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及對策研究

2011-06-22 10:33李建萍
經濟師 2011年6期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大學生教育

摘 要:全球化進程的加速,西方意識形態的入侵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使大學生的主流意識形態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也出現了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實效性不強,理論與社會現實的脫節,以及網絡文化對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負面影響等問題。因此,必須提高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實效性,并立足社會現實,進行主流意識教育理論的創新,規范網絡文化、合理利用網絡創新主流意識形態教育。

關鍵詞:大學生 主流意識形態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1)06-109-02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存在的多樣性必然決定了思想觀念、文化和價值取向的多樣性,決定著意識形態領域的多樣性和復雜性。這種多元化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的共存既是世界發展的客觀事實,也是社會、文化和諧發展的要求。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速以及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和社會的轉型,經濟、政治、文化等社會各個層面都出現了不少新情況、新問題,作為中國主流意識形態的馬克思主義的主導地位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這種情況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于大學生的意識形態教育中。認清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現狀,加強大學生的主流意識形態教育成為關系到國家安危、民族未來的大問題。

一、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面臨的挑戰

當前的全球化并非純粹的經濟過程,而是包括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各個領域的全方位的歷史進程。它在深刻地改變世界的生產方式、利益格局和經濟秩序的同時,也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和價值體系。同時,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深入開展,使各種矛盾交織在一起,出現了很多新問題、新情況,這些都對當前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形成了新的挑戰。

1.全球化進程對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的沖擊。所謂意識形態,廣義而言,是指社會統治集團對自身社會地位和利益要求的自我意識和自覺表達;狹義的意識形態則是指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利益集團的思想體系,即該社會的思想上層建筑。意識形態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即一個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是為維護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特別是經濟利益服務的。所以,主流意識形態的安全對于維護國家政治穩定、保障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維護主流意識形態安全已經成為我國不能回避的嚴峻課題。全球化進程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性,一方面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和現代科技發展的必然結果,是歷史發展的客觀、必然的過程。另一方面,當今的經濟全球化是以資本主義經濟為主導的,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同時也是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在世界范圍內的擴張過程,即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國際化過程。其直接目的就是影響進而改變社會主義國家的意識形態,以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取代馬克思主義在社會主義國家的主導地位。全球化的意識形態性已是不爭的客觀現實。具體表現為以美國為首的當代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借助在經濟全球化中的強勢地位,大肆傳播西方政治思想、價值觀念和文化觀念,并且通過隱蔽的滲透的方式,使年輕學生接受甚至崇拜西方的價值觀、政治觀、民主觀乃至生活方式,消解大學生的意識形態信仰,并使其內化到意識形態深層,成為他們的生活態度和行為方式,進而達到瓦解社會主義的目的。大學生無疑是西方意識形態滲透戰略的首要目標。近年來,大學生中的實用主義、功利主義、自由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的傾向使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人生觀、世界觀受到極大的挑戰。一部分大學生受西方意識形態的影響,對作為社會主義國家主流意識形態的馬克思主義產生了冷漠甚至排斥的心理,愛國主義情感淡化,缺少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產生了信仰危機,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產生了動搖。當代大學生是我國培養的建設社會主義的高素質人才,大學生的意識形態教育直接關系到我國的國家安全和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

2.市場經濟建設對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影響。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發展,使當今的大學生處于一個以深刻的社會變革為歷史背景和社會背景的環境中。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帶來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巨大進步,增強了人們的競爭意識、效率意識、能力意識、民主法治意識和開拓創新精神,為我們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創造了更好的物質條件和精神條件。但是,多種經濟成分、社會組織形式和人們的物質利益、就業方式日益多樣化,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多邊形和差異性增加,思想觀念劇烈變化,各種矛盾和沖突凸現,例如:社會不公的加劇、貧富差距在逐步不斷擴大、腐敗現象的滋生和蔓延、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等都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產生很大的沖擊和影響。市場經濟的趨利本性,對于人的發展也帶來了消極的影響。首先體現在拜金主義的泛起。市場經濟中,人的關系通過商品關系表現出來。貨幣不但是一般等價物,而且是一種社會權利,憑借這種權利,就可以占有他所需要的東西。其次,個人利己主義的盛行。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商品生產者的基本動機。這種關系反映到人身上,往往導致人和人之間關系的冷漠,只關心自己的利益。最后,個人的片面發展。由于價值規律和競爭法則的運作,使一些人的發展以犧牲另一些人的發展為代價。市場經濟這些負面效應不可避免的會影響當代大學生。一定程度上使大學生中出現了重現實功利,輕理想信念的傾向。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觀念淡漠,缺乏國家安全意識使我國主流意識形態教育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二、當前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存在的問題

面對來勢兇猛的西方文化,以及深刻的社會變革,大學生作為比較敏感的社會群體,產生了諸多困惑和無所適從。這也一定程度上反應出新時期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存在的問題。

1.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實效性不強。目前,在一些大學生當中存在的游離、淡化甚至漠視主流意識形態的客觀現實,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誠信意識淡薄等問題。一部分大學生對我國面臨的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意識形態滲透戰略和敵對勢力的威脅認識不夠,意識形態安全意識淡漠。這反映出高校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實際效果并不好。究其原因就是對主流意識形態教育輕視的思想,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于高校的主流意識形態的教育中。首先,很多高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只重視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而不重視甚至忽視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各方面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小,導致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夾縫中艱難生存,使主流意識形態教育落后于時代發展的需要。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對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的主陣地,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也存在著很多問題。例如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師資配備嚴重不足,動輒十幾個班級一起上課。教師無法實現師生的有效的教學互動,很難開展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如討論,演講等活動,教學效果無法保證,流于形式;最后,與社會的飛速發展相對比,主流意識形態教育手段僵化、教育方法簡單、教育內容老套等方面的缺陷都影響到了其實效性。教師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對當前社會上出現的一些難點、熱點問題的解釋缺乏說服力,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著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興趣,影響了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實效性。

2.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和社會現實的脫節導致大學生對其認同感不足。全球化進程的推進,我國社會的巨大而深刻的變化,人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思想觀念呈現復雜型和多變性。作為中國主流意識形態的馬克思主義的主導地位和指導作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這就要求高校的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理論必須立足于當前的社會現實,對傳統的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理論進行創新,充分發揮意識形態的社會批判功能。大學不是世外桃源,大學生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尤其是當前網絡的發達,使大學生可以通過很多途徑了解社會現實問題。他們非常關心社會現實問題,并對很多問題有強烈的求知欲。但是大學生本身的特點是涉世不深、對問題的理解容易受別人左右,存在簡單化、片面化傾向。而當前的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理論強調正面教育,并且無法有效的解釋很多現實問題,大學生的困惑、疑慮無法得到及時合理的解答,就會覺得理論和現實完全是脫節的,從而對于教育所傳輸的內容失掉信任感,產生無意義感,最終降低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認同程度,降低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程度。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一切都是發展的,沒有僵死的教條。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理論也不例外,必須隨著社會實踐的發展而發展,要與時俱進。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必須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主導地位的同時結合社會現實,實現理論創新。但是長期以來,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墨守陳規,很大程度上脫離社會實際,仍滿足于簡單的灌輸基本理論,致使學生興趣不高、甚至反感、拒絕接受,對馬克思主義產生質疑,對社會主義缺乏信心,對馬克思主義認同感下降。這為高校主流意識形態工作和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課題。

3.網絡文化對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負面影響。隨著網絡日漸發達,網絡文化對于人們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人生觀、價值觀等各個方面帶來了全方位的深刻影響。網絡文化對大學生主流意識教育的影響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網絡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工作提供了嶄新的渠道,網絡以其快捷性、隱蔽性、開放性等特點可以快速、準確的掌握被大學生普遍關注的重點、熱點問題,并能實現及時溝通,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同時,通過網絡還可以及時獲取大量有價值的知識和信息,豐富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資源。另一方面,網絡的發展和普及也給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帶來了不良影響。網絡的虛擬性、開放性等特點決定了網絡文化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如文化內容道德維度的缺失,文化霸權主義的存在,隱形交往導致社會責任感的喪失等?;靵y無序、缺少規范性,甚至出現大量的虛假信息,網絡恐怖主義、網絡犯罪、網絡信息戰等一些威脅國家主流意識形態安全的新形式。西方發達資本主義的價值觀、生活模式等腐朽思想也會隨著網絡滲透進來,嚴重沖擊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大學生作為網民的主體,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已經形成,但是尚不成熟,在辨別信息真偽、判斷是非方面存在難度。所以,如何占領網絡文化這塊陣地,趨利避害,讓網絡文化成為促進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有力手段,已經成為當下高校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必須面臨的課題。

三、加強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對策

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面臨著新的社會現實,以及它本身存在的諸多問題,影響著大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認同和接受程度。主流意識形態教育作為關系到民族安危、國家安全的大事,必須不斷地研究現實,力求發展,以適應新的需要。

1.重視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工作,增強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實效性。必須提高對主流意識形態教育重要性的認識,高度重視對大學生的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工作,并把它提高到和專業學習同樣的高度,從關系到國家民族存亡的高度上貫徹實施。改革思想政治理論課大班上課的現狀,增加教師配備,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和教育形式,改變單一灌輸的授課方式;高度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培養工作,建立一支具有良好科學文化素質、良好思想道德素質和敬業精神的高素質教師隊伍;結合全球化的時代背景和中國社會的現實變革,以馬克思主義解讀現實問題。充分發揮教育者的主體性、創造性,積極探索靈活多樣、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建立日益完善的教育機制,以增強意識形態教育的接受性,使其入耳、入腦、入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統領高校的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提高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增加大學生對于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認同感。只有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工作實現科學化、人性化,才能切實提高意識形態教育的實效性,使之發揮實際的作用??傊?,提高當前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實效性是我們迫切需要研究并解決的大問題。

2.立足社會現實,大力創新主流意識教育理論。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與西方意識形態滲透的較量與斗爭,核心就是爭奪青少年。因此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增強大學生對意識形態教育的認同感,增強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對大學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針對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理論脫離社會現實的實際,首先必須根據現實需要,實現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的創新,使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不斷豐富和發展,在此基礎上實現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的創新,使理論教育符合實際。在探討、研究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課題時,要研究社會現實問題,關注社會問題對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影響。社會問題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影響不在于社會問題本身,而在于大學生對社會問題的認識和理解,在于各種媒體對社會問題的解讀對大學生的影響,也在于教師對各種社會問題的解釋和分析。在教育過程中,必須把理論和社會現實問題密切結合,以學生關注的社會問題為核心,積極探索和創新意識形態教育。在堅持傳統的灌輸和強化方法的基礎上,突破原有的理論體系,更新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內容,并力求生動有趣、喜聞樂見,滿足大學生的心理需要,使主流意識形態教育深入人心。

3.規范網絡文化,利用網絡創新主流意識形態教育。首先,加強網絡文明建設。制定法律法規,規范網絡參與者的行為。在高??梢詫嵭猩暇W實名制,確保信息來源的可查性,以利于及時追溯到不良信息的源頭;加強網絡安全建設。開發網絡監控軟件,對有害信息進行過濾,保證網絡內容的純潔性。營造一個健康、文明、有序的網絡環境;加大對網絡文明和網絡道德的宣傳和教育力度。網絡本身發展快速,但是相應的網絡文明建設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從本質上講,網絡文明也是精神文明的一部分,必須把網絡文明的內容引入當前的高校教育中,并提高到與專業技能同等重要的地位認真學習和遵守;鼓勵大學生參與網絡社會的信息管理與研究工作,培養學生作為網絡主體的道德自律性,使他們自覺成為維護網絡秩序、建構網絡道德的積極踐行者。其次,網絡已經成為大學生的一種生活方式。因此,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必須利用網絡的技術優勢,實時把握大學生思想的動態和存在問題,規避風險,化解矛盾,有針對性的做好教育引導工作。要善于利用網絡特點進行主流意識形態的宣傳,主動傳播合乎主流意識形態的各種信息,從正面擴大影響,積極建設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網上傳播的主陣地。實現主流意識形態教育以網絡為基礎的形式、內容、手段的不斷創新和嘗試。

總之,在全球化背景和改革開放的背景下,必須高度重視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工作,充分發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陣地的作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研究和創新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全面做好大學生的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工作,提高大學生自身的政治敏感性和鑒別力,從而堅定馬克思主義信念,為將來擔負起民族振興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重任做好充分準備。

[基金項目:1.黑龍江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意識形態安全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編號:11552259;2.2010年度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之扶持共建項目“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安全視域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編號:10E089]

參考文獻:

1.韓慶祥.建構能力社會[M].廣東:廣東教育出版社,2003

2.徐曉風.高校學生意識形態教育是個系統工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1)

(作者簡介:李建萍,黑龍江科技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文化哲學和思想政治教育 黑龍江哈爾濱 150027)

(責編:紀毅)

猜你喜歡
馬克思主義大學生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馬克思主義的“破舊”與“立新”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