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撐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科技創新路徑選擇*

2012-08-15 00:44毛明芳
湖南行政學院學報 2012年4期
關鍵詞:核心技術專利基礎

毛明芳

(中共湖南省委黨校,湖南 長沙 410006)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主線??萍紕撔聦τ谵D變經濟發展方式具有“率先創新的引擎效應、模仿創新的擴張效應、創新繼起的持續效應以及結構優化的集成效應”。[1]P412因此,“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指出,“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怎樣以科技創新來支撐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本文認為,我們可以循著選擇性基礎和前沿研究、核心技術攻關、實施專利-標準戰略和打造自主知名品牌的科技創新路徑,來提高自主創新的成效,提升企業發展的質量,以推動經濟發展從主要依靠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從主要依靠拼資源、拼勞力、拼環境向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轉變。

一、攻克核心關鍵技術,破解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科技難題

核心技術是指企業擁有的對于產業發展至關重要、競爭者難以模仿或超越、能夠帶來較大增值收益的技術或技術體系。核心技術是現代企業的競爭之基、生存之本和利潤之源。微軟公司掌握電腦的操作系統技術,其稅后利潤率大概為40%;Intel公司擁有電腦CPU的核心設計制造技術,其稅后利潤率大概為20%;國內的電腦生產企業,其稅后利潤率僅為5%左右。由于大部分行業沒有掌握核心技術,目前我國工業增加值率僅為26.5%,分別比美國和日本低23和22個百分點。[2]因此,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發展質量,首當其沖的就是攻克核心技術,以提高企業經營利潤。

但是,我國企業的核心技術發展狀況卻存在隱憂。在世界經濟論壇編制的《2009-2010全球競爭力報告》中,各個國家科技進步的數據表明,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的企業僅為萬分之三,而美國、日本為5%左右;我國經濟增長的科技進步貢獻率僅為39%,而其它創新型國家則高達70%以上。[3]因此,在當前大部分行業外圍技術已經或即將實現突破的優勢條件下,自主創新已進入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必須舉全國之力,攻克核心關鍵技術。

首先,深化官產學研合作。核心技術對于產業發展至關重要,但其技術難度也是非同一般的,單憑某一個或兩個企業的技術力量是很難完成的。這就需要在堅持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的前提下,深化官產學研合作,推動建立產業科技創新戰略聯盟。過去,我們的官產學研合作多是以技術咨詢、專利轉讓、項目合作、技術服務為主要形式開展的,這些合作形式對于解決企業的短時技術之需是必要的,但沒有在各合作主體之間建立長期、穩定的利益共享關系,合作相對松散、不長久。產業科技創新戰略聯盟可以在政府或行業主管部門引導下,在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等單位之間建立長期、穩定、可持續的戰略伙伴關系,實現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既提高了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科技合作的積極性,又分擔了企業的科技創新風險。目前,科技部已在全國布局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試點工作,截至2010年底,全國已建立試點聯盟56個。實踐證明,這些戰略聯盟對于產業核心技術的促進效果是非常明顯的。因此,要進一步擴大戰略聯盟的覆蓋面,以支柱產業和特色產業為載體,整合各地科技創新資源、建立全國和省級的科技創新戰略聯盟,充分發揮聯盟內各單位的技術優勢,進行整體攻關,破解制約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難題,確保產業安全、產業利潤和產業競爭力,以企業核心技術的攻關來支撐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其次,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實施有助于集中行業內各方資源、凝聚多種力量集中進行科技攻關,破解制約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難題?!笆晃濉逼陂g,我國共布局實施了16個科技重大專項,部分省、市、區也組織實施了一批省級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能有效實現政府投入與市場機制的完美融合,對于破解技術發展難題、促進產業發展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是今后我國產業技術創新突破的方向。因此,今后要進一步凝練主攻方向、整合創新資源、加快研發進度、實現重點突破,特別是注重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基礎軟件、極大規模集成電路、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高檔數控機床、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生物育種、新藥創制、大型核電、大型油氣田及煤層氣開發等重大戰略性產品和技術研發,以科技重大專項的實施來破解制約產業發展的難題。

再次,重提科技創新舉國體制。舉國體制是我們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可以組織跨省域、跨行業的重大科技創新工程,是我國科技事業實現跨越性發展的成功經驗,也是我們繼續推進重大科技創新工程的組織保障。中國高鐵技術能在幾年時間內實現跨越式發展,就是科技創新舉國體制的結果。但一個時期以來這一體制被作為計劃經濟的產物幾乎完全拋棄?,F在看來,這一做法是不明智的。在當前自主創新進入“深水區”,攻克核心關鍵技術成為科技創新主要任務的關鍵階段,要破解科技創新難度,要搶占科技前沿,就必須處理好政府、企業與市場的關系,“政府必須從總體上對于科學技術知識的生產、擴散及應用進行規劃和指導,親自參與到技術創新過程之中”。[4]P60-61當然,政府財政科技投入應從那些名不見經傳的小項目中解放出來,集中精力組織重大科技攻關,實施重大科技專項。

二、選擇性布局基礎和前沿研究,為攻克核心關鍵技術提供科學基礎

基礎研究是中國產業核心技術創新的源泉。[5]要想攻克制約我國產業發展的核心關鍵技術,必須選擇性布局基礎研究,以堅實的科學基礎支撐產業技術發展?;A研究是以揭示自然規律為目的,不產生直接經濟效益的研究,是新知識的源泉,是新技術、新發明的先導,是一個國家科技可持續發展的保證,是孕育科技創新突破的“發動機”?;A研究一旦取得突破,往往會催生新的科技革命,推動人類社會生產和生活方式的變化。溫家寶總理在2009年11月向首都科技界發表《讓科技引領中國可持續發展》的講話中指出,“基礎研究相當重要,因為原始創新源于基礎研究”,“中國要搶占未來經濟科技發展的制高點,就不能總是跟蹤模仿別人,也不能坐等技術轉移,必須拿出自己的力量拿出原創成果”。[6]

近年來,我國基礎研究投入總額持續增長,并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量子通信、干細胞研究、納米等領域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從整體而言,我國基礎研究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與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支撐經濟社會長遠發展的戰略需求不相適應?!笆晃濉逼陂g,基礎研究是我國科研投入的“短腿”,僅占研發經費投入的5%左右,同期美國是18%左右,主要發達國家平均在15%以上。這與我國”搶抓世界科技創新突破”的戰略規劃不相符。因此,“十二五”時期作為一個新的歷史起點,要特別重視基礎研究,力爭在某些基礎研究領域實現重大突破。

首先,加大基礎研究的投入。當代技術革命的成果主要來自基礎研究的開拓?!案鶕嘘P資料,美國企業申請專利的科學基礎70%以上來自政府支持的基礎研究,每一項新技術專利平均涉及兩篇基礎研究論文”。[7]基礎研究是產業核心技術創新的源泉。因此,首先要確?;A研究的足額投入,要爭取在“十二五”時期內,將基礎研究經費占全社會研發經費的比例從現在的5%左右提高到15%左右,這既是發達國家支持科技創新的慣常做法,也是我國科技創新發展的必然要求。但基礎研究是最鮮明的特點就是研究成果的公有性,研究者不能取得自主知識產權,企業一般缺乏基礎研究的積極性,這就需要發揮政府財政科技投資的基礎研究主導作用,將這一領域作為支持重點。

其次,創新基礎研究管理體制。當然,在發展基礎研究方面,我們要有新思路,要打破基礎研究全部靠政府財政投資的傳統思維,鼓勵企業參與基礎研究工作。有學者甚至將基礎研究分為科學家好奇心驅動的基礎研究、科技計劃驅動的基礎研究和產業需求驅動(企業應用類)的基礎研究。并提出,不能期望科技計劃型基礎研究能有效解決中國產業的核心技術問題?!霸诳萍紕撔录爱a業發展政策上,政府應該通過財政政策、經濟杠桿和管理體制創新,引導企業從事面向產業需求的基礎研究,因為只有企業自己最清楚所在產業的技術發展趨向”。[5]當然,“對于工業企業的基礎研究來說,它一般具有一定的范圍,或多或少關系到其當前或未來的經營范圍,因而企業的基礎研究往往是一種定向的基礎研究”。[8]P30因此,國家應轉換有關基礎研究的傳統思維,創新基礎研究管理體制,激發企業從事基礎研究的動力,培育和增強企業的應用類基礎研究能力,以基礎研究支撐企業的核心技術攻關和可持續科技創新,以贏得長遠競爭優勢。

再次,重點關注前沿科技發展。當今世界正處于新科技革命的前夜。由于種種原因,中國在前幾次科技革命中都錯失了歷史機遇,作出的貢獻相對較少,導致了當前中國科技的相對落后。中國能否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事關中國未來的發展。因此,要充分把握好這一難得的歷史機遇,爭當新科技革命的引領者。當前,要特別重視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和發展。我國在立足現有國情和科技經濟發展現狀的基礎上,經過調查、研究、論證,已明確將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設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七大產業列為新時期我國重點支持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今后,要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力度。首先要進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戰略規劃,選擇好發展方向和技術路線。其次要重視這些產業的基礎研究。在這些新興產業領域,我們與國外的科技差距較小甚至是同時起步,我們要搶占先機,引領科技浪潮。前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院士指出,“中國不能再與科技革命失之交臂”。第三,要提高關鍵核心技術研發的集體攻關能力。要選擇一些具有戰略方向性、影響產業未來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集中人財物資源進行重點突破。

三、實施“專利-標準”戰略,將企業的核心技術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當代國際科技競爭已經前移為關鍵技術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專利和國際標準的競爭。企業擁有國際專利、掌握國際標準制定,就意味著它已經占據國際競爭的制高點,就可以獲得持續不斷的利潤來源?!笆怪R產權和標準有機結合,使兩者之間形成相互支持的關系,是企業謀取利益最大化的一種最有效的方式之一”。[9]P158因此,將技術轉化為專利和國際標準,以提高企業經營利潤、搶占國際科技競爭制高點,已成為當今許多跨國企業巨頭的通常做法。企業界流行一句話,“一流企業賣標準,二流企業賣專利,三流企業賣產品,四流企業賣勞力”。擁有自主專利和參與國際標準制定,一方面可以憑借先發優勢和壟斷地位而獲得市場定價權,獲得高額利潤;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掌握的核心專利設置“專利壁壘”,進行專利保護和專利授權,獲得專利使用費。獲得專利授權使用費已成為一些大型的跨國公司(如美國高通公司等)的主要收入來源。

經過多年的技術積累,我國已漸漸開始在國際專利和標準舞臺嶄露頭角。近年來,我國國內企業的專利申請和授權量都有大幅上升。TD-SCDMA是百年電信史上,中國人提出的第一個國際標準;在世界物聯網領域,我國與美國、德國、韓國一起,成為國際標準制定的四大發起國和主導國之一。但同樣不可否認的是,我國的大部分企業屬于賣產品、賣勞動力的三流、四流企業。據統計,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的企業僅為萬分之三,大部分企業沒有在行業內具有發言權的核心專利。由于不掌握核心專利,我國企業就難以逃脫被跨國公司或國際專利聯盟擺布或宰割的命運。中國企業要搶占國際科技經濟競爭制高點,就必須實施專利—標準戰略,將核心技術轉化為核心專利和國際標準,將科技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首先,提高企業的專利和標準意識。毫無疑問,經過近些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幾代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我國在某些科技領域已經達到了國際領先或同等水平,但廣大科研院所、高校、企業以及科技工作者的專利和標準意識不強,沒有及時將開發的技術申請專利,沒有及時將科技優勢有效轉化為經濟優勢。這因為:一方面,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我國科研人員缺乏保護自己知識產權的意識;另一方面,申請專利特別是國外專利需要支付大量的費用,進行知識產權維權訴訟費錢、費時、費力,國外早已形成了相關費用承擔機制,而我國絕大部分費用需要企業自身去承擔,這就造成我國企業和科研人員的專利申請積極性不高、維權意識不濃。因此,對于科研人員的科技成果,要通過風險投資機制等渠道促進其應用,讓開發的專利有可預期的回報,提高他們的專利申請積極性;國家知識產權管理部門要對企業申請國外專利、應對國際知識產權訴訟給予司法援助,讓企業從申請國外專利以及應對國際專利訴訟時少走彎路、嘗到甜頭,以提高它們申請專利的積極性。

其次,加強企業之間的專利合作。要改變當前企業專利申請單打獨斗的局面,進行企業之間的專利交叉許可。交叉許可是企業之間有關技術、專利的一種等價交換,是指企業以專利技術、專有技術的授權使用來換取對另一個企業的專利技術、專有技術的使用。專利交叉許可可以實現資源共享、減少重復研究、降低企業成本、提高中國企業的行業競爭力?!皩@靥痢本褪窃趯@徊嬖S可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多個企業之間的專利許可合作。進入“專利池塘”的企業可獲得許可使用池塘內的所有專利技術;池塘外的企業也可以通過獲得統一的許可證進入池塘,使用池塘內的所有專利技術。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強化了企業之間的專利合作,方便了企業之間的專利使用,降低了企業的技術開發成本。當然,這也極容易形成排斥池塘外企業的專利同盟,造成專利壟斷和專利封鎖,不利于技術的轉移擴散。因此,對于我國企業而言,一方面,要多攻克一些核心技術,這樣才有資本進入國外跨國企業控制的“專利池塘”,獲得更多獲取國際科技資源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強企業之間的專利信息溝通與協調,“抱團發展”,以行業或集團的力量來防止和對抗國外企業以專利同盟的名義進行專利壟斷和專利封鎖,無端遏制我國技術創新能力的提升。

再次,實施專利與標準相結合策略。技術標準是當代國際競爭的制高點。企業成為國際技術標準制定者,就可獲得行業話語權,就可成為其它企業競相模仿的“標桿”,就可以長期占據產業價值鏈的高端。當企業擁有的專利技術成為技術標準時,如果其它企業要使用該技術,就必須達到技術標準,也就必須支付專利使用費。我國企業要借鑒和運用這種策略,爭取將更多的核心技術和核心專利打造成為國際標準,將專利與技術標準捆綁,以收取豐厚的專利使用費。當然,要使專利成為公認的技術標準,必須獲得同行的認可,必須通過嚴格的市場考驗,這就需要在做好技術攻關的同時,還要做好技術和專利的宣傳與營銷,讓國際同行和消費者認同這一技術和專利。

四、打造自主知名品牌,提升技術產品和企業的無形價值

品牌是指能夠體現產品個性、將不同產品區分開來的企業商標、產品質量、安全性能、營銷模式以及企業文化等的綜合體。品牌是商標的俗稱,并反映商標背后的企業經營理念和企業文化。品牌是企業無形資產,是企業參與競爭的軟實力,意味著消費者認同度和市場占有率,意味著高利潤。對于企業而言,知名品牌是支撐企業長遠發展的強大競爭力;對于一個國家而言,擁有眾多知名品牌,就意味著其經濟發展質量高、效益好,且有持續競爭優勢。

但是,我國的品牌建設與新時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發展質量的要求有一定差距。我們的現實狀況是“貼牌比品牌多,一般品牌比知名品牌多”。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的2010年世界品牌500強中,中國大陸僅17個品牌入選。由于缺少知名品牌,我國經濟只能是“打工經濟”,只能做貼牌生產?!爸袊隹谏唐分?0%是貼牌生產,每部手機售價的20%、計算機售價的30%、數控機床售價的20%到40%,都要支付給國外專利持有者?!保?0]所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企業經營效益,必須打造國內、國際知名品牌。

首先,要有核心技術和專利。品牌在某種意義上就是消費者的口碑,需要依靠科技、專利、商標和企業文化等的共同支撐??萍紕撔率切纬善放频幕A;擁有核心技術和專利是打造知名品牌的前提條件?!捌焚|決定品牌”,發展我國自主品牌的關鍵在于自主創新,提高產品的質量。

其次,持續不斷地進行創新。一般而言,知名品牌的形成需要多年的積累和沉淀,持續創新是形成和打造知名品牌的前提條件?!鞍倌昶放?,持續創新”,“老品牌,新做法”是對可口可樂品牌經營理念的最生動寫照?!翱煽诳蓸贰笔钱斍笆澜缱罟爬系钠放浦?,其品牌評估價值約為700億美元,居于世界品牌價值前列。其品牌長盛不衰的秘訣就在于持續不斷的創新,包括口味調整、工藝創新、管理創新、營銷創新、品牌管理創新等。

再次,重視品牌軟實力建設。品牌是一種無形資產,是企業參與國內、同際競爭的軟實力。它既需要產品質量、技術和安全性能等有形資產和價值的支持,更需要企業價值理念和企業文化的醞釀。品牌代表的是一種企業文化、一種企業通過多年經營沉淀的價值理念。如“奔馳”是高質量、高舒適感、高品位、高安全性能汽車的代名詞;“豐田”則是節油、輕便、簡約汽車的代名詞等。在產品種類繁多、市場競爭激勵的當代社會,顧客的購物需求已明顯提升,不僅注重產品的使用價值,也同時注重產品的品牌理念和生產企業的企業文化。顧客購買產品在某種程度上也就意味著對企業文化的認同。因此,企業在進行產品開發和技術開發的同時,要注重企業文化的培育和企業核心價值理念的提煉,并且要做好品牌的對外宣傳。

綜上所述,在支撐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科技創新路徑中,攻克核心技術起關鍵作用,可以破解制約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技術難題;選擇性布局基礎和前沿研究起基礎性作用,可為核心技術攻關提供堅實的科學基礎;實施專利-標準戰略起價值增殖作用,可將企業的核心技術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打造自主知名品牌可為企業樹立可持續的競爭優勢,提升產品和企業的無形價值,提高企業的經濟發展質量。

[1]傅家驥.技術創新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

[2]綠色征途中的中國貢獻[N].光明日報,2010-11-28.

[3]會診“創新”[N].光明日報,2011-01-13.

[4]馮之浚.國家創新系統研究綱要[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

[5]柳卸林,何郁冰.基礎研究是中國產業核心技術創新的源泉[J].中國軟科學,2011,(4).

[6]溫家寶.讓科技引領中國可持續發展[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4/10433333.htm l.2012-3-1.

[7]溫家寶.關于科技工作的幾個問題[J].求是,2011,(14).

[8]許慶瑞.研究、發展與技術創新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9]趙建軍等.自主創新與知識產權保護[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1.

[10]吳邦國.充分認識中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J].求是,2010,(19).

猜你喜歡
核心技術專利基礎
燒結礦低硅均質慢燒核心技術研發與應用
專利
“不等式”基礎鞏固
“整式”基礎鞏固
習近平: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發明與專利
“防”“治”并舉 筑牢基礎
顛覆式創新: 集汽車級十項核心技術的ROBYF1
欣銳特:掌控新能源核心技術
“五抓五促”夯基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