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代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困境破解

2012-04-29 09:05宣天
人民論壇 2012年23期
關鍵詞:精神生活新生代農民工困境

宣天

【摘要】新生代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現狀令人堪憂,主要表現在文化生活單調、娛樂方式單一,婚戀交友范圍狹窄、與異性接觸少,生活壓力不斷增大、心理健康少受關注等。這不利于農民工的身心健康,同時也會給社會發展帶來負面影響。為此,我們應從制度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提高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關鍵詞】新生代農民工 精神生活 困境

“新生代農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中外出打工的群體,這一群體目前有1億人,約占農民工總人數的60%。他們出生以后就上學,上完學以后就進城打工,相對來講,對農業、農村、土地、農民等不是那么熟悉。另一方面,他們渴望進入、融入城市社會,而我們在很多方面還沒有完全做好接納他們的準備。新生代農民工年齡在18歲到25歲之間,以“三高一低”為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職業期望值高、物質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筆者以河北正定縣為個案,探究新生代農民工精神生活現狀,以尋求改善新生代農民工精神生活的對策。

新生代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現狀

收入無保障、工作流動性大、精神生活匱乏,這是新生代農民工時刻面臨的三大問題。干不長、頻跳槽,發展空間小、努力成效低,這是清華大學社會學系與工眾網工眾研究中心聯合組成的農民工就業趨勢課題組概括的當下農民工的就業趨勢,同時也是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匱乏的根源所在。筆者對于正定縣的217名新生代農民工進行走訪調研,專項調查“新生代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狀況”。結果發現他們文化生活單調、娛樂方式單一,婚戀交友范圍狹窄、與異性接觸少,生活壓力不斷增大、心理健康少受關注。另外,此次被調研的新生代農民工群體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根據調查問卷顯示,217名農民工中大專文化水平的僅有22人。

文化生活單調,娛樂方式單一。農民工具有很大的流動性,而工作地點鮮有流動性文化設施,工作性質特殊,休息權得不到尊重,加班普遍存在,因此,新生代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時間被擠壓,空間得不到物質支持。35.8%的農民工在工余睡覺,15.1%參加體育活動,39.4%看電視(自帶),37.8%打牌,9.2%看書看報,22%上網。在農民工進城之前,他們已經基本完成了農村文化的社會化。進入城市后,農民工雖然獲得城市文化的再社會化,但是由于城市文化具有開放性和流動性特征,而鄉村文化有著比較孤立保守和封閉的特征,這兩種文化的巨大差異所引起的沖突導致許多農民工在短時間內無法適應城市的文化生活。

婚戀交友范圍狹窄,與異性接觸少。農民工作為社會弱勢群體,時常被拖欠工資,勞動安全也少有保障。統計數據中,男性農民工占68%,女性占32%,性別原因導致從事工種的差異,男性多從事建筑業、重工制造業等職業,女性多從事餐飲服務業、家政服務業等職業,從而出現性別比例差距較大的問題。71%的農民工不愿意回鄉結婚。農民工自己認為稱得上社會交往和聯系的對象中,絕大部分屬于農民工同質群體的成員,只有很少的一些農民工把城里的熟人和他人算作他們與之交往和聯系的對象。

受過一定教育,期望得到進步。新生代農民工受過一定程度教育,因此很多人對精神文化生活有著較高的需求,但由于收入較低,他們只能選擇比較廉價的文化消費方式。30.9%的人在工作之余學習,62.8%的人希望所在單位提供一些培訓機會。

文化消費比重低,文化消費成本低。據調查顯示,樣本地區農民工每月的文化消費在11~30元的有32.5%,31~50元的有25%,相對于每月1000~1500元的月收入,最高只占5%。在文化活動的消費方面,新生代農民工大多選擇消費成本低的項目,多以簡樸型或無償消費為主,這也體現了新生代農民工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雙重貧乏。

對于未來迷茫,缺乏奮斗目標。新生代農民工多數沒有務農經驗,他們希望告別農村生活,但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與他們綜合素質的欠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使他們的“城市夢”逐漸破碎。58.3%的人沒有明確的目標,未來不想回農村。

新生代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困境產生的原因

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困乏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主要緣于歷史與現實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

首先是國情因素。中國的基本國情主要是人口多底子薄,且大部分的人口集中分布在農村地區。在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很多農村勞動力離開自己的故土,遠赴城市打工,農民與土地的分離造就了大批農民工。大量農民工涌向城市,也是社會經濟發展及轉型期的必然產物。

其次是經濟因素。一是經濟結構。中國傳統的二元經濟結構是農民工文化消費水平低的最根本因素。中國實施的戶籍制度決定了新生代農民工這一邊緣性群體的形成,也就是說即便農民工群體在城市工作及生活,但戶籍身份始終是農民,從而造成很多農民工只能在城市從事收入低,或者說同工不同酬的工作。另外,社會保障體系無法完全覆蓋到農民工群體,由此,造成了新生代農民工成為既不同于傳統的農民工,又不完全等同于城市居民的邊緣性社會群體。二是收入。由于收入低的原因,農民工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開支及消費支出偏低。因此,農民工基本文化生活滿足的前提首先是按時拿到工資、減輕工作強度。只有在充分保障農民工物質需求的基礎上才有可能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文化生活。

再次是社會因素。受戶籍制度及相關保障制度的影響,農民工在城市很難被接納。另外,某些城市居民缺乏對農民工及農村生活的了解,對農民工往往會表現出很強的戒心及歧視行為,而很多農民工面對城市居民帶有強烈的自卑情緒。因此,受到受教育程度及職業技能等因素的影響,農民工在社會交往方面往往處于劣勢。當農民工遇到不公平待遇時,由于缺少自我排解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慰藉,其生產及生活積極性往往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挫傷。這一方面不利于農民工自身的健康生活,另一方面也可能會給社會帶來負面影響。

改善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現狀的對策

《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民工文化工作的意見》中提到,至2015年,形成相對完善的農民工文化工作機制,建立相對穩定的農民工文化經費保障機制;將農民工文化服務切實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使農民工文化活動常態化、有特色;實現廣大農民工對公共文化服務的滿意度明顯提高?,F就調查所反映出的新生代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存在的問題,提出幾點對策思考:

一是制度建設方面。首先是改善城鄉二元戶籍管理制度。戶籍制度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新生代農民工城市生存之路,政府應積極改善城鄉二元戶籍管理制度,取消城市用工方面對新生代農民工的種種限制及帶有歧視性的規定,使新生代農民工能夠以積極的姿態融入城市生活,為其精神文化生活保障提供制度支持。其次是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及就業制度。在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方面,政府應加強對其的監督與管理,切實履行勞動法及勞動合同法等對農民工權益保障方面的規定,為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構建提供有力的物質前提。另外,應積極調整就業制度,建立競爭有序的城鄉一體的勞動力市場,保障新生代農民工工作的合法權益。

二是文化建設方面。一要增加流動性文化設施的建設,大型制造企業等農民工生產生活密集區參照本地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標準,配套建設固定文化設施,建筑工地等農民工臨時性聚居區配置臨時性文化設施或提供流動服務。二要建設社區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與新生代農民工的日常生產、生活相聯結、相融合。不能脫離人們生產和生活的實際需要。

三是社會建設方面。首先,積極培育公共精神,使新生代農民工和諧融入社會。城市政府在制定相關政策法規時也可通過聽證會等形式充分征求農民工的意見,還可以以一定的比例吸納農民工進入城市各級人大、政協等組織之中。在社會融入、自我治理、公共參與中培育新生代農民工的公共精神。通過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務,使新生代農民工增強其共同體意識或“家園觀念”,充分感受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其次,積極提倡全社會積極參與。一方面應充分發揮農民工組織的優勢,通過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定期組織相關會議進行相互交流和研究,為政府出臺更具有操作性的政策提供前瞻性思路。另一方面應加強農民工組織建設及上下互動交流活動。同時,要積極組織和提倡開展符合農民工發展特點的文化娛樂活動,鼓勵農民工發揮自身的精神文化動力自發主導娛樂活動的制作,從而有效地開創出符合新生代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發展特點的文化內容和形式。最后,建議達到一定規模的企業,要建立圖書室等文體設施。舉辦一些免費的科普知識班或者文化、技能、管理等學習班,實現青年農民工希望改變和提高自己的知識結構、提升就業能力、增加就業收入的愿望。

結語

關注農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是一項關乎我國長遠發展的戰略舉措,改善農民工的業余文化生活已成為確保社會穩定、打造和諧社會必不可少的一環。社會有責任保障農民工群體的各種權益,滿足其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作者單位:中共河北正定縣委)

猜你喜歡
精神生活新生代農民工困境
困境
“鄰避”困境化解之策
現代室內設計的幾點思考
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核心能力發展探析
宅基地使用權流轉改革思路
必須正視的理論困境
詩歌的無用之用
淺談如何開展群眾文化活動
我國霧霾治理的困境與出路
新生代農民工教育培訓意愿影響因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