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民生需求的文化藝術資源開發策略探析

2012-04-29 11:22何巍
人民論壇 2012年23期
關鍵詞:民生問題民生資源

何巍

【摘要】民生問題是困擾我國社會和諧,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大桎梏。文化藝術資源的開發有利于民生問題的解決,分析二者之間的耦合關系,通過對前者的挖掘與整理來解決我國民生問題,并把其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一項重要內容來加以建設,可以滿足民生精神層面的需求,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關鍵詞】民生需求 文化藝術資源 地域特色

前言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入,以經濟體制為先導的增長方式的轉變引發了全社會的整體變革,與之相伴隨,城鄉、城鎮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社會風險遞增,而經濟全球化也帶來了一系列社會不安定問題,因此有必要進一步展開有關社會變革的學術研究。

文化藝術資源作為社會資源的一種配置方式,提高其配置和利用效率對于實現經濟方式的轉變,提高居民生計的可持續性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從研究現狀來看,對于文化藝術資源的開發,學者們主要從社會保障、政府職能轉變、經濟體制改革等方面來加以探索和研究,而以民生實際需求為切入點,通過對社會文化藝術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作為實施手段的較為少見。

我國文化藝術資源形成的歷史境遇與變遷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在借鑒西方藝術觀念、價值和形式的基礎上,通過吸納中國現代文化藝術的成果,在對傳統與現代文化藝術資源優化整合的基礎上,實現了文化藝術資源的創新,這種實驗藝術的焦點在于對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藝術的現代化改造,以應對當前我國的文化危機。在這種形勢下所形成的以“全盤西化”為主要特征的文化藝術群體特征,賦予了中國現代文化藝術特有的表現手法,在思想層次上打開了觀眾視野,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藝術道路。

一個國家的文化藝術資源往往與時代的精神氛圍緊密聯系在一起,文化藝術與生活息息相關,詮釋著諸多藝術家的個人情感,對于社會的發展有著深刻而積極的影響。自19世紀末期以來,我國經歷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新民主主義社會再到社會主義社會的歷史演變,我國的文化藝術也展開了“文化反殖民”與“文化殖民”之間的首場論戰,西方文化和藝術的入侵所形成的文化藝術表現在生活實踐中也帶有一定的對抗情結,而社會主義社會和諧社會背景下的文化藝術手法也詮釋和表達著一種和諧思想理念,這種思想也是最貼近人的生活實際,與民生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我國文化藝術資源與民生之間的耦合演替關系

我國的文化藝術資源有著多種藝術表現形式,這些文化藝術表現手法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也表現出截然迥異的差別,同時也是時代民生的反映,對當前文化藝術資源進行挖掘、整理,有利于提出具體的應對策略,解決當前的民生問題。

原始型文化藝術與民生問題。以寧夏中衛大麥地發現的大量獨立巖畫群為例,它們成形于2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包括日月星辰、天地神靈、狩獵放牧和舞蹈祭祀等大量的個體圖形,近兩年的考古考證發現,它們是比甲骨文還要早幾千年的圖畫文字。這些古老的象形符號在大麥地巖畫中出現絕非偶然和孤立的,而是呈星狀分布。表現了人們與自然的利用方式是一種融入天然食物鏈中的依附性資源利用方式,利用的都是自然界的現成物品,對自然保持了一種原始的和諧的文化藝術形態,由此形成的文化藝術與人們挑戰自然的生活實踐緊密聯系在一起。

傳統型文化藝術與民生問題。由于管理國家、經營商業、管理勞動和發展科學文化的需要,象形文字在奴隸社會發展迅速。文字的出現,使人類的生產經驗和自然知識得到繼承、積累和傳播,為文化藝術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并開始出現了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工,這個時期的文化藝術彰顯著人與人之間階段性、區域性不和諧的民生問題。

近代型文化藝術與民生問題。工業革命的興起使得人類社會進入了高度發展的物質文明時代,生產力的高速發展,資源的過度掠奪,環境的惡化,人與自然的矛盾更加突出,甚至超過了自然資源的再生能力。我國這一時期的文學藝術作品吸取了西方現代藝術的精神,以批判的姿態對傳統文化藝術提出了挑戰,形成了中國文學藝術特有的審美風格,凸顯了以民主促民生的文化思想內涵。

現代型文化藝術與民生問題。我國現代型文化藝術誕生于20世紀中葉,這一背景下的文學藝術創作帶有西方高科技影響的烙印,西方的強勢文化給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帶來了強烈的震撼和傾斜,特別是一些原生態的文學藝術表現形式也悄然蛻變。在這場東西方文化藝術紛爭中,中國文化意識話語權遭到弱化,這就需要在挖掘中國傳統文化藝術資源的基礎上,尋求中國文化藝術的支撐,進而構造自己的“中國形象”,把以和諧為主題的文化藝術運用到人們的生活實踐當中,形成批判現實主義和人道主義的藝術表現力,以切實解決我國的民生問題。

我國民生問題形成原因的多維分析

歷史因素分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生產力的快速發展,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型,人們對于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需求與社會化大生產之間矛盾并存的格局,加上我國歷史因素的影響(人口基數大、資源環境壓力大),造成我國在就業、醫療、教育、公共服務等方面壓力增加。

經濟因素分析。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粗放型經濟向集約型經濟過渡轉變的過程中,社會利益關系格局必然會有重大調整,為了盡量避免這一問題所造成的社會危機,國家把更多的公共資源投向了經濟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民生問題解決的資金投放力度,從而引發了公民收入差距持續擴大,分配不公平,各利益主體分配不平衡之間矛盾凸顯的問題。

體制因素分析。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進程中強調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在“發展是第一要務”理念的影響下,政府對經濟增長方式過度渴求,政績的考核過多地傾向于招商引資和GDP增長,而忽視了與民生息息相關的教育、醫療、保險等社會問題。物質的快速增長與精神缺失之間的矛盾,造成了社會群體幸福指數的下降,環境問題、工作壓力問題、失業問題、社會沖突問題已經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問題。

社會心理因素分析。改革開放以來,以市場經濟為要務的發展形勢格局,對于民主和自由的崇尚,在解決民生問題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社會體制結構的急劇變化,經濟結構的快速調整,造成了如失業與一夜暴富等一系列反差,從而造成社會群體的心理失衡,形成一種急切的心理焦慮,人們參與社會改造積極與消極心理的巨大反差造成了社會矛盾格外突出。

開發文化藝術資源以服務民生的策略

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藝術產業,構建公共文化藝術服務體系。文化藝術產業應當說是一個民族發展的魂魄,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藝術素養是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根本保障。文化藝術產業的發展要面向大眾、服務大眾,以落實社會公平正義為基本準則,表現在文化藝術工作的各個方面,都要以實現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為主要途徑,大力發展公益性的文化藝術產業,構建公共文化藝術服務體系,保障全社會公民的基本文化權益。

發揮政府在文化藝術建設中的導向作用,打破城鄉二元經濟結構。長期以來,我國主要圍繞城市談發展、談改革、定政策,造成我國城鄉文化藝術產業的發展不平衡矛盾突出。這就需要在借鑒城鎮文化藝術的發展成果,在政府的引導下,加大對農村群眾文化藝術產業的投資力度,積極開展各類形式的文化藝術活動,為廣大農民創造和諧的文化藝術活動氛圍,挖掘農村文化藝術活動資源,拓寬文化藝術活動領域,鼓勵和支持農民參與精神文化活動的積極性,積極引導社會文藝團體和文藝人才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從而實現城鄉文化藝術的發展。

整合傳統與現代文化藝術資源優勢,構建地域特色的文化藝術。我國現代文化藝術的構建不能單純以西方強勢文化藝術為本位,而要充分發揮傳統文化藝術的優勢,加強特色文化藝術建設,積極開發民間藝術文化資源,賦予文化藝術以新的活力。在吸收和借鑒傳統與現代文化藝術資源的基礎上,通過文化藝術產業政策的引導來構建地域文化藝術特色,并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藝術活動,把傳統文化藝術和民俗文化藝術融入到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建設之中,才能真正滿足社會群體的大眾化需求。

結束語

社會文明的進步離不開先進文化的支撐,我們要想從精神的層面上來解決民生問題,需要賦予社會群體更多的文化藝術消費權利和批判權利。充分開發和利用文化藝術資源,有利于維護改革、發展和穩定大局,有利于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升我國的“文化藝術民生”底蘊。

(作者單位:唐山師范學院音樂系;本文系2012年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基于民生需求的文化藝術資源開發策略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民生問題民生資源
基礎教育資源展示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一樣的資源,不一樣的收獲
資源回收
民生之問飽含為民之情
資源再生 歡迎訂閱
“錢隨人走”飽含民生期盼
民生銳評
能源富集區資源紅利與民生問題——以晉、陜、蒙為例
切實解決民生問題 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