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發展碳金融,促進低碳經濟

2011-06-22 10:33陶柳秧
經濟師 2011年6期
關鍵詞:碳金融綠色信貸意義

陶柳秧

摘 要:文章從綠色信貸的角度出發,針對商業銀行缺乏責任意識、地方經濟發展觀與綠色信貸理念存在較大差距、信息溝通機制不完善以及浙江臺州市的特有經濟發展模式等宏微觀兩方面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碳金融 綠色信貸 意義 問題 措施

中圖分類號:F83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1)06-066-02

綠色信貸,指的是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等金融機構依據國家的環境經濟政策和產業政策,對研發、生產治污設施,從事生態保護與建設,開發、利用新能源,從事循環經濟生產、綠色制造和生態農業的企業或機構提供貸款扶持并實施優惠性的低利率,而對污染生產和污染企業的新建項目投資貸款和流動資金進行貸款額度限制并實施懲罰性高利率的政策手段,目的是引導資金和貸款流入促進國家環保事業的企業和機構,并從破壞、污染環境的企業和項目中適當抽離,從而實現資金的“綠色配置”。推行綠色信貸,將增加違法排污企業獲取資金的成本,甚至切斷嚴重違法者的資金鏈,可以從源頭上解決環境污染問題,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高成本治污覆轍;同時還能夠有效防范因高耗能高污染企業關停引發的信貸風險,促進銀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因此,綠色信貸不僅是治理污染、保護環境的重要經濟手段,也是21世紀銀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但是,就目前現狀來看,盡管銀行對綠色信貸的興趣不斷提升,但作為一項新型金融業務,綠色信貸仍面臨著許多問題,下面將從不同的進行角度分析:

1.從宏觀角度來說,我國商業銀行缺乏企業社會責任意識。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普遍對自身應當承擔的企業社會責任了解不深,重視不夠,在環境保護以及社會責任等問題的認識上,仍存在一定的偏差和不到位的現象,以為那是貸款企業和政府監督的事情,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對于綠色信貸工作,普遍將其看成是一種公益性活動或政策響應活動,過分追求利益最大化原則,某些銀行仍然對鋼鐵、電力、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行業趨之若鶩。但現在建設生態文明、樹立科學的發展觀理應是全國乃至全球的共有理念,銀行也不例外,銀行的“綠色化”也應是大勢所趨,一個沒有環境責任意識的企業將不會獲得合作伙伴以及消費者的尊重與認可。那些缺乏積極承擔企業社會責任的企業文化,沒有把銀行未來的發展與社會發展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商業銀行,其觀念和眼光相對比較狹隘和落后。

2.綠色信貸的執行受到地方政府的干擾,地方經濟發展觀與綠色信貸理念存在較大差距。在GDP發展觀占主導地位的背景下,由于尚未建立科學正確的政績觀,一些地方政府發展經濟片面注重經濟發展指標,較少重視和關注能耗和污染指標。比如在對銀行信貸的引導方面,只要是能夠創造GDP和就業機會的企業,有些政府就要求銀行給予支持,而對于這些企業的環境指標則不加重視。正是在地方政府的縱容和干預下,大量的信貸資金依然在源源不斷地流入高耗能高污染企業;相反,環保產業因得不到資金的有力支持而未能實現健康發展,使得綠色信貸政策未能充分發揮效用。

3.信息溝通機制不夠完善。一方面,一些地方環保部門發布的企業環境違法信息針對性不強、時效性不夠;另一方面,借貸企業為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試圖在環境信息報告中隱瞞真實情況,使銀行對企業的經營行為無法徹底掌握。所以常常會出現企業擅自改變貸款用途,將資金挪用于不符合綠色信貸標準的高污染類項目,繼而將經營風險轉嫁給銀行。

4.從微觀角度來說,浙江臺州的主要經濟模式是以股份合作、個體私營為主體的民營經濟,其占了臺州經濟總量的90%以上。但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臺州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隨之暴露。嚴峻的現實要求臺州經濟必須走出“兩高一資”的高碳發展道路,借著國家發展低碳經濟的東風,實現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

針對目前農行在發展綠色信貸上所面臨的幾個問題,相應提出如下幾點改進措施:

1.牢固樹立綠色信貸的理念,建立有效的綠色信貸激勵、約束機制。要確立綠色信貸在銀行信貸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讓員工充分認識促進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的重要性,明白推行綠色信貸是商業銀行責無旁貸的社會責任,提高對環保的認同度。組織單位員工參加一些關于低碳金融、綠色經濟的研討會、座談會等,或者舉辦相關趣味知識競賽,以輕松、互動的形式讓員工意識到綠色金融的重要性。應盡快建立長期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一方面,政府有關部門應采取財政貼息、減免稅收等優惠政策鼓勵商業銀行加大對綠色信貸項目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銀行業應加大檢查和處罰力度。對由于貸前調查不實為不符合環保要求企業提供融資的人員要從嚴處理;對貸款審查決策過程中忽略環保要求的,取消審批人員的審批資格;要將信貸是否落實了環保要求納入上級銀行對下級銀行的績效考核。只有內部的思想意識與外部的機制制約兩者雙管齊下,才能促使商業銀行更加積極主動地貫徹綠色信貸相關政策。

2.樹立科學的政績觀,規范地方政府行為。政府部門的思想與行為的調整和約束、是銀行與各級政府的共識,更是信貸政策有效支持環境保護的首要前提。因此,國家有必要將環保指標納入地方官員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或是加大環保指標在地方政府績效考核指標中的比重,并以立法或規定等形式遏止地方政府對商業銀行經營行為的干預,從而為綠色信貸的發展道路掃除障礙。

3.加快綠色信貸信息建設,完善信息溝通機制。一方面,商業銀行要全面掌握企業的環保信息,缺乏專業的環保技術,信息搜集成本高,這就要求環保部門建立并完善環保信息庫,與金融部門形成信息溝通機制。商業銀行可以借助環保部門的力量,補充銀行信用信息數據庫;同時,環保部門也可借助商業銀行的力量,強化環境監督管理,嚴格信貸環保要求;另一方面,對于企業的經營實況信息,在法律上應確定企業關于環境信息的強制披露義務,在財務報告外單獨發布可持續發展報告、企業責任報告等非財務報告,接受社會監督,從而有效遏止企業擅自改變貸款款項用途的現象,促使其將資金用于符合綠色信貸標準的低污染低耗能產業。

4.農行應加強綠色信貸風險管理。綠色信貸是一項新型金融服務,因此更需要注重風險管理,從而實現穩中求勝?,F今高能耗、高排放、資源消耗型的企業都已成為國家節能減排的重點限制行業。企業失去了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機緣,銀行投放到企業的貸款就會具有極大風險。所以臺州農行應加強對相關貸款企業的環境影響評估,比如要著重考慮社會環境條件、環保要求、可再生自然資源的可持續管理使用、污染預防、污染控制及廢棄物的處理等,并將環保信息納入企業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將企業環保守法情況作為項目評估的重要內容之一,然后根據項目評估結果決定是否給予信貸支持,從而減少對高能耗、高排放、資源消耗型企業的貸款,間接地引導企業沿著綠色經濟的道路發展。同時,應在貸款過程中嚴格執行環境風險的監測,聯合節能減排主管部門,行業協會等相關部門,對貸款資金進行嚴密監控,防止貸款資金被擅自挪用,失去了綠色信貸的實際意義??傊?,農行在進行合規審查時,不僅要關注形式上的合規要求,如相關審批文件的完整性和程序的合法性,更要關注實質性合規要求,包括項目是否符合國家政策,項目的環境評估是否符合要求的標準等等。

綜上所述,推行綠色信貸是農業銀行履行社會職責的客觀需要,是探索發展碳金融的主要努力方向,是推動綠色經濟的重要動力之一。發展綠色信貸對于農行來說,是一次新的智慧與膽量的挑戰,更是增強自身的國際競爭力、躋身于世界先進企業的一次難得的機遇。綠色信貸將給農行帶來新的生機,為農行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徐楊.國有銀行在我國“碳金融”中發展的作用.現代商業,2010(9)

2.于飛.淺談綠色信貸與環境風險管理.經營管理者,2008(9)

3.李曉芳.淺談我國商業銀行的綠色信貸問題.消費導刊,2009(12)

4.何德旭,張雪蘭.對我國商業銀行推行綠色信貸若干問題的思考.上海金融,2007(12)

5.張晗韜.我國商業銀行綠色信貸機制建立及風險防范初探.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2008(6)

(作者單位:農行臨海市支行 浙江臨海 317000)(責編:鄭釗)

猜你喜歡
碳金融綠色信貸意義
中國碳金融市場發展與特色分析
低碳經濟發展思路及路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