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靜觀中國法律的“內”與“外”讀梁治平自選集之《法律史的視界》及《法律何為》

2013-07-12 18:48張寧
檢察風云 2013年8期
關鍵詞:自選集法律文化

文·圖/張寧

靜觀中國法律的“內”與“外”讀梁治平自選集之《法律史的視界》及《法律何為》

文·圖/張寧

他從高校到研究所,有意疏離學術圈子,他自己稱“基本上不參加法學界各種各樣熱鬧的學術會議,也拒絕受既有的具體學科和專業的束縛”,他把這叫做“雙重邊緣化”??赡苷蛉绱?,他才得以跳出法律看法律,才會立足于“用文化去闡明法律,用法律去闡明文化”的法律文化觀,將法律現象置于更廣闊的歷史、社會和文化背景中去理解。

《法律史的視界——梁治平自選集》

《法律何為——梁治平自選集》

作者:梁治平

出版: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大凡研究法學的人都該知道梁治平,他被稱為當代“法律文化論的開創者”,與鄧正來、朱蘇力、賀衛方合稱中國法學“四劍客”,對中國法學的推廣,乃至思想啟蒙都作出了重大貢獻。梁治平在20世紀80年代所做的“法律文化”研究業已成為中國法律史研究中一種具有相當獨特意義的理論范式,進而對當時以及之后整個中國法學的研究和發展產生了相當重要的影響。

梁治平先生的主要研究方向在法律史及法律社會學等領域。他倡導法學與經濟學、政治學、人類學、社會學、歷史學的跨學科研究,既關注社會問題,又不放棄學術立場,致力于促進全社會理性精神的成長。在長期的探索中,梁治平的視角從特定類型的法律轉移到日常生活中的法律,從大傳統轉向小傳統,又從傳統導入到現當代社會,于上世紀末生發當代中國法律與社會的研究計劃,成就斐然?!胺晌幕摗币苍饘W術界不小的爭論,不久前剛剛故去的著名法學家鄧正來就曾在其頗有影響的《中國法學向何處去》中對該理論進行批判。但是,這種爭論恰恰反證了“法律文化論”的重大價值。這種學術批判也是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的,因為雙方的立足點都是對中國法學的深刻反思與執著探索,有助于我們更進一步理解問題所指。

梁先生自80年代中期開始在《讀書》《中國社會科學》等雜志發表法律文化研究的文章,此后陸續出版了《新波斯人信札》《尋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諧: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研究》《法辨》《法意與人情》《法律的文化解釋》《清代習慣法:社會與國家》《在邊緣處思考》《法治十年觀察》《禮教與法律——法律移植時代的文化沖突》等重要著作。今年年初,廣西師大出版社推出“新民說”品牌書系,近期該系列叢書出版了一批法律、政治、社會等領域著名學者的新作,其中就包括《梁治平自選集》。此番梁治平先生從近30年時間里完成的學術成果中,精選文章49篇,分兩卷出版,一卷偏重于法的歷史和理論,也是在講法律自身內在的系統建構,名曰《法律史的視界》;另一卷偏重于當下的法律社會,也是在講法律與其外部環境與空間的關系,名曰《法律何為》。

《法律史的視界》通過對自古羅馬以來的中西方古代法律史和法律傳統的細致研究,分析、探討存在于古代法律制度背后的思想觀念和文化傳統,并在梳理這些觀念和文化的同時,反思中國傳統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擁有這樣的寬闊視野和梁治平先生的學術品格不無關系。梁治平1978年考入西南政法學院,念法律本科。畢業那年,他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攻讀外國法制史專業碩士研究生。1985年畢業留校任教,1993年轉入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文化研究所,專事研究工作至今。梁先生不僅有著非?!皩W院派”的純正的專業背景,而且其個人性格也比較“純粹”,是典型的書齋型學者,比如他討厭填寫表格、不喜自我表揚等等。他從高校到研究所,有意疏離學術圈子。他自己稱“基本上不參加法學界各種各樣熱鬧的學術會議,也拒絕受既有的具體學科和專業的束縛”,他把這叫做“雙重邊緣化”??赡苷蛉绱?,他才得以跳出法律看法律,才會立足于“用文化去闡明法律,用法律去闡明文化”的法律文化觀,將法律現象置于更廣闊的歷史、社會和文化背景中去理解。

隨著經濟轉軌和社會轉型,日益凸顯的法治問題不可避免地為民眾持續熱議、被學界高度關注。我們究竟該以怎樣的心態和眼光看待中國的法治問題,進而提出切實可行的促進之道,已經成為法律學人心中的一大自覺課題?!斗珊螢椤肥珍浀?0余篇文章即以“法治”為主線,從法律文化的視角觀察法律對社會生活諸多領域的滲透及其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對中國社會轉型時期出現的種種法律現象及制度問題展開多方面考察與研究。不僅闡發了現實行為、事件和制度的內在關聯,同時對法治在當代中國的含義和意義,它與中國社會的內在關聯,以及它所面臨的問題和前景提出了深刻的反思:真正有意義的問題并不是中國有沒有法律,而是名之為法律的那套規則、程序、制度和實踐,在現實中如何呈現并且發揮作用。具體地說,怎樣看待轉型時期的法律與社會公正?法律在當代中國究竟是什么?其在社會變遷和政治演進中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如何理解“中國特色”的法治?簡言之,梁先生在這卷書中探討的核心問題就是:在今天的中國社會和中國人的經驗里,法律何為;在中國法治化建設的進程中,法律人何為。

正因為中國的法律與法治尚處于可待完善的階段,因此很多人談及此題言必稱西方。無可否認,西方的現代化早了中國太多年?,F代法律作為現代文明的一部分,必然隨著社會的整體演進而向前發展。然而,如同西方法制有從古至今的發展脈絡一樣,中國法制也有曾經的過去和眼前的當下,以及可以期待的未來。盡管中國法律“傳統”與“現代”的分道揚鑣已成昨日事實,但是誠如梁治平先生所言,對于現代中國人來說,過去的傳統并不只是以往的記憶,還是今人的生活背景,其意義最終取決于我們自己的判斷、取舍和努力。因此,在全球化的語境里,在這個日益開放的社會,找準橫與縱的坐標定位,既充分看到“外”,又能夠反思“內”,乃是當代中國的法律與法律人能否有所作為的關鍵所在。

欄目主持人: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

點 評

梁治平的學術研究也是起步在80年代中期,也許同樣是這種“文化熱”啟動了他的學術感觸。他早期的作品,集中匯集為《法辨》一書,其中部分文字也染有這種文化熱的影子。但是隨著他自己研究的深入,他逐步在實踐上突破了這種轟轟烈烈的氛圍,追求對文化的一種學術化的界定,完成了一個作為著述內容之標簽的法律文化研究到作為一個學術進路和方法的法律文化研究的轉變。

——蘇力(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院長)

合作單位:上海圖書館 文/朱曦 圖/吳建明

城市的勝利

作者:愛德華·格萊澤(美)

譯者:劉潤泉

出版: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11年,世界城市人口占到了全球總人口的一半以上,中國城鎮人口比重也首次超過50%。然而圍繞城市化到底是好是壞,以及我們如何建設城市的討論卻剛剛開始。世界范圍內就大城市或者超大城市的發展,人們也提出了很多的問題,比如:城市制造了貧窮;比如,城市不“綠色”;比如,應該限制城市的高層發展。

而在格萊澤看來,這些都不是問題,他對城市最大的信心,就在于相信城市對人類智慧的激發與聚合作用。人類的思想來自彼此的影響、啟發,甚至辯難。城市作為濃縮的空間,將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擠壓得更近,這種密集性非常有利于思想的創造。有關貧困,他說:“城市里充滿了貧困人口,但并非是城市讓人們變得更加貧困,而是城市利用提高他們生活水平的前景吸引來了貧困人口?!迸c其改造貧民區,倒不如改善“貧民”,城市應該提供給人們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城市才會因而更智能。

超級聊天術

作者:齋藤孝(日)

譯者:李靜宜

出版:譯林出版社

笑一笑,十年少;聊一聊,實力強。有時,你會發現很多聊天沒有主題,沒有意義,但是氣氛很好,大家都很開心。有時你也會發現跟人聊時,找不到話題,不知道說什么好。而在這其中,作為社會群體的人,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和外界聯系,我們不能忽視“聊天”這個話題的存在,但是我們并不能很肯定地認為自己的確聊對了天。

按照字面意思理解,所謂的聊天就是一種以輕松隨便的談話方式,不拘禮儀、不受拘束。盡管看似隨便,其實聊天的背后也有著較為深奧的意義?;療o實質的內容為有意義的聊天;化毫無邊際的閑聊為有模式的增進感情起步;化強勢的定論性溝通為引導式的推動;化沒有水準的閑聊提升到有水平的閑聊。然后,我們慢慢發現,很多大事,都在閑聊中不知不覺地辦完了。

半月書訊

梁治平(1959年-):中國著名法學家,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法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上海法律與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政法大學兼職教授。

猜你喜歡
自選集法律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法律解釋與自然法
《我的思想與觀念:愛因斯坦自選集》
一束光
成長的足跡 成功的印記
誰遠誰近?
讓人死亡的法律
“互助獻血”質疑聲背后的法律困惑
葉延濱自選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