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十七大以來國家文化軟實力研究述評

2012-01-28 03:15吳桂韓
中共黨史研究 2012年6期
關鍵詞:實力國家文化

吳桂韓

中共十七大以來國家文化軟實力研究述評

吳桂韓

中共十七大以來,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作為重大戰略任務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實際工作者和學術界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對其進行了探討和研究。系統回顧和總結近年來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研究狀況,不僅具有理論價值,也具有現實意義。截至2012年3月,以“國家文化軟實力”為主題的學術文章有320多篇,相關著作有20多部①其中,涉及基礎研究的著作主要有童世駿:《文化軟實力》(重慶出版社,2008年),鄭彪:《中國軟實力》(中央編譯出版社,2010年),陳正良:《中國“軟實力”發展戰略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門洪華主編:《中國:軟實力方略》(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王超逸主編:《軟實力與文化力管理》(中國經濟出版社,2009年)等;涉及總體研究的著作主要有沈壯海:《軟文化·真實力——為什么要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人民出版社,2008年),張國祚主編:《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報告(2010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等;分主題研究的著作主要有藝衡:《文化主權與國家文化軟實力》(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肖東發、萬榮水、白貴主編:《華文出版與軟實力》(中國書籍出版社,2010年);分區域研究的著作主要有涂成林等:《國家軟實力與文化安全研究——以廣州為例》(中央編譯出版社,2009年),王樹林:《軟實力與軟產業:北京發展經濟的資源優勢與產業優勢研究》(知識產權出版社,2010年);分領域研究的著作主要有鐘勇、王治、王志章:《國家軟實力與檢察文化軟實力構建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年);等等。。研究成果涉及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基本內涵、要素資源、層面區分、研究視角、研究方法、存在問題以及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大意義和目標任務、途徑舉措等諸多方面。這些研究成果為深入探討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提供了重要思路和政策導向。當然,有些問題仍然需要結合中國實際加以繼續探討,從而形成符合中國國情的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發展戰略和政策措施。

一、關于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黨和國家已經將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的戰略著眼點。中共十七大報告、胡錦濤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等經典文獻都對其作了重要論述。社會各界對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達成諸多重要共識,理論界亦從不同角度進行了深入闡析。

第一,有些學者從提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背景的角度認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是中國共產黨在當代中國和當今世界發生廣泛而深刻變革的背景下,尤其是針對全球范圍內和平與發展的新形勢、新特點而提出的一個嶄新理念②童世駿:《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內涵、背景和任務》,《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8年第4期。。在當今世界,文化軟實力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任何一個國家要想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就必須在不斷提升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國防力量的同時,大力提升國家的文化軟實力③韓振峰:《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戰略思考》,《黨政論壇》2011年第2期。。

第二,有學者從增強綜合國力、維護國家安全、塑造國家形象、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及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角度認為,20世紀9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紛紛調整文化政策,制訂國家文化發展戰略,在“知識經濟高地”進行戰略競爭的同時,又在“文化經濟高地”展開了新一輪競爭與博弈,美國、歐盟、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都是這一輪文化軟實力競爭的積極推動者;提升文化軟實力是促進國家發展進步、振興中華民族的客觀要求,是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要求①方彬:《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之探析》,《江西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第4期。。還有學者認為,經濟的發展已經越來越依賴于文化的支撐,這成為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大趨勢,文化產品與服務成為各個國家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方面,文化領域成為政治斗爭和意識形態較量的主戰場②樸桂榮:《對“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問題的理性思考》,《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第5期。。

第三,有學者從硬實力和軟實力相互關系的角度,闡述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大意義,認為國家文化軟實力是國家硬實力發展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國家軟實力與硬實力共同組成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任何一個國家的崛起與發展固然需要壯大經濟、科技、國防等硬實力,但如果不同時注重打造強大的國家文化軟實力,就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③劉洪順:《關于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幾點思考》,《理論學刊》2008年第1期。

第四,有學者從擴大國家影響力的角度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大意義,認為國家影響力就是指一個國家在經濟、科技、文化等領域影響著別的國家甚至影響世界的能力。中國的國家影響力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也在世界范圍內迅速擴大。與中國在世界范圍內經濟影響力逐步擴大形成反差的是中國的文化軟實力還比較落后。缺少了強勢的文化軟實力,中國的國家影響力就不能在世界范圍內產生更大的作用,因此構建文化軟實力是擴大國家影響力最直接的表現。④李倩:《國家影響力是國家文化軟實力最直接的表現研究》,《新聞天地》2010年第4期。

第五,有學者從戰略學角度認為,國家實力的迅速增強使中國進入一個新的戰略時代。隨著軟實力越來越成為一個國家國際地位的核心成分,把發展軟實力置于戰略高度成為實現國家總體目標的根本要求,將軟實力納入國家實力的總體評估并對其基本要素進行整合,正在成為中國發展戰略的一個著眼點。⑤門洪華主編:《中國:軟實力方略》,第3頁。

第六,有學者從國家可持續發展和大國地位的角度認為,從世界近代以來大國興衰更替的歷史規律來看,世界大國身份的獲得及其存續時間的長短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該國所擁有的文化國力及其對外輻射能力的大小。如果一個大國不能為國際社會提供一種先進且成熟的文化形態、具有引導力的價值觀念或文化理念,不僅難以被世界其他國家認同,而且其本身的可持續發展都可能存在很大問題。以文化形態為主的軟實力已經成為當前國際較量的重要內容和國家間實力消長的決定性因素之一。⑥陳正良:《中國“軟實力”發展戰略研究》,第102頁。

由上可見,國家文化軟實力研究已引起政治學、國際關系學、文化學等領域研究者的廣泛關注,眾多學者從不同角度深刻揭示了其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當然,由于有些地區還沒有自覺地將國家文化軟實力戰略融入地方發展,既制約了區域文化軟實力的實證研究,也使人們對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重要性和緊迫性的理解更多地停留在國家宏觀層面,沒有看到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對于地區發展和區域戰略調整的重大意義以及對于整個社會變遷及意識形態建構的重大價值。

二、關于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基礎問題與研究視角和方法

1.關于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概念。目前,關于國家文化軟實力概念的界定,在學界尚未達成共識,從不同視角出發,可以得出諸多見仁見智的觀點,最普遍的是從軟實力、文化軟實力等基礎問題來把握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內涵。如有學者認為,按照約瑟夫·奈的觀點,軟實力能提供讓人做你想讓他們做的事的特殊力量,它是與人們合作而不是強迫人們服從你的意志。國家文化軟實力指一個國家在一定的生產基礎上形成、通過文化形式在較長時期內對本國公民以及其他國家產生的綜合力量,其核心是價值觀,主要表現形式是吸引力、凝聚力、影響力、選擇力和排斥力,目的是通過非強制手段達到預期目的。①劉洪順:《關于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幾點思考》,《理論學刊》2008年第1期。有學者也借用約瑟夫·奈關于軟實力的概念,但認為國家軟實力主要指一個國家通過動員和發揮國民心智能量的作用,促進和保證社會、經濟發展目標得以實現的能力。國家文化軟實力是指在國家競爭中,相對于國內生產總值、國家基礎設施等硬實力而言,建立在國家文化、國家精神、國家環境、政府公共服務、人力素質等非物質要素之上,國家核心價值的凝聚力、國家精神的吸引力、國家公民的創新力、政策制度的整合力和對外界產生影響的文化輻射力等力量的總和。②林丹:《解析國家文化軟實力》,《文化學刊》2010年第6期。

當然,也有學者的觀點與約瑟夫·奈有所區別。他們認為,約瑟夫·奈把軟實力明確定義為“是通過吸引、而非強迫或收買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的能力”。它源自一個國家的文化、政治觀念和政策的吸引力,把國家的軟力量歸于三種主要資源,即能對其他國家產生吸引力的文化,能真正實踐的政治價值觀,能被視為具有合法性和道德威信的外交政策。而我們所說的國家文化軟實力與此是有區別的,其著眼點在于文化的基本層面,不是把文化僅僅作為一種實現經濟與外交的目的,而是注重主流文化自身的積極構建,是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的繁榮與發展,所尋求的不是一種抽象意義的軟力量,而是一種體現國家利益與國家意識形態的國家文化軟實力。國家文化軟實力主要指在社會文化領域中具有精神的感召力、社會的凝聚力、市場的吸引力、思想的影響力與心理驅動力的文化資源。③樸桂榮:《對“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問題的理性思考》,《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第5期。

有學者從系統研究范圍角度還認為,面對多樣化的研究對象,我們擬用多樣化的軟實力概念,以便準確地把握對象的特征與規律,得出符合實際的科學結論。一是從宏觀角度來研究國家層面的發展戰略、國家形象、外交謀略的時候,就使用國家軟實力的概念,以便與國際上通行的軟實力概念相銜接;二是研究特定文化領域的各種類型和層面的文化現象時,我們則使用狹義文化軟實力的概念,以便與研究對象相吻合,并取得真實成果;三是針對超越狹義文化領域,而關于國家大文化建設方面的一些對象,則使用廣義文化軟實力的概念,既不脫離文化研究的基礎,又能適應文化內涵的擴展和延伸,從而便于開展更為廣闊范圍的文化研究。這樣,用國家軟實力、狹義文化軟實力和廣義文化軟實力來組成一個軟實力的概念系統,就能夠覆蓋一切有關文化研究的領域,從而在最廣闊的范圍內把握軟實力的內涵,促進文化軟實力的發展。④張寶泉:《論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4期。

筆者認為,科學界定國家文化軟實力,應當從文化與軟實力二者的基本內涵出發。文化是人類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價值理念以及思維方式、行為習慣、制度規范、生活方式等所反映的價值取向的總和,體現了人類改造自然和社會的價值標準、價值尺度和價值追求。從軟實力角度來講,文化是軟實力的核心構成、重要載體和基礎前提。沒有文化必然沒有文化軟實力,甚至沒有軟實力。當然,這也并非意味著文化本身或者具有文化元素的文化載體就是軟實力,擁有豐富文化資源就必然擁有強大的軟實力,就必然體現強大的文化軟實力。文化要轉化為軟實力,還需要一些條件。這些條件歸根到底就是要使文化具有吸引力并得到人們的認同或認可。概括地講,文化要體現出軟實力必須具備如下幾個要素:一是文化所蘊涵的價值理念要符合人類社會進步發展的要求、具有指導人們進行有效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能力并能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能得到人們的價值歸依和情感認同;二是文化要借助有效的載體,通過富有吸引力的制度建設、民俗風情、先進形象塑造、發達的文化產業、廣泛使用的文字語言等體現文化本身的魅力;三是要具有強大的文化傳播能力,通過提高教育和科技水平以及推廣文字語言,綜合利用各種先進的傳播工具,使先進文化具有足夠大的影響范圍。此外,任何一種文化要保持生命力并體現出軟實力,還必須與時俱進,使之與現實實踐相呼應、與時代精神同步伐,既具有歷史傳承性,又具有強烈的變革創新性。因此,文化軟實力是指文化及其載體所表現出的強大生命力、吸引力和感召力,并通過有效的傳播方法和強大的傳播工具使文化得到人們的認可。國家文化軟實力是指國家通過先進價值理念和文化載體、文化傳播能力建設,使國家文化具有強大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認同感。①吳桂韓:《文化軟實力基礎問題與發展戰略新探》,《天府新論》2011年第2期。

2.關于國家文化軟實力的要素資源。由于研究視角不同,關于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結構各不相同,有三、四、五、六和多要素說。三因素說把國家文化軟實力看做由價值標準、市場經濟體制、西方文明等要素構成的統一體,或由文化、價值觀念和政策等聯結而成的系統;四因素說認為,國家文化軟實力由政治力、文化力、藝術力、外交力等構成;五因素說則從文化、觀念、發展模式、國際制度和國際形象看待國家文化軟實力;多因素說則是把國家文化軟實力看做意識形態、價值觀念、社會制度、發展模式、民族凝聚力、文化吸引力、國際影響力與形象的統一②漆玲:《國家文化軟實力研究述評》,《求知》2009年第2期。。有學者認為,國家文化軟實力包括意識形態和價值觀、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外交政策和國際形象、發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等四大要素③夏海軍、栗志剛:《建設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本: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江淮論壇》2009年第2期。。有學者認為,國家文化軟實力包括五個方面的主要資源,即在政治文化領域體現國家根本利益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傳統文化領域中代表中國文化核心價值觀的思想體系,在公共文化領域引領行業發展并體現國家指導方針的一系列政策、法規、質量體系與評價標準,在主流文化領域體現主流意識形態,在流行文化領域具有普遍社會反響和市場效應的娛樂性、大眾性文化產品④樸桂榮:《對“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問題的理性思考》,《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第5期。。有學者認為,國家文化軟實力有六個要素,即構建和認同核心價值觀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本,文化資源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基礎,文化生產力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發展的動力,非強制手段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實踐途徑,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具體指向是國家戰略目標,綜合能力是國家文化軟實力作用發揮的力量表現形式⑤劉洪順:《關于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概念分析》,《文化藝術研究》2008年第3期。。

筆者認為,國家文化軟實力的要素資源從不同角度進行研究,可以得出不盡相同的認識。在這一點上,不同學科的學者要加強互動,形成基本的學術共識,特別對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核心要素要有統一看法,否則就會無法既有重點有步驟又統籌兼顧地促進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建設。

3.關于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層面。有學者認為,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應著力于價值、知識、體制、產業等四個層面,其中價值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本與核心,知識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基礎,體制是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保障,產業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表現⑥王旭玲、蔡建波:《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四個層面》,《光明日報》2009年1月11日。。有學者認為,國家文化軟實力包括意識形態和價值觀、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外交政策和國際形象、發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等四個層面的內容;意識形態和價值觀是文化領域具有主導性的內容,處于核心支配地位,決定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性質和方向①李澤泉:《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途徑》,《光明日報》2011年5月30日。。有學者認為,國家文化軟實力主要體現為四層含義,即核心價值系統的吸引力、社會行為模式的凝聚力、傳統典范及遺產的影響力、文化傳播機制的感染力,這四個層面代表了國家文化軟實力的主要層面②王一川:《理解中國“國家文化軟實力”》,《藝術評論》2009年第10期。。

筆者認為,國家文化軟實力可以劃分為兩個基本層面:國家內部層面的文化軟實力和國際交往層面的文化軟實力。其中,國家內部層面的文化軟實力既體現在國家文化力、區域文化力、組織文化力,又體現在國家競爭力、民族凝聚力、社會穩定力、制度文明力、發展持續力、國民發展力。國際交往層面的文化軟實力是指文化所蘊涵的價值觀具有普世性,文化載體和文化傳播能力具有先進性,對待其他國家和民族文化具有包容性,在積極善意傳播中使國家形象具有強大魅力、國家發展模式具有很強影響力、國家在參與和處理國際事務中具有強大公信力與支持力。國家內部層面的文化軟實力是指文化及其載體對于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發展能力、內部凝聚力,提高區域和組織的整體競爭力、增強國民素質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③吳桂韓:《文化軟實力基礎問題與發展戰略新探》,《天府新論》2011年第2期。

4.關于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研究視角和方法。有學者認為,國家文化軟實力研究不僅是一個文化研究問題,也是一個國際政治問題,應把國際關系理論和文化研究理論結合起來,從經濟、政治、科技、文化等視角全方位地對國家文化軟實力進行研究,分析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實踐基礎和發展前景。概括地講,就要從全球化給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發展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信息時代對國家文化軟實力提出的現實需求、當今國際關系變化促進國家文化軟實力的變遷、當代文化研究視野中的國家文化軟實力等角度來進行研究。④劉洪順:《當代視域中的國家文化軟實力》,《邢臺學院學報》2010年第1期。有些學者提出,在當前文化軟實力的研究中,如何進一步明確學科定位、形成獨特的話語體系、尋找有效的邏輯進路、采取科學的研究方法,推進文化軟實力問題研究的學科化、科學化、本土化,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當前我國文化軟實力研究需要擺脫約瑟夫·奈的理論框架,走出“跟著說”的理論迷局,應把文化軟實力定位為文化國力,并與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一起共同構成我國的綜合國力。文化軟實力研究必須遵循一定的邏輯路徑,要培育反思性、生成性的主體文化自覺,并提出硬舉措。此外,還可以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將文化軟實力的構成要素分為文化吸引力、文化創新力、文化輻射力等三個組成部分,構建一個文化軟實力的評估指標體系。⑤楊威:《文化軟實力的跨學科對話——“2009文化哲學論壇: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學術研討會綜述》,《哲學動態》2009年第8期。

筆者認為,上述分析從不同層面系統歸納了目前國家文化軟實力研究中存在的問題。當然,不同學科研究缺乏共識也是制約國家文化軟實力研究的突出問題。事實上,從不同角度進行研究十分有助于打開研究視野、拓寬研究思路。但是,如果缺乏整體合力,也會削弱研究力量和研究效果。同時,目前研究還沒有對文化概念的基本層面作科學區分,泛泛地使用文化概念,似乎國家文化軟實力無所不包、外延極廣,但事實上無的放矢,也會使國家文化軟實力研究的特殊效用大打折扣。另外,要立足中國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研究目的,對其進行嚴謹界定,否則機械地套用國外學者的概念,同樣會影響我國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發展思路。

5.關于我國國家文化軟實力中存在的問題。有學者從文化變遷的角度認為,近代以降,隨著西方文化入侵,中國被迫改變了傳統社會特有的“朝代循環”狀況,被拋入了“后發外生型”現代性構建的歷史隧道之中;在現代性建構過程中,雖然我們的文化問題和西方社會有著根本不同,但文化矛盾的存在是不爭事實:技術理性泛濫導致發展中人文維度的缺失和整個社會普遍的生存意義危機,這是首當其沖的一個矛盾;學術與政治缺乏合理張力,學術喪失了批判現實和引導發展的功能,這是當前文化發展中的又一矛盾;文化生態失衡,主流文化制約著精英文化和大眾文化的發展空間,精英文化和大眾文化也對主流文化形成強烈的沖擊,主流文化整合協調各種社會力量的能力弱化,這是當前文化發展中的第三大矛盾;當前文化發展中還存在一個突出的矛盾就是文化建設側重于對人的外在型塑,卻忽視了人的文化主體身份①童萍:《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哲學思考》,《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第5期。。有學者認為,當前中國文化軟實力建設面臨六大困境:一是中國軟實力在全球傳播平臺上喪失了話語權;二是我們使用的政治、理論框架和相關概念缺乏創新和創造;三是在議程設置方面缺乏對非政府資源的利用和整合;四是目前不擁有普世價值的所有權和定義權;五是塑造國家形象和維護國家利益的悖論;六是缺乏把軟實力資源變成軟實力的方法②楊威:《文化軟實力的跨學科對話——“2009文化哲學論壇: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學術研討會綜述》,《哲學動態》2009年第8期。。還有學者指出,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在文化軟實力建設方面最大的缺失是打破了以前的意識形態,但沒有重建新的意識形態;從外部看,我們雖然提出要融入全球化,但提出的口號卻沒有普世性③楊威:《文化軟實力的跨學科對話——“2009文化哲學論壇: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學術研討會綜述》,《哲學動態》2009年第8期。。

筆者認為,中國國家文化軟實力中存在問題的重要原因有三:一是學術界對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研究時間還不長,基本共識尚未達成,相應的分析框架還比較模糊;二是政府部門對文化重要性的認識不夠,對世界文化發展態勢和中國文化發展缺乏科學認識,學術研究成果沒有轉化為全社會的共識;三是中國面臨急劇的社會轉型,文化變遷十分迅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還需要在實踐中繼續發展,沒有達到成熟穩定的狀態。所有這些,都使得中國在世界范圍的文化全球化和國內文化多樣化的大背景下沒有形成強大的文化整合力,主流文化時刻面臨挑戰和考驗,極大地制約了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增強。

三、關于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目標任務與途徑舉措

1.關于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目標任務。有學者從整體上認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目標涉及三個方面,即國家形象的國際親和力、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和文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④童世駿:《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求是》2008年第6期。。有學者認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主要面臨培育中華文化魅力、創造中華文化新價值、提高中華文化國際貢獻度等三大戰略任務⑤賈旭東:《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面臨三大戰略任務》,《光明日報》2009年5月8日。。有學者認為,面對國際國內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念多元并存的情況,我們應當創造既富有民族優良傳統又有鮮明時代特點,既立足中國大地又面向世界,既正視國情現實又放眼未來的新文化,更加自覺主動地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努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從全球思想文化激蕩來看,我們的文化要具有自主能力和調適能力,增加文化認同感;從國內文化轉型來看,我們的文化要具有傳承能力和創新能力,增強民族凝聚力;從國際文化交流來看,我們的文化要具有輻射力和競爭力,增加話語權;從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要和文化消費來看,要求我們的文化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更加多姿多彩。⑥郭建寧:《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河南日報》2007年11月21日。

文化軟實力建設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研究者從不同領域、不同角度分別探討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目標任務。比如,有學者從公民素質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角度認為,公民人文素質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基礎,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離不開提升公民人文素質,要通過文化民生建設,使人們認識到人文素質的重要,并形成提升人文素質的自覺,通過一套價值標準和行為規范,讓人們清楚怎樣提升自己的人文素質①唐眉江:《公民人文素質與國家文化軟實力》,《嶺南學刊》2008年第3期。。有學者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角度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提升文化軟實力的價值導向,促進社會和諧的精神力量,社會主義文化獨立與安全的根本保障;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最根本的就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②鄧紅彬:《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求索》2011年第7期。。有學者認為,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關鍵在于主流文化本身的全面建構,我們不能把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簡單地理解為一種對文化的宣傳、包裝與推廣策略,而應當把它作為一種文化的自我建構戰略來落實③賈磊磊:《國家文化軟實力與文化發展戰略》,《中國信息報》2008年6月11日。。有學者認為,國家文化軟實力是國家發展過程中的戰略競爭能力,它是一種與其他國家的文化戰略競爭過程中相比較而存在的一種能力,這種能力通過這個國家及其人民的整體性力量表現出來,重建“民眾”在建構國家文化軟實力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確立“文化民權”的戰略基礎性地位,應當成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價值取向④胡惠林:《文化民權:國家文化軟實力建構的戰略基礎和價值取向》,《探索與爭鳴》2010年第10期。。有的課題組認為,全球化背景下我國意識形態安全面臨的諸多問題提醒我們: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必須增強全社會的文化安全意識,把意識形態安全作為文化安全的重要任務,采取有效措施,捍衛國家在價值體系和文化體制上的選擇權、精神財富和文化資源上的擁有權、意識形態和文化發展上的主導權、文化建設和文化傳播上的獨立自主權,在文化和意識形態中筑就一道安全堅固的防線⑤中共阜陽市委宣傳部課題組:《加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切實維護好意識形態安全》,《理論建設》2010年第3期。。還有些學者認為,中國要有自己的全球性傳播渠道、非政府組織、基金會學者和智庫學者,中國要從制定文化產業戰略、廣納創意性人才、出臺優惠政策、提供公共基礎服務、試行文化發展基金、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多方面入手提升文化軟實力⑥楊威:《文化軟實力的跨學科對話——“2009文化哲學論壇: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學術研討會綜述》,《哲學動態》2009年第8期。。

筆者認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在宏觀層面上應當堅持“立足國內、面向世界”的思路。只有立足國內,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在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基礎上,緊密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發展先進文化,不斷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增強全民族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自覺認同和實踐,才能打牢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堅實基礎。因此,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的主要任務是加快文化體制改革步伐,激發文化創造活力,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協調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需求和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人心、深入實踐。同時,要加強文化載體和文化傳播能力建設,根據世界各國人民的思維方式、語言習慣和文化需求,以更加多樣化的形式,加強和諧文化宣傳,提高中華文化國際傳播力,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

2.關于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途徑和舉措。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需要多措并舉,在立足國內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同時,還要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擴大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在此過程中,既要吸收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又要吸納世界各國文明成果,唱響社會主義文化主旋律。有學者認為,提高文化軟實力是一個系統工程,應當采取發展文化生產力、增強文化凝聚力、強化文化感染力、增進文化傳承力、拓展文化吸納力、激發文化創造力、提高文化競爭力、提升文化傳播力、擴大文化影響力、加大文化保障力等10個方面的重要舉措⑦韓振峰:《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十大舉措》,《中國改革報》2008年3月26日。。

有學者從文化自身的角度認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主導地位,發掘傳統文化資源、尋找普世價值理念、展示中國文化魅力和良好形象,在文化的知識形態和文化產品上積極進行創新,增強中國文化的吸引力,利用現代化信息和傳媒手段來保障國家文化軟實力①段水雯:《論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提高》,《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2期。。

有學者從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角度認為,國家文化軟實力,通俗地講,就是一個國家的文化體現出來的對內的凝聚力和對外的吸引力。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與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之間是彼此聯系、相互促進的。中國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國家,文化對內的凝聚力集中表現為人民群眾對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認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踐履。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水平越高,人民群眾整體的政治覺悟和理論水平就越高,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也就越強。同時,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還有利于擴大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輻射力與影響力。②姚迎春:《論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與國家文化軟實力》,《科學社會主義》2010年第1期。

有學者從發達國家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經驗與啟示角度認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應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注重文化輸出和塑造國際形象、積極推行文化外交③劉翠玉:《發達國家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經驗與啟示》,《邊疆經濟與文化》2010年第11期。。還有學者指出,研究西方發達國家發展文化產業的成功做法,對于推動中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具有重要意義。把文化發展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制定和實施國家文化發展戰略、文化法規、文化政策,是發達國家提升文化軟實力的做法之一,強大而有競爭力的文化產業已成為發達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載體,注重文化輸出、弘揚和擴大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是發達國家增強文化軟實力的戰略舉措。④鄧顯超:《發達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及啟示》,《理論探索》2009年第2期。

有學者從發展戰略角度提出,在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建設中,可以考慮選擇和實施以下發展戰略:一是科學發展戰略,就是科學定位文化軟實力的戰略地位,全面促進經濟硬實力和文化軟實力的共同發展;二是價值主導戰略,就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為根本,主導和引領多樣文化的發展,推動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三是文化融合戰略,就是促進中國文化同世界各國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增強中國文化在國際上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增進各國人民對中國的理解、認同和支持;四是自主創新戰略,就是密切關注、跟蹤和把握文化創新的最新趨勢,加大文化載體與手段的創新力度,不斷提高中國的文化生產力,進一步增強文化軟實力⑤楊威:《文化軟實力的跨學科對話——“2009文化哲學論壇: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學術研討會綜述》,《哲學動態》2009年第8期。。

有學者從傳媒建設角度提出,傳媒實力越來越成為一種影響國家發展的重要軟實力,要努力消除地區和城鄉差別,提高全民傳媒普及率和利用率;要加強國際傳播,提高中國的國際傳播實力;要提升傳媒軟實力,打造中國傳媒品牌⑥蹇莉:《增強傳媒實力以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成都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3期。。

有學者從文化對外傳播視角探討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認為在實現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這一重要戰略任務的過程中,通過對外傳播,將有助于增進世界其他國家的民眾對中華文化的認知與了解,也有助于喚起國內民眾對中華文化的關注,對外傳播也因此成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一條重要途徑;另一方面,對外傳播實力在某種程度上也成為中華文化軟實力的構成要素之一。為了更好地發揮其重要作用,對外傳播在具體實踐中應遵循全面、客觀、真實,區別對待、把握重點,立足本土、貼近當地受眾等三項重要原則。⑦朱建婷、張曉紅:《從對外傳播視角解讀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河北師范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3期。有學者認為,進入21世紀后,中國綜合國力與國際地位日益提高為漢語的國際推廣提供了難得的戰略機遇,中國對外文化交流的方式呈現多樣性,孔子學院與海外成立的中國文化中心以及海外華文教育成為海外漢語推廣的重要途徑①郭秋梅、盧勇:《孔子學院的國家文化軟實力研究》,《哈爾濱學院學報》2011年第3期。。

有學者從當前我國文化軟實力的內在矛盾角度,認為提升文化軟實力的現實路徑包括積極建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當代形態,為文化發展提供思想先導;以培育公共性價值信念為核心,提高文化主體參與文化創造的責任擔當意識和動力;創新意識形態,提升主流文化對精英文化和大眾文化的整合力②童萍:《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哲學思考》,《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第5期。。

有學者從吸收各國文明成果的角度提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注意不斷吸收借鑒世界各國優秀文明成果。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不同國家和不同民族獨特性文化的存在,使世界文化具有了豐富多彩的內容。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其長處,這是其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千姿百態,其合理內核往往是相通的,總能為人類所傳承。各國各民族首先要發掘弘揚自己的優秀文化,當然也不要拒絕學習其他民族、國家的優秀文化,互相包容、互相吸收、取長補短。這是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的一個重要途徑。③洪曉楠、郭麗麗:《吸收各國優秀文明成果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8年第11期。

筆者認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是一項全方位的系統工程。首先,從工作層面來講,需要各方面加強合作協調,著力解決制約文化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問題。其次,從研究層面來講,需要各方面的專家學者加強學術交流合作和對話,建立一套符合中國實際的國家文化軟實力發展的主流話語體系和評價體系。再次,需要各級政府以及各個地區建立必要的溝通聯系機制,發揮專家學者的學術優勢,從多角度、多層面切入,發揮各自優勢,著力提升國家文化發展的整體合力。

四、關于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若干思考與建議

在今后一個時期,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戰略定位,應當著力加強先進價值觀建設和制度文明建設、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建設、文化傳播媒介建設、文化傳播藝術研究以及提高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其中,國家價值觀建設是核心和先導,制度文明建設是關鍵,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建設是基礎,文化傳播媒介建設是重點,文化傳播藝術研究是迫切需要,提高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是現實要求。④吳桂韓:《文化軟實力基礎問題與發展戰略新探》,《天府新論》2011年第2期。

一是要大力加強先進價值觀和制度文明建設,著力增強文化的吸引力與感召力。先進價值觀是引領一個國家、民族和組織前進與發展的精神旗幟和精神力量,也是一個國家、民族和組織堅持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決定性因素。在文化軟實力的要素構成中,先進價值觀建設是核心和根本。實踐表明,所有先進的價值觀都反映了人類文明發展的趨勢,體現了人類實現自由和全面發展的根本追求。建構先進價值觀,既必須有深邃的歷史視野,善于從國家、民族和組織的文化傳統中吸取其精華,以喚起本國、本民族和本組織內部成員的心理認同,使其價值觀具有鮮明的獨特性,還必須有寬廣的世界眼光和博大胸懷,善于從其他國家、民族和組織的先進文化中吸取合理的精神內核,使自身所倡導的價值觀能得到更大范圍的傳播和效仿。同時,制度與文化緊密相關,甚至可以說制度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現象。多數學者認為,我們很難想象在沒有文化的背景下還有制度的存在及其作用的發揮。制度本身不僅僅是一些規則、條文,而且還有深厚的文化基礎作為支撐。當然,反過來,制度作為文化的重要載體,其有效實施也有助于文化的傳播。在文化軟實力的構成中,制度文明是增強文化吸引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方面。國際秩序、國家制度、政治制度以及組織管理制度等,都已經成為各個國家、民族和組織發展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載體。因此,發展文化軟實力必須大力加強不同主體層面的先進價值觀建設和制度文明建設,使文化軟實力既具有深層的價值基礎,又具有突出的外部反映。

二是要大力發展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著力夯實文化傳播的人才基礎和載體基礎。發展文化軟實力,必須大力提高科技教育水平,生產出具有震撼力的文化產品,使文化所蘊涵的先進價值理念具體體現在一系列文化產品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化發展主要表現在事業和產業兩大形態上。發展文化事業,可以提高特定國家、民族和組織的文化素質,為提高文化軟實力提供人才基礎;發展文化產業,可以增強文化產品的多樣性,滿足多層次的文化需求,有助于增強文化生產的活力和影響力。因此,發展文化軟實力既必須注重發展文化事業,同時還要增強文化產業的發展水平,充分挖掘具有本國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傳統、文化作品等文化載體,使先進文化借助有效的載體而得到廣泛傳播。

三是要大力加強文化傳播媒介建設與傳播藝術研究,著力增強文化傳播的效度。文化傳播是先進文化體現軟實力的必然要求。加強文化傳播媒介建設與傳播藝術研究,有助于增強文化傳播能力,擴大文化傳播范圍、影響范圍和影響效度。無論在國際層面推介和塑造先進的國家形象,還是增強國內民眾和組織的凝聚力,發揮文化軟實力的應有效能,都離不開文化傳播能力的建設。在文化傳播能力建設中,文化傳播媒介建設和傳播藝術研究是重點。實踐表明,傳播能力不僅關系到先進文化傳播的廣度、深度和效度,而且成為文化軟實力建設和競爭的重要方面。對于中國來講,應當借助新興媒體蓬勃發展的有利時機,努力占領網絡技術研究和開發的制高點,充分整合已有的傳媒資源,大力提高文化傳媒建設水平。同時,還要積極借鑒其他國家的先進傳播技術,加強傳播藝術研究,使文化傳播能夠以喜聞樂見的形式深入人心、家喻戶曉。

四是要大力提高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著力增強文化的現實推動力和感染力。實踐表明,軟實力與硬實力之間存在著相輔相成、相互制約的關系。硬實力是軟實力的物質基礎,軟實力是硬實力的延伸拓展。軟實力的形成既與文化以及蘊涵文化元素的載體力量直接相關,也與硬實力是否強大有著密切關聯。一般說來,強大的硬實力既會為軟實力的提升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又會使軟實力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在國際交往上,一個國家的文化是否具有軟實力,很大程度上與本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有關。同樣,對于國內民眾來講,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還決定了民眾對文化的現實需求及其層次水平。為此,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本基礎和強大動力在于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當前,對于中國來講,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努力提高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為提高綜合國力和人民文化需求水平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

(本文作者 國務院僑辦僑務干部學校講師 北京 100037)

(責任編輯 吳志軍)

猜你喜歡
實力國家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實力搶鏡
誰遠誰近?
王曉晨:逆襲靠實力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提升文化軟實力是當務之急
把國家“租”出去
場上拼實力,場下拼表情,就這么拼了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