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初中數學“學困生”的成因與轉化探析

2013-10-09 06:16李樹萍
考試·教研版 2013年12期
關鍵詞:形成原因轉化策略農村初中

李樹萍

【摘要】現今,我國基礎教育要求,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育人質量。實施素質教育就必須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因此,探究“學困生”形成原因及轉化策略很有必要。

【關鍵詞】農村初中 數學“學困生” 形成原因 轉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6(b)-0095-01

“學困生”在農村各地各校各科都有,尤其是在初中年級階段,更多的凸現在數學學科里。令不少教師感到困惑,“學困生”對學習產生逆反的情緒,是提高整體教學水平的一大障礙。而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實施素質教育就必須做好“學困生”轉化工作。因此,探究“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及轉化策略很有必要。

1、數學“學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1)在農村,家長忙于農活與生計,很少顧及孩子的成長教育,即使發現孩子已經偏離學習很遠,也因缺乏正確的引導。而農村小學的教育資源又滿足不了適齡兒童入學的需要,放“大幫?!彼频慕虒W模式趕到小學六年級全部畢業,導致那些懵里懵懂、一晃而過就升入初中的學生成了“差生”。

(2)在學習過程中,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不能用數學語言表達概念、公式、定理。不會看課本,不能說明概念的體系,概念與概念之間聯系不起來,沒有掌握學習方法。例如:軸對稱與軸對稱圖形,他們分不清哪個概念是探討兩個圖形之間的位置、形狀關系,哪個圖形是探討圖形本身的特殊形狀;同時他們也不懂圖形的對稱方式。

(3)學生自學能力差:不能找出問題的重點和難點,不能回答教材中敘述的問題。說不清掌握了哪些,同時也提不出問題、運用學過的知識解題,閱讀程度慢且易受外界干擾,讀書被動,無自覺性。

(4)課堂缺少解題的積極性:課堂上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布置的練習漠不關心,若無其事。解題過程沒有步驟,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們缺乏積極思考的動力,不肯動腦筋,總是漫不經心,避而不答。

(5)教師布置的練習、作業,不復習,不愿弄清所學的內容,馬虎應付,遇難不究,抄襲了事,不能說明解題的依據,不能說出這些作業是哪些知識點的運用,不想尋根問底。解題時不遵循一定的步驟,解題過程沒有邏輯性。不能正確靈活地運用定理、公式,或死搬硬套,不能正確評估自己的作業或試卷。

總之,在他們的身上缺乏獨立性,自信心、目標性,久而久之,先是厭惡,而后放棄,自暴自棄,破罐破摔。正是由于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嚴重地影響了智力的發展,成了“學困生”

2、轉化“學困生”的應對策略

(1)引導“學困生”排除自卑心理,樹立自信心?!皩W困生”大多有自卑心理,教師要引導他們翻過這個“坎”,走出自悲的陰影。教師要拿起“放大鏡”、“顯微鏡”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及時給予鼓勵,激發他們的自信心。如班上一位“學困生”做不來題是完成不了作業,無奈中他不得不問我。我天天表揚他,鼓勵他問題,逐漸地他在我的輔導下完成了作業,成績慢慢有所提高。我每節課以夸獎的口吻提到他,他的事例帶動了一批學困難的學生。我進而鼓勵他們立愛國之志,成報國之才。

(2)為了提高數學教學重量,我們在教學中首先要注重培養差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學習。數學是一門具有科學性、嚴密性的抽象性的學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造成了“學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學時,應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加強直觀教學可以吸引“差生”的注意力。還應加強教學語言的藝術應用,讓數學課生動、有趣。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隨時觀察全班學生學習情緒,更要特別注意觀察“學困生”的學習情緒,發現他們思想開小差、不集中,教師就應當恰當運用藝術性的教學語言來活躍課堂氣氛,引導每位學生進入積極思維狀態,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3)注重情感教育?!皩W困生”的情感都較豐富,他們需要教師對他們多關心、多愛護,當他們有所成績時,需要教師的鼓勵和肯定,應該及時予以表揚。只要“他們”接受教師,那就會及大地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在學生中不僅要注意自己的形象,為人師表,而且還要注意對“學困生”實行情感方面的教育。充分肯定“他們”的優點,肯定他們的微小進步,促使他們積極主動的學習。

(4)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傳授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他們的解題能力。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注意難易程度,要注意加強對學困生的輔導、轉化,督促他們認真完成布置的作業。對作業做得較好或作業有所進步的“學困生”,要及時給予表揚鼓勵。教師要注意克服急躁冒進的情緒,對待“學困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漸進的原則,諄諄誘導的方法,從起點開始,耐心地輔導他們一點一滴地補習功課,讓他們逐步提高。大部分“差生”學習被動,依賴性強。往往對數學概念、公式、定理、法則死記硬背,怕動腦筋,一遇到問題就問老師,甚至扔在一邊不管,教師在解答問題時,也要注意啟發式教學方式的應用,逐步讓他們自己動腦,引導他們分析問題,解答問題。不要給他們現成答案,要隨時糾正他們在分析解答中出現的錯誤,逐步培養他們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針對“學困生”學習意志不強,生活懶惰,上課遲到或逃學,自習課不來,上課思想經常不集中、開小差,作業不能及時完成,和抄襲別人的作業等情況,要加以糾正并嚴格的要求,督促他們認真學習,讓其養成習慣。

(5)認真把好考試關,注意培養“學困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要有意識地出一些較易的題目,培養他們的信心,讓他們嘗到甜頭,使他們意識到自己也可以學好的。在考試前應對學生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對“學困生”知識的薄弱點進行個別輔導,這樣還可使有些“學困生”經過努力也有得較高分的機會,讓他們有成就感,逐步改變他們頭腦中在學習上總是比別人差一等的印象。從而培養了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勵他們積極爭取,努力向上。從而達到轉化“差生”目的。

實踐證明數學“學困生”是可以轉化的。只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針對“學困生”的具體情況,認真、細心地引導培養,告知他們學習的必要性,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只要量的積累,就有質的變化?!皩W困生”也是能讀書成才的。

猜你喜歡
形成原因轉化策略農村初中
“轉化”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淺談高中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策略
唐代女性服飾考略
農村初中英語口語教學之我見
大學“學困生”成因及其轉化策略淺析
對九年級化學家庭小實驗的實踐與探索
職校學生手機依賴現狀及對策研究
淺談農村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效率的提高
如何提高農村初中數學課堂效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