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效木霉菌株對樟子松枯梢病的抑菌機理

2012-01-08 11:06宋瑞清宋小雙尹大川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2012年11期
關鍵詞:木霉樟子松菌劑

鄧 勛,宋瑞清,宋小雙,尹大川

高效木霉菌株對樟子松枯梢病的抑菌機理

鄧 勛1,宋瑞清2,宋小雙1,尹大川2

(1.黑龍江省林科院 森林保護研究所,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2.東北林業大學 林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采用菌株對峙培養法和木霉非揮發性代謝產物對病原菌株的生長抑制法,從28個木霉菌株中篩選對樟子松枯梢病菌抑制效果顯著的菌株;比較不同有機溶劑對木霉非揮發性代謝產物中抑菌活性成分的萃取效果,獲得對病原菌抑制顯著的提取物,研究了高效提取物對樟子松枯梢病菌保護酶活性的影響;分別制備孢子菌劑和液體菌劑對樟子松枯梢病進行了野外防治試驗。結果表明:在對峙培養中,引進菌株T-43對樟子松枯梢病菌的抑制效果63.28%,相對抑制效果為6.05,木霉完全覆蓋病原菌;木霉非揮發性代謝產物對病原菌株的生長抑制試驗中,T-43菌株發酵液及乙酸乙酯提取物對病原菌的抑制率分別為92.94%和90.58%,病原菌菌絲生長稀疏或被完全抑制生長;菌株T-43發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對病原菌的主要保護酶SOD、POD、CAT和PPO影響作用顯著,提取物通過破壞病原菌的防護系統,抑制病原菌生長;在T-43對樟子松枯梢病的野外防治試驗中,引進菌株T-43的防治效果明顯好于國內高效菌株T-C14和商品化的木霉分生孢子可濕性粉劑,其中用發酵液制備的液體菌劑10倍液防治效果好于分生孢子菌劑,2011年得病害控制效果達到76.67%。連續的防治可以有效的控制病害的發生。

木霉;樟子松枯梢??;抑菌機理;生物防治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是我國北方主要造林樹種,在生態建設、環境修復方面發揮重要作用[1]。樟子松枯梢病是由松球殼菌Sphaeropsis sapinea(Fr.)Dyko et Sutton引起的一種發病普遍、危害性大的世界性的傳染性病害??萆也儆诩闹髦鲗圆『?,對該類病害的控制應以提高寄主抗性及降低病原菌種群數量為主要方向[2]。

木霉菌Trichoderma spp.是自然界中資源豐富的拮抗微生物,具有抗菌譜廣、適應性強和多機制性的特點。首先, 木霉菌競爭作用強,木霉菌還能產生揮發性或非揮發性的抗菌類物質,對多種病原菌有抑制作用。此外,它還具有重寄生作用,通過胞外酶破壞病原菌細胞壁,削弱病原菌的生長勢, 甚至殺死病原菌[3],目前世界范圍內已有以木霉為主要成分的生物殺菌劑,在農林業生產中發揮重要作用[4]。同時,很多木霉種類對植物還具有促生抗逆的作用,通過定殖和次生代謝產物促進植物生長[5],提高植物抗病能力。

篩選開發有效控制樟子松枯梢病的木霉菌株及其制劑產品,對保持樟子松林微生態環境的穩定、有效控制枯梢病的發生、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利用篩選獲得的高效木霉菌株T-43制備不同劑型菌劑進行了野外應用研究,為進一步研究木霉對松枯梢病菌的抑菌機理并開發穩定的生物菌劑打下理論基礎。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菌株

(1)木霉菌株: 28株木霉。國外引進7株,課題組在國內分離21株。上述菌株保存于東北林業大學森林微生物研究中心,菌株具體信息見表2。

(2)病原菌株:樟子松枯梢病菌—松球殼菌Sphaeropsis sapinea(Fr.)Dyko et Sutton,自遼寧省防風固沙研究所章古臺實驗林場樟子松人工林內感病樟子松上分離,保藏于東北林業大學林學院森林微生物研究中心。

1.2 試驗方法

1.2.1 木霉菌株對病原菌株的拮抗效果

采用平板對峙培養法[6]。以單獨接種病原菌株和木霉菌株的平板作為對照,每處理3次重復。置于25℃恒溫培養箱中培養,每8 h測量一次菌落半徑。計算各菌株生長被抑制率、木霉菌株相對抑制效果、木霉菌株生長速度,統計競爭系數。觀察是否有拮抗線產生, 對峙培養中競爭系數分級標準見表1[7]。

表1 菌株對峙培養中競爭系數分級標準Table 1 Grading standards for competition coefficients of Trichoderma strains in co-culture

被抑制率(%)=(對照菌落直徑-對峙培養菌落直徑)/對照菌落直徑×100% 。

相對抑制效果=病原菌株被抑制率/拮抗菌株被抑制率。

1.2.2 木霉菌株非揮發性代謝產物對病原菌的抑制效果

非揮發性代謝產物的制備:切取培養好的木霉菌餅3片接種到300 mL PD培養基中,恒溫振蕩培養(25℃,150 r/min)7 d,過濾菌絲,取濾液分別與正己烷、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按1:3體積比,靜置萃取2 d后分液去除無機相,減壓旋轉蒸發去除有機相。用濾液1/10體積的5% Tween80溶液溶解萃取物,同時將未萃取的發酵液旋轉蒸發濃縮到原體積的1/10,備用。

抑菌活性測定:采用菌絲生長抑制法[8]。將上述非揮發性代謝產物添加到PDA培養基中,搖勻,使非揮發性代謝產物終濃度達到20%。倒平板,接入病原菌,以不添加代謝產物的PDA平板培養作為對照,25℃恒溫培養5 d。采用十字交叉法測量病原菌的菌落直徑,計算各木霉菌株非揮發性代謝產物對病原菌生長的抑制率,每處理3次重復。

1.2.3 木霉菌非揮發性代謝產物對病原菌保護酶活性的影響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生物體中最重要的抗氧化酶,能夠催化生物氧化過程中產生的超氧陰離子自由基為O2和H2O2,保持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過氧化氫酶(CAT)是一種以鐵卟啉為輔基的酶,能清除SOD的歧化產物H2O2為O2和H2O,避免某些具有生理功能的蛋白質和巰基酶被氧化,喪失活性,對生物膜造成損傷[9]。過氧化物酶(POD)是清除H2O2與許多有機氫過氧化物的抗氧化酶之一,它對H2O2非常專一。多酚氧化酶(PPO)也是植物重要的保護酶之一[10]。本研究擬從提取物對病原菌保護酶系統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過氧化氫酶(CAT)、過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響角度,探討木霉菌非揮發性代謝產物的抑菌機理。參考冀瑞卿[11]、計紅芳[9]的方法。將PD培養基中培養5 d的病原菌菌絲用無菌水洗凈后置于20 mL含10%提取物的無菌水中,靜置。分別于2 h、4 h、6 h、8 h、10 h、12 h、24 h、48 h后取樣,測定菌絲保護酶活性,以10%吐溫80處理為空白對照。SOD、POD、CAT、PPO酶活測定采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的試劑盒。

1.2.4 高效木霉菌株對樟子松枯梢病控制的野外應用研究

(1)試驗地概況:樟子松枯梢病野外防治基地設在遼寧省固沙所章古臺實驗林場的樟子松林內。樟子松標準地建立于1985年,林齡25年,胸徑15 cm,樹高15 m,枯梢病發病率70%以上,適合進行生物防治。

(2)野外應用時間:2010、2011年連續兩年進行防治。2010年以濃度梯度篩選試驗為主,2011年以對比試驗為主。對樟子松枯梢病的防治采用病害控制方式,病害控制時間選擇在樹木發病后。

(3)菌劑制備:根據高效菌株篩選結果,采用國內菌株T-C14和引進菌株T-43制備菌劑,進行野外應用研究。菌劑采用孢子粉劑和液體菌劑兩種。

孢子粉劑的制作:將木霉孢子液加入菌糠培養基中,25℃恒溫培養7 d后,用滅菌玻璃棒攪拌培養料,促進產孢。3 d后收獲培養料,風干,過200目篩,制備孢子粉劑。其中菌株T-43孢子粉劑濃度為3.2×107g,菌株T-C14孢子粉劑濃度為1.7×107g,分裝后4℃保存備用。

液體菌劑的制作:將木霉孢子液接種于300 mL PD培養基中,25℃恒溫震蕩培養7 d,過濾去除菌絲,將發酵液與乙酸乙酯按1:3的比例(V/V)進行萃取,2 d后分液去除無機相,將有機相進行減壓濃縮,后用5%的Tween80溶解制備液體菌劑。

(4)菌劑施用方法:2010濃度梯度試驗:設定不同濃度梯度菌劑進行野外應用研究。菌劑為孢子粉劑和液體菌劑。濃度設定見表4每個濃度梯度防治20株樹,設3個重復,設定空白對照。采用樹冠噴霧的方式施藥。用藥時間為2010年7月10日、7月20日和7月30日。2010年9月調查病情指數,利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篩選最佳濃度梯度。

2011對比試驗:以T-43為目標菌株制備孢子粉劑和液體菌劑進行野外應用研究。同時選用商品化的木霉分生孢子可濕性粉劑作為對照,濃度設定見表5。每個處理20株樹,設3個重復。菌劑施用時間為2011年7月10日、7月20日和7月30日。2011年9月調查病情指數,利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評價防治效果。

病害損失估計采用分級計數法,以病情指數表示發病程度,病情指數計算:

病情指數=[Σ(病級株數×代表數值)/株數總和×最重一級代表數值] ×100 。

防治效果=(對照區感病指數-防治區感病指數)/對照區感病指數×100% 。

2 結果與分析

2.1 木霉菌株對病原菌的拮抗效果用

各木霉菌株對病原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表2)。對峙培養48 h后, 菌株T-C14、T-C33、T-43、T-19和T-28對病原菌生長抑制率均在50%左右,菌株生長速度較快,競爭系數高,在同病原菌對峙培養中,能迅速占領生態位,最終覆蓋病原菌,病原菌在木霉菌株的拮抗下幾乎停止生長。與木霉菌株接觸的病原菌株,其氣生菌絲開始逐漸稀疏甚至萎蔫。菌株T-19、T-C33能越過病原菌生長區域并逐漸將病原菌菌落覆蓋,菌株T-43、T-28和T-C14與病原菌之間形成明顯的拮抗線,并最終覆蓋病原菌。通過比較,引進木霉菌株優勢明顯,菌株T-28、T-43對病原菌的相對抑制效果達到6以上,在抑制病原菌生長的同時,自身的生長幾乎沒有受到抑制,而是直接覆蓋病原菌,競爭系數最高。

表2 木霉菌株與樟子松枯梢病菌的對峙培養結果Table 2 Antagonistic culture of Trichoderma strains and Sphaeropsis sapinea

圖1 菌株T-43(1)、T-28(2)與樟子松枯梢病菌的對峙培養效果Fig.1 Antagonistic culture effects of Trichoderma strains and pathogen (1, T-43, 2, T-28)

2.2 非揮發性代謝產物對病原菌的抑制效果

各菌株的各非揮發性代謝產物及發酵原液對病原菌的生長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表3)。引進菌株中T-43抑菌效果最好,其原液和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率均超過90%;菌株T-28原液和菌株T-13原液的抑菌率分別超過81%和65%。病原菌在平板上菌絲稀疏,生長明顯變弱甚至不生長,被完全抑制。國內菌株中,T-C33抑菌效果最好,其原液和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率均超過76%;其次為菌株T-C14,其原液和正丁醇提取物的抑菌率均超過63%。同正己烷相比,正丁醇和乙酸乙酯萃取效果更好,而真空旋轉蒸發時,乙酸乙酯沸點更低,同原液相比,萃取后的代謝產物抑菌活性更強。在進一步的野外應用中,以乙酸乙酯為萃取劑進行大規?;钚猿煞值奶崛≈苽?。

綜合對峙培養和抑菌試驗結果,選用引進菌株T-43作為防治枯梢病生物菌劑的出發菌株,制備孢子粉劑和液體菌劑進行野外應用研究。以國內高效菌株T-C14作為對照,對比國內外菌株對樟子松枯梢病的生物防治能力,評價應用效果。

表3 木霉菌株代謝產物對病原菌生長的抑制率(%)Table 3 Inhibition rates of extracts to pathogen’s growth

圖2 菌株T-28(a)、T-43(b)非揮發性代謝產物對病原菌的抑制效果Fig. 2 Inhibition rates of Trichoderma(a T-28, b T-43) extracts on pathogen’s growth

2.3 木霉非揮發性代謝產物對病原菌的抑菌機理

4種保護酶對木霉菌株T-43發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均比較敏感,在整個測試過程,都呈現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圖3~圖6),四種保護酶變化趨勢基本相同,對照組酶活基本處于緩慢上升的趨勢,處理組酶活在10-12 h達到峰值,后迅速下降,48 h后酶活幾乎為零。上述結果說明處理組菌體在提取物的逆境脅迫下,前期SOD、CAT、POD和PPO互相協調一致,呈現上升趨勢,來發揮它們對菌體的保護作用,后期由于氧自由基的增加和膜脂過氧化的加重,細胞透性增加,蛋白質變性嚴重,最終導致各種酶含量的降低或消失,菌體死亡。

圖3 樟子松枯梢病菌SOD酶活變化Fig.3 SOD enzyme activity changes of Sphaeropsis sapinea pathogen of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圖4 樟子松枯梢病菌CAT酶活變化Fig.4 CAT enzyme activity changes of Sphaeropsis sapinea pathogen of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圖5 樟子松枯梢病菌POD酶活變化Fig.5 POD enzyme activity changes of Sphaeropsis sapinea pathogen of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2.4 木霉菌劑對樟子松枯梢病控制的野外應用研究

連續兩年在樟子松枯梢病發病嚴重的遼寧省固沙所章古臺實驗基地樟子松人工林進行木霉菌劑野外應用研究結果顯示,不同濃度梯度的菌劑的防治效果存在顯著差異,其中引進菌株T43液體菌劑(10倍液)對樟子松枯梢病的控制效果超過94%,孢子粉劑(300倍液)控制效果超過68%。國內菌株T-C14液體菌劑(10倍液)控制效果也超過78%,孢子粉劑(150倍液)控制效果超過63%,引進菌株對樟子松枯梢病的控制能力明顯好于國內的高效菌株(表4)。

圖6 樟子松枯梢病菌PPO酶活變化Fig.6 PPO enzyme activity changes of Sphaeropsis sapinea pathogen of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2011年在確定菌劑最佳應用濃度的基礎上,選擇商品化木霉分子孢子可濕性粉劑作為對比。結果表明,T-43液體菌劑10倍液防治效果達到75%以上,分生孢子粉劑效果不理想, T-43分生孢子粉劑防治效果66.67%,對照(木霉分生孢子可濕性粉劑)防治效果72%,均低于T-43液體菌劑(表5)。

表4 木霉菌劑野外應用效果(2010年)Table 4 Field application effects of Trichoderma agent in 2010

表5 木霉菌劑野外應用效果(2011年)Table 4 Field application effects of Trichoderma agent in 2011

3 結論與討論

3.1 結 論

通過木霉菌株與病原菌株平板對峙培養研究、木霉菌株非揮發性代謝產物抑菌活性研究,高效木霉菌株對病原菌保護酶活性的影響研究以及野外應用研究,得出以下結論:

(1)引進菌株T-43和T-28對樟子松枯梢病菌具有顯著的拮抗作用。引進菌株T-43發酵液原液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對病原菌抑制效果顯著。

(2)引進菌株T-43乙酸乙酯提取物顯著降低病原菌保護酶(SOD、CAT、POD和PPO)活性,使病原菌氧自由基增加、膜脂過氧化的加重、細胞透性增加、蛋白質變性嚴重,最終導致各種酶含量的降低或消失,菌體死亡。

(3) 菌株T-43液體菌劑10倍液對樟子松枯梢病具有顯著的控制效果。

3.2 討 論

樟子松在我國很多地區廣泛分布, 具有抗旱、抗逆性強的特點,為三北防護林工程和治沙工程建設的主要針葉造林樹種??萆也∈且环N世界上廣泛發生的病害,該病主要發生于苗木和中老齡樹木上。樟子松枯梢病屬于寄主主導性病害,是多種生態因素長期協同作用的結果,屬于林木生態病害。單純的化學防治對該類病害很難奏效,而且會帶來一系列環境問題?;谖⑸鷳B調控的生物防治技術是通過人為引進高效拮抗菌株抑制病原菌,達到保持生態系統平衡,控制病害發生的目的。木霉菌作為普遍存在并具有豐富資源的拮抗微生物,在植病生防中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12]。在土傳病害[13-14]、葉部病害[15-16]等的生物防治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并形成了多個商品化的品種,在生物農藥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木霉菌對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具有廣譜性的特點。但不同的種、同種的不同菌株都存在著拮抗活性的差異及拮抗對象種類上的差別。

本研究對來自國內外的28個木霉菌株進行了篩選。在對峙培養中,菌株T-43對樟子松枯梢病菌具有極強的拮抗和競爭作用,對峙培養2 d,對病原菌的抑制率達到60.17%,相對抑制效果為6.05,在抑制病原菌生長的同時,自身的生長幾乎沒有受到抑制,而是直接覆蓋病原菌。筆者其它的試驗結果證明,菌株T-43對主要林木病原菌包括:樟子松枯梢病菌Sphaeropsis sapinea、楊樹爛皮病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楊樹葉枯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沙棘干縮病菌Fusarium sporotrichoides、苗木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Fusarium oxysporum、Pythium debaryanum均有明顯的拮抗作用,說明該菌是適應性較強的廣譜性拮抗菌,在病害生物防治中具有廣闊的應用開發前景。高克祥對楊樹潰瘍病的高效拮抗木霉進行了篩選,其中哈茨木霉T-88和深綠木霉T-95對楊樹爛皮病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和楊樹水泡潰瘍病菌Dothiorella gregaria 的抑制率可以達到60%以上,與本文篩選的高效菌株相似。T-43同時具有重寄生作用,通過對峙菌落的顯微觀察,T-43對樟子松枯梢病菌具有明顯的重寄生作用, T-43產生附著胞或者鉤狀分枝吸附于病原菌的菌絲上,使病原菌菌絲斷裂死亡,該結果與Chet的觀察結果一致[17-18]。

研究證明,木霉菌的次生代謝產物豐富,可產生揮發或不揮發性的抗生素類物質,如木霉菌素(trichodermin)、膠毒素(gliotoxin)、膠綠木霉素(glioviridin)、綠色菌素(viridin)和抗菌肽(antibiotic peptide)以及揮發性抗菌素等。該功能可以與其它的生防作用機制(競爭作用、重寄生作用、胞壁降解酶等)發揮協同增效作用,達到抑制病原的目的,同時對植物具有促生和誘導抗性的作用[19]。本研究利用不同有機溶劑(正丁醇、乙酸乙酯和正己烷)對木霉的次生代謝產物進行了初步分離和篩選,結果顯示菌株T-43原液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對枯梢病菌的生長抑菌率均超過90%,病原菌在平板上生長菌絲稀疏,生長明顯變弱甚至不生長,被完全抑制。T-43非揮發性代謝產物中抑菌活性成分對病原菌主要的保護酶活性的影響效果顯著,在48 h的處理過程中,初期SOD、CAT、POD、PPO酶活呈現上升趨勢,10 h左右達到峰值,而后快速下降,24~48 h酶活幾乎為零,菌絲死亡,這與計紅芳[9]的研究結果一致。冀瑞卿[11]研究毒蘑菇活性成分對楊樹爛皮病菌體內自身保護相關酶系的影響、朱天輝[20]研究哈茨木霉代謝產物對立枯絲核菌的影響結果均表明,生防菌中非揮發性代謝產物能強烈抑制病原菌的生長和代謝的正常進行,并破壞病原真菌菌絲的細胞壁和細胞膜,引起菌絲斷裂解體,并最終死亡。這些相關酶的變化與本研究的結果基本一致。病原菌保護酶雖然對外界的干擾有一定程度的抵抗作用,但是隨著時間的延續,外界干擾導致的病原菌自身保護酶系統的改變過程基本上是一致的。

本研究通過不同的方式對高效菌株進行了評估,包括不同的菌劑類型、不同的濃度梯度、與國內高效菌株和商品化木霉菌劑的比較。菌株T-43在連續兩年野外應用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以有效控制病害的發生,說明T-43具有進一步開發商品化木霉菌劑的潛力,筆者計劃進一步對其代謝產物的活性成分進行分離純化和工業化發酵的條件摸索。

[1] 彭麗萍,董麗芬.樟子松組織培養不定根的誘導[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08,28(1):93-97.

[2] 黃敬林,張力. 樟子松枯梢病研究進展[J]. 東北林業大學學報, 2005,33(2):83-85.

[3] 高克祥,劉曉光,郭潤芳,等. 木霉菌對楊樹樹皮潰瘍病菌拮抗作用的研究[J]. 林業科學,2001,37(5):82-86.

[4] Francesco V, Krishnapillai S, Emilio L. Trichoderma-plant-pathogen interactions[J].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2008, 40:1–10.

[5] F Vinale, K Sivasithamparamb. A novel role for Trichoderma secondary metabolites in the interactions with plants[J].Physiological and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 2008 (72): 80–86.

[6] Morton D T, Stroube N H. Antagonistic and stimulatory evects of microorganisms upon Sclerotium rolfsii[J]. Phytopathology,1955, 45:419–420.

[7] 宋 漳,陳 輝. 綠色木霉對土傳病原真菌的體外拮抗作用[J]. 福建林學院學報, 2002, 22(3): 219-222.

[8] Sunil C. Dubey, M. Suresh, Birendra Singh. Evaluation of Trichoderma species against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iceris for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chickpea wilt[J]. Biological Control, 2007,40 :118-127.

[9] 李志輝,董曉輝,童方平.礦區構樹葉片保護酶與丙二醛的四季變化及抗逆性[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0.30(5):106-109.

[10] 張好巖,何麗萍,呂 果,等.土壤鉛污染對小白菜幼苗保護酶系統的影響[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0,30(9):173-176.

[11] 冀瑞卿. 鱗柄白鵝膏抑菌成分及其對楊樹爛皮病菌抑制機理[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07.

[12] Mausam Verma, Satinder K. Antagonistic fungi, Trichoderma spp.: Panoply of biological control[J].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 2007, 37:1–20.

[13] L F S Leandro, T Guzman. Population dynamics of Trichoderma in fumigated and compost-amended soil and on strawberry roots[J]. Applied Soil Ecology, 2007, 35 :237–246.

[14] Harman G E, Howell C R, Viterbo A, et al. Trichoderma speciesopportunistic, avirulent plant symbionts[J].Nat. Rev.2004,2:43-56.

[15] Stanley Freeman1, Dror Minz, Inna Kolesnik. Trichoderma biocontrol of Colletotrichum acutatum and Botrytis cinerea and survival in strawberry[J]. Europea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 2004,110: 361–370.

[16] M. Porras, C. Barrau, F. Romero. Effects of soil solarization and Trichoderma on strawberry production[J]. Crop Protection, 2007,26: 782–787.

[17] Sivan A, Chet I. The possible role of competition between Thichoderma harzianum and Fusarium oxysporum on rhizosphere colonization[J]. Phytopathology, 1989, 79:198-203.

[18] Elad Y, Barak R, Chet I . Possible role of lectins in mycoparasitism [J]. J Bacteriol, 1983, 154: 1431-1435.

[19] 郭潤芳,劉曉光.拮抗木霉菌在生物防治中的應用與研究進展[J].中國生物防治.2002,18(4):180-184.

[20] 朱天輝, 邱德勛. Trichoderma harzianuma 對Rhizoctonic solani的抗生現象[J]. 四川農業大學學報, 1994, 12(1):11-15.

High efficient Trichoderma strains and theirs bio-control effects on shoot blight of Pinus sylvestris var. ongolica

DENG Xun1, SONG Rui-qing2, SONG Xiao-shuang1, YIN Da-chuang2
(1. Forestry Protection Institute of Heilongjiang Forestry Academy, Harbin 150040, Heilongjiang, China; 2. College of Forestry,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150040, Heilongjiang, China)

Trichderma strain T-43 which has inhibiting effects on Sphaeropsis sapinea was obtained from 28 domestic and foreign strains by methods of antagonistic culture and growth-inhibiting. The extraction effect of four organic solutions was evaluated by pathogen growth-inhibiting methods. The effect of the extract on pathogen’s protective enzyme activities was systematically studied. Two kinds of Trichoderma agent were prepared to control the shoot blight of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on field experi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richoderma strain T-43 can inhibit the growth of Sphaeropsis sapinea,the inhibiting rate in antagonistic culture was 63.28%, and the relative inhibiting effect was 6.05. The non-violate extract from fermentation liquid of T-43 can inhibit the mycelia growth and the protective enzyme activity (including SOD, POD, CAT, PPO) of pathogen effectively. In field experiments of controlling shoot blight of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the liquid agent was better than conidia WP.

Trichoderma; shoot blight of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inhibiting mechanism; bio-control

S763.1

A

1673-923X(2012)11-0021-07

2012-10-10

948引進項目(2009-4-39);黑龍江省森工總局項目(SGZJY2010014)

鄧 勛(1978-),男,遼寧丹東人,副研究員,博士,主要從事微生物開發利用研究;E-mail:dxhappy@126.com

宋瑞清(1964-),女,黑龍江哈爾濱人,教授, 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菌物開發及利用領域的研究

[本文編校:吳 毅]

猜你喜歡
木霉樟子松菌劑
一種復合微生物菌劑對大白菜霜霉病的防效及促生作用
深綠木霉T1 和哈茨木霉T21 抑菌活性及對番茄幼苗促生效果研究
泉州市平菇木霉病菌的分離及鑒定
施用功能微生物菌劑對重度鹽堿地向日葵生長及土壤微生物的影響
木霉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對黃瓜葉片抗氧化系統及枯萎病防效的影響
木霉和殺菌劑聯用對橡膠榕白絹病菌的抑制作用
復合微生物菌劑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新型液體菌劑研制成功
樟子松造林成活率質量研究
塞罕壩樟子松幼林撫育與管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