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學習在閱讀課堂中張揚

2013-10-09 06:16顏平魯
考試·教研版 2013年12期
關鍵詞:建構課文探究

顏平魯

【摘要】探究式學習具有主動性,開放性和創造性,在閱讀課堂中要營造寬松的閱讀氛圍,巧妙地設置問題,建構新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培養探究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健康的社會情感,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

【關鍵詞】自主學習 探究學習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6(b)-0058-01

探究式學習是新課程積極倡導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具有主動性、開放性和創造性。教師在教學中不把現成的結論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地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為了張揚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我對“探究式學習”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深入的實踐,取得了較好成果,下面談談一些粗淺認識和體會。

1、營造寬松的閱讀氛圍。激發探究欲望

營造民主寬松、主體參與的閱讀氛圍,是促進學生個性化閱讀和激發探究欲望的必要前提。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必須真心實意地尊重學生的人格,創造一種寬松和諧、相互尊重、愉悅民主的閱讀氛圍。這樣學生就愿意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和獨到見解,在閱讀中創新。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課文讀準、讀通是一個難點。因此首先要讓學生愛讀,這就離不開教師的示范和鼓勵。當學生自告奮勇地把課文讀給大家聽,卻讀得不連貫、讀錯字,這時我們教師應及時鼓勵“你很勇敢,能把自己的朗讀展示出來,讓大家給你提點意見吧”這樣的教學用語給學生以親切感,讓學生的心靈得到慰藉,在這樣的鼓勵下,學生對朗讀的興趣就更高,為后來的個性閱讀打下了基礎。

2、巧妙設疑,引導探究

疑是一切發現和探究的基礎,學生質疑是他們創造靈感的催化劑。新課改中,要求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正是把激發學生的探究的興趣放到了重要地位,語文教學中,巧妙地設置問題,不但能對文章內容的感悟起到幫助,而且還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思考、樂于探究和討論問題的動機和興趣,從而達到預期設定的教學目標。為此,教師應該從兩方面入手:

1)設置的問題要有層次性。手指頭有長短之分,一個班的學生成績及認知能力也因人而異,參差不齊。因此,設置的問題應符合學生年齡和知識特點,做到難易適度,由簡到繁,由易到難,讓學生樂于探究和討論。如小學語文教育專家于永正老師在教學《驚弓之鳥》這一課時,先用粉筆在黑板上畫一張弓,讓學生指出哪是“弦”,接著又畫了一支箭,這樣有了弓、有了箭就能射鳥了??墒枪艜r候有個叫更贏的人只拉弓不射箭,就能夠把大雁射下來,這是怎么回事?名家設計這一系列的問題具有鮮明的階梯性,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既輕而易舉把學生引入新課,感知了課文的大意,又激發了學生探究的興趣。

2)設置的問題要有啟發性。在語文教學中,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開放性、啟發性問題,能夠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如教學《再見了!親人》,我們可以向學生創設這樣的情境:從課題《再見了!親人》我們知道,應該是親人在依依惜別時說的一句話,這里的親人是誰?在什么地方?誰送別誰?場面怎樣?同學們是不是恨據這幾個連貫的問題想象一下送別的動人場面?這樣,學生自然急于知道是誰跟誰道別,在什么地方,為什么要分別,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3、建構模式,培養探究的能力

在教學中,我們應建構新的教學模式,以強化探究意識,激發探究的興趣為基礎,積極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偠灾?,就是把新教材當作“導火索”,激活學生塵封的記憶,展示繽紛的心智,收獲自我發現的體驗,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在實踐操作過程中,我們要抓好以下幾方面:

1)預習生疑,發現問題。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創新,培養學生自學質疑能力,既是對傳統語文教學經驗的繼承,也是現代教育培養學生創新思維重要的方法之一。預習是一個發現矛盾的過程,它可以使學生通過初讀課文達到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并有所疑(發現問題)的效果。預習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按讀課文了解大意,在生字、詞、句下做記號;思考課后問題;記下發現的問題等步驟進行。

2)大膽質疑,提出問題。探究學習最關鍵的一步就是要求學生會質疑,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質疑。那什么是質疑呢?質疑就是指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將課文中不怎么理解的有關問題提出來,以求得解決的過程。質疑首先要教給學生方法:一是從知識的角度來質疑。如《將相和》中的“和”是什么意思?《金色的魚鉤》中的魚鉤為什么是“金色”的?二是從追新求異角度提出不同見解。如:“愚公為什么在90歲的時候才想起去挖擋在門前的大山?他年青的時候為什么就沒有想到呢?”三是提出自己不懂的、奇怪的問題。如在《海上日出》一文中的“太陽……慢慢兒,一縱一縱地,使勁向上升?!薄奥齼骸痹趺磿耙豢v一縱?”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無論正確與否,教師都要以鼓勵的方式來肯定學生的提問,教師的啟發用語要精而親切,靈活多變。如:“你想知道什么”?“你讀明白了嗎”?“需要幫助嗎”?“還想了解什么問題”等。

3)分組品味,相互釋疑。把自己的成果讓別人分享,用有價值的“難題”挑戰一下別人,通過給別人釋疑來展示自己的智慧和才干,這是每一個同學都會“怦然心動”的。在分組活動中,局部“成果”鞏固了,一些落差不大的難題就會迎刃而解。

4)全班會戰,再掀高潮。在教師的點拔下,各組代表提交成果和困惑,對于成果,教師要通過讓“發現者”上臺演說、領讀、表演等多種有效方法,讓全班學生受益。對于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可以讓學生在課后探究。而對于那些有價值的問題,教師就應通過異組論辯,切磋或通過教師引導去深入探究。如在學習文言文《矛與盾》時,先讓小組中感悟能力強的學生,即“發現者”到講臺上說出文言文的大意,并用簡單的道具表演一下,既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又讓全體學生領悟了課文的大意。最后由教師引導: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笑話?能舉例說明一下嗎?經常做這些拓展性的練習?,可以較好培養學生的探究、創新的能力。

總之,探究學習有利于發展學生的主體性,有利于學生自主地學習個性發展所需要的知識,使人類群體的智力資源有效轉化為個體智力資源,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健康的社會情感,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這樣才能使學生達到“自能讀書不待教師教”的美好境界。

猜你喜歡
建構課文探究
多元建構,讓研究深度發生
設問引導探究
情境—建構—深化—反思
建構基于校本的聽評課新文化
一類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端午節的來歷
建構游戲玩不夠
背課文
相似圖形中的探究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