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文化與和諧社區建設

2011-06-22 10:33申小琴
經濟師 2011年6期
關鍵詞:和諧社會

申小琴

摘 要:家庭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最基本單元,家庭的文明程度、和諧與否,在構建和諧社會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文章從家庭文化的角度,對和諧社區建設進行闡述和剖析。

關鍵詞:家庭文化 和諧社區 和諧社會

中圖分類號:B8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1)06-289-02

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奔彝ナ墙M成社會的基本細胞,它既反映和傳遞著社區的信息,又影響著社會的發展變化,因此在建設和諧社區和諧家庭以及社區文化建設中,決不能忽視每個家庭的文化建設。家庭文化是指家庭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家庭文化屬于社會科學范疇,指的是一個家庭世代承續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較為穩定的生活方式、生活作風、傳統習慣、家庭道德規范以及為人處世之道等。家庭文化是建立在家庭物質生活基礎上的家庭精神生活和倫理生活的文化體現,既包括家庭的衣、食、住、行等物質生活所體現的文化色彩,也包括文化生活、愛情生活、倫理道德等所體現的精神情操和文化色彩。主要表現形式為家庭的組建、家庭成員的關系、家庭教育、對老人的贍養、鄰里關系、家庭的飲食、環境衛生、家庭成員的服飾、家庭的設施、裝潢、家庭氣氛的營造等等。營造和諧、寬松、健康的家庭氣氛,對每個家庭成員都是很重要的。不僅使家庭充滿了生機,而且可以提高家庭的凝聚力,有利于家庭成員的身心健康。從家庭的社會功能和一些社區文化建設先進城市開展創建“十星級文明家庭”活動的實踐來看,家庭文化建設對于建設和諧社區有以下幾方面作用。

一、促進家庭發揮培養新人的基地作用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環境的好壞是影響子女成長的重要因素,重視家庭教育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然而現在家長們更加強調書本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練習,而忽略道德的教育、做人的教育和生活的教育,認為只要學習成績好就行了。其實,任何人不可能孤立于人群之外,家長要重視和關心孩子健全人格的培養,教他們要學會做人做事,待人接物,處理好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大自然的關系。通過家長們的言傳身教,引導青少年熱愛傳統文化,豐富歷史知識,拓展人文思想,培育其良好的品德修養,塑造其優秀的行為品格。家長們可通過民間文學、民間音樂、民間美術、民間舞蹈、傳統戲劇與曲藝、傳統手工技藝、民俗諺語的欣賞,來增強自己對傳統文化的感知與興趣;通過家庭熏陶,進一步促進教育觀念的轉變和親子關系的調適,從而增強家庭對青少年傳統文化教育的效果。社會上許多失足青少年的違法犯罪都與他們的家庭教育有著直接的聯系。

家長在教育子女時,必須掌握教育方法,一要注重給子女指明學習榜樣的教育方法,引導他們把英雄、模范、先進人物的優良品質轉化為自己的精神養分,進行自我激勵;二要施以揚長避短的教育方法,對子女表現好的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對錯誤的言行要進行正面引導,切忌用否定性,傷害積極性、自尊性的批評;三要啟發孩子潛能的教育方法,如教育孩子思考問題,鼓勵孩子提出各種問題,引導孩子開動腦筋尋找答案,要善于發現孩子思想行為上的閃光點,讓他們自己發光,照耀前進的道路。此外,家長們應該積極參加家長學校的活動,聽聽講座,與同齡孩子的家長交流切磋教子經驗,這對提高教育子女的水平很有益處。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的三大教育支柱之一,家庭教育有著學校、社會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不僅直接影響孩子的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和家庭幸福,也關系到整個社會,關系到國家,民族的興旺發達。因此,每一個為人父母者,都應當責無旁貸、義不容辭地把教育子女作為自己的神圣天職。

事實證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需要素質較高的家庭和家庭成員的培養,而家庭文化建設就是以提高人的基本素質入手,通過寓教于樂、潛移默化的家庭文化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盡可能地使每個家庭都能培養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質和時代精神風貌的新人。

二、打造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家庭文化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的著眼點,是人的素質的整體提高。家庭文化建設活動的開展能夠從多方面滿足不同文化層次居民的精神需求,達到自我發展、自我提高、自我約束,從而達到家風積極向上帶動社會風氣的好轉,優化社會環境的目的。一是創新載體、豐富形式。針對年輕的上班族早出晚歸,工作壓力大,無暇顧及、參加社區活動,但熱衷于網上交流的特點,注重發揮網絡優勢,讓居民在活動中開眼界、長見識,給人以滋養,給人以知識,給人以境界。充分發揮社區資源優勢,有針對性地開設書法、繪畫、手工制作等學習班,定期開班授課,從而達到居民間相互交流、相互提高的目的,不斷提升家庭成員素質和文明程度。同時,注重抓好結合,擴大家庭文化建設影響力。把家庭特色文化年活動與社區建設各項工作相結合,從而促進社區各項工作協調發展,是擴大家庭文化建設的影響力的有效途徑,活動中注重三個結合,即與未成年人教育相結合、與廉政文化建設相結合、與文體工作相結合,吸引廣大家庭積極參與,達到在參與中進行自我教育的目的。二是推進家庭美德建設。家庭美德建設是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1996年,全國婦聯與中宣部等18個部委啟動了全國五好文明家庭創建活動,成為群眾精神文明建設的品牌活動。2000年全國婦聯在全國實施了促進社會文明進步的家庭文明工程,促進家庭美德建設與各地文明建設相結合,奏響了時代的強音。在城市,以建設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城市為契機,大力開展學習型家庭創建活動,提升了家庭成員的綜合素質,滿足了現代家庭發展的需要;在農村,與美化生活環境、創建綠色家園相結合,深入開展“美德在農家”活動,豐富了農村家庭文化生活,改善了農村家庭生態和生活環境;從黨風廉政建設的大局出發,以構筑家庭反腐倡廉的牢固防線為目標,深入開展家庭助廉教育工作,大力推進家庭廉政文化建設,增強了廣大婦女和家庭的反腐倡廉意識;著力開展了“平安家庭”創建工作,積極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促進了社會的安定團結;為加強未成年人在家庭中的思想道德建設,發動廣大家庭踴躍參與“爭做合格家長、培養合格人才”的“雙合格”活動,切實承擔起指導和推進家庭教育的重任;針對城鄉家庭求健康、求美好、求歡樂的實際,開展了億萬婦女健身和中國家庭文化節活動,提高了婦女的身體素質,努力滿足婦女精神文化需求;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積極開展建設“綠色家庭”和節約型家庭,向廣大家庭普及環境知識,傳播環保理念,帶動更多的家庭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出貢獻。這些活動,富有時代特點,符合家庭需求,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的贊譽,廣大家庭的歡迎,社會各界的認同,使家庭美德建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有力地促進了精神文明建設。

三、以家庭文化推動和諧社區建設

家庭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工程,也是一項十分有意義的工作。因此,各級組織和社區工作者都應該給予充分的重視。在具體操作上,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大力宣傳和樹立“形象家庭”以及身邊具有時代特色的新型家庭。以前,筆者所在的油田社區曾開展過評選“文明樓棟”、“文明社區”、“文明家庭”等活動,但是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模式化、單一化等現象。在新的歷史時期,家庭文化建設應該在傳承過去一些好的做法的基礎上,注意發現、培養樹立具有時代特色的新型家庭。如遵紀守法式的個體戶家庭、熱愛生活式的退休職工家庭,勇于攻關的知識分子家庭,開拓市場的干部家庭等。

2.積極倡導文明、健康的科學生活方式。一個家庭的文明程度與其每個成員的思想政治水平、科學知識、文化修養等有密切的關系。倡導新的生活方式,必須注意引導家庭成員養成崇尚科學。各級組織社區工作者應“主動做好意識形態工作,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有力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的影響”。只有具備多方面知識的家庭成員,才能適應現代生活的需要。

3.堅持從實際出發,不斷創新文化建設內客。我們在開展家庭文化建設活動中,要在“創新”上下功夫,結合實際開展一些適合不同家庭特點健康向上、生動活潑的小型多樣的文體娛樂活動。如書法、美術、街舞、工藝品制作、攝影、彈唱、旅游、放風箏、太極拳等形式,豐富家庭文化生活,提高家庭生活整體水平。

各級政府組織和社區工作者,在抓家庭文化過程中,應該著力創造良好的家庭文化建設外部環境,結合社區實際和社區居住人群的特點,建設一些類似生態園、文化活動廣場等,利用社區板、墻報等宣傳櫥窗,大力宣傳各種文化知識和好人好事、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同時完善各種文體協會,建立順暢的文化活動機制。盡可能地解決一些文化活動器材,保證定期有活動、有組織。每項活動有骨干牽頭、有器材、有場地。定期開展比賽和評比活動,將家庭文化活動逐步引向深入。抓好家庭文化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必須從實際出發,在務實中求創新,在堅持中見成效。只有這樣才能逐步提高社區居民的文化品位,促進全社會精神文明建設向前發展,使和諧文化成為全體人民團結進步的重要精神支撐。

(作者單位:中原油田第一社區管理中心 河南濮陽 457001)

(責編:若佳)

猜你喜歡
和諧社會
向弱勢群體伸出援手暖民心
論管仲的利益觀對于構建和諧社會的啟示
馬克思主義信仰在構建中國和諧社會中的意義
群眾文化在和諧社會建構中的作用與發展策略分析
加強基層文化建設滿足群眾文化生活需求
引領群眾文化建設,走向和諧社會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