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美學與原生態美術

2012-04-13 22:23
關鍵詞:原生態美學美術

潘 穎 穎

(河南師范大學 美術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7)

生態美學與原生態美術

潘 穎 穎

(河南師范大學 美術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7)

生態美學雖然是一門新興的學科,但是在國內的發展前景卻很廣闊,由于結合了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思想的樸素美學觀,使其不同于西方美學思想中的“改造觀”,從而使整個人類和自然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更具有可持續發展性,最終,促使人類傳統文化所面臨的危機得以解除。

生態美學;天人合一;環境污染;生態危機;可持續發展

生態美學是近些年在我國興起的一門新興學科,是生態學與美學相結合、自然學科與美學哲學交叉形成的新型學科。生態學主要研究以人類為主的所有生物與其生存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美學主要研究人和現實審美之間的關系,雖然前者屬自然科學,后者屬社會科學,但這兩門學科卻在涉及人類審美與生態美學觀念等一系列問題上找到了特殊的結合點。生態美學是美學的一個分支,以人和環境的審美互動為研究重點,其中又分為兩個分支,其一是研究人類在自然環境中的生存狀態,其二是研究人類所依存的生態環境并進行美學探討。本文主要探討人類活動與自然界之間的矛盾關系,以及人們在城鎮環境中的生存狀態并相應產生的審美觀照和生態文化觀。

實際上,在我國久遠的古代就產生了十分樸素的生態美學思想,《周易》記載有“天地人,三才之道”,強調了天地人三者之間的同一性;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即人和世間萬物共同擁有一個來源——“道”,這成為“天人合一”思想的起源;莊子在《莊子·齊物論》中指出“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天地萬物,物我一也”,可謂早期淳樸的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哲學思考。這種思想深刻影響了日后封建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戰國末期,我國進入封建社會早期形態,封建文化所依賴的社會基礎是農耕文明,在農耕文明中,人與自然處于和諧共存的狀態中,而且先民普遍對“天”、“地”、“神”帶有一種敬畏和崇拜,人類極少干預或者破壞大自然的規律,而是帶有敬意地去保護它、愛護它或者欣賞它、描述它,如在中國古代特別是在魏晉南北朝及唐代的山水田園詩中描繪的大自然、宋代職業或文人畫家筆下刻畫的山水美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由道化生的天地自然萬物是和諧的,人類活動自然而然身處其中,或有愉悅的審美關照,或有相反的感覺,這些都與人類自身的情感有關??陀^上講,除了暴政和戰亂時期外,封建時代人與自然的關系總體是和諧的,審美觀照是愉悅的、理想化的田園詩意,這點在我國封建社會后期的古園林建筑中體現得尤為完美,例如完好保留至今的北京頤和園,蘇州留園、拙政園等,是古人在環境美學方面聰明才智的體現。古代園林建筑反映的審美境界既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最佳詮釋,也是我國古人在樸素的生態美學領域進行的環境美學經驗的探索實踐,其中人與環境合而為一、主客體間的和諧共處值得現代社會借鑒。

與中國傳統美學思想不同,西方的現代美學觀念建立在康德和黑格爾德的哲學理念的基礎上,從客觀唯心主義的角度強調人類行為及審美思想對自然萬物的支配地位,從而構成現代工業社會的思想基礎。不可否認,人類自西方工業革命以來,極大地促進了社會文明的進步,給全人類帶來諸多的生活便利和科技貢獻。但是,同樣不容忽視的是,伴隨工業化、城市化、科技現代化在全球的不斷發展,各種環境問題也日漸突出,特別是從20世紀70年代之后出現的環境惡化危機越來越引起全人類的共同關注,因為工業與城市污染、臭氧層遭受破壞、全球氣候變暖引發的一系列生態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成為目前全世界所面對的首要危機及十分緊迫的研究課題。對于目前的生態環境惡化問題,如物種滅絕與植被破壞、全球氣候變暖、災害性天氣增多等,公認的結論是由于工業化所帶來的負面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對自然生態環境的直接破壞,如由于對木材需求的增長所導致的大面積砍伐森林植被,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南美洲亞馬遜熱帶雨林所遭受的毀壞;其二是城市化、工業化發展所引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所導致的臭氧層破壞及全球氣候異常。生態與環境災難正在超越戰爭首次成為威脅人類生存的首要威脅。

可見,源自西方文明的現代化的工業發展、城市進程、資源掠奪等及由此引發的各種矛盾如戰爭破壞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混淆了人類主體在實踐行為中應有的界限,將人類主體與大自然之間的關系絕對對立起來,因而導致近代以來工業化、城市化的無節制發展以及濫用自然資源、破壞生態平衡,從而造成無可挽回的生態災難。針對上述弊端,生態美學主要從兩大方面建立了自身的哲學美學基礎:首先,生態美學強調生態環境的和諧與平衡。而這種關系是在動態中保持的。人類作為主體是這一動態平衡系統中的重要分子,不是去冰冷地改造環境,而是力求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動態平衡;其次,生態美學的另一個特性就是強調萬物之間的和諧共生。換句話說,生態美學關注的不只是人類自身的繁衍生息,而是所有這個世界的生命和活力,只有所有物種乃至整個世界的和諧延續才是生態美學強調的重點,這也是我國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哲學美學境界的最高關照。

因此,原生態文化環境的保護已經成為一項重大社會問題,乃至是全世界、全人類所面臨的命題。生態美學與原生態美術兩者之間關注的問題既具有共性又各有側重。前者范圍更大且側重自然科學與生命之間的關系,而后者更具體,主要側重研究社會學、文化學及精神層面,關注在現代文明沖擊下需要保護的帶有“原生”性質的藝術品種,例如天津“泥人張”雕塑、中國木板水印畫、民間剪紙藝術、各種民間織繡蠟染工藝、古書畫裝潢與修復技藝、傳統木工技藝、金銀器工藝等等。這些優秀的傳統藝術門類由于傳承手段落后、后繼乏人、生存環境缺失等原因,大多瀕臨失傳或急需保護。

生態美學不應只關注自然環境的和諧與保護,還需保護與人類傳統文化相關的各類原生態藝術要素。對于原生態美術的保護主要應從兩個方面入手,其一是保護與原生態美術有關的各種物質要素,如技藝精湛的各種手工藝人及其掌握的技術,各類傳統工藝所使用的場所、工具、實物等等。物質要素的保護比較容易理解,實行起來也較為直接,比如改善手工藝人的生存環境和條件,多投入經費支出,興建相關博物館或美術館,加大對原生態美術相關人力的政策扶持力度等;其二是保護與原生態美術有關的各類精神要素及其賴以生存的文化環境。這種保護要復雜得多,也不容易執行。究其根本不是社會關注度不夠或人們漠視傳統文化和藝術的流失,而在于原生態美術所依賴的大的文化環境的缺失。在現代文明的猛烈沖擊下很少有人關注傳統文化及原生態美術的生存環境。精神家園的遺失比起物質條件的缺失要可怕得多,如果再加上旅游項目開發或者商業炒作,會使處于消亡邊緣的原生態美術環境更加惡劣,對其保護也將更加艱難。

總而言之,原生態美術環境的保護只是生態美學所關注的一個局部問題,由于整個人類傳統文化所面臨的大的環境問題相當突出,加之當前自然環境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生態美學作為新興學科必然會受到更多的重視,并最終發展成為與生態學與生命學領域相關的一門顯學,從而使人類和自然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更具有可持續發展性,最終,促使人類傳統文化所面臨的危機得以解除。

[責任編輯迪爾]

J201

A

1000-2359(2012)02-0262-02

2012-01-23

猜你喜歡
原生態美學美術
盤中的意式美學
創意美術
外婆的美學
創意美術
創意美術
原生態靜寧蘋果
純白美學
“妝”飾美學
滇國貯貝器 浮夸還是原生態
“天籟”般的原生態自然之美——由《莊子·齊物論》觀原生態自然之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