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企業財務信息質量影響因素的淺析

2011-06-22 10:33高軍
經濟師 2011年6期
關鍵詞:信息質量信息披露影響因素

高軍

摘要:文章從各個角度對未來財務信息質量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協調這些矛盾提出政策性建議。

關鍵詞:信息質量 信息披露 影響因素 建議

中圖分類號:F2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1)06-169-03

一、企業財務信息質量現狀

1.信息建設。隨著體制轉軌,市場化壓力的逐漸增大,企業深切體會到了信息的重要性,對信息化可以促進企業發展也基本達成共識.總體上看,認識在不斷提高,但在實際操作上的重視程度各個企業卻相差很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基礎應用的普及面較寬,重大信息工程建設相對滯后。2.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因行業、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而存在差異。3.企業上網數量逐漸增多,但是應用網絡進行交易的少。

造成企業信息化如此現狀的原因有:1.市場環境機制不健全與政府政策不完善。針對企業來說,市場環境機制沒有給予企業以引導,政府政策上沒有相應的規劃和扶持。2.企業自身的轉變能力不足。在信息化建設中,企業往往在才力、技術、資金上都沒有優勢,這一點制約了企業自身的轉變能力不足。

2.信息披露。隨著投資者關注方向的轉變,企業所披露的財務信息與投資者所需要的信息出現了較大的差距,上市公司的愿意披露程度逐漸降低,對人力資源、分部信息、公允價值、未來信息則采取不支持態度,且對企業所發生的重要事項不愿意披露。目前上市公司財務報告提供的多是歷史信息,對于難以用貨幣單位進行計量的信息未能進行反映,未能披露與企業風險和報酬相關的財務信息,未能披露企業財務信息或披露較少。投資者對財務信息的迫切需求與企業對披露財務信息的態度,導致了企業與投資者之間的供需矛盾。兩者之間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財務信息披露可能損害到企業自身利益,如企業自身商業機密的泄露、披露成本的增加、競爭地位和競爭優勢的喪失、法律糾紛等。并且,財務信息目前無法用貨幣單位進行計量,其信息質量受諸多因素的影響,致使投資者對企業披露的財務信息產生質疑。

3.信息管理。信息內容和形式過于單一,信息的流向基本是由下向上單項流動,信息系統仍多為模擬手工系統的數據處理流程,信息系統應用缺乏彈性。

二、企業財務信息質量的影響因素

影響企業財務信息質量因素主要有環境因素、投資者因素和企業因素三個方面,三者之間信息的供需關系是相互的。企業財務信息質量既受到外部環境變化的影響、投資者信息需求的影響,同時還受企業本身的影響,研究中,應將這三個方面的因素加以綜合考慮和分析。另外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披露質量也是影響企業財務信息質量重要因素。

1.環境因素分析。環境因素主要有市場的自動調節和政府宏觀調控強制性干預兩個方面。其中包括政治因素、經濟因素、社會因素、技術因素等。政治因素主要涉及世界經濟格局的改變、軍事活動對經濟的影響、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完善等;經濟因素主要考慮通貨膨脹對經濟的影響、物價調整、匯率和利率的波動等;社會因素主要考慮社會普遍的教育水平;技術因素主要考慮科技的發展水平等。這些因素的變化都將影響企業管理者對財務信息披露所做出的一系列假設條件,從而影響企業對外披露的財務信息的質量。然而,對于整個證券市場來說,外部環境變化的影響范圍是整個證券市場或某個證券市場中特定的行業,而不是某個具體企業,因此,對某個企業的財務信息質量來說,環境因素是一種系統性影響因素,可以忽略不計。

2.投資者影響因素分析。投資者因素主要考慮投資者關注企業信息的改變和投資者自身保障機制,如投資者關注企業財富和企業價值的創造,關注企業未來生存和發展能力,以及企業財務信息責任承擔等問題。這就使得企業不得不從自身長遠利益出發,滿足投資者的信息需求,披露企業財務信息。而財務信息的披露可能導致企業成本的增加,如信息收集和加工成本、信息披露成本、競爭劣勢成本和訴訟成本等。

由于以上成本的存在,企業管理當局在進行財務信息披露時會采取謹慎的態度,盡量較少披露企業的經營管理情況,這就會使企業的未來財務信息質量受到一定的影響。

3.企業影響因素分析。影響財務信息質量的企業因素包括幾個方面,首先是企業對財務信息披露的態度問題。投資者信息需求的不斷提高,使得企業披露成本增加,而企業在披露財務信息的同時,要考慮到企業自身的效益、聲譽和競爭地位等因素,需要權衡利弊,做出自發披露或少披露甚至不披露的決策,使企業自發披露和不自發披露的未來財務信息之間存在信息質量差。

三、改進企業未來財務信息質量的幾點建議

企業財務報告是解決企業財務信息質量的重要途徑,其信息質量直接決定著資本市場的有效程度和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為了協調好信息供需之間的矛盾,增強未來財務信息質量,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

1.從環境因素中的市場環境著手解決。在商品經濟下,每個企業都面臨著不同的市場環境,這都會影響和制約企業的理財行為。構成市場環境的要素主要有兩項:一是參加市場交易的生產者及消費者的數量;二是參加市場交易的商品的差異程度。一般而言,參加交易的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數量越多,競爭越大;反之,競爭越小。而參加交易的商品的差異程度越小,競爭程度越大;商品的差異程度越大,競爭程度就越小。企業所處的市場環境,通常有下列四種:完全壟斷市場。又稱“純粹壟斷市場”或“獨占市場”,是指整個行業只有一個銷售者或競爭者,它可以決定商品的供應數量和價格。這類市場實際上不存在競爭。完全競爭市場,又稱“純粹競爭市場”,是指競爭不受任何因素的阻礙和干擾,完全由買賣雙方自由競爭的市場。在這種市場上,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數量都很多,但都不能控制市場價格,只能接受現行的市場價格。不完全競爭市場。是指存在一定程度控制力的競爭市場。在這類市場上有許多商品生產者,但不同生產廠家的產品存在一定的差異(如質量、牌號等)。這樣,消費者在購買時要有所選擇,使得有些廠家(如名牌產品的生產企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影響市場。寡頭壟斷市場,這是指由少數幾家生產者控制的市場,這幾家企業通??刂圃摲N產品銷售量的70%—80%,剩下的較少部分由其他許多企業經營。企業所處的市場環境,對財務管理有著重要影響。處于完全壟斷市場上的企業,銷售一般都不成問題,價格波動也不會很大,企業的利潤穩中有升,不會產生太大的波動,因而風險較小,可利用較多的債務來籌集資金;而處于完全競爭市場上的企業,銷售價格完全由市場來決定,被市場所左右,價格容易出現上下波動,企業利潤也會出現上下波動,因而不宜過多地采用負債方式去籌集資金;處于不完全競爭市場和寡頭壟斷市場上的企業,關鍵是要使自己的產品超越其他企業的產品,創出特色,創出品牌,這就需要在研究與開發上投入大量資金,研制出新的優質產品,并做好廣告,搞好售后服務,給予優惠的信用條件等。為此,財務人員要籌集足夠的資金,用于研究與開發和產品推銷。

2.提高管理者的自身素質并使管理者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企業管理者和利益相關者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性,管理者有可能為了自身利益而損害企業和股東利益。因此,為確保企業財務信息的質量,在進一步完善相關的審計制度和法律法規的同時,應提高管理者的自身素質,使管理者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促使管理者以企業和股東利益為主,個人利益服從企業和股東利益。嚴格執行會計持證上崗制度,加強對會計人員的后續教育和法律、法規、職業道德的教育力度;提高會計人員的思想品德、職業道德和業務素質修養;同時要建立一個比較完善的考核體系。

3.企業財務信息計量應由定性化向定量化的方向發展。目前,企業財務信息主要采用文字的方式進行表述,對于信息使用者來說,定性化表述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企業財務信息應盡量采用定量化方式,即用圖表、數據、財務指標等方式進行表達,使投資者能直觀而準確地了解企業的成長能力以及企業未來生存與發展能力的相關信息。提高企業財務信息的質量首先應建立、健全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監督管理機構,從機制上防范公司管理層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具體如下:上市公司董事會應設立主要由獨立董事組成并擔任負責人的審計委員會,全面負責與公司有關的審計事宜,通過審計委員會持續檢查公司的財務信息披露和財務內部控制,保證公司采取報告過程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從而促進信息披露質量的提高;推行職務不兼容制度,減少董事會與高層管理人員的交叉任職,使董事會的職權能夠得到有效的保證;建立監事會并保證其獨立地位,提高監事會的監督功能,監事應具備法律、財務、會計等方面的專業知識或工作經驗,能夠獨立有效地行使監督權;完善內審機制,提升內審人員地位,立法保障企業內審人員的工作權,并建立企業內部審計與證券監督管理部門之間的通報機制。

4.提高信息披露質量。提高企業信息披露質量,特別是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質量,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首先,加強上市公司監督。我國對上市后的公司的監管不夠嚴格,如韓國和日本都將股票的交易量作為發行條件補充標準,這對已上市的公司來說無疑是有力的鞭策,體現優勝劣汰的原則,我國目前尚無這方面的規定。此外,東京證券交易所每年都對上市公司進行跟蹤評估,如果上市公司不再達到交易所的要求,交易所將撤銷其上市資格。我國應多借鑒這方面的經驗,加強已上市公司的督導工作。

其次,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制度。逐步在上市公司中建立和完善獨立董事制度,讓獨立董事有效履行法定的特權,諸如上市公司的重大關聯交易應由獨立董事認可,可聘請中介機構出具獨立財務顧問報告,可在股東大會召開前公開向股東征集投票權,對有關事項可發表獨立審計意見等。這樣就能在某種程度上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監督和規范企業的投資決策和經營行為,讓廣大投資者更能多一些的享有對公司各項行為的知情權,與此同時,明確獨立董事所擔當的職能責任,從而更進一步使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工作在質量上多一份保證。

再次,切實加強上市公司的外部監督審計和審計約束責任。要保證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披露質量,不僅要搞好公司內部的整治和規范,同時要加強和完善公司外部的治理結構,目前,公司外部的審計監督主要是靠會計師事務所對上市公司出具審計報告,但是就我國目前的社會現狀看,類似“瓊民源"“銀廣廈"等上市公司的造假事件,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外部就目前而言對上市公司的監督和治理是否全部有效確實令廣大公眾投資者難以信賴。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會計師事務所及相關中介機構業務的限制和利益的趨使,中介機構自身的責任感不強和對項目責任人的要求不力,一言以蔽之,即在中介機構的規范操作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危機,與此同時,外部對中介機構的監督機制不完善,出現問題后處罰的力度不足以在普遍程度上對中介機構形成足夠的制約等等因素。要妥善解決上述問題,保證中介機構對上市公司的監督質量,首先中介機構自身要本著對廣大投資者負責的態度,不斷提高自已的職業道德素質和執業水平,其次作為中介機構的行為主管約束部門(如財政部門、證管部門、行業協會等)要努力創造條件去能夠真正起到其應有的約束中介機構行為的職能作用,第三,如果一旦中介機構在履行自身職能時出現有違職業道德或失職行為的,作為管理約束部門,決不能姑息遷就,應加大處罰力度,通過外部監督機構的審計監督和加強外部中介監督機構的法律責任約束,以保證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質量。

參考文獻:

1.吳聯生.上市公司會計報告研究[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2.王雄元,嚴艷.強制性信息披露的適度問題[M].會計研究,2003

3.葛家澍.關于我國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的制定問題[M].會計研究,2001

4.吳聯生.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需求的調查分析[M].經濟研究,2000

5.英格蘭與威爾士注冊會計師協會.財務報告準則指南[M].1998

6.(英)P·喬恩特等著,盧長紅等譯,跨文化管理[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

7.(英)D·S·皮尤編,彭和平等譯,組織理論精粹[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

8.崔如波.公司治理:制度與績效,[D].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9.王躍堂,張祖國.財務報告質量評價觀及信息披露監管[J].會計研究,2001.18-22

10.劉心雨,張楚堂.如何提高上市公司信息質量的披露[J].財經論壇.2004.11

(作者單位:山西路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06)(責編:李雪)

猜你喜歡
信息質量信息披露影響因素
淺談秘書信息工作的重要性
會計信息質量對企業經營管理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