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空轉變中的農民想象——趙樹理、魯迅的詩學比較研究

2013-08-15 00:47李拉利
長治學院學報 2013年6期
關鍵詞:趙樹理魯迅農民

李拉利

(長治學院 中文系,山西 長治 046011)

趙樹理的成長空間主要是魯迅曾經“客串”過的農村,魯迅筆下的詩一樣的鄉土風景不過是趙樹理生活中平常到可以忽略的事物:花園,草木,小動物,唱大戲,不讀書的玩友們,鄉間的夜色和月亮,農家大院子里的風波,地里的農作物,久別重逢、物是人非的鄉里鄉親,這些往往是帶有古典味道的鄉村抒寫,有些“無關痛癢”,但也可以側面反映一些“本質”的東西;是人間情懷,但更屬于大自然和浪漫主義文學的范疇。趙樹理則不然,他的小說里面這些東西是非常少的,起源于城市和書房而不是地里田間的話題才是趙樹理的關注點:諸如農村政權的破立、農民思想的艱難轉變、農村經濟生活方式的變革之類??梢妰晌蛔骷覍r民,有著明顯的著眼點的不同??梢哉f趙樹理的農民想象是真正的農民想象——從農村出發,以城市為歸宿,從傳統出發,以現代為目標,從現在出發,寄希望于未來。這是一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走向希望”的線性的、集體的和物質的價值本位。而魯迅明顯沒有這么單純,他屢次以自己的經驗而不是某種權威的主義證明,來自集團的文化承諾往往以這種線性的、物質的價值本位為名,行“濟私助焰”之實,從而導致中國社會歷史的循環而非發展[1]。魯迅早就在《文化偏至論》中說過,“個人”、“靈明”,而非集體、物質,更可能導致真正的發展,是個人、文化和國家的現代化之路。這種思維與傳統中國的思維方式正好相反,真正具有革命的意味[2]455-456,因此別說趙樹理,就是文學革命的發難者胡適,也不能以革命的精神做其言行的自覺,在其后的問題與主義之爭中多少顯出其保守的一面[3]11-12。

對農民,魯迅始終堅持啟蒙主義立場。由于我國封建歷史的長遠,到魯迅乃至趙樹理生活的時代,社會主體的人仍以農民為主,他們或許在職業形式、社會地位方面有差別,但綿延千年的農民式的思想文化對他們的滲透是同樣深刻的,他們對它的認同也是同樣自覺的。很明顯,立志于以文藝改變人心,進而實現其“立人”、“立國”事業的魯迅,將自己最大的精力來關注農民就是必然的選擇。[4]358但他在進行這項事業的時候有一個難點必須面對:確保自己的言語能夠成為自己的思想的代表,而不被“染缸”隨便染指,最后成為隨便誰都可以用來懸掛的招牌。對此,魯迅有著非常清楚的自覺——

在北京??匆姼鳂雍玫孛罕俨藕?,乃茲府,丞相胡同,協資廟,高義伯胡同,貴人關。但探起底細來,據說原是劈柴胡同,奶子府,繩匠胡同,蝎子廟,狗尾巴胡同,鬼門關。字面雖然改了,涵義還依舊。這很使我失望;否則,我將鼓吹改奴隸二字為“弩理”,或是“努禮”,使大家可以永遠放心打盹兒,不必再愁什么了。

倘有戴著假面,以導師自居的,就得叫他除下來,否則,便將它撕下來,互相撕下來。撕得鮮血淋漓,臭架子打得粉碎,然后可以談后話。這時候,即使只值半文錢,卻是真價值;即使丑得要使人“惡心”,卻是真面目。略一揭開,便又趕忙裝進緞子盒里去,雖然可以使人疑是鉆石,也可以猜作糞土,縱使外面滿貼著好招牌,法蘭斯呀,蕭伯訥呀,……毫不中用的!

看見作品上多講自己,便稱之為表現主義;多講別人,是寫實主義;見女郎小腿肚作詩,是浪漫主義;見女郎小腿肚不準作詩,是古典主義;天上掉下一顆頭,頭上站著一頭牛,愛呀,海中央的青霹靂呀……是未來主義……等等。

這些文藝與現實的困惑,說到底來至于他所生活的社會歷史環境,那無處不在而又難以實指的“無物之陣”,也就是魯迅所說的“非人間”。魯迅的“五種創作”乃至雜文,以他所稱謂的“非人間”為生,因此,他愿意自己的作品“速朽”,頗有“時日曷喪,予及汝偕亡”的悲壯意味。這種“非人間”,既指具體的歷史社會,更是個有特殊內涵的文化范疇。

但魯迅有其明顯的不足。在“非人間”里,面對“無物之陣”的啟蒙對象,當歷史從啟蒙進入救亡主題的時候,魯迅如何可能?“在(魯迅)思想現實化的同時,也為現實的思想所制約,其可能性是辯證地受到了局限的”[5]60-61。這是一個二律背反的困惑,是魯迅文化事業的現實危機,就在這里,在農村廣闊天地中,關注農業經濟,農村權力結構和農民生活與思想的農民知識分子趙樹理出現了。

和魯迅一樣,趙樹理也是一位“以小說參與歷史發展”[6]209-210的作家。但趙樹理的文學起點迥異于魯迅。童年時代的趙樹理就跟著祖父念經:“三教圣道會”[7]431的經,“桌上擺九宮,九件器具,每天吃齋,飯前打供,燒香四次”。父親趙和清熱衷于陰陽八卦,趙樹理從小目染的家里常備書有《玉匣記》、《奇門遁甲》、《陰陽宅》之類。他家南院是一位光棍漢張存財,張愛說笑話,會唱戲,能編繞口溜。趙樹理的一位本家嫂子老而彌俏,整天穿紅戴綠涂脂抹粉,張存財便稱其為“驢糞蛋上不下霜”[8]466。從趙樹理這些早期的經歷中,不難看到他后來小說中的二諸葛、三仙姑、李有才諸人物的影子——從生活到文學,幾乎用不著太多的藝術想象,這是趙樹理描寫農民的先天的優勢。此外,還有后天的有利條件,那就是從一九二七年寫作《〈山西省立第四師范同學錄〉序》開始,到一九四三年寫《小二黑結婚》確立自己的風格,到一九四九年以《傳家寶》的舊“問題”參與新中國的歷史發展,趙樹理就一直在農村生活寫作:他是在不斷變動著的時空中體驗和實踐其問題小說的立場的——

《小二黑結婚》之前,趙樹理創作了二十六篇小說,包括《悔》在內,都是對農民和農村變遷的書寫。從《小二黑結婚》開始,趙樹理小說中的農民想象就都像他說的一樣,是“下鄉工作時在工作中所碰到的問題”?!缎《诮Y婚》源于他在遼縣(現名左權縣)調查的一樁刑事案件?!独钣胁虐逶挕肥桥浜蠝p租斗爭的;《李家莊的變遷》主要是揭露抗戰中后期統治者對貧下中農種種剝削壓迫,有動員農民參加上黨戰役之意;《崔糧差》,是挖掘舊日衙門的狗腿子卑劣的品質的?!陡YF》,是為了教育有些基層干部,促使其放下身份,平等對待一些“下等”農民的?!兜匕濉?,是為了在反奸、反霸、減租、退租運動中動員農民,打擊地主,宣講價值理論的……

農民解放前的問題是表層的,解決起來也易于入手,易于徹底,且見效快。如對地主的清算,對落后家長的教育,這些問題都可以隨著社會革命的燎原之火的興起而得到有效解決。但解放后深層問題漸漸浮出表面,對它們的解決在這個時候往往顯得力量不足?!肚笥辍分杏袃蓚€問題,一個是解放前的地主壓迫問題,解決得比較迅速徹底;一個是迷信思想的問題,雖也迅速解決,但不徹底性是顯而易見的:在水渠修成之前如果下雨會怎樣?即便水渠先于老天把水送到,形式上對迷信思想是個勝利,但以于天佑為代表的問題者們的問題并沒有因此得到解決,這從他們田也澆,龍王也拜的態度上可知。這里,思想問題,認識問題,習慣問題,這些在魯迅筆下的國民性思考由于戰爭而被迫停止多年后,隨著新民族主義革命的推進又有重新提起的必要。當年魯迅以為,不觸動思想層面的問題,社會革命或許會出現有名無實的尷尬,即所謂“招牌雖換,貨色照舊,全不行的”;現在趙樹理則說:“問題不解決會防礙我們工作的進展,應該把它提出來”。從對思想問題的關注可以看到,從魯迅到趙樹理之間的歷史聯系,從趙樹理以農民為思想問題關注的主體又可以看到從魯迅到趙樹理,思想啟蒙將要經歷從理論倡導到主體實踐的歷史性轉換:這預示著啟蒙的話題在新的社會背景下的新發展即將到來。

趙樹理小說中的“問題”就是在這種緊張的氛圍中展現的。在新中國成立之前,他的農民書寫為當時的革命所需要,他甚至被作為學習的方向。這個時候,對作家、對讀者和批評者而言,這種緊張往往作為敵我或先進與落后的關系來理解。隨著共和國的建立,人民(主要是農民)當家作主之后,這種緊張再難用敵我矛盾、先進和落后的矛盾來解釋,而歸入人民內部矛盾似乎又有些太嚴重——作家和他所關注的對象其實沒有矛盾,只有距離。這種距離感,既是一位現實主義作家的基本素養,也是一位以讀書、思考和寫作為主的知識分子和務農的農民的自然差別,更是魯迅、趙樹理這樣的問題小說作家的審美習慣。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之交,趙樹理一再提及自己的“缺點”是“跟不上”。其實不是跟上跟不上的問題,而是上文所說的啟蒙與被啟蒙的問題,是提高大眾還是投入大眾的問題。在這里,趙樹理早先將個人情趣和時代需求完美結合的“問題小說”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不難發現,從魯迅射出的國民性改造的強弩,經過趙樹理的傳承,在時空的變更中行進得是如何的曲折而又艱難!

[1]錢理群.魯迅談民國[J].書城,2011,(5):1-2.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一丁.獨具匠心的傳世佳作:紀念《小二黑結婚》創作出版60周年[M].香港:國際交流出版社,2003.

[4]錢谷融.藝術·人·真誠[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

[5]高遠東.魯迅的可能性——也從《破惡聲論》尋找支援[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

[6]楊義.中國現代小說史 1[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7]常福江.百年趙樹理[M].北京:華齡出版社,2006.

[8]董大中.趙樹理全集[M].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2005.

猜你喜歡
趙樹理魯迅農民
農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鈣與您同在
饸饹面“貸”富農民
魯迅,好可愛一爹
論趙樹理小說的農民性
趙樹理傳經
趙樹理傳經
魯迅《自嘲》句
紀念趙樹理誕辰一百一十周年
她曾經來到魯迅身邊
“五老”以“三用”關愛青年農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