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省縣域經濟發展模式的選擇及對策

2013-08-15 00:43高娜
行政與法 2013年10期
關鍵詞:吉林省縣域特色

□高娜

(中共吉林省委黨校,吉林 長春 130012)

一、吉林省縣域經濟發展模式選擇

近年來,吉林省縣域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勢頭強勁。據《2010年中國吉林省發展報告》顯示,全省42個縣(市、區)地區生產總值總額登上5000億元大關,達到5200億元,增長幅度連續5年超過全省平均水平;縣域GDP均達到124億元;全省縣域范圍一般預算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292.1億元;全省范圍縣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現3850億元;全省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6237.77元,較2009年增加971.54元,高于全國平均增長水平3.5個百分點,并首次突破6000元大關,創吉林省歷史最好水平,實現10連增,連續3年穩定在全國第10位的收入水平上。[1]從各項統計數據來看,吉林省縣域經濟已經成為全省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在經濟發展中占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如何進一步使縣域經濟獲得快速發展,應依據各個縣、市自身的實際情況,盡快確立各自的發展方向,找到適合本地的發展模式。從目前吉林省縣域經濟發展的地理優勢、空間優勢、資源優勢、人文環境等方面來看,主要可以選擇以下幾種模式:

⒈基于不同發展階段的資源型縣域經濟發展模式。一般來說,資源型縣域經濟發展主要是指依賴于資源優勢和發揮資源優勢的縣域經濟發展模式。對這些區域來說,如何利用資源、發掘資源、形成資源優勢和競爭優勢是此類縣域經濟發展的核心任務。實際上,吉林省很多縣域正處在這種資源鏈上,如目前可以依靠天然的區位優勢形成本區域內的產業發展形式的有:長白山中藥材資源,江源的煤炭加工業,松原的水稻玉米,汪清的油頁巖,安圖的蜂業產業,臨江的高山紅景天等等,這些具有資源優勢的縣域可以通過對特定資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創建有利于本縣域經濟發揮競爭優勢的資源型經濟發展模式。

⒉基于農業驅動型的縣域經濟發展模式。吉林省是農業大省、國家商品糧基地,依托農業發展縣域經濟具有天然的優勢。農業驅動型縣域經濟不是按傳統眼光以糧食總產量多、單產高來衡量,而是指市場化農業的發育程度。其主要特點是以農業及其延伸產業的發展作為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主體力量。從吉林省的實際情況來看,可以采取這種發展思路的縣域不僅包括眾多的國家商品糧基地,還應包括吉林省眾多的發展特色農業、發展林牧漁業等其他農副業的縣(市、區)。這些發展特色農業的縣域可以根據自身特色,從自身實際出發,探索吉林省農業經濟全新的發展思路,從農業走工業化的道路著手,形成糧食產業鏈,提高糧食附加值,大力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通過狠抓農業及其相關產業化經營,帶動縣域經濟全面發展。

⒊基于旅游和商貿帶動型的縣域發展模式。這類縣域經濟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當地的自然稟賦狀況,尤其是旅游資源。因此,這種類型的縣域首先要在旅游功能定位的基礎上確定縣域經濟發展的核心價值,利用縣域的自然資源、區域文化、民風民俗等差別化的旅游資源要素,建立一種獨具特色的地方經濟產業模式,從而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和就業,促進地方經濟全面發展。吉林省旅游資源非常豐富而且獨特,囊括山地、峽谷、典型地質構造、巖溶、島嶼等地貌資源,且有著眾多的臨近邊境的縣、市,還有著東北地區獨特的冰雪人文環境等豐富的旅游資源。因此,從這方面來看,此類縣域可以依托天然的旅游資源優勢,將人文、民俗、運動、休閑、養生等融為一體共同發展,從而構建新型的、有競爭力的旅游產品格局,在旅游興縣、商貿強縣上多做文章。

⒋基于循環經濟的縣域經濟發展模式。循環經濟從本質上看是一種生態經濟,是把經濟活動建構成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循環經濟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然選擇和實現途徑,它可以把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有機統一起來,是有利于整合經濟、社會和環境的“三贏”經濟,是大多數縣域經濟應該選擇的發展方向。目前,吉林省德惠市采用這種模式后產生了比較好的效果,成為吉林省縣域經濟推進過程中的一大亮點。也是吉林省縣域經濟未來發展的方向之一。

⒌基于地緣經濟圈內的縣域發展模式。此類縣(市、區)分布于長吉兩大經濟圈范圍內和主要縣、市交通走廊地帶,是各個地區中心縣、市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天然的地理條件因襲,獨特的區位優勢、產業承接,使這類縣域發揮著東西交通樞紐、省際交流節點的重要作用。這種獨特的區位優勢構成了這類縣、市融入地緣經濟圈的基本要素,從而在這類縣域范圍內產生了獨特的發展形式。例如:發展與核心城市相關配套的產業,借助核心城市的資源、人才以及經濟圈范圍內的便利條件發展特色園藝農業、度假村、生態農場,或者與核心城市實行錯位發展等。

⒍邊境縣(市、區)經濟發展模式。多年來,吉林省中俄、中朝邊境地區呈現出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民族團結的良好局面。但由于歷史、自然、周邊環境等原因,吉林省邊境地區發展水平并不高,群眾生活還不富裕。從總體上看,多數邊境縣(市、區)經濟總量不大,經濟結構不優,工業化水平不高,農民人均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這類縣域范圍內可以強化文化立縣,依托獨特的邊境邊貿人文優勢,發展特色旅游業、特色商貿業以及邊境勞務輸出等具有邊境縣市優勢的相關產業,形成具有獨特邊貿特色的縣域發展模式。

二、吉林省縣域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吉林省縣域經濟在取得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受到各種條件的制約,存在一些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⒈經濟總量較小,綜合實力偏弱。從吉林省縣域經濟實際情況來看,整體實力依然薄弱且總量偏小,發展水平相對滯后,這其中既有人才短缺、投入不足等客觀方面的因素,也有思想不解放、體制和機制不夠靈活等更深層次的原因。經濟基礎薄弱制約了吉林省縣域經濟發展戰略的選擇,使吉林省農業經濟始終處于發展進程的初級階段;而綜合實力偏弱則決定了吉林省的縣域經濟難以與大區域經濟進行競爭,在市場競爭中始終處于劣勢。

⒉縣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優勢和特色不突出。受區位條件、發展基礎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吉林省縣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仍然較為嚴重,發展差距呈擴大趨勢。據吉林省統計局統計,2010年經濟總量最高縣的GDP是最低縣的14.4倍,農民人均純收入最高縣與最低縣相差2.3倍。從整體上看,吉林省目前縣域經濟發展主要是靠城關鎮或少數幾個鄉鎮,大部分地區仍處于相對落后和封閉的狀態[2]。從特色優勢產業來看,目前吉林省還沒有形成規模,既缺乏具有特色的主導產業,又存在很多發展模式雷同、發展形式相似的地區,因此很難形成具有地區特色優勢的競爭力。

⒊縣域產業結構不合理,整體層次較低。從發展實際情況來看,目前,吉林省縣域工業水平低仍是限制縣域發展的根本癥結所在,不僅結構相對單一,而且基礎實力也比較薄弱,同時還存在許多高污染、高耗能的企業。新型服務業不僅數量少,而且沒有形成體系以及規模發展趨勢。第一產業在產業發展中仍然占據較大比重,典型的農業經濟特征仍然比較明顯。產業結構轉換進程仍然滯后,升級緩慢;第二產業支撐力不夠,縣域產業結構仍處在低水平狀態。

⒋地方財力不足,內生增長能力弱。地方財力不足一直困擾著吉林省縣域經濟發展。從2010年統計數據來看,縣域地方級財政收入僅占全省GDP總額的2%,一般全口徑財政收入占全省的3.4%,僅與2007年全國縣域財政收入平均水平相近。而很多地方卻因為連年上升的財政支出,始終處于入不敷出的窘境。地方金融支持的短缺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吉林省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在內需方面,由于現有縣域范圍內居民消費一直處于比較疲軟的狀態,使縣域經濟增長也因此缺乏動力。

⒌勞動者素質普遍偏低,缺乏必需的人才和技術。多年來,我國居民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存在著事實上的不平等,〔3〕農村教育相對落后,農民整體素質偏低。從吉林省實際情況來看,各種人才多集中于長吉等核心城市,縣域受地理和環境條件等因素影響難以吸引人才。人才短缺必然導致科技水平難以提高,再加上縣域范圍內投資軟硬環境相對薄弱,更難以吸引相關的資金和技術。人才要素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吉林省縣域經濟的持續穩步推進。

三、促進吉林省縣域經濟發展的對策

1.穩定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堅定走農業現代化發展道路。第一,大力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農業產業化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有效途徑。要突出抓好龍頭企業轉型升級和基地建設,提高創新能力和帶動作用;要通過建立各種類型的經濟合作社和各種形式的龍頭企業,使農民真正獲得在農產品加工、銷售環節中所產生的利潤。第二,大力發展農業科技化??萍际寝r業發展的根本出路,要通過不斷加大對農業的補貼和投入力度,增加現代科技投入來提高農業科技水平,強化組織管理,加快農業生產科技化、信息化的投入和建設。第三,合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走特色農業之路。特色農業之所以“特”,不僅在于農產品的地域特色,更重要是農產品的“質”要有特色,要有與眾不同的地方。因此,要合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選擇和培育具有區域特色的優勢農產品和主導產業,走集約化、綠色化、生態化之路。

2.加快推進縣域工業化進程,走工業強縣之路。第一,大力發展工業園區,發揮產業集群效應,加快主導產業建設。應確定本地工業區的功能定位,形成能夠發揮區位特色、比較優勢以及最有效利用區域產業發展資源的特色工業園區,并通過對園區內產業的整合,基礎設施的綜合配套,管理制度的規范運作,政策措施的優惠扶持等,創造生產要素集聚的條件;還要抓好園區特色產業的培育工作,積極引進一批產業關聯性強、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環境污染小,能夠支撐經濟發展、促進財政增長的大項目,通過整合形成產業鏈和產業配套,增強產業凝聚力和競爭力,將優勢產業群做大做強。第二,發展縣域優勢特色產業,努力培育具有特色的區域經濟,強調縣域差異化、優勢化。通過對縣域資源的開發,統籌規劃,因地制宜,在本地資源優勢中培育特色產業,在特色產業中培育優勢品牌,切實抓好本地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和產業資源的重點培養工作,下大力氣培養一批支撐力強,帶動面廣,產業鏈長,產品競爭力強的特色工業企業。對于縣域工業來說,“特”就是地區工業的競爭力,是發展縣域工業、增強縣域經濟實力的根本性對策。第三,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根據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要改變以往縣域工業粗放型的發展方式,堅持對資源和能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要立足本地資源的實際情況,為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創造物質基礎和技術基礎;把培育、發展產業集群作為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的重要著力點;加強科技對工業的投入,促進有限能源資源的節約以及對廢棄物的加工再利用,發展循環工業,最終實現經濟資源的良性循環發展;要加大對以破壞環境來發展工業的行為的查處力度,加強對縣域內居民自覺保護生態環境意識的培養,推廣清潔生產,發展綠色經濟。

3.加強縣域現代服務業建設。加強體制創新,構建優良的宏觀經濟環境。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和公平有效的競爭環境是發展縣域現代服務業的首要條件。第一,要堅持引進市場競爭機制的原則,為不同類型經濟平等參與縣域第三產業發展創造條件。第二,要促進服務業由城市向農村延伸,增強對中小城鎮的服務功能,完善農村服務網絡,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第三,要積極開展各類特色服務業創新試點工作,使制造業與服務業聯動發展,利用政策上的適度優惠彌補民間資本在實力、經驗等方面因弱勢地位帶來的不足,為其發揮機制優勢、增強競爭活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創造條件。第四,改造升級傳統服務業,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要通過對傳統服務業的改造升級,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優化服務業結構,拓展服務領域,大幅提升服務業水平特別是現代服務業水平。

4.大力促進縣域民營企業的發展。第一,發展縣域民營經濟,必須先轉變政府職能,引導和規范民營企業的發展,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要繼續深化縣域民營經濟改革,堅持兩個轉變:在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上,由粗放型增長方式向集約型增長方式轉變;在企業制度轉變上,由傳統企業制度向現代企業制度轉變。第二,應改變僅靠資本要素投入增加拉動產出的現狀;加大民營企業發展與小城鎮發展相結合的力度,優化布局結構,提高企業和產業的集中度,通過發揮規模經濟的帶動作用,建立相關產業園區、產業集群。第三,要加快民營經濟體制建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企業用工制度,加強對企業員工的培訓,從而構建縣域民營企業長期發展的動力機制。吉林省縣域民營企業應圍繞農業及相關行業的發展,進一步發揮對“三農”的支持作用,并爭取成為縣域經濟發展、拉動經濟轉型升級的“中流砥柱”。

5.加快小城鎮建設,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第一,建設小城鎮要求政府必須積極轉變職能,著力引導、規范和維護市場秩序;要立足本地“特色”,壯大優勢產業,培育支柱產業,立足本地資源和優勢來確定本地發展的重點和主導產業;要抓好項目引進工作,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要創新融資體制改革,建立多元化的投資、融資體制,在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的同時,發揮其導向作用和引導功能,吸附社會資本、民間資本參與城鎮建設。第二,推進小城鎮建設不僅要擴大城鎮化規模,還要引導和促進大部分農業人口轉移到城鎮,以城鎮帶動農村,最終通過經濟的推動力將城鎮升級?!?〕

6.主動招商引資,承接城市產業轉移。要引進一些更有發展前景的產業,面向全國以至全世界進行招商引資,引進一批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和企業;要從改善投資環境中創造招商引資的條件;要創新和拓展招商引資的思路和方法,拓寬招商引資的渠道,實現招商引資方式的多元化、信息化??h域要結合自身的發展規劃,突出特色,積極主動地吸引核心城市乃至發達省分更多的資金、產業、企業在縣域安家落戶,順利承接城市和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

7.加大力度開發、開放縣域文化資源。吉林省處于東北三省的中心地帶,擁有獨特的冰雪文化、特色民族風情及邊貿往來資源,要充分挖掘和保護傳統民俗、民間藝術、民俗文化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賦予傳統文化新的歷史內涵,形成具有本地特征的優秀文化傳統與現代城市文明交融共生的特色文化;要一手抓經營性文化產業,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業,著力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服務網絡。加強博物館、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確保文化惠民。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方面、多層次、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把發展文化產業、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提升到重要地位,將文化產業作為全省戰略性、支柱性產業來培育,努力推動吉林省文化產業全面振興。

[1]王云岫.2010年中國吉林省發展報告[R].2010.(271-272).

[2]吉林省統計局.“十一五”時期吉林省縣域經濟發展的比較與思考[EB/OL].http: //www.chinacity.org.cn /cshb/cszt/78268.html.中國城市發展網.2011-11-25.

[3]陳黨.平等地接受教育:從“法定權利”到“實有權利”[EB/OL].http://lawyer.fabao365.com/4243 /article_28540.2009-02-26.

[4]劉國斌,湯日鵬.吉林省發展縣域經濟推進城鎮化進程的思考[J].人口學刊,2011,(01).

猜你喜歡
吉林省縣域特色
登泰山
特色種植促增收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設的幾點思考
縣域經濟 綏德“網上貨運港”
縣域消防專項規劃研究
縣域高中文科數學生態課堂的“三味”
特色睡床滿足孩子們的童年夢
“一帶一路”下吉林省對外貿易發展潛力研究
難忘的教誨:緬懷原吉林省關工委主任汪洋湖
縣域經濟提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