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助學貸款現狀與大學生誠信教育

2011-06-22 10:33王媛
經濟師 2011年6期
關鍵詞:誠信教育途徑

王媛

摘 要:文章分析了開展國家助學貸款過程中貸款學生存在的“誠信”問題,提出了加強誠信教育是促進助學貸款順利進行的有效途徑。同時指出,大學生不按時還貸款已嚴重制約了高校國家助學貸款的發展。

關鍵詞:助學貸款 誠信教育 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1)06-091-02

國家助學貸款是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國高校資助政策體系,加大對高校經濟困難生的資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項措施,也是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的保障,對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國家助學貸款制度從1999年開始試行,2000年全國開始推行,但是在2003年由于貸款學生的違約率超過了20%,所以商業銀行暫停了助學貸款項目。針對這些問題,2004年國家教育部等部門提出了《關于進一步完善國家助學貸款工作的若干意見》,全面改進和完善了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然而,根據相關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已畢業大學生的還貸款率太低,出現了信用危機,已使得這項政策的執行面臨困境?!罢\信”已成為當前制約國家助學貸款健康發展的關鍵性問題。

誠信就是誠實守信,言而有信。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自古以來誠信就作為人們的行為準則。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派,就是推崇以誠信作為人的道德標準。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信用已成為規范和約束現代社會經濟活動的重要標準,誠信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和進步的重要力量。當代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力軍,他們的道德品質直接影響著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因此,當代大學生的誠信道德顯得尤為重要,并且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

一、目前大學生助學貸款的現狀及主要問題

目前大部分學生貸款還未進入償還本金的階段,只需要按照合同約定按時支付貸款利息,但是仍然有很多的學生違約。另外,在申請國家助學貸款過程中,有不少學生使用虛假的家庭貧困證明,以達到取得國家助學貸款或其他資助方式的目的。由于城市生活水平的差異,各個區域對貧困認定標準不一致,給高校認定貧困學生造成困難。同時,許多貸款學生在畢業前與銀行簽訂的還款確認書中,留存的電話不屬實,畢業后去向填寫不正確。這些都導致無法與貸款學生及時聯系和催繳貸款,給學校辦學、銀行借貸,乃至整個社會的信譽都帶來不良影響。

以拖欠學雜費為由等待助學貸款的發放。目前,高校存在著學生無故拖欠學雜費的現象,這嚴重影響了學校的發展和建設。在拖欠學費的學生中,有的并非真的家庭困難,他們一邊打著手機、玩著電腦,穿著名牌,一邊又稱沒錢交各種學費;有的學生看見別人不交,認為自己交了會“吃虧”,也加入了“跟風者”的行列。

二、原因分析

1.社會環境的影響。當今社會的確出現了許多不誠信的現象,大學生是社會中的一個群體,會受到社會中各種現象的影響。社會上的生產經營者欺騙消費者,以次充好、以假當真,使用過期作廢或者損害消費者身體健康的假材料,不惜以損害消費者的利益為代價獲取暴利;社會上誠信文化的缺失,文化市場盜版迭出,屢禁不止;學術界的學術腐敗,尤其是守信者得不到相應鼓勵和收益,不講信用的人在某種程度上、某些范圍內成了受益者。社會環境的不良影響,社會上諸多不誠信的現象,對大學生造成了極壞的負面影響,使他們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受到影響,為了自己的利益去投機取巧,失信于人,而且失信懲罰機制的不完善和社會信用評估體系的不健全使失信者不能得到相應制裁,助長了大學生淡漠誠信的心理。

2.大學生自身的原因。目前校園里的大學生不明確自己扮演的角色,習慣了自己被寵愛的生活,忽視了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不知道自己作為學生的責任所在,缺乏對學習認真的態度,以至于出現荒廢學業,上網、談戀愛成風的情況。一些大學生當發現自己作出錯誤的行為后,不能勇敢地面對,積極地承擔自己行為的后果,而是極力推卸和隱瞞。還有許多大學生認為各種證書、文憑等才是最主要的,因為考試分數直接與評優、評獎學金等直接掛鉤,使大學生表現出來重物質利益、經濟利益,而忽視了誠信在內的許多道德原則。很多大學生都是到了大學才獨立生活,生活經歷也都是學校與家庭之間,他們對于現實社會很難全面的理解與認識,缺乏理性的思維與分析選擇能力,缺乏對誠信危害性的認識,所以很容易受到社會各方面不良思想的影響。尤其是生活中的一些誠信者失利,失信者得利的反面事例,再加上學業與就業的壓力,使得他們感到無所適從,甚至將一些社會消極現象當作社會本質,形成錯誤的誠信觀,從而導致他們失去誠信觀念,作出與道德規范相背離的行為。雖然有的同學也能認識到誠信道德的重要性,說起誠信也是頭頭是道,但到實際的學習生活中,關系到自己的利益時,便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言行不一致,這主要是大學生自身的意志力差。

三、應采取的對策

1.建立嚴格的風險防范程序。貸前,學生戶口所在地的相關部門應仔細調查申請助學貸款學生家庭的經濟狀況,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貸中,學校應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并將學習不努力,有記過處分及退學等情況的學生及時通知經辦銀行;貸后,加強畢業生還款追蹤工作,建立完整的信用體系。

2.建立獎懲制度。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闭\信需要教育和培養,但也需要一套監督與制約的體系,從制度上對大學生的行為進行規范。對誠實守信者進行鼓勵與獎勵,實現榮譽的驅動效應,促使誠實守信落實到實實在在的行動上;另一方面,應該加大對不誠信大學生的懲罰力度,對周圍的同學也產生威懾的作用,使大學生遠離失信,固守誠實守信的道德底線,逐漸地由他律轉變為自律,加強大學生的責任意識。對于違約學生,通過網絡、報紙等公共媒體對其進行曝光,并記錄,在銀行的個人征信系統中,各商業銀行將不再為其辦理其他種類的貸款。

3.建立學生誠信檔案。在學生入校后,可以鼓勵學生簽定誠信保證書,同時為每位學生建立個人誠信檔案,主要記錄學生的在校情況,如學生的圖書借閱及歸還、考試信用度、學費繳納、助學貸款等信用情況,每學期由各個相關部門填寫學生的信用記錄卡,對學生的在校情況進行全方位的記錄,并對每位學生的信用情況進行信用等級評價??梢詫⑿庞玫燃壛腥雽W生的綜合測評當中,信用等級與學生的評獎評優、助學貸款、獎學金、保送、選拔學生干部、推薦入黨等相掛鉤,加強相互監督,通過網絡等方式進行公布,并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引起學生的高度重視,重視自己的一言一行,自覺地遵守誠信道德。

4.加強學習教育。學校應將大學生誠信教育納入學校的德育教育體系中,落實到學校教育的各個環節中,貫穿從學生進入學校到學生畢業離校。從基礎課程到專業課程,從學生的日常行為到參加各項活動等,都要把誠信融入教育過程當中,讓誠信的意識滲透到教學的方方面面,滲透到學校校園的每一個角落。

5.擴大助學貸款的種類。將生源地助學貸款與國家助學貸款結合起來共同為貧困學生提供資助,由于借款學生家庭住址較為穩定,屬地金融機構比較了解承貸人的經濟狀況及還貸能力,貸前調查的資料真實,減少了貸款考察的失誤,這樣可以使更多貧困學生得到資助。

6.營造誠信校園。大部分大學生都是進入大學才開始了獨立的生活,他們性格與道德品質的發展都會受到校園環境和周圍老師同學的影響。所以每一個大學生在校園里都充當了兩個角色,一個是受教育者,另外一個是教育者。我們應該充分發揮學生自育的作用,在校園里營造一種“講誠信光榮,不講誠信可恥,講誠信得益,不講誠信受損”的校園氛圍,使誠信深得每一位同學的內心,在潛移默化中使同學們受到教育。在校園里廣泛開展以誠信為主題的班會、報告、講座、征文比賽等,讓同學們積極參加,營造出良好的校園誠信環境與氛圍。引導得到獎學金、助學貸款的學生回報社會,提高他們的感恩意識,灌輸更多的誠信觀念。

國家助學貸款新機制是一項關乎千百萬莘莘學子命運前途的大事,也是國家一項嶄新的事業,需要政府、學校和銀行共同努力不斷探索,解決困難學生上學問題。廣大學生要加強自身修養,誠信為本,在經濟困難的情況下,合理使用助學貸款,并按照合同的要求,積極還貸,使國家助學貸款新機制能夠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星,譽方,趙大煒.基于“一中心四機制”的大學生助學體系[J].西北師大學報,2005(4):12~13

2.曹洪彬.我國助學貸款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5

3.陸曉霞.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研究[D].鄭州大學,2004

4.陳志軍.我國國家助學貸款功能缺失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4

5.湯佳棋.我國國家助學貸款運行中的問題分析及其對策[D].上海交通大學,2005

6.王路,李大健.國家助學貸款可持續發展的思考[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4(1):22~23

7.杜林.我國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研究——以寧波大學為例[D].同濟大學,2006

8.胡小坤.高等學校國家助學貸款制度的完善與制度創新——高校國家助學貸款機制設置與制度創新研究之三[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5(5)

(作者單位:中北大學 山西太原 030051)

(責編:若佳)

猜你喜歡
誠信教育途徑
構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徑
減少運算量的途徑
高校誠信教育及誠信體制建設研究
醫?;稹翱沙掷m”的三條途徑
淺談化學教學中德育思想的滲透
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誠信教育中的困境
淺談高職大學生考試誠信的養成教育
分級診療有三個可行途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