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馬克思主義人學看網絡失范現象

2012-04-29 15:15祝娟
人民論壇 2012年23期
關鍵詞:歷史性

祝娟

【摘要】網絡的出現給人類社會帶來了諸多便利,同時網絡失范行為的出現也給人類社會的發展帶來了一些不利的影響。從馬克思主義人學的視角來看,人的自然屬性是網絡失范現象的客觀成因;人的社會屬性的異化是網絡失范現象的現實成因;人類實踐的歷史性是網絡失范現象產生的歷史條件。

【關鍵詞】網絡失范 自然屬性 社會屬性 歷史性

網絡作為一個與人們的現實生活相依的虛擬結構功能實體,已經滲透到現代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并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維方式,給人們的社會生活帶來了多重影響,在及時地給人們提供信息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政治、法律、倫理道德和社會問題。其中,網絡社會中大量涌現的道德失范現象,已經成為國內外各界人士關注的熱點問題。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博大精深的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是重要組成部分。人學是在哲學層次上認知人類自身所形成的認識成果,科學的人學是由馬克思、恩格斯開創的。人類既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也是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實踐主體,人類不僅擔當著認識外部世界的重任,也應當深刻地認識人類自身。唯有如此,人們才能正確地認識和處理人與外部物質世界的關系,并有效地發揮主觀能動作用,對網絡失范現象的認識也是如此。從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出發,分析網絡失范現象產生的原因,有助于人們從新的角度認識網絡失范現象,并探尋有效的解決路徑。

人的自然屬性是網絡失范現象的客觀成因

關于人的本質,馬克思有著明確的闡述,“人類直接是自然本質。人類一部分用自然的種種力量,作為自然本質,作為活生生的自然本質,用生活的種種力量武裝著成為活動著的自然本質,這些力量作為稟賦的本領,本能在他本身里面存在著”。①由此可見,馬克思承認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一種自然生物。在這里,馬克思把人還原為自然,指出了人的自然屬性。

人的自然屬性是指人的肉體和生物特性。人的自然屬性表現在很多方面: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自然界;人類有著類似于動物的許多欲求;人類的各種活動也必須受自然規律的制約和支配等。也就是說,人作為個體首先表現為一個自然存在物,有著自身的生理組織、自然基礎及生理需要。人作為有生命的個體要從事其他活動,首要的前提就是要維持自身的生存,滿足吃、穿、住等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人性的形成和發展最基本的生理條件和物質基礎就是人的自然屬性,即人的自然屬性是人性形成的前提和基礎。對此,馬克思和恩格斯作了明確的闡述,“我們首先應當確定一切人類生存的第一個前提也就是一切歷史的第一個前提,這個前提就是:人們為了能夠‘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東西。因此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即生產物質生活本身。同時這也是人們僅僅為了能夠生活就必須每日每時都要進行的(現在也和幾千年前一樣)一種歷史活動,即一切歷史的基本條件?!雹诖送?,他們還提出,人類之所以必須以一定的形式進行物質生活的生產,是因為受人類自身的肉體組織所制約。人類的這種肉體上的需要,是源于一種天賦的、純粹自然的本能,也是推動人們產生其他各種社會關系,并從事各種實踐活動的原動力。當然,馬克思關于人的自然屬性的論述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物質第一性的思想,也指出了人類從事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的根本原因。這些認知同樣也適用于分析網絡失范現象。

眾所周知,網絡技術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是多重的。在人類文明進步的進程中,網絡技術除了發揮著推動作用以外,人們感受最深、最直接的就是生活方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人們的生活中,網絡的出現成為人們釋放壓力的重要渠道之一。一方面,現實生活中生存和發展的需要給人們帶來了重重壓力,當代人類的社會生活面臨著來自工作、生活、學習等各方面的種種壓力。對于大部分社會群體,無論是孩子還是成年人,為了今天或明天的生存與發展,拼命地工作、學習。同時,在現實社會中,人們的言行也不得不受中國種種傳統道德規范的制約,遵循著“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的教導,個體的各種欲望難以得到滿足。另一方面,人的自然屬性體現為人們有發泄情緒、釋放壓力的需要,網絡的出現為這種需要的滿足提供了可能。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相對透明和穩定的身份,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大多數是通過面對面的直接交往來進行,這種交往是建立在不同程度的了解對方的社會地位、社會角色、人格品性等基礎之上的?,F實交往中社會身份的透明性,要求人們的言行要服從社會規范和角色期待的制約。但在網絡社會中,人與人關系的最大特性是“匿名性”,交往的雙方所了解到的只是各自在網上所表現出來各種特征。網民相互之間并不知道對方真實的姓名、形象、職業等具體信息,在這樣的環境中人們的言行可以表現得比較隨意,可以擺脫真實身份帶來的束縛,消除各種顧慮,甚至拋棄現實社會中的倫理道德,法律規范的制約。

由此可見,人的自然屬性是網絡失范現象的客觀原因,人所具有的自然屬性決定了人的言行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必然要受到法律或者道德的制約,但在網絡社會,卻不必非得如此??傊?,人的自然屬性賦予人類天生就具有反道德,反規范等特性的可能,這也就形成了網絡失范現象的客觀原因。

人的社會屬性的異化是網絡失范現象的現實成因

當然,人不僅具有自然屬性,而且還具有社會屬性。所謂人的社會屬性,是指人作為社會存在物而具有的形態和特征。因為“個人是社會的存在物。因此,它的生命表現,即使不采取共同的,同其他人一起完成的生命表現這種直接形式,也是社會生活的表現和確證?!雹廴说纳鐣傩灾饕憩F為人具有勞動創造性和目的意識性這兩個方面。

首先,當人與周圍的事物發生關系時,會表現出一種獨有的特性,這就是勞動創造性。人類在使用自己制造的工具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在社會歷史發展的過程中,人類取得的豐富的物質成果以及人工自然的形成就體現了人具有勞動創造性。此外,人的勞動創造性也是區別人與動物的基本特性之一。正如馬克思所說的那樣:“勞動這種生命活動,這種生產生活本身對人來說不過是滿足他的需要即維持肉體生存的需要的手段,而生產生活本來就是人類生活,這是產生生命的生活。一個種的全部特性,種的類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動的性質,而人的類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覺的活動”。④當然,人們在這種自由自覺的活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與其他人發生交往,這就形成了社會。因此,社會是人的社會,人是社會的人,人與社會不可分。另外,人類獨有的另一種特性就是目的意識性。人類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人類的意識發揮著巨大的能動作用。這種能動作用表現為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計劃性和創造性;具有指導實踐改造客觀世界的作用;還具有指導、控制人的行為和生理活動的作用。人類能夠在活動的開始和活動的過程中,就對活動的結果有一個明確的了解,具有明確的目的性。而動物的活動則沒有明確的目的性。人類的這種目的意識性,就是區分人與動物的社會屬性的另一方面的表現。恩格斯曾經說過,“人離開動物愈遠,他們對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帶有經過思考的、有計劃的、向著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標前進的特征?!雹菘傊?,社會屬性是人區別于動物的重要特性。

在現實生活中,人是作為社會化的動物而存在,其社會化的基礎是共同的人性的存在。然而今天,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維方式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特別是人們的生活內容以及社會變革中的利益調整,給人們的思想觀念、道德情感和價值取向也帶來了改變,人在社會交往的過程中出現了異化的趨勢,人性出現了異化的現象。所謂異化是指主體活動的后果成了主體的異己力量,并反過來危害支配主體本身。目前,這種人性異化的現象比比皆是。社會道德淪喪,社會正義感正在喪失,享樂主義、極端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思想和行為屢見不鮮。人性的異化使得人們內心缺乏信仰,沒有敬畏對象和正確的價值標準,為了所謂的名利為所欲為。由于現實社會中的人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現實的風俗習慣、法律制度等規則對現實中的個體存在普遍的約束力,人們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會不得不受各種現實條件的制約。當現實中的人實施某項行為時,大多數人首先要進行理性的道德判斷,考慮自己是否能夠承擔自己的行為帶來的社會后果,然后再決定是否實施某個行為。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人們比較容易做到自制,人們的行為也比較容易被規范和控制。而網絡空間卻不同于現實空間,在網絡空間中,個體幾乎不需要與現實社會進行直接對話交流,個體的許多行為似乎也不需要面臨道德評價機制的監督,網絡的虛擬性使得現實生活中的各種規范失去了效力,人們的言行似乎不容易受到任何真實的組織機構的監督,個體的行為模式能最大程度地表現得自由化,大多數個體在這種缺乏道德評價和制約的環境中,會敢于做出一些過激的行為。網絡的匿名性似乎使得人們在這種社會性異化時能做到不留痕跡,因此,這些異化的現象在網絡社會表現得尤為突出。

當然,網絡社會與現實社會并不是對立的,網絡社會生活是從現實社會生活中分化出來的,它是現實社會中的人通過網絡進行相互交往的過程。由于對計算機進行操作的主體仍然是現實生活中的人,而人的各種意識是在現實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各項活動也必然在現實社會中進行。因此,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已經遇到的和將來可能會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在網絡社會中也會存在。簡而言之,網絡失范現象就是對現實社會中各種問題和矛盾的客觀反映。在現實社會中,犯罪的類型和表現形式可謂五花八門,而幾乎所有在物理空間中發生的犯罪現象在網絡空間中也都有所體現。例如,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幻想著一夜暴富、一舉成名、一步登天,人心浮躁不安,社會投機之風盛行。網絡的高效、便捷、匿名等特點為他們的這些想法提供了可能。網絡盜竊、網絡欺詐等問題頻繁發生,某些知識分子為了撈取學位、職稱,獲取名譽和利益侵犯知識產權,剽竊他人的學術成果。這些現象的出現就是人性的異化在網絡世界的體現。

實踐的歷史性是網絡失范現象產生的歷史條件

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實踐首先是作為人的存在方式被確立的,實踐的觀點也是馬克思主義最基本的觀點。馬克思所理解的實踐,并不是對一個概念進行簡單的、抽象的哲學演繹。在他看來,人類的實踐活動是長期社會歷史積淀的結果,有著歷史和現實的社會基礎,實踐作為主觀見之于客觀的一種活動,必然在一定的時間與空間中進行,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所謂實踐的歷史性,就是人類的社會實踐貫穿于歷史的發展始終。在馬克思看來,每一代人的勞動,都是先前不同時代人類勞動的繼續,所以每一代人勞動的前提和條件都是歷史給定的。人們不可能在自己勞動的起點上隨心所欲地挑選或擺脫某種條件。歷史是各個世代的延續和交替,“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變了的條件下繼續從事先輩的活動,另一方面又通過完全改變了的活動來改變舊的條件?!雹抻纱丝梢?,當前出現的網絡失范現象也是社會發展到特定歷史條件的產物。

當前,中國的經濟取得了飛速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國家的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但是,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各種資產階級腐朽思想也乘機而入,拜金主義、享樂主義風氣日益蔓延?,F實社會中,有的人認為金錢至上,人生的價值就在于獲取名利,并以這種人生觀和價值觀來指導自己的實踐。就連我們黨和政府中也有部分官員受這種思想的影響,出現了以權謀私、貪污腐敗的現象。雖然這些用金錢評判人的價值,甚至把人的尊嚴和人格商業化的現象并不是突然出現的,但在改革開放的歷史潮流中,伴隨著資產階級腐朽思想的涌入卻表現得格外的突出,也嚴重沖擊了以集體主義為核心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因為利欲熏心導致社會道德滑坡,各種犯罪活動猖獗,有的人因為精神空虛而對生活和社會悲觀絕望,甚至采取一些過激行為危害個人和社會的現象時有出現。這些問題也不可避免地映射到網絡領域中,從而產生了網絡倫理問題。

同時,倫理道德的發展規律也決定了網絡失范現象存在的必然性。倫理道德來源于人類社會交往的實踐,并隨著人類實踐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從人類認識實踐的歷史過程來看,在量的變化上,任何一個具體的社會規范本身有一個從無到有的積累過程;在質的變化上,這些社會規范不斷發展、完善。在這個過程中,社會規范適用的范圍和對象在總體上趨于不斷提高和擴大。也就是說,任何社會規范都具有滯后性,道德規范也是如此。只有在社會交往中出現了新的現象而舊的道德規范不能約束,并且其影響還尚未提到法律的高度時,人們才會考慮制定新的道德規范來約束人們的行為。在網絡領域更是如此。顯然網絡技術發展的速度大大超過了網絡道德規范制定的速度,這就不可避免地產生了諸多的網絡倫理問題。目前,國際上也認識到了這點,世界各國紛紛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相應的道德規范,涉及到了網絡行為的方方面面。如“布魯克林計算機倫理十戒”和“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網絡倫理六項聲明”這些規范都對原有的道德規范進行了補充和發展,使人們在網絡領域的行為更加規范。

雖然,在某種程度上,人類本身所具有的自然屬性、社會屬性和實踐的社會歷史性成為網絡倫理問題產生的原因。但這些問題并非不可解決,人類本身具有的這些特質也給我們以一定的啟示。正是因為人具有自然屬性,人才需要社會的教育,社會才需要道德規范和法律制度來制約人們的行為;正是因為人具有社會屬性,人們才有理由去相信,在社會教育的作用下,人們能做到慎獨,一些不良思想能被改造好,人性異化的現象能得到遏制;也正是因為人的實踐活動具有歷史性,所以在解決問題時,可以大膽吸收借鑒前人的成果,并且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不斷的創新和發展,體現出現代社會的道德追求,以有效發揮社會教育的作用。。

(作者單位:徐州醫學院)

注釋

① 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43頁。

②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2頁,第51頁。

③④《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23頁,第96頁。

⑤《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516頁。

猜你喜歡
歷史性
“三件大事”歷史性勝利所彰顯的客觀規律
“美好生活”從主觀愿望到執政理念的歷史性提升
推進龍江“三農”工作重心歷史性轉移
“海瑞定理Ⅰ”的歷史性反思
鄧小平對改革開放的兩大歷史性貢獻
脫貧攻堅取得歷史性重大成就
總有一種力量讓人肅然起敬——寫在圣地延安歷史性告別絕對貧困之后
40年,中國實現歷史性跨越
新謝潑德火箭:歷史性的垂直軟著陸
當前經濟面臨七大歷史性調整和變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