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中小學素質教育的現狀與分析

2013-10-09 06:16劉鴻濤
考試·教研版 2013年12期
關鍵詞:教育觀念評價機制綜合素質

劉鴻濤

【摘要】盡管我國中小學素質教育推行已有十幾年時間,但素質教育實施的效果卻并不理想,當前現代中小學素質教育的推進仍面臨很多問題。本文淺談了素質教育的涵義以及推行素質教育的必要性,著重分析了現代中小學素質教育的現狀,針對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素質教育 必要性 教育觀念 評價機制 綜合素質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6(b)-0161-01

1、素質教育的涵義以及推行素質教育的必要性

素質教育是著眼于學生以及社會的長遠發展要求,以提高全體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根本目的,在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前提條件下,注重學生身心潛能、德智體全面培養發展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最大的區別在于:素質教育是以提高學生素質為目標,面向全體學生推行并強調充分發揮教師的創造精神,從而通過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將外部的教育影響主動轉化為自身穩定的身心素質;而在應試教育前提下,老師是為應試而教,學生是為應試而學,偏離了學生與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是一種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育。老師將目標投放在少數有望升學的學生身上,而棄多數學生置之不理,讓老師跟著考試的指揮棒走,以灌輸、說教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被動接受。這樣即使能夠使部分學生的某方面素質得到淺層次的發展,也只是很片面性的,而且是以犧牲學生其他方面發展為代價的。素質教育的推行是順應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要要求,是我國當今教育體制改革的根本出發點,體現了基礎教育的宗旨,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有助于把全面發展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2、現代中小學素質教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1 老師對素質教育的認識不正確;教育思想觀念過于陳舊

盡管素質教育已經推行了很多年,但仍有一部分中小學教師的思想觀念并沒有轉變,仍停留在應試教育體制階段,他們對學生的關注仍放在學生的學業成績與升學率上面,從而忽視了學生的素質教育。同時,老師對素質教育的認識不夠準確、全面,存在一定的誤區:一部分老師主觀地認為,實施素質教育無非就是開設一些形式多樣化的第二課堂活動,錯誤地認為素質教育就應體現在活動課培養學生的某方面特長上,不可否認,這的確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種方法,但這并不是素質教育的全部,素質教育仍應以課堂教學為主。一部分老師認為既然素質教育的主要特征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那就針對所有學生定好各項達標指數,向著讓學生全面達標的目標進行培養教育,卻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2.2 教學方法傳統陳舊,評價機制跟不上教育機制的改革

目前,大部分中小學教師的課堂教學依然沿用傳統陳舊的教學方法,即使作了一定的改革,也仍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仍占據著主體地位,以灌輸、說教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老師的提問都過于簡單,缺乏針對性,學生課堂上能夠主動思考問題的機會很少,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十分有限。同時。就現代中小學教育而言,升學率仍舊是一個教師教學水平高低的主要標準,從而導致老師對學生優劣的評價一切都以學業成績為重要依據,這種重分數輕能力的教育評價機制造就了一大批高分低能、甚至思想道德敗壞的學生。即使一些學校制定了一系列素質教育的評價機制,但到頭來還是轉回到學生的學業成績上來,一切的優秀評比仍舊是以升學率與分數為前提,評價機制根本就無法跟上教育機制改革的步伐。

2.3 教學資源不足,教師的綜合素質能力有待提高

現代中小學教育中以農村教育問題尤為突出,教育投資本就是一項長遠的計劃,短期內成效不是很顯著,因而當地領導在教育投入上會比較猶豫不定,致使農村中小學的辦學經費比較緊張,辦學條件也比較差,許多教學資源設備嚴重缺乏,學生的素質教育缺少得以開展的平臺,嚴重阻礙了素質教育的實施推行。同時,教師的整體綜合素質能力還有待提高,雖然一部分老師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但其年齡都偏大,觀念陳舊,知識老化,教學方法呆板。這一部分老師是許多農村中小學的骨干力量,他們是應試教育體制下的主力軍,憑借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已經足夠應付當前的教學要求,因此他們不愿去學習、創新,致使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具有極大的局限性。還有一批年輕的教師隊伍,他們既缺乏豐富的教學經驗又沒有足夠的人生閱歷,自身的綜合素質能力還需進一步提升,實在難以擔當對學生進行較為深層次素質教育的重任。

3、推進現代中小學素質教育的對策與建議

第一,必須要徹底轉變教育思想觀念,提高老師對素質教育的正確認識。升學不應是學生成才的唯一途徑,分數也不是衡量學生優劣的唯一標準,老師必須轉變傳統的教育思想觀念,改變重知識輕能力,重說教輕啟發的局面,應在重視學生個性發展的前提下,面向全體學生樹立德智體全面發展,強調老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地位相結合的現代素質教育教學觀,實現從應試教育真正向素質教育的轉變。第二,加大課程的改革力度,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并建立科學、完善的評價機制。課程的改革必須要著眼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學生未來的長遠發展,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配套激勵性政策等等,改變老師傳統的灌輸、說教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問題的思考與探索中來,提高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同時,傳統單一的閉卷考試制度具有很大的片面性與局限性,并不能真正反映學生德智體的質量,必須建立合理、科學、完善的教育評價機制,這是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必要條件。在對學生的評價上,不要單純以分數作為衡量標準,可以結合學生的專業知識、技能、思想品德以及行為規范等多角度進行綜合考評。第三,增加教育資金的投入,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師的整體綜合素質。21世紀的今天,教育水平是決定一個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政府應加大教育資金的投入,改善中小學的教學條件,進而保障中小學素質教育得以順利的展開。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不僅僅是要教授學生專業知識能力,也是學生人生路上的引領者。所以,必須建立一支優秀、專業的教師隊伍,全面提高教9幣的整體綜合素質,從根本上保證素質教育的教學質量,從而達到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猜你喜歡
教育觀念評價機制綜合素質
淺析初中英語教育中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
淺談初高中化學教學的銜接
語文綜合性學習探究
職業素質培養下的大學生創業就業教育模式構建
中職音樂欣賞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以心育推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建立的研究
淺談規劃展覽館講解員的綜合素質
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探微
注重實績的高層次創新人才評價機制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