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循環經濟在農業中的應用

2011-06-22 10:33吳利春梁世治
經濟師 2011年6期
關鍵詞: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農業

吳利春 梁世治

摘 要:“三農”問題一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循環經濟在農業中的應用,無疑是一條重要途徑。文章在分析我國發展農村循環經濟的必要性的基礎上,提出了發展農村循環經濟的戰略措施。

關鍵詞:農業 循環經濟 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F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1)06-248-01

“三農”問題一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農業、農村怎么辦?而循環經濟在農業、農村中的應用,無疑是一條重要途徑。因此,應把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放在特別重要的地位,通過探索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途徑及對策,來推動“三農”問題的進一步解決,實現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一、循環經濟在農業中的應用

“循環經濟”其主要思想是:把傳統的依靠資源消耗的線性增長的經濟,轉化為依靠生態型資源循環使用的經濟。循環經濟方式倡導的是一種與環境和諧的經濟發展方式。

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是一種以追求更大經濟效益、更少資源消耗、更低環境污染為目標的先進經濟發展方式。在人口眾多、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和生態蛻變的嚴峻形勢下,對于處理好農業與資源、環境的關系,促進資源環境的永續利用,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二、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我國農業資源的利用率低,浪費嚴重。一是土地和水資源使用粗放單一,集約化程度低,產出率和使用率低,沒有充分發揮其效用。二是農作物秸稈未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在種植業產出環節,只重視農作物的籽實而忽視秸稈的利用價值。實際上,農作物的秸稈和籽實一樣,都是重要的農產品和農業資源。然而在農村一直以來卻未被重視和充分利用。一些村民用秸稈燒火做飯,燃燒的熱效率極低;有的秸稈被粉碎直接還田,肥效不佳;還有大量秸稈被拋棄在田間地頭、溝渠路邊。所有這些造成了很大浪費。三是畜禽糞便未能有效利用。在農村,畜禽養殖過程中產生的大量糞便和沖洗污水,大多沒有進行集中管理、無害化處理和科學利用,往往是分散管理、直接作肥料使用,既浪費又污染環境。

我國農業資源人均擁有量少,利用率低,浪費嚴重,必然造成農業資源的日益緊缺,而這種情況是與傳統農業發展模式有著內在聯系的。目前我國農業生產方式仍停留在粗放型經營方式上??梢哉f,傳統農業發展方式已使我國農業資源不堪負重,必須轉變發展方式,通過發展農業循環經濟來促進資源的高效利用和永續利用,以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2.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是保護農村環境,改善農村生產和生活條件的必然選擇。伴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的增長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態的破壞、環境的污染日益嚴重,農村自然也在其中,尤其是在近些年,農村比城市更為突出。目前,我國農業污染量已占到全國總污染量的1/3~1/2,不僅成為水體、土壤、大氣污染的重要來源,而且對農產品安全、人體健康乃至農村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都構成威脅。農業污染主要來源于農用化學物質污染和農業廢棄物污染。

生態環境的惡化和自然災害的頻繁發生,必然嚴重地阻礙農業的生產經營和農民的增收,農村居民的生活更會遭遇直接影響,甚至會因水、空氣等的嚴重污染危及其生存。

鑒于我國農村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發展農村循環經濟,科學利用資源,節約能源,減少污染,緩解生態壓力,遏制環境惡化,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3.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是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實現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發展農業循環經濟要求摒棄粗放式經營,根據“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的原則,實行集約化經營,增加農產品的生產品種,深化農產品加工,進行資源的綜合利用和開發、防治污染、采用高新技術和實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都能增加和拉長農業產業鏈條,帶動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升級,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從而為農民增收,走向富裕開辟出新的途徑。

4.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是應對經濟全球化挑戰,提升我國農業和食品加工業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要。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關稅壁壘的作用趨弱,而非關稅壁壘則日益凸顯。一些國家為了保護本國市場和本國利益,頻頻設置“綠色壁壘”,對農產品和加工食品的要求尤為苛刻。目前,我國農產品出口受到了發達國家“綠色貿易壁壘”嚴重限制。對此,必須高度重視,積極應對。通過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全面保護和改善環境,大力推行生態農業和清潔生產,以此不斷提高我國農產品和加工食品的品質和安全性能,使其符合資源環境方面的國際標準,增強我國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三、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戰略對策

發展農業循環經濟,事關整個國民經濟的大局和發展趨勢,是我國實施循環經濟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社會經濟發展全局,全面推動節約型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無害化、低排放、零破壞、高效益、可持續、美環境”為思路,統籌規劃農業與農村產業、農村生產與生活、農村社區建設與城鎮化發展,以推動資源節約型農業發展。以農業產業化過程的清潔生產、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和農村生活清潔消費為切入點,推動農業生產技術示范方式和組織方式的變革,構建循環型農村經濟體系。

1.樹立新型的農業循環經濟理念,制定循環農業發展規劃。傳統的發展觀,偏重于數量的增長而忽視質量的提高,偏重于經濟的發展而忽視生態效益。轉變發展觀念,就必須摒棄傳統的發展思維,轉變把增長簡單等同于發展的理念,辯證地認識經濟、生態與社會的和諧關系。樹立新型的農業循環經濟理念,在發展過程中不僅要追求經濟效益,還要追求生態效益,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同時要根據當地農業產業、資源和環境條件,因地制宜、綜合開發、合理利用,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

2.進一步完善農村各項政策和優化農村產業結構。首先,要完善農村土地政策。(1)繼續穩定土地承包政策,依法保障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的長期穩定,保護農民對承包土地的承包經營權,以安定民心,保證農民對土地的長期投入和經營。(2)通過市場配置,實現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和適度的規模經營,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3)采取嚴格的耕地保護政策,遏制耕地急劇減少的勢頭。其次,繼續推進農村稅費改革和金融體制改革,進一步減輕農民負擔。再次,進一步調整農村產業結構,使農村政策、農村產業結構與農業循環經濟發展三者之間關系一致和協調起來。

3.加強科技的研究、開發及推廣應用,為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提供技術支撐。農業循環經濟需要相關技術的支撐,沒有技術上的可行性,農業循環經濟就沒有經濟上的可行性。因此,政府應當大力支持和鼓勵在農業循環經濟科技上的研究開發推廣。如在沼氣生產技術、立體種養技術、良種培育技術、生物防治技術、無害化生產技術、秸稈綜合利用技術、農業節水技術、太陽能、風能利用技術等,建立相對完善的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的技術創新體系與技術示范推廣體系。

4.健全有關循環經濟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我國循環經濟的推進主要是以環境保護為目標的,很大程度上還是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從源頭上治理環境污染和維護生態平衡的手段,還沒有把節約資源、提高經濟效益作為基本目標。反映在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上,就有很多的遺漏和很大的局限。因此,國家應盡快制定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形成發展循環經濟的法律體系和經濟政策體系,從而給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提供一個基本的法制環境。

(作者單位:蒼南縣金鄉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蒼南縣農業局農經總站 浙江蒼南 325800)

(責編:李雪)

猜你喜歡
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淺析關于循環經濟下的旅游經濟管理
全球資源治理中的中國角色與愿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