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沙掷m發展的三大戰略支點

2011-06-22 10:33韓永寶
經濟師 2011年6期
關鍵詞:校企合作高職院校

韓永寶

摘 要: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獲得了快速發展,占據高等教育的“半壁河山”。新形勢下,隨著對人才、生源的角逐日趨激烈,高職院校應從教學團隊、創業教育、品牌專業等三個方面培育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支點。

關鍵詞:高職院校 戰略支點 校企合作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1)06-146-02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高職教育規模獲得了較快發展,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2009年末我國高等職業院校數量達到1071所,占普通高校的46.5%,占據了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河山”。高職院校的快速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大量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有力地支持和促進了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經歷了短時期的超常規、跨越式發展之后,高職院校發展進入提升辦學質量、拓展戰略發展支點等內涵建設時期。目前,高職院校發展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對人才、生源的角逐日趨激烈,培育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支點成為高職院校贏得長期生存與發展的關鍵。

一、機遇與挑戰并存、發展與困境同在是高職院校發展必須面對的課題

自2006年國家教育部、財政部啟動“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以來,全國已有100所高職院校被列為重點建設單位,在校企合作辦學體制機制、人才培養模式、增強社會服務能力等方面積累了一些成功經驗與做法。2010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公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滿足人民群眾接受職業教育的需求,滿足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綱要指出,要健全職業教育的多渠道投入機制,完善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職業院校從教的制度。2010年8月,教育部計劃將于2010—2012年新增立項建設100所骨干高職院校。另外,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支柱產業未來的人才需求以應用型人才為主,學歷要求多為大專及以上學歷。這些都為高職教育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

同時,高職院校發展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和困境。一是生源數量不足的現象將日益凸顯,來自教育部考試中心的數據顯示,2009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比2008年減少30萬人,減幅為2.86%,2010年比2009年減少74萬人,減幅達7.25%,2010年北京市高考報名人數比2009年減少2萬人,降幅達20%。隨著計劃生育政策效果的逐步呈現,我國適齡入學人口數量仍將不斷下降,今后幾年內,高考報名人數持續下滑將是一個必然趨勢。二是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之間的差異和專業結構性矛盾將不斷升級,如何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成為高職院校發展的困境之一。中國社科院發布的數據顯示,各類高職專業就業率和薪酬存在很大差異,資源開發和測繪是2010年高職院校就業率最高的專業,法律專業就業率則最低,計算機應用、電子商務、會計電算化等是畢業半年后失業率最高的高職專業。三是區域競爭壓力較大,以北京市為例,據不完全統計,北京市2010年人口總量近2000萬人,職業院校有79所,任何一所高職院校都面臨與高職院校、普通高校之間的雙重競爭,不但要競爭生源、就業崗位,還要比辦學質量、辦學特色等。

二、戰略支點一:培育專兼結合的教學團隊

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特點決定了高職院校應建立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傾力打造專兼結合的一流教學團隊,即“系部領導班子有老總”、“專業帶頭人團隊有總工”、“骨干教師隊伍有能工巧匠”專兼結合的專業教學團隊。各專業教學團隊應從人才培養的需要出發,從各行業企業中精心挑選和吸納具有豐富的管理、技術、研發人員,與校內教師一起共同謀劃專業發展規劃、開展課程建設、實施人才培養方案等。

作為高職教育的載體,專業化的教學團隊在教師培養方面應發揮主體作用。教學團隊應向學術社團、行業協會、主流媒體融合,融入學術社團能使高職院校對區域經濟的發展擁有更多的話語權,融入行業協會能更加精準地實施人才培養定位乃至引領行業發展,溝通主流媒體能讓更多的人了解高職教育、應用高職教育。

三、戰略支點二:開展引領社會的創業教育

創業是國家所倡,2010年10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關于支持和促進就業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這是國家首次對大學生自主創業出臺的稅收優惠政策,并首次將創業優惠政策覆蓋畢業年度內在校創業的大學生,彰顯了國家對大學生進行創業教育和創業扶持的重視。創業也是時代所需,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推進,大學生就業崗位、就業方式多元化的趨勢進一步加劇,人才競爭將更加激烈,要求高校必須把培養具有創業意識、創業心理、創業能力的創新型人才放在首位,創業教育也是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必然選擇。創業也是個人發展所求,是實現個人理想目標的不錯選擇,一份調查顯示,“80后”計劃自主創業的比例高達54%{2},表現出較強的創業意愿。高職院校作為高等學校的組成部分,應搶占先機,盡快從就業教育向創業教育轉變,開展引領社會而又凸顯自身特色的創業教育。

1.重視和加強創業教育,開展創業指導。高職院校應塑造“敢于創業、允許失敗”的校園文化,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創業,要組織召開一定的創業學術會議,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和創業信心。雖然“80后”、“90后”具有較強的創業意愿,其張揚個性、表現自我、布局陳規的特征更具創業潛質,但欠缺創業信心,《全球雇員指數調研》公布的數據顯示,僅有23%的“80后”表示自己所具備的能力足夠支持創業。高職院校應將創業課程納入正常的教學體系,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技能、創業素質。要加強師資培訓與整合,形成一支政治素質較高、理論功底深厚、有一定實踐經歷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應建立創業教育和實踐的學分制,對成績優秀者給予一定的學分。

2.設立創業基金,促進大學生校園創業。高職院校應以“小額度、寬覆蓋”和“鼓勵創業、允許失敗”為原則,在國家財政撥款的基礎上,自籌經費設立一定金額的創業基金,開展豐富多彩的創業活動,訓練學生的創業素質。創業項目可以是校園內的情景模擬,也可是校園外的實訓實踐,要求具有原創性、科學性、可行性,要與學生所學的專業密切關聯。應與社會、相關企業建立廣泛的創業教育聯盟,吸納成功人士參與到創業教育中,同時為實施大學生創業教育提供切實的實踐平臺。

四、戰略支點三:打造獨具特色的品牌專業

專業建設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核心問題,是高職教育人才培養體系中的核心,是推動高職院校內涵發展、提升辦學水平、提高社會聲譽的著力點和突破口,創建品牌專業是高職院校獲得戰略競爭優勢的必然選擇。打造品牌專業,應主要抓住以下幾個方面:

1.緊密結合區域經濟發展規劃,準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要緊跟時代發展,緊密結合區域經濟發展規劃,準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要適時調整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案,強調學以致用,突出技能培養,注重道德品質和行為規范教育,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職業素養及技能,使人才培養迎合社會、企業對人才的需求。

2.積極開展橫向課題研究,不斷提升服務社會的能力與水平。主動服務于行業、企業和政府機構,開展多層次、寬領域的課題研究,為行業、企業發展乃至政府政策制定提供咨詢服務。通過社會服務的聯合,不斷擴大專業的辦學平臺,不斷拓寬專業的產學研合作領域,不斷提高專業的社會影響力。

3.組建高水平的“雙師結構”教學團隊,提高教學水平與質量。一方面,要吸收行業、政府機構內具有較高管理、技術水平的人員或業務骨干參與到專業教學中來,從社會需求的視角探討專業建設、課程建設、課堂教學等問題;另一方面,要與外部機構建立長期的教師培養合作聯盟,拓展專任教師參加社會實踐的平臺。逐步形成一支教學質量高、數量充足、隊伍穩定、校企深度融合、相互滲透的“雙師結構”教學團隊。

[本文為北京青年政治學院科學研究基金項目“北京市高職院校管理人員與專業技術人員差異化激勵研究”(項目號:MY2010017)研究成果。]

注釋:

①人民網.2010.1.12.

http://money.163.com/10/0112/17/5SRJATEV002524T6.html

②蕭昂.“80后”創業熱情最高”新民晚報,2010.5.30.

參考文獻:

1.周發明.對大學生實施創業教育的時代背景及國內外的研究與實踐[J].教育改革與管理,2007(4)

2.李軍.高職院校競爭力的戰略支點[J].學園,2010(6)

3.郭福春.品牌專業建設的實證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9)

4.史君英.高職院校品牌專業建設策略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09(6)

(作者單位:北京青年政治學院 北京 100102)

(責編:若佳)

猜你喜歡
校企合作高職院校
茶學專業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探索
“一帶一路”戰略與鹽城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思考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韓國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發展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