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鞏之妻晁氏、李氏生平、母家考略
——曾鞏及其主要親屬行實考略(四)

2012-04-12 03:28湯江浩
華中學術 2012年1期
關鍵詞:熙寧亡妻曾鞏

湯江浩

(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湖北武漢,430079)

曾鞏之妻晁氏、李氏生平、母家考略
——曾鞏及其主要親屬行實考略(四)

湯江浩

(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湖北武漢,430079)

本文為《曾鞏及其主要親屬行實考略》系列論文之一。主要對曾鞏元配晁氏及繼室李氏之生平行實、父族親屬等問題進行了考辨。對于晁氏、李氏歸嫁之年,晁氏移柩南豐之年等有爭議的問題,根據所發現的新材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曾鞏 元配晁氏 繼室李氏 行實

曾鞏元配晁氏,不幸早卒;繼室李氏,出自名門,卒于曾鞏之后。關于晁氏、李氏生平、家世等問題之研究,現尚有不少疑問。本文試作考辨如下:

一、曾鞏元配晁氏之行實、母家考

我們先探討有關晁氏的問題?!对柤肪硭氖锻銎抟伺d縣君文柔晁氏墓志銘》乃曾鞏為亡妻晁德儀(字文柔)所作墓志銘[1]。此文有兩個問題需要訂正。其一,關于晁德儀歸嫁曾鞏之年。此文云:“年十有八嫁余?!贝嗽啤笆恕庇姓`,當為年十四歸嫁。

清人楊希閔《曾文定公年譜》即以晁氏歸嫁系于至和元年(1054),有云:“是年元配晁夫人來歸,年十八?!盵2]即采用曾鞏所撰墓志稱“年十有八嫁余”之說。

洪本健先生《宋文六大家活動編年》于皇祐二年(1050)曾鞏條下有云:“曾鞏《祭亡妻晁氏文》(《曾鞏集》卷三十八):‘歸我之昔,明年始笄?!瘬?,晁氏嫁時年方十四?!锻銎抟伺d縣君文柔晁氏墓志銘》云:‘晁氏,諱德儀,字文柔……以嘉祐七年三月甲子卒于京師,年二十有六?!嫱浦?,晁氏生于景祐四年(1037),皇祐二年(1050)十四歲時出嫁。而墓志銘謂‘文柔年十有八嫁余’,與祭文不一。王煥鑣《曾南豐先生年譜》云:‘疑十八為十四之誤,公年三十二而始娶者,蓋待服除也。今以祭文為正?!瘡闹??!盵3]洪先生此言甚得。

今再舉一證,以助洪先生之說?!对柤肪硭氖小豆獾撋偾潢斯怪俱憽纺嗽枮槠湓栏戈俗阢?即晁德儀之父)所撰墓志銘。此文敘其卒、葬有云:“享年六十有三,熙寧二年某月某甲子卒于官,四年某月某甲子,與其夫人某縣君閭丘氏合葬于揚州江都縣之廣陵鄉?!盵4]可知晁宗恪在熙寧二年卒于官。又《曾鞏集》卷三十八有《祭晁少卿文》,即曾鞏祭岳父晁宗恪光祿少卿文。文云:“鞏蚤以孤,蒙與托嘉好,自始迄今,逾二十載。(中略)。不意今者,公遽淪亡。得訃歔欷,涕隨聲發,海濱獨哭,心與誰言?仍聞歸旐,旅次馀杭,隔此濤江,寓陳薄奠”。據此可知晁公卒后,其家人將其靈柩運到了馀杭。此時曾鞏正在通判越州任上,故云:“得訃歔欷”,“海濱獨哭”;又因職任在身,不能往吊,只能隔江遙祭,故云“隔此濤江,寓陳薄奠?!笨芍牢膶懽髦畷r必在熙寧二年底至熙寧三年初。祭文中所言“蒙與托嘉好,自始迄今,逾二十載”,即敘與晁氏結親之年也。由熙寧二年(1069)上推二十年,即皇祐二年(1050),所敘之時與曾鞏《祭亡妻晁氏文》所稱“歸我之昔,明年始笄”,完全相合??芍F傳曾鞏為亡妻晁德儀所撰墓志銘中所謂“年十有八嫁余”,當為“年十有四嫁余”,此誤當為傳抄或刻印所致,曾鞏原文必不如此。

此外,從風俗、禮制、情理等方面來考察,曾鞏初婚也當以皇祐二年(1050)為妥。其實,到皇祐二年時,曾鞏已32歲,從當時風俗習慣來看,這樣的年紀在宋代已是成婚極晚了。根據曾鞏人生際遇及家庭生活實際來考察,他拖延到三十余歲始解決婚姻問題,一方面是因早年婚姻之緣分未到,另一方面也因家庭多難。曾鞏之父曾易占卒于慶歷七年(丁亥,1047),曾鞏晚至32歲始成婚,正其待父喪服除以后,這正是遵守人人必從的禮制,這樣的晚婚理由尚可讓人理解、接受。若謂延至至和元年(1054)以后,曾鞏已36歲“高齡”方始初婚,而且又無其他令人同情理解的特殊原因,則晚婚至此,于情于理實在讓人難以置信。

其二,關于晁德儀之葬期。墓志銘作“(熙寧)十年二月庚申葬于建昌軍南豐縣龍池鄉之源頭”。此云“二月”有誤,當為“三月”。曾鞏于熙寧十年春知洪州任上,曾向朝廷請假回南豐老家安葬一批逝去多年而未得正式安葬的親屬,這一請求得到了朝廷批準。這次安葬的親屬有卒于熙寧元年的胞弟曾宰(字子翊),卒于嘉祐七年三月的元配妻子晁德儀(字文柔),卒于嘉祐六年的八妹曾德耀(字淑明),卒于嘉祐六年的女兒慶老以及卒于治平三年的女兒興老,共五人,并都作了墓志銘。(見《曾鞏集》卷四十六《亡弟湘潭縣主簿子翊墓志銘》、《亡妻宜興縣君文柔晁氏墓志銘》、《曾氏女(德耀)墓志銘》、《二女(慶老、興老)墓志銘》,興老、慶老并夭于襁褓,葬時同穴,故合為一志)據現存《曾鞏集》不同版本來看,四篇墓志銘記載具體安葬的時間有三種:晁德儀之墓志作“熙寧十年二月庚申”,曾德耀之墓志作“熙寧十年三月壬申”,曾宰與二女墓志俱作“熙寧十年三月庚申”。這種差異可能流傳已久,陳杏珍、晁繼周先生點校本《曾鞏集》,于諸志之葬時皆不出校異文,今以“四部叢刊本”《南豐先生元豐類稿》(該本乃上海涵芬樓借烏程蔣氏密韻樓藏元刊本影印)校核上引諸志,雖有篇目次序、個別文句與陳、晁點校本有異,但關于葬時皆同,可見在元代時已有歧說。

今檢陳垣《二十史朔閏表》[5],熙寧十年三月庚申,即三月十日,而熙寧十年二月沒有庚申日,可知“二月庚申”實乃“三月庚申”之誤。是年三月壬申,即三月二十二日,亦疑“三月壬申”當為“三月庚申”之訛誤。因為選擇此日,與其說是營墓于此日,不如說是于此日舉行安葬儀式,故曾德耀之葬日,似不必單獨另擇吉日舉行儀式。

另外,關于晁德儀之遺骨何時從京師移歸南豐的問題,有學者認為乃在熙寧十年春,曾鞏專程往京師扶柩而歸。竊以為熙寧十年春,曾鞏不曾往京師,其亡妻文柔之遺骨也非此時移歸。早在熙寧二年,曾鞏出任越州通判時,已將文柔遺骨托人護送回南豐老家。我們對這一推斷,試加論證如下:

《曾鞏集》卷三十八有《祭亡妻晁氏文》,題下注云:“治平元年五月三十日?!边@一注文,不知是曾鞏之原注,還是編集者所加,總之來源甚久。今考祭文所云:“禫月之終,奠此一尊?!?禫月,宋代用鄭玄之說,為逝者卒后第二十七月;禫月滿,即除服。據曾鞏所撰文柔墓志銘,文柔卒時在嘉祐七年三月甲子,由此推之,至治平元年五月三十日,恰為二十七月滿??芍}下所注祭文作時甚為準確。又此篇祭文末有云:“時良返子,讬葬先林。言如不復,誰謂我人。長號敘哀,寓以斯文?!痹诖嗽柤磳﹃耸现`立下誓言,他日一定選擇良時吉日將晁氏歸葬于曾氏先塋。這一誓言,又見于《曾鞏集》卷三十八《又祭亡妻晁氏文》。此文不長,為便于論述,現具錄于下:

鞏無狀遭禍,早失賢妻。徘徊京師,零丁孤宦。乃至旅櫬,未就先塋。夙夜思惟,心顏愧怍。今蒙恩補外,道出東南,敢啟菆宮,進登舟御,間關回阻,將致鄉園。而鞏比至淮瀕,迫趨官守。其于奉承靈輿,經涉大江,方復假人,經營護視,永惟見亮,尚賴有靈。若夫觸冒川途,幾數千里,使保清謐,則惟馀休。至于推擇吉辰,修嚴葬禮,俟得時日,敢不躬親?惟其鑒之,故以情告。[6]

此篇祭文,雖篇幅短小,但也情辭哀切,低回百結。從其所敘曲折,可知曾鞏作此“又祭文”的時間與原因。所謂“今蒙恩補外,道出東南”,即指熙寧二年曾鞏自請補外,出通判越州。在曾鞏一生中,由任職京師到蒙恩外補東南,亦僅止此次,故可確定無疑,因此我們推定此文作于熙寧二年到職越州通判之際。前引曾鞏治平元年祭晁氏文,知鞏已立誓將晁氏歸葬祖塋。故今趁任職越州,道出東南之便,將晁氏靈柩扶歸:“敢啟菆宮,進登舟御,間關回阻,將致鄉園?!钡K因官期追迫,不能一路護送歸鄉,只好于江淮之間分途,另托人護送回南豐故園,曾鞏自往越州赴任。至于安葬之事,也只能待于來日,故稱“至于推擇吉日,修嚴葬禮,俟得時日,敢不躬親?”這也是將治平元年祭文中的誓言,再作承諾。

根據以上所引曾鞏兩篇互有關聯的祭晁氏文,我們推定晁氏之遺骨已于熙寧二年移歸南豐故里,似無疑問。

關于晁德儀的生平經歷及所生子女與母家情況,根據曾鞏《亡妻宜興縣君文柔晁氏墓志銘》(作于熙寧十年)、《祭亡妻晁氏文》(作于治平元年)、《又祭亡妻晁氏文》(作于熙寧二年)、《祭晁少卿文》(作于熙寧二年)、《壽安縣太君張氏墓志銘》(作于熙寧三年以后)、《光祿少卿晁公墓志銘》(作于熙寧四年)等文,以及我們上文所作考辨,試綜述如下:

晁德儀,字文柔,生于景祐四年(1037),卒于嘉祐七年(1062)三月甲子,享年二十有六。卒后,先殯于京師。熙寧二年(1069)始移柩歸南豐。熙寧四年(1071)追封為宜興縣君。熙寧十年(1077)三月十日(庚申)葬于建昌軍南豐縣龍池鄉之源頭。晁德儀于皇祐二年(1050),年十四,嫁歸曾鞏為元配之妻,生有二男一女,男曰綰、綜,女曰慶老。慶老于嘉祐六年(1061)十一月壬申夭折,年僅三歲。熙寧十年(1077)曾鞏為晁氏作墓志銘時,曾綰時任太廟齋郎,曾綜尚未仕。元豐七年(1084)六月林希為曾鞏作墓志銘時,曾綰時為太平州司理參軍,曾綜為太廟齋郎。至哲宗元祐以后,韓維為曾鞏作神道碑時,曾綰為瀛州防御推官,知揚州天長縣事;曾綜為瀛州防御推官,知宿州蘄縣事。

晁德儀母家乃開封府祥符人,其先世家澶州清豐縣。其祖晁遘,尚書駕部員外郎,贈開府儀同三司、吏部尚書;祖母張氏,生子四人:曰宗曜,進士;曰宗恪,光祿少卿;曰宗愿,真州軍事推官;曰宗懿,尚書司門員外郎;女一人,嫁進士桑況,張氏累封壽安縣太君,卒于熙寧二年十一月,與晁遘合葬于開封府祥符縣旌孝鄉。晁德儀之父宗恪,字世恭,少年入仕,所任官職甚多,頗有政聲,官至光祿少卿,享年六十有三,卒于熙寧二年歲末。

關于晁宗恪的卒時,曾鞏《光祿少卿晁公墓志銘》作“熙寧二年某月某甲子卒于官”,又曾鞏《壽安縣太君張氏墓志銘》稱宗恪之母張氏“卒于熙寧二年之十一月某甲子”,“卒時子宗曜、宗愿皆以死,既而光祿居喪,以疾亦死?!惫獾?,即指光祿少卿宗恪,既稱居母喪而死,故推其卒年亦當在熙寧二年十一、十二月間。

晁德儀之母閭丘氏,卒于宗恪卒后之明年,即熙寧三年某月某日,熙寧四年與宗恪合葬于揚州江都縣廣陵鄉。據曾鞏《光祿少卿晁公墓志銘》,宗恪子男二人,曰仲景,海州司理參軍;曰仲孺,試將作監主簿;女六人,長女即德儀(文柔),其他幾位僅知嫁與某官劉某、某官高元振、某官燕若濟。又據曾鞏《壽安縣太君張氏墓志銘》(晁德儀(文柔)祖母)中稱:“余之亡妻,于夫人之孫女為第三,而光祿之長女也”,“而諸孫男女凡三十人,男多已仕,女多已嫁矣”,可見其家族之興盛。

關于宋代晁氏家族的研究,當代學者已有不少論著。宋代晁氏之旺族大略為唐末晁佺三子晁迪、晁迥、晁遘所衍三支,由其大體居處之地別稱東眷、中眷、西眷,在北宋時中眷最為興盛,東眷次之,西眷稍弱,但三眷本同一祖,流派清晰,互有往來照應。晁宗恪屬西眷之二世,其三世“男女凡三十人,男多已仕”,雖今可考者有限,固不可忽視當時之影響,亦不可忽視曾鞏與晁氏家族的這層親緣交往關系。

二、曾鞏繼室李氏之行實、母家考

這里我們再對曾鞏繼室李氏的有關情況稍作考探。李氏逝世于曾鞏之后,今不見李氏卒后之墓志碑文,故李氏生卒、享年不詳。關于李氏歸嫁曾鞏為繼室之年,清人楊希閔于《曾文定公年譜》“嘉祐七年”條下云:“繼娶李氏,來歸不知何時?!币嘤袑W者據李氏所生女興老生、卒年推之,訂李氏來歸之年為嘉祐八年(1063)。今考曾鞏《二女墓志》有云:“曰興老,吾繼室李氏出也,卒時始二歲,實治平三年九月甲寅。是時,余方鎖宿景德寺,試國子監進士,不得視其疾、臨其死也?!迸d老既卒于治平三年,年僅二歲,則其生年當為治平二年,則其生母李氏來嫁之年似當在治平元年間。據前文所考,治平元年(1064)五月乃為曾鞏亡妻晁文柔之禫月,并作有祭文。今檢《曾鞏集》中尚存多篇紀念晁氏之詩文,可見曾鞏對晁文柔感情極深,故于治平元年五月除服后始娶李氏為繼室的可能性較大。

李氏嫁曾鞏后所生僅一女一子,女即興老,三歲而夭;子即曾綱。據曾肇為曾鞏所作《行狀》、林希所作《墓志》,曾鞏共有三子二女,三子即綰、綜、綱,二女早卒。前文已考綰、綜乃晁文柔所生,則綱為李氏所生無疑。在元豐七年(1084)曾肇、林希撰文之時,曾綱已因恩為承務郎。至哲宗元祐以后,韓維為曾鞏撰神道碑時,載曾綱為右承務郎,監常州稅務。曾肇、林希之文皆載李氏封號為嘉興縣君。

正德《建昌府志》第十一卷《丘墓》于“曾文定公墓”條下載韓維題墓碑文(即韓維所撰神道碑),文中稱曾鞏第二子作“紵”。又《曾鞏集》卷四十六《亡妻宜興縣君文柔晁氏墓志銘》載文柔第二子:“曰琮,未仕也?!闭隆督ú尽匪d韓維文,又有云:“綱,右丞務郎,監常稅務,馀未仕,孫女五人?!盵7]今以1970年出土于江西南豐縣源頭村的林希所撰《宋中書舍人曾公墓志銘》之原碑[8],及《曾鞏集》附錄所載韓維《神道碑》校之,曾鞏第二子在林希原碑及《曾鞏集》所載曾肇、林希、韓維文中均作“綜”,故前引所作“紵”、“琮”皆誤。正德《建昌府志》所載“綱”以下文字,訛誤、缺漏甚多。當為:“綱,右承務郎,監常州稅務,二女蚤卒,孫男六人,(中略),假承務郎,馀未仕。孫女五人?!?/p>

關于李氏的母家,《曾鞏集》中保存了非常豐富的資料。其中有《試秘書省校書郎李君墓志銘》、《試秘書省校書郎李君妻太原王氏墓志銘》,二文作于治平三年,乃曾鞏為妻李氏之伯曾祖李迂及其夫人王氏所撰。李迂墓志的主體部分較為詳細地敘述了李氏自先秦以來的世系傳承。據稱楚丘李氏為唐憲宗時宰相李吉甫之后,這對于研究李氏在唐宋兩代的世系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曾鞏于李迂之夫人王氏墓志銘中曾稱贊李迂之孫李漢卿:“嘗為《李氏九世譜》,甚博而詳,多夫人之所為言也?!笨芍栐诶钣啬怪俱懼兴鶖⒗钍鲜老祵嵞宋樟死顫h卿的研究成果,所敘唐以來傳承世系當較為可信。

另外,《永安縣君李氏墓志銘》,乃曾鞏為其妻李氏之姑母李夫人所撰墓志,其中又對李氏家族情況有所載述。據稱在宋太宗、真宗朝曾任尚書戶部侍郎、參知政事的李昌齡乃為曾鞏妻李氏之伯祖;而范仲淹、鄭戩、駱與京三人皆仁宗朝名臣,又皆為李氏之姑父,可知曾鞏妻李氏之父族,在唐宋兩代都是名望甚著的家族。今據上所引三文,列李氏世系三表如下:

表一:李氏唐以前世系表:

皋陶——苗裔:李耳(周守藏史)——孫:曇(秦司徒)——子:璣——子:牧(事趙郡)——子:泊——子:左車(廣武君)——子:遐(涿郡太守)——子:岳(諫議大夫)——子:秉(潁川太守,徙家潁川)——秉后七世:膺(河南尹)——子:瑾(復家趙)——曾孫:楷(晉治書侍御史)——子五人:輯、晃、芬、勁、睿(以所居巷東西自別,故勁稱西祖)——勁子:隆(后魏阜城令)。

表二:李氏唐、五代至宋初世系表:

隆后九世:棲筠(唐御史大夫贊皇文獻公)——子:吉甫(相唐憲宗)——子二人:德修(楚州刺史)、德裕(相唐文宗、武宗)——德修子:熅(宋州宋城令,徙家宋之楚丘)——子:確(萊州膠水令,后因曾孫昌齡相宋太宗真宗,追贈太子少保)——子:譚(磁州邯鄲令,后因孫昌齡相宋太宗、真宗,追贈太子少傅)——子二人:迂、運(見下表)。

表三:李氏宋以來世系表之(一)

譚長子:迂(詔試秘書省校書郎,不起。娶丁氏、王氏)——子:昌震(王氏所生,為建州松溪令,贈尚書駕部郎中)——子:漢卿(王府侍講、尚書虞部員外郎)——子:彥龍——彥龍有四子。

李氏宋以來世系表之(二)

譚少子:運(太常少卿,贈禮部尚書)——子二人:昌齡(宋太宗、真宗時曾任尚書戶部侍郎,參知政事)、昌言(贈刑部尚書,妻聶氏,封晉平縣君)——昌言子:禹卿(光祿少卿,女嫁曾鞏為繼室);昌言女三人:嫁范仲淹、鄭戩、駱與京,皆一時名臣。

注釋:

[1] 陳杏珍、晁繼周點校:《曾鞏集》,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版,第46卷,第633頁。

[2] (清)楊希閔:《曾文定公年譜》,光緒四年(1878) 新城楊氏福州刻《豫章先賢六家年譜》本。

[3] 洪本?。骸端挝牧蠹一顒泳幠辍?,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年,第104頁。

[4] 陳杏珍、晁繼周點校:《曾鞏集》,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第629頁。

[5] 陳垣:《二十史朔閏表》,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第129頁。

[6] 陳杏珍、晁繼周點校:《曾鞏集》,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第532頁。

[7] (明)正德《建昌府志》卷十一,上海:上海古籍書店,據天一閣藏明正德刻本影印,1964年。

[8] 洛原:《宋曾鞏墓志》,《文物》1973年第3期,第29-31頁。

猜你喜歡
熙寧亡妻曾鞏
星河
石鑑為官履歷考述
曾鞏生平
四月,是你的謊言
曾鞏猜字
再婚相處有講究
籠中鸚鵡
情到深處自然濃
——評孫犁散文《亡人逸事》的結尾藝術
朱右《唐宋六家文衡》與曾鞏散文
應是熙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