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頗族文化中生命意識的沉淀*

2013-04-01 22:32楊麗宏
楚雄師范學院學報 2013年5期
關鍵詞:景頗景頗族意識

楊麗宏

(德宏師范高等??茖W校,云南 芒市 678400)

生命意識是作為一切事務的來源和基質的生命本體的外在化和客體化,是一種對于生存和生存價值的體認與感悟。一般來說,包括淺層次的生存意識和深層次的生命價值意識。就生命的本體而言,是指生命的物質形式和感情欲望;就生命價值而言,是指為了追求生命存在的意義與永恒而達到的生命理想境界。[1]生命意識反映了人們對生命的尊重,反映了對生命存在的覺知,反映了生命活動的認知,反映了對實現生命價值的追求??梢哉f,生命意識是構建和諧社會、實現理想幸福的根源。在我國璀璨的中華民族文化遺產中,蘊涵著豐富的生命意識的思想及內容,其中,景頗族風俗文化就沉淀了豐富的生命意識。

景頗族在民族發展的漫長過程中,創造了獨特的民族文化,也鑄就了自己深邃的民族精神。景頗族文化始終貫穿著景頗民族對幸福與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始終彰顯著一種對生命、生活的探索與思考的民族精神。正如景頗人所言:“要像獅子一樣英勇”、“勇于獵取的人得到獵物,勇于尋找真理的人得到知識”、“看不到美好未來的人不成器”。[2]正如景頗族詩人晨宏在《時光的河流》所寫:我知道/在時光的河流上/我不過是浪花一朵/稍不經意/就會無聲地消失/消失得不會驚動/一縷看不見的空氣/但我并不自卑/因為一朵浪花/可以通過自己的晶瑩/反映陽光的七彩/反映它對希望的追求。[3]無論是景頗族的口傳文化、民風民俗、節日,還是景頗族的宗教、文學藝術等風俗文化,都表達著對生命意識的強烈訴求。

一、追溯生命之根源

景頗族創世史詩《勒包齋瓦》記載了自開辟天地起景頗先人的發展演變過程。詩歌中這樣描述,天地出現之前,宇宙間只有一小團云霧,后來演變為一對天鬼。他們創造了天地、日月和星辰,生下了智慧的化身潘瓦能桑,后來宇宙分出了白天黑夜,創造了風雨雷電,出現了飛禽走獸,接著又創造了工具和武器。寧貫瓦作為英雄的化身誕生,他帶領人們削山平地,種植莊稼,創造了美麗的河山。寧貫瓦的九個侄子嫉妒他,設法陷害他,寧貫瓦無奈之下呼風喚雨,將大地淹沒。洪水退后,躲在木鼓中的兩兄妹成親并繁衍了后代,于是出現了人類。創世史詩《勒包齋瓦》從生命的誕生角度映射了人生命的來之不易,充分表達了人們對生命中艱難險阻的抗爭。

景頗族的董薩文化堪稱景頗族文化一大特色,它揭示了景頗族對生命根源的深刻理解。相傳,董薩是“神鬼”的創造者,董薩將天地間的一切事物賦予人的形象,指出所有事物都是有靈魂的,董薩把風雨雷電、飛禽走獸、山川河流等的力量看作鬼神活動,為避免鬼神對人的危害,祈求鬼神的庇護,人要祭獻鬼神。鬼神與人一樣有善惡之分,因此人不僅要“獻鬼”,還要與鬼神抗爭,才能維系生命的存在。顯然,董薩文化反映了當時景頗人民在大自然面前的無能為力,同時揭示了景頗人民與大自然抗爭、與異族展開競爭的生存意識。董薩文化認為人是肉體與靈魂 (精神)的統一,生老病死只是肉體的終結,而人的靈魂 (精神)卻是永恒的。董薩文化所折射出的不僅是對生命自然屬性的尊重,也折射了人們對生命永恒的追求。董薩文化依然作為景頗族文化的核心,直到現在,景頗族老人死后,仍然要把他們的“靈魂”送回祖先居住的地方。在景頗族的葬禮后,還需要為死者舉行一次送魂儀式,送魂之日,先由董薩念鬼,并殺牛、豬、雞等作為祭品。儀式結束后,還要舉行建墳儀式,在墳上搭一座圓錐形的草棚,棚頂插入一人形木刻,上面畫有涂以火炭、紅土、牛血 (豬血)的彩畫,以示死者形象。景頗族的喪葬反映了對生命的尊重,體現了從實體生命向精神生命的升華。石銳在《景頗族原始生死觀淺析》一文中指出,景頗族先民無不為死亡的問題所牽動,他們在探索宇宙、人生、自然及社會時都聯系到這一問題。[4]生死成了一個不衰的思索命題,也就產生、形成了獨特的景頗族原始生死觀。原始生死觀透視了景頗先民對生命根源的思考,也透視了景頗族先民對實體生命死亡的回歸解釋。

即使在今天景頗族的傳統節日——目瑙縱歌上,豎立在目瑙廣場上的“詩棟”(標牌)分陰陽 (雌雄),當中所繪制的是反映景頗族的遷徙路線和其他生產、生活的圖案。舉行大的“目瑙”慶典時都要先祭奠“木代”(太陽神),原因之一,“目瑙”舞來自太陽宮;原因之二,傳說景頗族的祖先曾娶太陽女為妻,景頗人是太陽的子孫,“木代”與景頗族有淵源關系。因此,景頗族貴族 (山官)家一般都祭奠“木代”?!岸_”(祭司)要進行“目瑙齋瓦”,用特定的形式和祭詞敘述天地的形成,萬物的誕生,景頗人的淵源變遷史等,內容無所不包。他既包容了景頗人民生產生活、文學藝術、倫理情感及宗教的發展,也包容了景頗人民對生命之根源的追溯,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探尋生命之尊嚴

在景頗人的觀念中,景頗族先民把世間萬物賦予生命,萬物與人都是平等的。他們歷來把附鄰的漢族、傣族稱為大哥、二哥,認為是一家人,是一個祖先的后代,后來才分了家,盡管他們與漢族、傣族等民族語言不通,但在互相交往中都以兄弟姐妹相稱。[5]這些觀念在景頗族創世史詩《勒包齋瓦》中至今仍在延續,可以說,景頗族的觀念始終貫穿著對生命的尊重。張英、趙毅在《試論德宏州民族文化傳承中的“集體無意識”現象——以景頗族、阿昌族為例》一文中指出,創世史詩《勒包齋瓦》是古代景頗族人民關于宇宙的形成、開天辟地、山川治理、世界萬物以及人類社會誕生的智慧與知識的結晶,至今保存較為完整,是“集體無意識”心靈傳承的使然。[6]也就是說,在景頗族 “集體無意識”領域,牢固根植著尊重自己生命和尊重他人生命的意識。

石銳指出,景頗先民常常依靠想像在自身與外界自然之間建立直觀的類比聯系,對于生命與死亡的認識與對自然物的認識發生直接聯系,反映了景頗族先民思維中人與動植物不僅交感互通,而且死亡與復生將影響著世界萬物的繁盛。[4]實際上這是景頗先民對死亡的恐懼與緬懷的連結,在一定程度上詮釋了景頗先民對生命尊嚴的重視,即使逝者已去 (回歸),也要保持生者與死者 (鬼)的聯系。

目瑙縱歌節是景頗族最為隆重也是最具特色的節日,他的由來有三個傳說。其中一個傳說這樣描述:景頗族的創世人寧貫瓦的父母對寧貫瓦說:“我倆死后,你要舉行喪禮目瑙,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變成大地,你也就能變成人,繁衍人類?!庇谑?,寧貫瓦接受父母的旨意去太陽國學跳目瑙,在太陽國里,大家公推美麗的孔雀為目瑙舞的領舞人,孔雀不負眾望,帶領大家翩翩起舞,并悉心教會每個習舞者。寧貫瓦學成后,在人間也組織了目瑙舞會,他劃定喜瑪拉雅山腳為舞場 (相傳即景頗族的發祥地),把目瑙舞的線路刻畫在目瑙柱上,并規定領舞之人要戴上孔雀羽帽,以紀念孔雀的授舞之恩。從此,目瑙誕生了,并世世相傳,延至今日。從這一傳說可以看出,景頗人的目瑙縱歌不僅表達著感恩——生命的責任,也表達著對生命的熱愛,還傳達了對生命的享受。目瑙縱歌意為一起跳舞,意在使跳舞的人通過象征性的回旋舞步,回到祖先所在的地方。[7]目瑙縱歌由原始的宗教祭祀以祈求“木代”鬼保佑人畜平安、五谷豐登,發展至今已成為一種群眾性娛樂活動,能有效增進人的身心健康,其內容和形式富于生活情趣、群眾樂于參與,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和全民族性,[7]反映了景頗人民對新生活和對未來的美好向往。

三、體味生命之存在

如前所述,目瑙縱歌是景頗民族對熱愛生命、享受生命的一種表達,同時也是對生命存在的一種體味,蘊含了景頗民族的歷史起源、宗教信仰、音樂、舞蹈和文化藝術,是景頗民族文化生活與情感生活的交融。景頗族向來重視生命的存在,就連新生兒出生取名都有講究。景頗族家族新添子女后,要很快給孩子取名字,舂“暢枇同”送親戚鄰居和把嬰兒胎盤埋在主人家中中柱的習俗,通常還要舉行一個儀式以示孩子生命的誕生與存在。名字的獲得主要是通過父母、長輩或者請村里的董薩打卦、占卜而來,名字一旦確定下來,就要請前來幫忙的老人為新生兒祝福,念吉利語。[8]從景頗族取名習俗不難看出,景頗民族對生命存在頗為重視,預示著景頗民族對人如何生存、生存價值的思考。

在景頗族的民俗文化中至今傳承著“男人背長刀”、“女人背背蘿”的傳統,景頗族15歲以上至60多歲的男人,個個背長刀。他們上街、串親戚、下地勞動、逛山等身不離長刀,景頗諺語說“男人不背長刀,路都不會走?!毕鄠骱芫靡郧?,景頗族主要是刀耕火種,沒有長刀不方便。一天,一個叫勞道炯的青年人得到了一把寶刀,一天能砍49個嶺崗和49個山洼。山官為了得到這把寶刀,想方設法害死了勞道炯,勞道炯被害惹怒了洪水,洪水把山官淹死,山官死后變成了一個取心鬼。從此,景頗男人為紀念勞道炯,防止取心鬼來取心,每個男人隨時隨身都背著一把長刀。雖然只是一個傳說,但“防止取心鬼取心”乃是對生命存在的尊重,是對存在價值的訴求。與景頗族男人背長刀一樣,景頗族女性也保留著“背背蘿”的獨特習俗,上街、勞動、串親戚人人背背蘿,主要用來背各種物品。出嫁女兒帶來一定彩禮后,主人家會給女兒家一個背蘿,再放入長刀、裙子和三腳架等,以此支持出嫁女兒回家后好好勞動、好好過日子。換句話說,背蘿所承載的不僅僅是生活物品,也承載著如何生存、生存價值和生命意識。

景頗族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多種風俗節日,除目瑙縱歌節外,還有新米節、能仙節、采花節等,是景頗民族享受生活、追求新生活的體現。首先,景頗族過新米節時不再祭鬼,而是邀請親戚、朋友、鄰居來家聚在一起品嘗各種美味食品,享受美好生活,交流生產經驗和技術,暢談生活目標??梢哉f,新米節完全是景頗人民體味生命存在的方式,具有享受美好生活、開啟美好明天的重要作用。其次,能仙節 (ningseng poi)系景頗支的稱謂,載瓦支稱“半增促 (意為栽花樁)”,是景頗族的傳統節日,每年山花浪漫的春天舉行。節日里,男女青年穿上節日的盛裝,佩帶各種的裝飾品,聚集在一起,進行民歌、射擊、打彈弓、刀舞等比賽。在歌舞會上,青年人談情說愛,挑選意中人,老年人談古論今,講述美麗動人的傳說故事。再次,景頗語稱采花節為“思鮮鮮”或“吉達”、 “寧打”等,一般在春節期間舉行。屆時,同寨或鄰寨的青年男女相約在一起,帶著粑粑絲、米飯、雞蛋等食物,一同上山找一適合玩耍的地方,大家唱歌跳舞,說笑嬉鬧,舉行打“煬碟”等各種游戲。情侶們則談情說愛、互贈禮物,其余男女老少,則每人出些酒肉等食物,共同聚餐。老者唱歌給年輕人聽,歌詞多為吉利之語。飯后,大家唱歌跳舞,一同玩樂。不論是新米節、能仙節還是采花節,都體現了景頗民族享受、追求和創造美好生活的愿望,承載了景頗民族對生命存在的真實體味。

四、升華生命之價值

景頗族主要居住在海拔1500米至2000米的山區,長期以來與大自然的交流締造了頗具特色的景頗文化,具有感應天時、與自然相親、拙樸、歡樂的文化特色。[9]景頗族在同大自然搏斗的過程中,形成對人與自然和諧的追求,增強了民族凝聚力,升華了景頗人的生命價值。景頗民族對幸福生活有著強烈的追求,他們團結互助,勇于探索。尤其是景頗人民在反抗英帝國主義、日本帝國主義的入侵中,團結一致、英勇頑強、前仆后繼,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為祖國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景頗人民置個人生命于不顧,從中華民族、國家的高度出發,實為生命價值的升華。

景頗民族的風俗文化并非是孤立的,而是情系祖國、情系民族的。景頗族民歌《今日的新太陽》[2]這樣唱:共產黨,今天的新太陽/照在景頗的高山上/照在景頗的竹樓上/照在景頗的心窩上/景頗人種上了壩子的好田/金黃的谷子背不完/脫掉舊衣裳/換上新新的花衣裳/小伙子的長刀更亮了/姑娘的筒裙更好看了/幸福的生活/像淌不完的泉水/像繞不完的線團。其反映了景頗人民對新生活的熱愛,對新生活的追求,對生命價值的升華。這實際上是景頗人民對創世史詩《勒包齋瓦》中所描述的生命永恒的升華,將生命價值系于民族、系于國家。

景頗族風俗文化中的生命意識,正如尼采的這句名言:“我想給世人教以生存的意義:這就是超人,從人的烏云中發出的閃電?!保?0]誠然,在景頗族風俗文化中,對生命意識的沉淀亦有消極的方面。其一,景頗民族將無法超越的自然現象歸于“鬼”,表現出無能為力并以祭祀來化解,具有一定迷信色彩。其二,粗放的農耕經濟和采集經濟使景頗族在一定時期內尚保留著自給自足的思想觀念,因而制約了景頗族對生活目標、發展目標的追求,[11]局限了生命意識的培育。其三,原始宗教信仰的“宿命論”可能助推了“讀書無用論”觀念的形成,[11]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傊?,景頗族風俗文化中沉淀了深厚的生命意識,既有對人與自然和諧的思考,也有對自然力的崇拜;既有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有安于現狀的消極觀念;既有生命價值的升華,也有宿命主義的傾向。因此,在景頗族文化傳承中應著力培育積極的生命意識而擯棄消極的生存觀念,以繼承、發揚和創造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

[1]周國平.人文講演錄 [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6.

[2]龔佩華,陳克進,戴慶夏.景頗族 [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3]晨宏.我從遠山來 [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

[4]石銳.景頗族原始生死觀淺析[J].云南民族學院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6).

[5]郭老景.景頗族風俗文化 [M].潞西:德宏民族出版社,1999.

[6]張英,趙毅.試論德宏州民族文化傳承中的“集體無意識”現象——以景頗族、阿昌族為例 [J].學理論,2010,(28).

[7]衛錦華.淺析景頗族“目瑙縱歌”的文化傳承價值 [J].搏擊·武術科學,2007,(6).

[8]付元元,趙本紅.淺析景頗族人名文化[J].傳奇·傳記文學選刊·理論研究,2011,(10).

[9]馬建武,林萍,陳堅,等.景頗族居住環境及文化分析 [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3,(1).

[10]王北生.論教育的生命意識及生命教育的四重構建 [J].教育研究,2004,(5).

[11]趙科,楊麗宏,孫麗婷.景頗族、漢族初中生心理韌性與主觀幸福感比較[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12,(1).

猜你喜歡
景頗景頗族意識
人的意識可以“上傳”嗎?
德宏傣族和景頗族高血壓現狀及影響因素
景頗語與緬語的動詞比較
德宏州景頗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與發展研究
緬甸景頗族語言教育的三大特點
增強“四個意識”發揮“四大作用”
意識不會死
《景頗族文學概論》的編撰研究
強化五個意識 堅持五個履職
對“景頗族舞蹈”的保護與傳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