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二師紅棗產業發展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2012-08-15 00:50婁翠萍
中共伊犁州委黨校學報 2012年2期
關鍵詞:墾區團場紅棗

婁翠萍

(中共農二師黨委黨校 新疆 庫爾勒 841000)

一、農二師紅棗產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紅棗產業已發展成為兵團的特色主導產業。農二師黨委積極響應兵團提出的減棉、增糧、增果、增畜產業結構調整戰略方針,將特色林果業作為發展的重點,在水資源不足的塔里木、米蘭和且末三大原植棉墾區大力調整園藝業種植結構,實施退棉進棗工程,突出紅棗基地建設。目前,全師已形成了38萬畝紅棗基地,成為團場職工增收的支柱產業,為廣大職工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也顯示出了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一)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優勢。塔里木、米蘭和且末三大墾區屬于干旱荒漠性氣候,光照充足,晝夜溫差較大,降水極少,蒸發強烈,土地資源豐富,極適宜紅棗栽培。紅棗耐風沙干旱,需水量比棉花要少,對水的敏感程度也相對較低,有利于在長期缺水干旱的墾區生長,因此,得天獨厚的光熱資源優勢使紅棗具有甜度較高,品質很好的特質。

(二)經濟效益顯著,已成為職工增收的重要途徑。與棉花、香梨比紅棗經濟效益較高。從紅棗的種植、管理成本看,每畝紅棗的成本一般在800元—1000元左右,按每公斤25元算,如果每畝達到300公斤的中等產量,除去成本,畝均效益也在6500多元。與其他經濟作物相比,收入較可觀。如三十四團2011年生產總值達2.3億元,職均收入3.5萬元,人均收入12500元,實現了社會發展、經濟騰飛。從其收入來看,職工收入60%以上來自紅棗種植。三十六團2010年紅棗面積達到4萬畝,全團紅棗總產達到1.1萬噸,棗園職工收入達到30萬元以上的就有100多戶,最高收入戶是種植42畝地有53萬元收入,紅棗成了職工致富的“金果子”。

(三)產業效益較大,群眾生產積極性高。隨著水資源日益枯竭,農資價格不斷上漲和棉花價格飄忽不定,棉花種植比較效益越來越低,風險驟然增大,單純種植棉花無法支撐團場發展和職工增收。為此,農二師把發展紅棗產業作為調整農業結構、發展團場經濟尤其是塔里木墾區、米蘭墾區和且末墾區的支柱產業來抓,采取了有效措施,強力推進產業升級,使紅棗產業逐步由數量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朝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方向發展,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種植紅棗可以給棗農帶來較高的經濟效益,所以團場發展紅棗產業的積極性很高,職工種植的熱情十分高漲,全師上下形成共識,掀起了種植紅棗的高潮。紅棗已成為二師干果經濟林的主要樹種之一,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快速增長。

(四)生態效益明顯,已成為改善生態環境的優質樹種。塔里木、米蘭和且末墾區地處沙漠邊緣,風沙大,氣候惡劣,一年四季大風揚塵天氣較多,生態環境十分脆弱。大面積種植棗樹,可以防風固沙,調節氣候,保護糧田,有利于形成農田防護林的天然屏障,為農畜業生產創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同時也大大改善了人居環境。因此,紅棗具有防風固沙、改善生態環境的作用。

(五)注重紅棗栽培種植和管理技術。團場為大力發展紅棗產業,把紅棗生產作為一項興團富民的骨干產業來抓,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扶持發展的優惠政策,采取直播建園,苗木購置,低產林改造補貼,提供技術服務,統一采銷管理等多種方式,大力發展紅棗產業。農二師工會組織農二師農科所有關研究紅棗方面的專家深入各團場,為園林業職工講授優質水果豐產栽培技術,采用高標準水保整地、優良品種栽植、病蟲害統一防治等措施保證了園區紅棗的正常生長。為了加強精細管理,師每年初因地制宜開展了紅棗嫁接、修剪、病蟲害防治和優質豐產栽培等一系列先進實用技術和現場觀摩操作培訓,發放種植紅棗實用技術手冊,免費為退棉進棗職工配發剪刀。

二、影響紅棗產業發展的不利因素

紅棗產業作為農二師塔里木、米蘭、且末墾區團場發展的一項經濟林果品產業,是立足當地有力的地理條件,因地至宜,突出區域特色和品質優勢發展的職工增收產業。但是在進一步發展的過程中卻遇到了一些制約發展的瓶頸。具體表現在:

(一)加工能力不強,產業鏈條不長。目前,各墾區團場紅棗產業發展僅處于產業化初始階段,產品多屬簡單的初級加工,僅僅是將采后的紅棗經篩選、清洗、烘干、簡單包裝出售流程的粗加工為主,像濃縮棗汁、棗泥、棗醋、棗酒、棗飲料等精、深加工產品幾乎沒有,而且很多不經過加工,甚至連包裝都沒有,只是賣原產品,價格增值增值能力不強。因此,在深加工方面存在著規模龍頭企業少,加工能力弱,科技含量低的缺點。

(二)產品品牌建設不夠到位,市場營銷體系不夠健全。企業對市場重視程度不夠,營銷投入少,未能打造出拳頭產品,難以發揮品牌效應。近些年,隨著產品銷售網絡的不斷擴大,市場占有率相對有所提高,但由于扶優抑劣機制尚未完全建立,紅棗的品牌市場仍處于多牌競市、各自為政和單打獨斗狀態,無序競爭現象依然突出。種植農戶、加工企業、運銷大戶品牌意識差,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上不能從發展品牌、保護品牌上做起,有意無意破壞品牌的行為經常發生,嚴重影響了今后全縣紅棗產業的健康發展。

(三)市場意識薄弱,流通管理混亂。目前,相當比例的棗農缺乏市場意識,在銷售問題上,坐等老板上門收購,自己很少主動出擊。各地紅棗合作社成立了一些,但大都局限于種植、管理環節,而不是產銷并重。師內也缺乏具有經營規模、管理規范的紅棗專業市場;大部分紅棗(干果)主要通過收購運銷大戶采用編織袋、紙箱等包裝向外整批銷售,收購中壓級壓價、摻雜使假、優劣不分等現象經常發生,直接影響了紅棗的品牌形象。

(四)水資源嚴重缺乏。塔里木墾區位于塔里木盆地四周,降水稀少,干旱多風,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更適于紅棗的生產。但是塔里木河流域由于受到各種客觀因素的影響,水資源開發利用落后,水利設施少且不配套,整個流域水資源缺乏統一規劃、統一管理,水的利用率很低尤其是水資源分配不均衡,加之干旱少雨,水資源極度缺乏,風大塵多,日溫差懸殊大,塔里木墾區下游地區成為水資源極度匱乏的地區,嚴重影響紅棗的產量和質量效益。在調研中,棗農普遍反映水資源匱乏是當前紅棗產業擴大規模的最大障礙。

(五)病蟲害防治壓力加大。種植紅棗是近幾年在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陸續開始種植的,相比而言,種植時間不是很長,前期過程中病蟲害很少發生,棗農也缺乏防治病蟲害的意識。目前隨著種植年限的延長,病蟲害將愈來愈多,病蟲害的出現對棗農的種植心理和成本及產品的品質都帶來一定的影響,加之紅棗病蟲預測報體系、防治體系不夠完善,又缺乏必要的技術標準和產品質量檢查,病蟲害防治難度大。為此,紅棗產業的病蟲害防治工壓力不斷加大。

三、加快紅棗產業發展對策思考

(一)優化產品結構,豐富產品品種,提高產品質量。一是要加快紅棗基地建設步伐。重點選擇優勢特色樹種,向最適宜區域集中,要成方連片,集中發展。二是根據三大墾區地域的特點,加大紅棗優良品種的繁育和推廣力度,大力引進推廣早熟、晚熟等優良紅棗品種,淘汰劣質品種,鼓勵發展綠色食品加工。三是加強產品品質管理,提升紅棗業的綜合生產能力。團場對承包果園的職工,必須按照工廠化的要求實行“五統一”管理和服務,即:統一管理模式、統一技術措施、統一訂購價格、統一采收標準、統一收購產品和對外銷售。堅決克服一些團場連隊出現的“以租代管”、“以包代管”、“以賣代管”的傾向。采取必要的和有效的措施,全面推行與承包辦法相適應的風險抵押金制度和養地基金制度,把幼樹和幼樹嫁接成活率及各時期重大技術措施的考核與發放生活補貼掛起鉤來,或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引導和要求職工增加對果園的投入、加強對果園的管理,努力提高幼樹和幼樹嫁接的成活率,提高現有成齡果園的果樹存活率和園相整齊度,提高特色林果業的貢獻率和收益率。

(二)充分發揮工業園區輻射和帶動功能,形成紅棗產業集群。目前,我師形成了“一區兩園”的格局,即庫西經濟工業園區及下轄的庫西工業園和綠原工業園。要著力發揮工業園區的輻射和帶動功能,抓好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紅棗產業項目向園區集中,根據不同品種、品質、等級的紅棗分類利用,提高產業分工細化程度,形成“紅棗生產基地—加工園區—集散市場”的紅棗發展鏈條,拉動全師紅棗產業的發展,逐步增強紅棗業的集聚程度和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三)加快培育龍頭企業,帶動壯大基地規模。龍頭企業是團場農業和職工進入市場的紐帶,也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關鍵環節。一方面要重點發展和壯大加工企業,積極扶持冠農、鹿豐兩家龍頭企業開展紅棗產品的精深加工,采用先進工藝、技術和裝備,高起點、高標準開發,把基地、農戶、企業聯結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有效解決生產與流通、生產與市場的矛盾,推動產品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另一方面要依托龍頭企業加快市場流通體系建設,爭取用3至5年時間,建設起以庫西工業園區干鮮果品批發市場為中樞,以冠農公司經銷網絡和城鄉集貿市場為基礎,以超市、商場為補充的林果產品流通體系。同時在紅棗發展中,按照市場要求進一步優化品種,合理搭配干鮮果比例和銷售加工比例,推進我市紅棗產業發展再上一個新水平。

(四)加快品牌戰略的建設。進一步加大對優勢企業、優勢產品的宣傳力度,引導企業牢固樹立品牌意識,支持企業爭創國家名牌和地方名牌,以品牌做大企業,以品牌占領市場,以品牌提高競爭力。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的產品出口。加強地方品牌的保護,通過新聞媒體,展覽會,網絡,物流配送等多種手段,提升品牌的知名度,積極開拓潛在市場,擴大紅棗消費區域。建立網絡服務中心,隨時發布紅棗的最新資訊。同時,組建行業組織協會,加強行業自律,加強生物防治病蟲害,杜絕使用各種違規化肥、農藥,力求二師建設成有機紅棗、綠色紅棗基地,為農二師紅棗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創造良好的氛圍和環境。

(五)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發展氛圍。為確保紅棗品質,促進紅棗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由師主管部門牽頭保護紅棗品牌,積極做好宣傳教育工作。第一,擴大對外宣傳窗口,通過新聞媒體、招商引資等各種形式搞好與外界聯接的紐帶,將紅棗宣傳出去。第二,積極組織紅棗生產企業、加工大戶、紅棗經紀人外出參加各類紅棗博覽會,制作專題片,舉辦紅棗節、紅棗推介會等進行多種形式的宣傳,積極推銷產品,提升紅棗知名度。第三,注重創新開發紅棗的歷史文化、民俗文化、藥食文化、工藝禮品、文學藝術等文化,不斷增加棗業文化的厚實度和擴張力,不斷增進棗鄉風情的濃郁度和感染力。

(六)全面推行紅棗標準化管理,提高紅棗產業的整體水平。高度重視以防治有害生物、防范低溫凍害、防御大風沙塵為主的災害綜合防控體系建設,針對災害綜合防控體系建設的重大關鍵技術,整合現有科研教學、生產單位的技術力量聯合攻關,重點在抗逆良種引進培育、病蟲害防治、低溫凍害防范、果樹凍害補救等技術上取得突破,進而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技術規程,積極推廣應用。制定、修改和完善紅棗業優良品種、栽培條件、災害防范、基地管理以及采收、分級、包裝、貯運、保鮮和精深加工等生產環節的技術標準,建立起全過程的標準化生產體系。

猜你喜歡
墾區團場紅棗
江蘇沿海墾區暗管排水對冬小麥產量的影響模擬
一顆大紅棗
淺談新發展理念為指導推進團場林業經營制度改革
——關于團場林業發展的思考
加強團場財政資金監管的思考
我愛家鄉的紅棗
紅棗期貨價格大漲之后怎么走
對墾區道路運輸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初探
分紅棗
新疆阿拉爾墾區棉花播種接近尾聲
新時期職工教育在團場職工隊伍建設中的作用及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