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刑法嚴格責任芻議

2013-08-15 00:48黃俊輝
關鍵詞:要件行為人主觀

黃俊輝

(西南政法大學,重慶401120)

刑法中的嚴格責任事實上是“舶來品”,它起源于英美刑法。英國J.C斯密斯和B.霍根教授對“嚴格責任”曾定義為:“某些對于特定行為的一個或多個要件不要求故意、輕率,甚至疏忽的犯罪被稱為嚴格責任”。傳統的法律在信息化時代對法益的保護顯得力不從心,因而科技方面的法律也需要進一步的完善。

一、我國學界對刑法嚴格責任的理解及評析

(一)我國學界對刑法嚴格責任的理解

目前,我國關于刑法方面的嚴格責任的探究文獻當中,有很多的觀點認為嚴格責任是客觀歸罪,這和我們國家刑法當中主客觀相統一的定罪原則是格格不入的,容易引起司法機關的隨意出入人罪。但是眾所周知,刑法作為保護法益的最后防衛線,它是在社會各層力量已經采取民事、行政等非刑罰的處理方式無效的情況下迫不得已才采取的方式,既然民事法律當中可以大量采取嚴格責任來解決訴訟,那么,在刑事法律當中未必不可,采取嚴格責任可以讓責任主體更加謹慎行事,同時也更能夠體現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則。

目前我國刑法理論界關于刑法嚴格責任的理解主要有以下五種:(1)嚴格責任,是指法律允許對某些缺乏犯意的行為追究刑事責任。也就是說它并不要求考察行為在主觀上是否具有過錯而可以直接歸責。(2)刑法中的嚴格責任,是指行為人主觀罪過形式不明確時,仍然對其危害社會并觸犯刑律的行為追究刑事責任的制度。(3)刑法中的嚴格責任制度是指對于缺乏主觀罪過或者主觀罪過不明確的特殊侵害行為追究刑事責任的刑法制度。(4)嚴格責任是舉證責任倒置的過錯推定責任。(5)嚴格責任分為兩種:真正意義上的嚴格責任和非真正意義上的嚴格責任,這種觀點認為前一種嚴格責任適用不多,僅適用于違警罪等輕微的犯罪,行為人只要實施了法律所規定的行為或者導致了法律所規定的結果就會招致非難,不必去考慮行為人的主觀方面;而非真正意義上的嚴格責任相對來說適用廣泛,但是如果行為以無過失來抗辯的話,控訴方仍負有舉證責任。

(二)嚴格責任的定義

1.我國學界對嚴格責任的定義。從以上的觀點可以看出,刑法的嚴格責任概念眾說紛紜。筆者比較贊同第(4)種觀點。在前述J.C斯密斯和B.霍根教授對“嚴格責任”下的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在英國的刑法之嚴格責任是指某些特定行為的一個或多個要件不要求故意、輕率,甚至疏忽的犯罪。這里可見兩位教授在下定義時是在從犯罪的主觀方面區分,而且也列舉了故意、輕率、疏忽等三個形式。而且這三種犯罪主觀心態也獲得了英國刑法學界的普遍認可。美國作為聯邦制的國家,各個州均有自己的刑法,但基本上都是把犯罪行為中的主觀心態劃分為四種:即故意、明知、輕率、過失。[1]我們國家刑法界普遍將犯罪主觀心態劃分為故意和過失,兩者又可以分別再劃分為直接故意、間接故意、過于自信的過失和疏忽大意的過失。這與美國的劃分基本是相對應的。但是前述英國教授在故意、輕率、疏忽之外認為還有一種主觀責任認定形式,這就是嚴格責任。

2.評析嚴格責任的含義。上述第(1)種觀點認為嚴格責任和絕對責任等同,這種觀點并不符合國外實際,也不符合語義理解。在美國的刑法當中,法律并沒有對嚴格責任和絕對責任做出區分,但是,通觀法律行文便會發現這是因為美國刑法對觸犯嚴格責任法律法規的行為予很不嚴厲的懲罰有關。比如:在美國《模范刑法典》中就規定違警罪僅會被處以罰金或者沒收某項財產。而在美國違警罪是不屬于真正犯罪的,并且不會引起相應的刑事不利或者能力剝奪。但是,在英國,無論是理論界還是實務界都要求對絕對責任和嚴格責任進行劃分,因為兩者所指代的事物并不相同,畢竟我們可以在一個構成要件對行為人要求沒有犯意,但這也不代表整個案件行為人都沒有犯意。如果真的那樣,法律就可以在某一個犯罪中完全忽略犯罪的主觀方面而定罪量刑。再者,類似絕對責任的責任承擔方式在民事侵權法律當中都是被緊緊局限的,怎么可以在刑法當中反倒可放開適用。最后,絕對責任在抗辯事由上面也不如嚴格責任那么多,例如在加拿大,在對于嚴格責任的抗辯事由可以是行為人舉證自己沒有過失,但是絕對責任則不行。

第(2)種和第(3)種觀點大同小異,兩者都認為嚴格責任是指行為的犯意不明確,但是事實上這也是不恰當的。因為嚴格責任是指在故意、輕率、過失(明知)之外的一種犯罪主觀心態。這并不是說行為人主觀上沒有過錯,而是說無論行為人主觀上是否存在過錯都要承擔嚴格責任。法律已經規定了這種行為的責任承擔,因此,行為人的主觀心態不要求控訴方去舉證。這種情況下行為人完全可能存在過錯的。例如:在1998年的BV.DPP案中,根據一審法院和上訴法院所作的法律指導,這是一個嚴格責任犯罪,被告人相信女孩的年齡超過了14歲不是本罪的辯護理由。在這個案例當中男孩不可能對自己的行為沒有犯意或者犯意不明。同樣這個案例也可以用來否定絕對責任,比如,如果男孩能夠舉證證明自己確實有合理的基礎去相信這個女孩已經滿16周歲。

3.嚴格責任的含義。筆者比較傾向于第(4)種觀點,但仍需加以斟酌。正如前所述,在真正意義上的嚴格責任,美國是處理的比較輕的,因此筆者贊同這是真正意義上的嚴格責任,但是非真正意義上的嚴格責任不能說是不必證明行為人對事實要件的過錯即可定罪,而對此之外的要件仍須受害人去舉證行為的過錯。而且在免除舉證的要件當中行為人還可以抗辯。如此看來,嚴格責任的確“并不那么不嚴格”。事實上,非真正意義上的嚴格責任應該是指當行為人行為符合法律所規定的要件或者后果時,行為人不必舉證自己是否存在犯意,只能以法律所規定的抗辯事由抗辯,如果抗辯有效,行為人則可以以被從輕、減輕、乃至免除處罰的一種責任承擔方式。

二、英美刑法嚴格責任在我國的可行性

(一)我國具備嚴格責任確立的因素

1.科技時代的需要。我國已進入高科技時代,法律的科技化時代已經到來,而科技給法律也帶來了科學上的不確定性:環境排污,主體難以確定;或者主體確定卻在巨大損失面前無人可被追責;克隆技術的不斷發展??萍甲屛磥硖幱陔y以預料的夢幻之中,傳統法律的故意和過失已經不能解決這些問題。比如:克隆是否犯罪等等。當然,嚴格責任直接把舉證責任轉嫁給行為人,加重了行為人的責任,故而是對罪過形式的突破,因此應當對這種責任承擔方式加以限制。這樣才能避免嚴格責任被濫用。

2.司法實踐的需要。傳統犯罪領域中,故意和過失也難以囊括。猶如前述猥褻幼女案件當中,男孩已經把受害人的年齡用為抗辯,而且在英國最新的《性犯罪法》中也要求行為人要有犯意,英國基于保護未成年人已經把受害人年齡歸為抗辯事由,如此看來,只有嚴格責任才能懲罰這種惡性犯罪。而且在我國也有大量的案例說明,如果行為人的犯意舉證責任均分配給控訴方也顯得不公平,盡管檢察院屬于國家機關,但是也有可能在舉證方面難以面面俱到,如果引入嚴格責任,在適當的時候讓舉證責任倒置不僅有利于讓案件真相大白,也有利于提高訴訟效率。比如,轉化犯當中就可以適當地把舉證責任分配給行為人,這樣既符合罪刑法定原則,也有利于真正地做到主客觀相統一。

(二)嚴格責任要由法律明文規定

罪刑法定原則作為刑法的一項基本原則,至今已被世界各國普遍承認,并被寫入刑法典之中。它不僅成為駕馭刑事立法和司法的最高觀念,亦成為刑法學的最高原理。由于嚴格責任犯罪較其他犯罪更為“嚴格”,它不僅是對罪過原則的突破,獨立于傳統的故意和過失,也是對無罪推定原則的例外,如果行為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犯意,則要承擔不利后果。因此,在罪刑法定原則之下其適用應更為謹慎,應以特別明文規定于個別法規為限,并加入免責事由之條文,并且不宜將其作為一般原則來適用。[2]

1.自由刑宜從輕,主刑以拘役為主,多適用附加刑。由于嚴格責任的嚴格性要求我們在運用嚴格責任適用法律的時候需要謹慎,而且我們目前對嚴格責任仍處于起步階段,因此應該在定罪中歸其為經濟類犯罪,量刑在主刑中以拘役為主,可以適用附加刑。因為適用于嚴格責任的犯罪案件很大程度上都是行為人追求經濟利益的最大化而置他人法益于不顧。這些犯罪分子人身危險性不大,而且財產刑罰如罰金刑和沒收財產都會產生更好的效果。因而,在刑事制裁中也應當施之輕刑?!缎谭ā返谌邨l所規定的非刑罰處罰方法均可以規定在其中。而且經濟類案件的破壞性以及環境案件很多也可以恢復,因此可以責令行為恢復原狀、限期治理等等。如果犯罪主體為單位的話,就應該以罰金刑為主,針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應該處以相應的刑罰。單位的犯罪表現的更為隱蔽,而且也是資金和資源比較具有優勢的主體,因此應該承擔更加嚴格的責任。如果已經確認為犯罪的話,應該施之于比自然人更為嚴苛的經濟刑罰。

2.完善我國的舉證責任方式。我國目前刑事案件中的舉證責任是“誰主張,誰舉證”。具體為:(1)當事人對自己所提出的主張具有證明的事實,另一方不承擔舉證責任;(2)如果無法舉證,當事人則要承擔不利的后果。[3]這對控訴方要求比較高,要求是排除合理的懷疑。但是對于被告人則是要求能夠達到誠實合理有優勢。只有在我國《刑法》第三百九十五條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等個別罪中才有舉證責任倒置的規定,但舉證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是否有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的事實仍在控訴方。引入嚴格責任是對傳統責任承擔方式的恰當補充。在嚴格責任的場合,是為了保護較大的公眾利益,對這種罪過心理采取了推定的態度,只要行為人沒有有力的證據來證明自己的行為正當就可推定其有過失,即承擔不利后果。比如我國刑法第三百九十五條規定。但這明顯還是不夠的,現實生活中以及司法實踐的操作中,無論是當事人還是公訴人都很難取證,如果允許舉證責任倒置,就會減輕當事人的壓力,也讓案件審判效率大大提高。例如,在刑訊逼供的犯罪中,許多視屏錄音數據或者證人證言,證物都在公安機關手中。如果把舉證責任倒置,那么公安機關就必須證明自己沒有刑訊逼供,就必須提供當時的視屏數據等等,否則就要承擔不利后果,這樣的話案件就能夠更快審結,也可以減少當事人訟累。

[1]王永杰.嚴格責任論:以英美刑罰為中心[J].現代法學,2007(1).

[2]黃競瑤.論刑法中的嚴格責任[D].北京:中國政法大學,2007.

[3]花育萍.論刑事訴訟舉證責任——從李莊案談起[J].沿海企業與科技,2012(4).

猜你喜歡
要件行為人主觀
自殺案件如何定罪
“美好生活”從主觀愿望到執政理念的歷史性提升
美國職場性騷擾的構成要件
加一點兒主觀感受的調料
論過失犯中注意義務的判斷標準
第三人撤銷之訴要件的適用及其方法
刑法主觀解釋論的提倡
共同企業要件:水平共同與垂直共同之辯
論故意不法先前行為人的作為義務
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宜刪除“責令支付”要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