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境對情態之作用研究

2013-08-15 00:52
蘇州教育學院學報 2013年6期
關鍵詞:情態語義話語

康 陸

(鐵嶺師范高等??茖W校 外語學院,遼寧 鐵嶺 112008)

一、情態的相關研究

對于情態的定義,學者們的視點不同,表述迥異,但一般認為,情態指語句中非事實性成分,常常與假定信息相聯系,表達某種與現實性有距離的事件。[1]

(一)情態的概念

情態(modal)來源于拉丁語modus,即程度、方式的意思。情態本來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引入古典哲學的概念,后來他的學生把它引入古典邏輯學。直到18世紀德國古典唯心論創立者康德提出了判斷按情態劃分,才使它成為了邏輯學的真正傳統,這就是所謂的現實性判斷、必須性判斷和可能性判斷,此后語言學借用了這一分類。

由于情態與客觀世界、主觀世界和語言有關,因此,它一直是哲學家、邏輯學家和語言學家研究的熱門話題。哲學研究客觀世界和情態真假值之間的關系;邏輯學研究可能世界、必然世界和客觀世界的關系,可能性和必然性是傳統情態邏輯的兩個中心概念;語言學研究情態和語言表達之間的關系。

歸納起來,情態首先是一個概念范疇,是主觀世界對客觀世界的反映和作用,具有指稱作用;其次,它是一個語義概念,情態研究的重要性是對其意義的研究;再次,它是一個語法范疇,是句子必備的基本成分,時間和式的形式是其表達手段,而且是合并組成句子的聚合體。

(二)情態動詞

情態的研究最早起始于情態動詞,在中古時期,一些表示身體力量、體質狀況和動作的實義動詞演變為表示主語力量狀況的情態動詞,如magan發展為may;mot發展為must;cunnan發展為can。這些詞具有動詞的典型特征,不能帶名詞或動詞不定式等作賓語,實義動詞演變成根情態動詞,即能動情態動詞或道義情態動詞,根情態動詞進一步演變為認識情態動詞,其演化過程可以標示為:實義動詞→根情態動詞→道義情態動詞→認識情態動詞。

(三)情態動詞的特征

作為一個語法范疇,情態動詞具有許多共同的語法特征,它具有助動詞一樣的NICE特征,沒有第三人稱單數形式,后接原形動詞,情態動詞之間無共現形式。作為一個語義范疇,它能表示相同的情態意義,即情態、認識情態,就是說,每一個情態動詞都具有這兩種基本意義。[2]每個情態動詞都是多義范疇,具有兩種或三種意義,道義情態、認識情態或能動情態,這些義項之間具有怎樣的關系?單義觀認為情態動詞具有的基本意義或核心意義是其本質,其他意義則是弦外之音,是環境依賴的,隨環境的消失而消失,也就是說,意義有主次之分。單確定哪一個是主要意義,哪一個是次要意義又是一個難題。傳統的多義觀承認情態動詞具有多種意義,由于語境是無限變化的,因而意義也會無止境地一直派生下去。

二、語境研究

為適應不同的情境和交際目的需要,語篇會出現許多變體,這些變體所形成的范疇叫語域,在不同的語域中,語篇的選詞、造句、結構、修辭會存有差異。

(一)語境的概念

使用和理解語言都離不開一定的語言環境。所謂語言環境,從比較小的范圍來說,是說話和聽話的場合以及前言后語,它對語義的影響是直接的;此外,時代、社會的性質和特點以及交際雙方的個人情況也是一種語言環境,也構成語言意義。[3]語境是語用學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語用研究、語義、語法等方面的研究都離不開語境的參與,其重要性正在日益顯現出來。

(二)語境研究的發展

語境作為語言學概念,是德國語言學家Wegener于1885年最先提出來的。從此,語境作為語言科學的一個概念引起了眾多的語言學家的關注,并進行系統的研究。Wegener認為,語言的意義是通過實際使用而產生的,語言的意義也只有在特定的語境中才能確定,語境概念包含的因素很多,大致可分為三種:一是交談時雙方所處的客觀情境,二是聽者能夠聯想到的各種內涵和因素,三是交談雙方的心理體驗,尤指他們對各自身份的意識程度。在Wegener提出語境概念之后的30多年中,語境理論沒有取得重大突破。直到1923年Malinowski重新對語境進行了界定和分類,提出了情景語境和文化語境概念,將語境的研究推上了一個新臺階。此后,有很多語言學家對語境的研究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貢獻。Firth的貢獻在于把語境的變量經過抽象后歸納為三種,囊括了語言語境和非語言語境,也即語言語境、情景語境和社會語境三種,這種分類為多數語言研究者所采用。Haliday對語境與語篇之間的相互關系作了深入探討,研究了語境變量與語言結構及語言功能之間的對應關系。在論述語境和語篇的關系時,他認為,在語境因素與語義結構之間存在著“一對一”的對應關系,具體地說,話語范圍制約及物性系統,話語基調制約語氣∕情態系統,話語方式制約主位結構∕信息結構。[4]近些年來,在前一階段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圍繞語境研究取得了兩個方面新的進展:一是把語境看成是一個動態因素,把語言交際看成是一個動態過程,進而研究這兩個動態現象之間的相互作用;二是突破以往語境與語義一對一的研究模式,探究語境與語義結構之間的交叉關系,即一對二或一對多的相互關系。

(三)語境的分類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語言學界的很多人都把語言看作一種孤立存在的符號系統,社會文化因素及歷史環境背景被排斥在語言學研究的領域之外。然而,語言自誕生之日起,就一直是人類進行社會交際最主要的方式,說話者使用話語的目的和意圖經常超出詞匯和句子本身,這就是字面意義和說話者真實意義的差別。要準確理解說話者的真實意圖,僅靠一些語法規則是遠遠不夠的,而應對各種語境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并運用推理能力捕捉更多的語言信息。

構成語境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語言學家們對語境的分類也有所不同。歸納起來,每種分類基本上都是兩分法,如文化語境與情景語境,整體語境與局部語境,隱性語境與顯性語境,社會語境與物質語境。語境在英語中的表達是context,它最原始的含義只是某個詞句的上下文。Malinowski提出文化語境和情景語境,分別指語言交際活動參與者所處的整個文化背景和與語言交際活動直接相關的客觀環境,兩者指的都是非語言因素,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語境的最初含義。他把語言語境和非語言語境結合起來考慮,統稱為語境。語境是語言的一種客觀屬性,這是由語言作為人類交際工具的社會屬性所決定的。語境因素可歸納為三個方面:話語單位的前言后語、交際場合、交際背景這三大要素。[5]話語的前言后語和書面語的上下文,是一定話語單位在言語鏈條中的具體環境,這是言辭以內的語境因素,即為言內之境;交際場合是由一定時空條件下的交際話題和交際雙方的角色關系所構成交際氛圍的場景化;而交際背景則是文化背景和時代背景的總稱。二者都是言辭以外的語境因素,稱之為言外語境。廣義的語境指與語言交際相關的整個自然、歷史、經濟、社會、文化環境等,而在交際雙方實際交流過程中起直接作用的是情景語境。

三、語境對情態的決定作用

(一)語境決定情態的語義

構成語境的每一個因素都會對語義產生影響,也就是說,話語的意義受其所處的語境的制約,語境對于話語的生成和理解都有限制作用。語境的制約功能主要體現在顯示語義、延伸語義和取舍語義上。顯示語義是指語境的確定可以排除歧義,消除含糊,確定所指及完善省略意義。延伸語義則指語義賦予語言以言外之意,引發聯想,甚至產生語境歧義或產生相反意義。取舍語義是舍去語言原始意義或采取約定俗成的意義。[6]語境對語義的闡釋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語言脫離語境,其語義往往難以確定,具有游移性;一旦與特定的語境結合起來,其語義就產生了確定性。情態動詞是多義詞,至少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意義,即情態動詞意義可以二分法或三分法。在語言運用中,意義的選擇由語境決定,這些意義已經沉淀下來,在字典上它們是詞匯的義項。另外,語境還可以賦予情態動詞臨時意義,這些意義具有不確定性和無窮盡性,有多少不同的語境就有多少個臨時意義。語境與情態動詞關系緊密,語境對情態動詞意義起著決定作用。下面將分別論證三種語境與情態動詞的關系。

情態動詞的經典語義有二分法與三分法之說,即有的情態動詞有兩種意義,有的有三種意義—道義意義和認識意義是它們共同具有的意義,有的還具有動態意義,這些意義是語境依賴型的,不同的語境決定它呈現不同的意義。首先來考察語言語境對情態意義的影響。

I can do it.﹦PERMISSION―human authority/ rules and regulation allow me to do it.

I can do it.﹦POSSIBILITY―external circumstances allow me to do it.

I can do it.﹦ABILITY―inherent properties allow me to do it.

在以上句子中,情態動詞的三種意義由即時語境決定。在語境缺乏的情況下,同一個語言形式具有多種不同的意義,難以歸屬它的具體意義,這與情態動詞的多義性有關,如果有具體的語境支撐,不難判定它的確切意義,例如:

a. I can only type very slowly as I am quite a beginner.

b. “Can I swim across the river?” she asked.

c. You can hear the whistle if it’s quiet.

在以上句子中,can的三種意義在三個句子中表征得還是很明顯的,句a中情態動詞表示主語的能力,是原動情態;句b中說話人征求聽話人的意見,希望得到允許,是道義情態動詞;句c中,情態動詞表示說話人對命題的推測和信念,屬于認識情態。英語情態動詞是多義的,而在一定語境中實現的通常又是其中的某一個意義,語境使其意義確定化。另外,情態動詞的主觀性和客觀性、情態取向等意義特征也是漸變集群,它們逐漸變化,相互轉化。同一個句子,語境不同,情態的主客觀性不同。[7]如:You must do it.如果說話人強調自己的主觀意志,認為聽話人有做某事的必要,情態動詞表達的則為說話人取向的主觀情態;如果客觀環境是聽話人有做某事的必要,說話人主觀意識薄弱,則為外界環境取向的客觀情態,此時該句相當于:You have to do it.由此可見,語境賦予情態動詞的意義遠不止兩種或三種之內,而是很多種,具體的語境使它的意義單一化、具體化,使詞語獲得修辭意義、臨時意義和社會文化意義。語境和語義互為前提,互相補充,語義是在語境中產生的,語境決定語義,而語義又可以創造、改變甚至重構語境。一般來說,每一個詞都有被大家公認的、固定的意義,稱之為基本意義或概念意義,其他意義可以視為由它演變或延伸而來,但除此之外,在一定的語境中,詞、詞組和句子還可以獲得臨時的意義,臨時產生的意義數目不定,可以多種多樣,具有無窮延伸性。情態動詞的意義是多層次的,除了語言本身的語義以外,語境還可以推導出隱含意義和預設意義等,使得情態動詞的意義更加富于變化。

(二)語境決定情態的語用

如同語義學一樣,語用學也是關于意義的研究,所不同的是語義學研究的是語言符號的抽象意義或規約意義,而語用學研究的是語言使用中的意義,即語用意義。語用意義體現在具體的語境中,形成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情態動詞的語用特征體現在許多方面:情態的主客觀性,情態的取向以及情態話語中的說話者和聽話者的互動等。

主觀情態表達說話者對于命題的看法和態度,話語中隱含著言者主體,體現了話語意識形態,是話語主觀性的主要表征之一??陀^情態是指主語或客觀自然與命題的一種關聯,表示情態之力來自于客觀外界而非說話者,或是說話者對于命題的客觀推斷,說話者的權威因素被淡化,為隱性客觀情態。情態的主觀性和客觀性沒有絕對的標準,由具體的語境判定,二者之間形成梯級排列,量變到一定程度引起質變,可以相互轉化。從語用觀點看,情態動詞的主觀與客觀意義的變化實質上是指示關系的轉移,即由話語參加者向句子主語的所指對象轉移。

情態動詞的語用特征明顯地體現在語言使用的過程中,語言運用必定包含了認知活動,語用研究同認知研究有緊密的聯系,從情態語義到情態語用一定是基于某種關系的認知活動。說話的人只要說出了有意義、能夠被聽話人理解的話語,就可以說他實施了某個行為,這個行為就叫作言語行為。根據說出的話語與外部世界的關系,言語行為可分成五大類:斷言類、表態類、宣告類、承諾類和指令類,它們要滿足一定的適切條件才能實施語言行為,可以分解為先決條件、真誠條件、命題條件和基本條件。[8]

將情態話語與非情態話語相比較,其語言行為更具隱蔽性,更難以分辨其類別,情態話語一般表現為隱性間接語言行為。把核心情態動詞分為三組will/shall,can/may,must,對比分析這些情態動詞隱含的語言行為類別:will具有兩種情態意義,道義意義和認識意義,它首先表達“意圖、打算”等道義意義,根據該行為對聽話者有益還是有害而分成承諾和威脅,在語用上它相當于一個承諾類言語行為,其次它表示認識意義,說話者根據常識和總的原則作出肯定判斷。shall也具有道義意義和認識意義,它首先表示意圖的道義意義,在語用上表示說話人的許諾;其次表示說話人對未來情況的推測,是一種斷言性的言語行為。因此,will/shall表達兩種言語行為:承諾類和斷言類。can表達三種意義:表“能力”時用來斷言主語的能力,其語用意義意味著主語的施為性;表“允許”時用陳述結構來表示未來發生的動作,具有指令性,是一個間接言語行為;表“可能”時表示某事發生的可能性,在語用上它相當于這個動作在將來發生。表示能力和可能性時互為對方的語用,有能力做事代表施為的可能性,有做事的可能性代表施為的能力。may表示兩種意義:道義意義和認識意義,道義情態意味著“允許”,表達聽者未來實施的動作,具有指令性;認識情態意味著“可能”,表達說者根據現有證據對于命題的判斷、歸納和斷言。因此,can和may表達兩類語言行為:斷言類和指令類。must具有兩種意義:道義情態“必須”,認識情態“必定”,在道義情態句中,說者把做某事的義務加于聽者身上,是一個指令性的間接言語句;在認識情態句中,說者根據已有證據在內心進行推理、揣測,分析得出肯定結論,是一個斷言性的言語行為。

此外,情態動詞常常被用在疑問句中傳達說話者請求或指令意圖。對于這種形式和功能之間的不對稱,功能語言學家用語氣隱喻詮釋這種現象。這是一種語用現象,是語境賦予它另一種意義。以can和will引導的一般疑問句為例,在形式上它們都是疑問句,但并不表示對主語能力或意愿的疑問而表示請求或命令之意。實際上,情態動詞意義沒有變化,仍然表示能力和意愿,它們本身并不表示請求或命令之意,只是這樣的語句已經間接表達請求和命令,這正體現了情態動詞的語用特征。

四、結語

隨著人類社會實踐的深入和思維領域的拓展,功能語言學研究者們注意到了情態動詞的語用功能,認為情態動詞是一個極具語用功能的語言范疇,相關研究也越來越多。本文在分析、總結情態與語境的概念、分類及相關研究的基礎上圍繞語境對情態意義表達所起的作用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力求跳出在語言結構內研究語言的框架,尋求語言研究的全新路徑,通過語言之外的途徑對英語情態范疇進行多視角研究。

[1]湯敬安.情態語義的非范疇化[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7(11):89-91.

[2]易仲良.論英語動詞情態語法范疇[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3):132.

[3]施兵.英語情態動詞的語用分析[J].北京第二外語學院學報:外語版,2006(10):24-26.

[4]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London:Edward Arnold Limited,1994:211-216.

[5]湯敬安,央泉.英語情態范疇的多視角研究[M].西安: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08:112-116.

[6]秦裕祥.英語情態動詞的語義、語義特征與時態[J].外國語,1994(4):76-78.

[7]PALMER F R. Mood and modalit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165-169.

[8]李戰子.情態—從句子到語篇的推廣[J].外語學刊,2000(4):45-46.

猜你喜歡
情態語義話語
現代美術批評及其話語表達
情態副詞“說不定”的情態化研究
語言與語義
表示“推測”的情態動詞
表示“推測”的情態動詞
“上”與“下”語義的不對稱性及其認知闡釋
認知范疇模糊與語義模糊
話語新聞
話語新聞
“那什么”的話語功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