象應屬正常。在人類進入工業社會以來的幾百年中,向地球排放溫室氣體的總量中,我國的“貢獻”雖不算大,對地球氣溫的上升也不應承擔主要責任,但是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唯一家園,我們必須密切關注這個問題。但是,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已經成為排碳量最大的國家之一。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必須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在開發利用自然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目前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發展低碳經濟。所謂發展低碳經濟,就是以低污染、低排放、低耗能為基礎的經濟發展模式,實質就是能源利用高效化、清潔化、環?;?,核心是促使能源和減排技術的創新發展以及在碳排放基礎上的制度改革和人類對創新發展的思想觀念的轉變。

我國應當重視低碳經濟技術的研究開發,按照技術可行、經濟合理原則,研究并提出中國低碳經濟發展的技術路線圖,促進高能效、低碳排放、節能減排的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逐步建立節能和能效、潔凈煤和清潔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自然碳匯等多元化的低碳技術體系,加快對燃煤高效發電技術,二氧化碳捕獲與封存,高性能電力存儲,超高效熱力泵,氫的生成、運輸和存儲等技術研發,形成節能減排技術儲備,為低碳經濟轉型和增長方式轉變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推動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讓溫室氣體的節能減排資金和技術,通過氣候變化國際合作的新機制,引進、消化、吸收先進適用的低碳技術,參與制定行業能效與碳強度的國際標準、標桿,使我國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的低碳技術、設備和產品達到國際先進乃至領先水平。

現在美國已經開始征收碳關稅,因此,我們要充分發揮碳關稅倒逼機制的作用,加快自主創新步伐,提升節能減排實效,增強中國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這對中國制造業乃至中國經濟的良性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我國應該盡快在國內實施相應的立法工作,加快能源結構的轉型,大力發展低碳技術與大力推行循環經濟,把之前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性文件轉化為法律實踐,從而在法律層面先人一步,以大國的姿態對地球和整個人類負責,加快構建“低碳化”社會。

2.開征碳排放稅,建立綠色政策法規體系。開征碳排放稅,同時實施相應的綠色稅收、綠色信貸等配套措施,最終形成一個綠色政策法規體系對我國的利大于弊。首先,開征碳排放稅,能夠提高出口產品的價格。我國目前各類出口產品的價格大多比世界平均水平低,從而頻頻引發他國的反傾銷措施和征收反傾銷稅,對這類產品來說由于出口價格的提高使之和世界價格水平的差距縮小或接近,正好消解對方的反傾銷措施。其次,由于人們對于地球氣候變暖的憂慮,不少國家正在考慮征收碳排放稅。如果我們現在不開征碳排放稅,待他們對我國產品開征碳關稅時,我們將變得十分被動。再者,開征碳排放稅,人民幣的購買能力將會有些下降,這也有助于消解目前人民幣在世界金融市場上所面臨的巨大升值壓力。而且征收碳排放稅可以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從而擴大政府的整體投資規模,對經濟增長起到推動作用。我們也可以利用碳排放稅收入的部分資金建立國家專項基金,用于提高能源效率,研發節能新技術,開發低排放的新能源,實施植樹造林等增匯工程項目以及加強有關的科學研究與管理,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等。

作為《京都議定書》的加入國,2012年以后,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將承擔溫室氣體減排的義務和責任。針對溫室氣體減排,碳排放稅是一種最佳、最優化的選擇。法國是全球第一個開征碳排放稅的國家,它的實踐也表明,碳稅的實施要比總量控制與排放交易機制有效得多,在實施成本方面也更低廉,更容易取得預期的效果。盡管美國的法案得以通過,但是妥協使得該法案變得虛弱,碳排放稅是個更好的選擇。相對于美國的三權分立制度,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立法方面要有效和有力得多,因此,我國在制定相關立法時,應該更加側重碳排放稅的引入和實施,提高高排放企業的稅負,減輕或免除無碳排放企業的稅負,對個人及家庭進行補貼,同時結合其他節能減排機制,從而使得我國的溫室氣體減排走在世界前列。

3.積極利用有關國際貿易準則捍衛自身合法權益。在短期內美國的碳關稅對我國的危害是極大的,我們要采取相關措施以抵制其政策,維護我們國家企業的經濟利益。美國的“碳關稅”計劃也并非鐵板一塊、無懈可擊。首先,從美國角度而言,實施“碳關稅”必須在世界范圍內進行談判,特別是同中國,否則美國的產品就會處于不利的競爭地位。其次,征收“碳關稅”也將損害美國消費者的利益,美國商務部長駱家輝表示:“美國消費者享受著來自其他國家廉價商品的很大便利,這些廉價商品如果來自于高耗能和高排放,那么美國消費者也應該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弊詈?,美國國內對《美國清潔能源安全法案》也褒貶不一,以共和黨為主的反對派認為碳關稅是“美史上最大一次加稅”,將損害美國經濟,甚至可能減少美國相關部門的就業。因此,我國應積極行動,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緊密合作,在WTO框架內利用有關國際貿易準則據理力爭,捍衛自身合法權益。此外,還應深化與東盟、東亞、非盟之間的區域合作,在更多合適區域建立諸如“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等。另外,如果出口的商品擔負兩國的環境稅,它在進口國的國內市場就不能與進口國生產的同類商品進行競爭,這也違背國際貿易的公平競爭原則。

參考文獻:

1.IPPC.Climate Change:The IPPC 1990 and 1992 Assessment[M].Island Press,1993

2.OECD.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for Environmental Taxes[M]. Paris:OECD,1996

3.European Environmental Agency(CCA).Environmental taxes implementation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iveness[M].Copen-hagen:EEA,1996

4.高鵬飛,陳文穎.碳稅與碳排放[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42(IO):1335-1338

5.中國氣候變化國別研究組.中國氣候變化國別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

6.王金南,曹東.減排溫室氣體的經濟手段:許可證交易和稅收政策[J].中國環境科學,1998,18(1)

7.Baranzini A.Glodemberg J.Speck S.A future for carbon taxes[J].Ecological Economics,2000(32):395-412

8.魏濤遠,格羅姆·斯洛德.征收碳稅對中國經濟與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J].世界經濟與政治,2002(8)47-49

(作者單位:山東省泰安市商業銀行 山東泰安 271000)

(責編:若佳)

猜你喜歡
低碳應對策略
低碳經濟視閾下的廣東省新農村建設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