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美術教學中個別教育的策略

2011-11-13 10:31關世兵
中國教育科研論壇 2011年10期
關鍵詞:策略

關世兵

【摘 要】 個別教育是注重個性發展的廣義上的教育;他不僅是一種教育實踐活動,而且是一種教育思想和信念。實施個別教育的前提是教師對學生個性發展特點的全面、深入了解。個別教育的對象包括全體學生,旨在促進每個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最大限度地發揮每個學生的個性潛能和發展個性。

【關鍵詞】 中學美術教學 現代教育觀 個別教育 策略

現代教育觀認為:“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完整的人?!爆F代教育關注人的精神、個性和感受,在崇尚個性發展,以人為本的新時代,教育的目的和功能是幫助學生個人的潛力得到更大的發展。而長期以來,雖然理論上充分認識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對其學習的影響,但實踐上卻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F代教育是不強調學生“一致性”的,現代教育更大限度地發揮其寬容性:給學生一些權利,讓他們自己去選擇;給學生一個平臺,讓他們自己去鍛煉;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找答案;給學生一點困難,讓人們自己去解決;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向前走。

美術教育是培養人的素質,開發人的潛能的最有效手段,它獨特的優勢,就是可以發展學生的藝術個性,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然而,縱觀當前中學美術教學,學生的藝術個性和創造潛能尚未得到應有的重視,主要表現在教學過分強調統一:統一的教學目標,統一的教學內容,統一的教學方式,統一的教學評價,忽視學生的個體需求和個性差異,忽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個性化研究,很大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藝術個性和創新潛能。我校申報了有關“因人施教”的個別教育的科研課題,形成了“因人施教”的科研氛圍,給個別教育科研工作帶來了更新的使命。中學美術教學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下,大部分教學時間集中在課堂上,因此,筆者在中學美術課堂教學中進行了個別教學的實施策略研究,使學生的美術學習成為一個動態的充滿靈氣的個性活動,每個學生都是作為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參與學習過程的始終。

遵循個別教育的充分性原則、平等性原則、差異性原則和發展性原則,在中學美術課堂教學實施以下發展策略:

1鼓勵成功

由于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響,每個學生的基礎都是不相同的,每一個學生的智能也是各不相同的,“物盡其用,人盡其才”,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發展和成功的潛能,因而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最有效方法就在于鼓勵每一個學生的自信心,學生在學習中的每一步都應視為是成功的。教師應幫助學生樹立“我是最好的”觀念,引導學生不斷走向成功。

1.1目標性的培養。對于學生而言,學業成就代表了他所有的人生成就,也就是說,在他的學習過程中,常以完成每一個短期的學習目標為階梯,努力調動內外因素,循序漸進,逐步達到以優秀為視點的中長期成就目標。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學生要付出艱辛的勞動,會有新奇,也會有迷茫,有興奮,也有頹廢,多變性伴隨著學生的學習。教師的作用就是幫助他確定學習目標和成就目標。

1.1.1確定一節課的成就目標。每一次美術學習過程就是完成一個學習目標的過程,所以,教師要在每一次作業之前或之中向學生傳遞目標信息,以便他能把握和理解學習目標和任務,這有利于培養他積極的心理感覺。例如:在校園景物寫生課上,即向學生表述了本次學習的目標:感受校園景物中的線,以表現性線描的手法表現地平線、建筑、樹枝、電線、路燈等等,這些線是有生命有個性的。這些線可以是用各種工具材料來表現,如鉛筆、碳筆、水筆、粉筆、麥克筆、熒光筆等。這使學生明確了任務,產生了表現欲望,為達到目標作了預期的心理明示,推動了目標的完成。

1.1.2確定一個單元的成就目標。成就目標以短期的學習目標為基礎,所以,在某個階段之前也要向學生明示目標。在《簡捷地捕捉物象的方法——線描寫生》這一單元前,向學生明示的目標為:了解繪畫作品中線的運用,感受和掌握繪畫作品中線的藝術品質,提高對線描繪畫作品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勇于嘗試運用線描方法進行寫生練習,充分展現每個人的造型表現力。在表現性線描寫生時心理暗示為:挑戰馬蒂斯,也就是說本階段的參照人物為馬蒂斯。在表現性線描寫生前對馬蒂斯作品進行了賞析。據此,在肯定學生在線造型上已獲得的經驗的同時,啟發獨特的感受,鼓勵大膽表現。在七年級學生校園景物寫生中,由第一次的小心翼翼到后來的大膽體驗,證明了自己的能力,體驗了成功的歡樂,由此,走向了良性循環,肯定自我。

1.1.3確定一個學期的成就目標。中學美術新課程標準中對繪畫模塊的成就標準中要求學生通過“繪畫”模塊的學習,能夠:積極參與繪畫造型活動,靈活地運用材料,選擇適合自己的繪畫語言和相關技法,創作一件以上的繪畫作品,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每學期在第一節繪畫課上就明確目標,要求學生成就大師之夢:每位學生一學期出一件自己滿意并珍藏的作品,出一件在學校展出或參加各級比賽的作品;每個班要求在學校進行一次個性畫展,并且評出最佳個性畫展班集體。

1.1.4確定長期的成就目標。美術教育為社會培養有美術感知能力的高素質的人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目標;美術教育的目標還包括培養立志美術的專門人才。高成就動機的堅忍不拔、努力攀登、追求卓越的精神,對學生美術創作技能的提高起著潛移默化的促進作用。經過幾個單元的訓練,部分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更深厚,更廣泛,明確了一定的創作技能的掌握是高素質社會人群的必備素質。

1.2自信心的培養。自信心是相信自己成功,成才的心理素質,是對自身能力的科學評價。高成就動機與強自信心成正比關系發展。中學生由于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閱歷的增加,審美能力迅速提高,相比小學時顯得“眼高手低”了,因此在美術創作上有點縮手縮腳,表現得不自信。

1.2.1通過美術作業評價培養自信心。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你在任何時候也不要給學生打不及格的分數?!本兔佬g作業評價,這句話有一定的可行性。對表現性線描臨摹和寫生兩次作業的分析,發現學生臨摹水平普遍有所進步,但創作能力還停留在小學的水平上,因此應該對學生作業進行鼓勵性評價。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1.2.2從行為角度培養自信心。美國的心理學家詹姆斯說過:“人最本質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通過學校及社會各級的美術作品評展滿足學生的這種心理需要,是培養學生自信心的方法之一。在教室里選擇一次作業中的優秀作品進行展示;一個班或者幾個平行班級的優秀作品展示;以及參加全國、省、市、區及學校的美術作品比賽,使學生的作品不斷地被肯定。鼓勵學生把自己的作品向他人展示,激勵學生進一步相信自己的能力,并做出積極反應,從而表現出“有為”的“成就感”反應模式。

2情感溝通策略

師生間建立一種更密切和諧的新穎關系,有利于個別教學的有效實施?!坝H其師”然后能“信其道”,隨著溝通的加深,情感的交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然而然地調動起來。

中學美術鑒賞教學,往往是在學生個體身上發生的,以個體活動形式完成的學習活動。課堂教學中強調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學生與生活情境之間的對話,有效的認知過程是主觀通過多向互動的情境化學習而形成的。所以,美術鑒賞提倡對話,通過“情境化”學習的情感溝通,相互交流,相互爭辯和討論,在合作與對話中實現審美能力的建構。

2.1與教師引導之間的對話。與教師引導之間的對話可以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美術課堂教學中來。學生把握美術學科的表現能力,實際上最佳方式是通過一種教師與學生語言的對話就可以解決。

如在八年級上冊《多彩的風景》課中,貫穿了不同美術作品對自然風景的表現語言和表現形式,內容涉及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不同美感;以造型為主的表現形式;以色彩為主的表現形式;中國傳統山水和歐美風景畫的表現形式等。在學生的把握上不是傳統教學中的灌輸形式,而是依據學生的心理順序,將學科要素與概念打亂,由教師組織學生在不同的文化情境中,產生一種對話與溝通的學習方式。使學生主動地獲得美術學科能力,讓學生在一種思考中自己學會學習的心理認知過程。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語言傳達溝通的過程中,只要能夠在幾個局部適時地提示學生,就能喚起學生心理上的共鳴,對美的感動。這其中有他們過去的經驗,又有對新知識探究的興趣,這樣的對話和溝通能夠使他們自己主動地獲得想要得到的結果。

2.2與同伴觀點之間的對話。在美術鑒賞教學中創造機會,盡可能多地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審美見解,給予更多與同學討論的機會,在思維沖突中建構理解,在吸納相左觀點中完善理解。

如在七年級上冊第三課中欣賞梵高的《向日葵》系列作品時,在我簡單的導入之后,便讓學生比較這幾張作品的異同。下面是與同學間的對話:“它們的色調不同,有黃色調、紅色調、綠色調等?!薄八鼈兊墓P觸相同,都很豪放、粗獷,像燃燒的火?!薄坝蒙己荃r艷強烈?!?“這幾幅作品都反映了梵高超前的藝術境界以及對藝術充滿熱情、執著?!睂W生的評述都很生動、準確,也很感人,每個學生交流了自己個性化的觀點。學生由淺入深地把握作品,集體地參與,使學生實現了自我與作品的心靈交流,每個人的看法都是有鮮活生命力的,因為這不是別人強加給自己的,而是植根于自己內心深處的。

2.3與生活情境之間的對話。生活經驗——審美活動的原動力,學生的審美經驗形成是建立在學生生活層面上的,我們不能要求學生發表超越他們生活的所謂高深的觀點和言論。而每個學生的生活經驗又是不同的,欣賞依賴他們的生活,從生活出發,去尋求對藝術作品的解讀與理解,他們在各自層面上對外部信息做主動的選擇和加工,這意味著他們對藝術作品的解讀與理解也存在著個別的差異。

在《多彩的風景》中以色彩為主的造型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我安排了下列活動:活動一:讓學生走進大自然的懷抱,閉上眼睛,深深地吮吸大自然的氣息;師生對話:你聞到了什么?活動二:交流有關春夏秋冬的風景,城市每個精彩的風景……活動三:感受藝術家們從不同角度,以不同的形式對大自然的贊美?;顒铀模航Y合自己的觀察與發現,大膽的想象和聯想,引發自己大自然的感受等等。分小組進行繪畫創造,除正常的美術工具和材料之外,還可以就地取材,采集各種樹葉、石子、小草、小樹枝、野花等在畫紙上拼貼出美麗的風景,重在用色彩的語言表達自己對大自然的感受。學生的審美理解是基于生活現實基礎上的,審美能力形成、發展是依賴于生活經驗的一種重新建構過程。FD教育最本質的含義是“人”的教育,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尊重學生的個性,以學生學思想正逐步全面發展為本,培養學生學習的和創造的興趣,奠定學生終身學習的心理及情感基礎。個別教育已經把美術課堂變得活躍起來,從前的被動學習者已經從不愛學習美術變為了喜歡學美術、主動學美術,這種變化的背后體現著個別教育的成功性和必要性,它已經作為一種新的教被大家所接受。發展個別教育就像一把鑰匙,它既能幫助教師更好的開展教學;又能幫助學生解決在美術課上因個性差異所帶來的問題。個別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思想正逐步被大家接受,它將成為當今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趨勢。

參考文獻

1盧家楣.《學習心理學與教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皮連生.《智育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3朱慕菊.《走進新課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常銳倫等著.《中學美術教學》

5嚴抒勤.《中小學美術綜合課程研究綜述—調制中的雞尾酒》.江

蘇教育出版社,2005

6《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

版社,2002

猜你喜歡
策略
我的手機在哪?
計算教學中“算用結合”的有效策略
大班美工區材料投放策略的實踐與探索
凸顯對比策略 促進數學思考
高考數列復習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