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課文思考點及其操作術

2011-11-13 10:31徐英
中國教育科研論壇 2011年10期
關鍵詞:自然段重點課文

徐英

學思結合是漢語文學習的傳統經驗。葉老對此是非常重視的。他說: “多年來我一直認為,語文課的主要任務是訓練思維,訓練語言,而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為兒童打下基礎極為重要?!保ā度~圣陶散文乙集》)又說:“語言與思維密切相關,語言說得好在于思維的正確。因此,鍛煉思維極其重要?!保ㄈ~圣陶《中國教育報》1984年2月2日)而現實的語文課堂教學卻忽視思維訓練:目標不明,力度不夠,缺乏序列,學生思維負擔過輕,創造精神以及創造意識萎靡。我們認為,在語文教學中思維訓練沒有序列,不成體系,是造成上述現象的主要因素。比如說教材的編排,課后的“思考與練習”是站在理解文本內容,學習語言的角度而提出的,思維訓練成為點綴。思維訓練沒有目標,階段性不明,無組織的分散,猶如散兵余勇單打獨斗,形不成威力。思維支配語言,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這種思維與語言訓練不規范的做法,導致語文教學中的思維訓練可有可無,沒有章法,深一腳淺一腳的,自然造成思維訓練的低靡。如何運用葉老的教育思想,繼承傳統的學習經驗,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尤其是創造性思維,發展語言,落實新課改的精神呢?我們的做法是在每課的教學中找尋“思考點”,備課時想到思維,上課時落實思維訓練。

1什么是思考點

課文是作者思維的產物,學生學習課文,不光學習語言,還要接觸作者的思維方式,日久浸潤,就會化為自己的東西。這是語文學科的鮮明特色。這個“浸潤”雖需要反復的歷練,而如果有高明教師的及時點化,就會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并被運用,形成能力,乃至個人的智慧。

一篇課文綜合地反映了作者的思維特性,諸如思維方式、品質、習慣等。怎樣學習作者的思維,重點學哪一個方面,是有所講究的,是要講究策略的。我們把學習過程中的更具有思考價值的內容,有利于思維與語言同步發展的地方,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句段,乃至篇章,稱為“思考點”。舉一個例子?!杜郎交⒌哪_》(葉圣陶)課文第二自然段寫爬山虎的葉子,這一段寫得層次清楚,生動傳神,是誦讀的要點。課文的第三、四自然段寫爬山虎的腳,寫得細致入微,用語確切樸實。相比之下,無論是從作者的寫作目的,還是教材編寫的意圖來看,第三、四自然段是重點,有更高的學習價值,對培養學生思維的細密性有不可估量的價值。教學時就要緊緊地抓住它,引導學生研讀它,熟讀精思,咀嚼品味,學習語言,發展思維。因此,像第三、四自然段的內容就是我們所說的思考點。它是文章的精華,是文眼,是點睛之筆,是神來之筆。

思考點與文本的特點,以及教學的目標、重點、難點有聯系,也有區別。思考點帶有鮮明的思維特色,把思維訓練作為教學的目標之一;它的內涵要比重點、難點等豐富一些,雖然思考點有時來源于重點、難點等方面。如《落花生》的教學。教學重點可為“議花生”部分;教學難點可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边@篇課文的特點是條理清楚,主次分明,語言淺顯,寓意深刻。綜合考慮,思考點可為:重點指導學生誦讀議花生部分,發展他們思維的深刻性以及聯想能力。

2怎樣確定思考點

思考是掌握知識的中心環節,學生要學好語文,必須通過積極的思考活動。思考點看似神秘,其實很簡單。只要心中有思維訓練,有學段教學要求,有編寫意圖,就不難確定思考點。

2.1把握編寫意圖,確定思考點。如《珍貴的教科書》(人教版義務教材第六冊第二單元)的教學。全文圍繞“教科書”,按照“渴望得到教科書——去印刷所取書——保護教科書”。

教科書激勵“我”前進”的順序敘述的。指導學生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是編寫意圖之一。因而要在引導學生理清課文脈絡上下一番功夫,以培養學生思維的條理性。

教學的大體思路是:初讀,想想課文大體內容;研讀,想想課文寫了哪幾個方面的內容,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重點內容是哪一部分;美讀,感悟寓意,練習。

2.2以教學重點為思考點。如《趵突泉》(老舍)。課文第4自然段寫小泉的特征。老舍先生觀察仔細,用語樸實,想象也豐富,是學習的重點內容??勺鳛樗伎键c。設計如下:

【思考點】研讀課文第4自然段,感悟寫法,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及想象能力。

【操作術】①默讀第4自然段,思考:泉水從小泉眼冒出有哪幾種姿態?從中可以看出小泉眼的怎樣特點?②誦讀體悟:作者是怎樣寫小泉眼的?把有關的句子找出來反復讀讀,仔細品味。③有感情地朗讀。

2.3以教學難點為思考點。如《回聲》?;芈曅纬傻脑?,雖不要求學生掌握,但也應該結合課文的學習,讓學生有所了解。這是個難點,可以此為思考點,訓練學生勤于思考的習慣。具體操作如下;①默讀課文第3-5自然段,思考:小青蛙問媽媽,媽媽是怎樣做的,是怎樣說的?請找出每一段話的重點句。如第5自然段:波紋——碰——蕩——返。通過對重點詞語的理解,弄懂回聲的形成。②說一說自己在生活中所碰到的回聲現象。③指導朗讀,加深理解回聲形成的原因。

2.4以課文特點為思考點。如《落花生》。課文條理清楚,主次分明,于淺顯的語言中寄寓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小學生由于閱歷淺顯,很難理解透徹作者所說的“人生哲理”。這是少年兒童的能力所決定的。好多教例表明,把教學時間花在理解哲理上,是事倍功半的。怎么辦呢?可以用欲擒故縱之術,把理清課文條理,分清主次作為思考點,學習作者思考的方法,表達方法。具體設計如下:

①默讀課文,思考課文的順序,并填空。

種花生——()——( )——( )

②再讀課文,同組討論課文的主次。

③指導學生學習主要內容——議花生。

默讀,思考:①花生的好處很多,它最可貴的地方是什么?②父親將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在哪一點上贊美了花生?

聯系生活實例,淡淡對“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p>

模仿練筆:以《蠟筆》或《粉筆》為題,寫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

3確定思考點的原則

3.1學思結合。這是確定思考點的基本原則。不能脫離語言訓練而單純地搞思維訓練。教育家蔣仲仁指出:“發展語言和發展思維緊密聯系的原則是語文教學的首要的基本原則?!边@就要求我們教師備課時想到思維,上課時不忽略思維,把思維訓練寓于語言訓練之中。如低年級“飛”字的教學。出示字形后,可啟發學生想想“飛”字像什么(運用奇特聯想法識字)。有的學生會想到“飛”像小鳥展開翅膀在飛?!帮w”是象形字,確實像飛翔的鳥。最后,可編成口訣:“橫折彎鉤是鳥身,一撇一點是翅膀?!?/p>

3.2遵循少年兒童的思維特點。小學低年級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高年級學生抽象思維迅速發展,中年級學生則處于兩者的過渡時期。選定思考點,要充分考慮他們的年齡特征。如低年級,要以能充分發展學生的具體形象思維的內容為思考點;高年級適當以能充分發展抽象思維的內容為思考點。

3.3激發情感,促進思考。情感是思考活動的動力。思考點及其操作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得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煥發學生學習的熱情。皮亞杰在《兒童的心理發展》一書中指出:“在整個兒童時期和青春時期,情感生活和理智生活總是平行一致的?!薄扒楦惺沟没顒泳哂袃r值并給予他們力量?!薄爸橇榍楦刑峁┦侄尾⒚鞔_其目的?!逼喗苤该髁饲楦信c理智相互作用的關系。為此,我們列出了情感、智力、語言發展的相互關系。

注:文中所提到的課文均是人教版義務教材

猜你喜歡
自然段重點課文
秋天
存在感
端午節的來歷
背課文
美麗的秋天
單品推薦“抓住重點,改頭換面”
所謂“重點中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